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命题研究遵义中考语文 阅读 专题三 议论文阅读(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议论文阅读遵义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中考知识清单
1.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要鲜明、正确,论据要确凿,论证要严密。

其中,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2)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论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事实论据包括现实事例、历史事实、统计数字材料等。

事实论据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但必须确凿可靠,有代表性。

分析其作用时应先明确作者列举了什么典型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

其突出作用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及公认的事理等。

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警句,而是具体的事实,那就是事实论据。

(3)论证就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

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为了使论证更有效,往往离不开论证方法的选择和使用。

①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②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举例论证(事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A.例证法(摆事实):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某一论点,或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具有说服力。

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作者列举了王阳明“格”竹子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B.引证法(讲道理):引用论据论证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或具有权威性、科学性,使论证更有力。

如《不求甚解》中引用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

C.喻证法(讲道理):形象生动地阐述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化深奥为浅显,使人容易接受。

如《谈读书》中用“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证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

D.对比法(讲道理):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对比,突出强调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给人深刻的印象。

如《谈读书》中,文章开头从正面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又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不良倾向。

2.议论文结构
议论文的常见结构主要有层进式、并列式、总分式、对照式等。

(1)层进式:各部分之间是层进关系,即层层深入,环环相扣,通常按照“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做)”这种模式进行。

(2)并列式:段落层次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

通常在开头(或讲故事,或引用,或开门见山)交代总论点,然后围绕中心论点排列几个议论段落,一段一个分论点,结尾从“为什么”的角度深化论点。

(3)总分式:论证层次间是总论和分论的关系,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总—分—总。

(4)对照式:文章主体由两个部分构成,两个部分构成正反对比,或转折补充,或辩证分析;论证严密全面。

3.议论文语言
议论文的论述性特点决定了它的语言具有概括性、抽象性以及准确性、严密性和鲜明性。

有些议论文在抽象的议论中,语言虽具体生动,但主要特点还是概括性和抽象性。

遵义中考考点突破
【例】(2013遵义中考)
说说停顿
①我们一直信奉“从哪里跌倒,就赶快从哪里爬起”,其实,在跌倒时,留一点停顿给自己,往往会受益无穷。

②留一点停顿给自己,彷徨者能重新认识自己,找到人生之路。

著名体操运动员李宁曾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为中国立下赫赫战功,却在四年后的汉城奥运会上接连失误。

面对一片质疑,李宁迷茫了,他选择了退役,他的人生似乎停顿了。

后来,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商界开创了另一片天地,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角色转变。

③李宁在商界的成就,固然离不开他正确的选择。

而又是什么让他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选择了另一种人生道路?是他留给自己的那一点停顿!若没有那个重要的停顿,也许就没有今天的商界精英李宁,又何谈铸就中国的民族品牌?
④留一点停顿给自己,困惑者能不断反思,找到方向。

居里夫妇在探寻镭元素期间,多次的失败让居里夫人心烦意乱。

在丈夫的劝说下,她抽空去乡村旅行,不断思考失败的原因,终于找到了实验的突破口,夫妻俩成功地从沥青铀矿矿渣中提炼出了镭。

⑤是什么让居里夫人找到了自己失败的原因?是她留给自己的那一点停顿!停顿,让居里夫人紧绷的思维得以放松,再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中,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⑥留一点停顿给自己,自卑者能完善自我,找回自信。

英国国王乔治六世曾患有严重的口吃,在他初涉政坛时,经常遭到他人的嘲笑。

在妻子伊丽莎白的支持下,自卑而痛苦的乔治六世开始治疗口吃。

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和纠治,他找回了信心,在二战前夕通过广播公开发表了圣诞节演讲,极大地鼓舞了英国人民,成为叱咤风云的一代英主。

⑦试问,若乔治六世遭受嘲笑时没有选择停顿,而是咬牙硬撑,他的自卑和痛苦只会有增无减,他的斗志也会被他人的讥讽消磨殆尽,还如何去成就日后的辉煌?乔治六世留给他自己的那一点停顿,让他弥补了缺陷,找回了自信,成就了一番伟业。

⑧人生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遭遇挫折时,给自己留一点停顿,抚平伤口,这样,我们会走得更快更远更轻松。

(摘自《郑州日报》,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思路点拨】题干要求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首先要掌握寻找论点的一般方法:看题目、看开头句、看第一段的末尾句、看文章各个段落的开头、看文章结尾等。

再次,结合选文内容进行分析,确定论点。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解决的是“需要证明什么”。

