【语文】四川省盐亭中学2012-2013学年度2014级高二(上)第一学期月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盐亭中学2012-2013学年度2014级高二(上)
第一学月语文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33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阜盛(fù)商埠(bù)楔子(qì)锲而不舍(qiè)
B、璎珞(luò)贿赂(lù)入殓(liǎn)敛声屏气(liàn)
C、贬谪(zhé)锋镝(dí)笨拙(zhuō)相形见绌(chù)
D、赞叹(zàn)攒射(zǎn)厢庑(wǔ)纷繁芜杂(wú)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
A、台矶雕粱画栋顾盼神飞沧海一栗
B、洿池瓮牖绳枢崤函之固欲盖弥彰
C、膏粱混世磨王世外桃源膏腴之地
D、鞭笞挺而走险信臣精卒度长絜大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今天的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是一家人的中心,家长对其百依百顺
....,这样,对于他们将来承担社会责任不利,我们今天应多关注。
B、现在的医疗改革,在全国前改革不利的情况下,我们摸着石头过河
......,借鉴别国经验,结合中国实情,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
C、 1931-1935年间,日寇对中国土地采取蚕食政策,锲而不舍
....地一步步控制了中国的东北和华北。
D、日本政府的购岛闹剧,虽然满足了国内选情的需要和右翼分子的要求,但美中不足
....之处在于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中国人民坚决不答应。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全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B、在杨善洲住院的最后几十天里,一直陪伴着他的除了家人,还有两位特殊的“亲人”—大亮山林场原场长白学洪和他以前的秘书苏加祥。
C、这些“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不但真实可信,而且内涵深刻,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容量,充分显示了曹雪芹对现实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表现力。
D、鲁迅先生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无非是在告诉人们:不用刀的杀人和不见血的杀人,实在比严刑峻法还严酷,被杀害的范围和人数也要更多更广泛。
5、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红楼梦》围绕宝黛爱情故事展开,还写了家庭宴会、人际关系、官府交往、婚丧嫁娶、三教九流等社会问题的方方面面,从这一点来说,《红楼梦》可以看作中国18世纪的一部社会百科全书。
B、“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见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
其中的“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C、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
荀子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的学习。
D、《过秦论》的作者是西汉的贾谊,世称贾生,因他做过长沙王太傅,故又称贾长沙或贾太傅。
标题中的“过”字,是动词,“指出过失”的意思。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外星人到底在哪里?
科学界的部分人,也包括少数名家硕学,花了很大力气搜索简称“外星人”的与地球文明异源的文明,包括其存在过的遗迹。
这种活动从上世纪延续至今,但从未得到公认的肯定成果。
1950年的某一天,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和另外三位物理学家共进午餐,在饭桌上,费米突然冒出一句:“他们都在哪儿呢? ”其他人马上意识到费米还在思考着刚才有关飞船和外星人的争论。
后来,费米的这句话成了著名的“费米悖论”。
“费米悖论”隐含着这样的意思:理论上讲,人类能用100万年时间飞往银河系的各个星球,那么,外星人只要比人类早进化100万年,现在就应该来地球了。
为什么他们还没来?他们究竟在哪里?
这个悖论之所以具有说服力,是因为它是基于银河系的两个事实:一、银河系非常古老,已有约100亿年的年龄;二、银河系的直径只有大约10万光年。
所以,即使外星人只以光速的千分之一在太空旅行,他们也只需1亿年左右时间就可横穿宇宙——这个时间远远短于宇宙的年龄。
如果真存在外星人的话,按道理他们早该到了。
“他们早该到了”,而现在事实是没到!
没到,很可能意味他们根本不存在,也从未存在过。
好比一个人在一间他能来回穿梭的有限空间的房子里找同伴:他以为我既在这里,同伴当然也在这里,定能找到。
否!找来找去找不到,别忘了这房子里可能根本没有别人,只有独一无二他一个!
这个悖论苦苦折磨着那些致力于探索外星生命的科学家。
半个世纪以来,宇宙飞船已经参观或探测了太阳系中绝大部分行星和主要卫星,但没有发现任何生命迹象。
天文学家还追踪了成千上万颗星球发出的微波信号,至今为止还是一无所获。
不可否认,我们探查的只是
很少的一些星球和一个太阳系,而广袤的银河系中拥有2000亿颗星星。
寻找外星文明的问题变成了:环境与地球类似的星球在银河系中到底有多少?地球之外的生命和智慧的进化轨迹与地球上的到底有多少相似之处?但“费米悖论”还是没有解决。
如果费米的逻辑分析是正确的,那将成为所有努力寻找外星生命的天文学家的噩梦,“外星文明生命探索”项目也将徒劳无功。
但热心于此的人们还是能找到继续研究的空间。
一种对付“费米悖论”的说法是:星际旅行过于艰难和昂贵,所以外星人才没能成行。
另一种被称做“动物园理论”的解释认为,外星人就在地球上,或至少在某个地方看着我们,但他们发誓不干预人类的活动,就如同人类对那些濒危物种和古老文明所采取的做法一样。
不管怎样,科学家们还是在坚持寻找,他们常常用这样一句话来勉励自己:“证据的不存在,并非不存在的证据。
”
6.关于“费米悖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费米悖论”就是费米针对外星人是否真实存在这个问题提出的。
B.“费米悖论”认为:到现在外星人都没到来,意味着他们根本不存在,也从未存在过。
C.关于寻找外星文明的问题,虽然“费米悖论”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这并不能从根本上否定“费米悖论”的合理性。
D.“费米悖论”如果是正确的,那么是对外星人存在理论和外星人搜索行动的沉重打击。
7.下列说法中,不能够支持“费米悖论”的一项是()
A.探索外星人的活动从上世纪延续至今,但从未得到公认的肯定成果。
B.有人认为,外星人之所以现在还没有来到地球,是因为星际旅行过于艰难和昂贵。
C.半个世纪以来,宇宙飞船已经参观或探测了太阳系中绝大部分行星和主要卫星,但没有发现任何生命迹象。
D.即使外星人只以光速的千分之一在太空旅行,他们也只需1亿年左右时间就可横穿宇宙——这个时间远远短于宇宙的年龄。
如果真存在外星人的话,按道理他们早该到了。
8.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费米悖论”几乎否定了外星人的真实存在,但在没有得到确证之前,寻找外星人的活动依然不会停止。
B.如果能够在银河系中找到更多的环境与地球类似的星球,就有可能发现外星人。
C.所谓“动物园理论”,实质上就是把外星人当成了地球这“动物园”的主宰,这种观点有可能把对外星人的科学研究引向神学的误区。
D.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外星人终究有一天会被人类发现。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人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
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
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治:治理
B、今陛下致.昆山之玉致:得到
C、服.太阿之剑服:佩带
D、藉.寇兵而赍盗粮藉:借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斧斤以.时入山林
B、此数宝者,秦不一生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所以
..饰后宫、充下娱、娱心意、说耳目者所以
..游目骋怀
D、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振长策而.御宇内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一开始就提出总的论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显得非常鲜明有力。
明明是秦王下了逐客令。
却把逐客的过错归之于“吏”说明作者措词委婉,十分注意讽谏策略。
B、作者首先由回顾历史入题,从正面举出四个秦国的先君重用客卿而致富变强的事例,说明重用客卿对秦国有利。
接着从反面陈述不纳客的坏处,反衬秦纳客的好处。
C、第二段,李斯大肆铺陈秦王所占有、所喜爱的玉、宝、珠、剑、音乐等等,其目的在于批评秦王劳民伤财,声色误国,阐发重物轻人不可能统一天下的道理。
D、第三段,作者运用类比说理的方法,论述逐客令的危害,逐客则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资敌损民而益仇,要想使国家没有危险是不可能的。
第Ⅱ卷(共117分)
四、(23分)
12、翻译文段中划线的句子。
(9分)
(1)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3分)
(2)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3分)
(3)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3分)
1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
(9分)
舟师
俞大猷
倚剑东溟势独雄,扶桑今在指挥中。
岛头云雾须臾净,天外旌旗上下冲。
队火光摇河汉影,歌声气压虬龙宫。
夕阳影里归蓬近,背水阵奇战士功。
注:俞大猷,字志辅,泉州洛江区河市人,生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明代抗倭名将。
(1)诗歌哪些联(律诗有四联)集中描写了“舟师”的海战场面,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舟师”的形象。
(5分)
(2)诗歌抒写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怀,结合全诗作分析。
(4分)
14、名句填空。
(每题1分,共5分)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3)、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4)、在荀子的《劝学》中,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来阐明了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道理。
先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坚持不懈是学好的关键;又用
“,;
. ,”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劝学》(5)、在贾谊看来,秦国灭亡的原因是:。
《过秦论》五、(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
一个人的春天
艾小羊
咖啡馆里并不常见老先生。
他来的时候,穿一件浅蓝夹深灰的格子衬衣,深灰西裤,没有系皮带,而是用了深米色的皮质外用背带。
衬衣里面一定穿了保暖衣,春寒料峭,大多数人还穿着短风衣。
老先生的头发已经灰白,没有染,国字脸上有很深的法令纹。
他自我介绍姓方,我们便称他为方先生。
方先生在某个下午轻轻推门而入,接下来的几天,总在午后的三四点钟准时到来。
他点一杯蓝山咖啡,不加糖与奶精,手机随意地放在桌上,是很老款的诺基亚,早已下线,却不知他用什么办法保持了它的崭新与清洁。
打过几通电话后,会有一两个人来与他碰面,从偶然传来的只言片语,我知道他是一个来出差的生意人。
咖啡馆优雅宁静的外衣下,有一颗八卦喧嚣的心。
大家纷纷好奇一位年长的男人,经历了什么样的半生,才会习惯于在异乡的咖啡馆里谈生意。
那日,方先生约的人似乎爽约了。
他喝完咖啡,百无聊赖地坐在靠窗的桌边。
他的手机仅有接打电话功能,他也没有随身携带笔记本电脑的习惯。
咖啡馆的旁边有一所小学,正逢学生下课。
家长领着小学生从窗前经过,不时有孩子将脸紧贴在落地窗上,苹果似的小脸蛋挤成了一个比萨饼。
“有点吵。
”我抱歉地说。
“我喜欢。
”方先生笑笑。
您一个人出差?”我问。
“去年冬天,我太太走了。
我把本来已经交给儿子的生意接过来。
一个人,在家呆不住。
尤其……”他顿了一下,深深的法令纹为笑容蒙上了一层阴影,接着说道:“这春天来了。
”
“夫人很漂亮吧?”这样的时候,他一定愿意谈谈与她有关的事。
“唔,很爱漂亮。
”他沉静的眼眸里跃起一丝顽皮的火花,仿佛要故意保留自己的赞美,以免让她太过骄傲。
“她每天晚上都问我第二天穿什么,然后熨烫整齐挂在衣帽钩上。
有时候我不耐烦,年轻气盛的时候还经常为此吵架。
现在,她走了,每晚睡前准备好第二天的衣服倒成了我的习惯。
”
“您是我所见过穿着最优雅的老人。
”我想换个话题。
“她听到要高兴死了,比夸她自己还高兴。
”方先生把话题又拉回太太身上。
得知方先生明天就要离开,我请他吃一块大理石芝士蛋糕,算作饯行。
他点了一杯鲜榨西芹汁,说这是一顿健康而完美的晚餐。
我转身欲走,他忽然又开口了。
“你一定在想,我一个人,为什么还要这样注重保养?因为如果我的生命没有熄灭,她的记忆就不会死亡。
”我什么也没有说,想说的话,被一种美好而感伤的情绪紧紧地凝结在喉管。
那一天晚些时候,我打电话给一位对婚姻持否定态度的朋友,讲了方先生的故事。
(《中国青年报》2012年5月8日,有删节)
15、方先生的“优雅”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16、简析文中画线段落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4分)
17、说说题目“一个人的春天”的含义。
(4分)
18、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本文的主旨。
(6分)
六、(14分)
19、分析下面两句话,回答问题(4分)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
”四婶慌忙的说。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鲁迅《祝福》)
《祝福》中四婶对祥林嫂的这两句话句式上有什么不同?请分析两句不同的表达效果。
20、仿照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适当,形式与例句相同。
(4分)
雏鹰如果害怕折翅,那它永远不能高飞;
钻石如果害怕琢磨,那它永远不能生辉。
21、按要求概括下面文段内容(6分)
曹雪芹,清代小说家。
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
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
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
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
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
父亲曹頫革职,家产抄没。
叔父曹頫下狱治罪。
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
生活更加穷苦。
曹雪芹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
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
曹雪芹是一位诗人。
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
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
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
《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50字内概括曹雪芹之所以能创作《红楼梦》的原因。
七、(60分)
22、从下列两个材料中选一个作文:
(1)前段时间,因日本政府“购买”国有化我国钓鱼岛,我国内地有多个城市爆发抗议日本政府的大游行。
在其中,有人打砸日货,破坏日企公司及便利店,也有人在网上呼吁抵制日货…
请站在你所认识的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进行评议。
(2)人们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看来读书学习对一个人很重要,能让
一个人有一好出路。
也有人说: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
看来读书也不咋地,未必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你认为呢?
请以“读书有用”或“读书无用”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四川省盐亭中学2014级高二(上)第一学月语文考试题
参考答案
第Ⅰ卷(共33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C。
A、楔子(xiē)此项考查形声字的误读。
B、入殓(liàn)敛声屏气(liǎn)此两项考查形近字误读。
D、攒射(cuán)此项考查多音字误读
2、 A。
A 粱——梁栗——粟此项考查形似导致的别字。
B 字形全对。
C 磨——魔此项考查音同导致的别字。
D 挺——铤此项考查音同且形似导致的别字
3、选A项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真确使用成语熟语的能力
解题思路:A项,百依百顺:什么都依从。
形容在一切事情上都很顺从。
B项,摸着石头过河:比喻办事谨慎,边干边摸索经验。
与“借鉴别国经验”矛盾,不合语境。
C 项,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
不断地镂刻。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锲:镂刻;舍:停止。
不断地镂刻。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不合语境。
D项,美中不足:总体很好,但还有需要修改和补足的地方。
不合语境。
4、C。
A项,成分赘余,把“的目的”去掉。
B项,后一个“他”指代不明。
D项,搭配不当,“广泛”修饰范围,“多”修饰人数。
故选C
考点:针对常见的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设计考点。
考题:来源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热点,来自第一单元《红楼梦》。
5、B“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
二、(9分,每小题3分)
6、B(没到,很可能意味他们根本不存在,也从未存在过,弄清“或然”和“必然”)
7、B(审清题干,注意题干和题枝的对应关系)
8、D(“设想”和“现实”关系混淆,现实:到底有没有外星人都还未证实)
三、(9分,每小题3分)
9、选A。
“治”在这里是“安定”之意
10、选C。
A项“以”,前为介词,“凭借”之意;后为介词,意思是“按照”。
B项“焉”,前为“语气助词”;后为兼词,相当于“于此”。
C项“所以”,均为“用来……的”。
D项“而”,前者“表转折”、后者“表修饰”。
11、选C项,错在于“目的在于批评秦王劳民伤财,声色误国”。
第Ⅱ卷(共117分)
四、(23分)
12、(9分)
(1)(3分)终于破坏掉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面对西边事奉秦国,这功劳一直延续到而今。
(三个给分点:散、从、施,一点一分。
散,可以解释为“使…离散”,也可以意译为“破坏”;“从”通“纵”,指合纵同盟。
“施”读yì,“延续”之意。
)
(2)(3分)现在你竟然抛弃百姓来帮助敌国,辞却客卿来使六国诸侯成就功业。
(三个给分点:乃、资、业,一点一分。
“乃”,“竟然、却”之意。
“却”,可译为“辞却、拒纳、驱逐”。
“业”,“使…成就功业”。
)
(3)(3分)对内削弱自己的国力,而对外又跟诸侯结怨,要求国家没有危险,那是不可能的。
(三个给分点:自虚、内外、介词结构后置句(树怨于诸侯),一点一分。
自虚,使自己虚弱;内外均是名词作状语,翻译为对内、对外;树怨于诸侯,跟诸侯结下仇怨。
)
13、(9分)
(1)(5分)诗歌颔联和颈联集中描写了“舟师”的海战场面。
(1分)颔联描写了“云雾散尽,将士们举着旌旗冲杀敌阵的情景”,“上下冲”三字形象的刻画了将士们冲锋陷阵的英勇无畏;(2分)颈联描写了敌船火光冲天、摇摇坠海,将士们歌唱欢呼、声震龙宫的景象,表现了“舟师”取得胜利的激昂(喜悦)豪迈。
(2分)
(2)(4分)首句点明地点,突出了诗人和将士挥剑抗倭的高大形象,表现了势压敌寇的豪气;(1分)次句点明事由,说“倭寇已经在掌控之中”,表现了诗人克敌制胜的自信;(1分)颔联和颈联写战斗场面,通过描写将士们杀敌制胜来表现诗人对将士英勇杀敌的赞美和取得胜利的喜悦;(1分)尾联写了诗人看着将士们凯旋而归的情景,“背水阵”典出“背水一战”,“奇功于将士”表现了诗人功成不居的豁达。
(1分)
14、每题1分,共5分,错一字该题不得分。
(1)弃甲曳兵而走以五十步笑百步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3)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五、(20分)
15、(6分)①衣着讲究,春寒料峭时穿起了格子衬衣背带西裤。
②习惯在优雅宁静的咖啡馆里谈生意。
③注重保养。
④言谈举止儒雅有节制。
(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16、(4分)①与上文大家对他的好奇相呼应,②引出下文“我”与方先生的对话。
(每点2分)
17、(4分)①当时正是春天,方先生丧妻不久,孤身一人。
②尽管方先生痛失爱妻,但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
③方先生关于妻子的美好追忆是属于他自己一个人的春天体验。
(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18、(6分)文章的主旨:肯定并赞美充满真爱的幸福的婚姻。
(2分)
①文章着重描写了方先生晚年丧妻后优雅的生活状态,这正是他幸福婚姻影响的结果。
借此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2分)②结尾借“我”给对婚姻持否定态度的朋友打电话,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2分)
六、(14分)
19、(4分)这两个句子,从句式上说,第一句是“常式句”,第二句是“变式句”,即“倒装句”,属于“谓语前置”,即将谓语部分放在了句子前边。
(1分)表达上,第一句语气比较舒缓;(1分)第二句强调了谓语动词,加强了句子的语气,表达“四婶发现祥林嫂居然去端祭品时的震惊”这一种强烈的感情。
(2分)
20、(4分)略
21、(6分)曹雪芹生活经历丰富;对封建社会有深刻的认识;博学多才;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分)
七、22、(60分)按照高考评分标准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