本题可以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

抓住②③段围绕中心句“留一点停顿给自己,彷徨者能重新认识自己,找到人生之路”展开论述;④⑤段围绕中心句“留一点停顿给自己,困惑者能不断反思,找到方向”展开论
把握中心论点、分论点
1.提炼和归纳论点:
(1)位置法:①题目即中心论点。

不过,有的议论文没有明确提出中心论点,这就要由我们自己进行概括。

②在开头,即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③在中间,应注意承上启下过渡性的语言。

④在结尾,即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

这时,在论点之前往往有“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标志性词语出现。

(2)表述法: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个表肯定或表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地表明态度的句子,它应该正确、鲜明、简洁明了。

从全文看,它必然是能统摄全文的中心句(而不是某一段的中心句)。

(3)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寻找归纳这类中心论点,就要从阅读文章归纳段意、层意入手,然后再归纳中心论点。

(4)论据反推论点: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它们都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论据和论点之间是“证明”
和“被证明”的关系。

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理所当然就是论点。

述;⑥⑦段围绕中心句“留一点停顿给自己,自卑者能完善自我,找回自信”展开论述,理解②~⑦段是从三个方面对第①段“在跌倒时,留一点停顿给自己,往往会受益无穷”进行论证,从而明确文章中心论点在第①段。

【参考答案】留一点停顿给自己,往往会受益无穷。

2.简要概括文中的论据。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题干要求概括文中的论据。

概括论据首先要考虑到该论据证明的论点是什么,也就是说,概括出来的论据要能很好地证明该论点;其次,语言力求简洁。

分析概括时,先找出所列举的事实,再按“谁+怎么样+结果如何”的格式套用概括。

从本文来看,选文有三个分论点,分别是第②④⑥段开头第一句话,而为了证明这三个分论点,文章第②③段列举李宁面对质疑,给自己一点停顿,开创了一片天地;第④⑤段列举居里夫人面对失败,给自己一点停顿,获得了巨大成功;第⑥⑦段用乔治六世面对嘲笑,给自己一点停顿,成就了一番伟业。

这三个事例即是本文的论据。

【参考答案】(1)李宁面对质疑,给了自己一点停顿,开创了一片天地。

(2)居里夫人面对失败,给了自己一点停顿,获得了巨大成功。

(3)乔治六世面对嘲笑,给了自己一点停顿,成就了一番伟业。

3.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思路点拨】题干要求答出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可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调动有关论证方法的知识,判断选段或语句所使用的论证方法。

针对本题,第④段列举了居里夫人的事例,即是举例论证。

接着联系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具体分析列举这一事例是如何证明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

第④段开头“留一点停顿给自己,困惑者能不断反思,找到方向”即是要证明的论点,属于分论点。

最后,回答论证方法的作用,结合右边举例论证的答题格式,联系文章内容,运用通畅的语言,进行简洁的表述即可。

【参考答案】举例论证。

通过列举居里夫人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留一点停顿给自己,困惑者能不断反思,找到方向”这一分论点,进而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4.第③段“也许就没有今天的商界精英李宁”中的“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思路点拨】解答此题应该结合语境和语言逻辑来分析。

先试着把“也许”删去,通过比较,分析删后与没有删在整句语意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首先,理解“也许”这一词语的含义:有可能,或许。

这句话加上“也许”有假设意义,使得语言很严谨;删去“也许”后整句语意就变成了“一定没有今天的商界精英李宁”,显得太绝对了;“也许”的存在体现了议论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所以“也许”不能删去。

【参考答案】不能。

“也许”表示有可能,有猜测、估计的意思,若删去,则显得太绝对。

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5.(原创)文章是怎样证明中心论点的?请简要分析。

【思路点拨】文章的论证思路很清晰,第②③段列举了李宁在遭受失败后,短暂停顿,最后获得商业转型的成功;第④⑤段列举居里夫人成功提炼镭的事例;第⑥⑦段列举乔治六世克服口吃的事例。

这三个事例充分证明了中心论点。

【参考答案】列举了李宁、居里夫人、乔治六世停顿后最终获得成功的事例,充分有力地证明了“留一点停顿给自己,往往会受益无穷”的观点。

, 2.区分两个混淆点:
(1)区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一篇文章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时可能用几个分论点来证明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统帅、是灵魂,分论点是为证明中心论点服务的。

(2)区分论题和论点:论题是文章所议论的问题、话题,指出作者是对什么问题进行议论的;而论点是作者针对这个问题所持的看法。

概括分析论据
1.概括论据
(1)分清两种论据类型。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

明确此类论据时,要格外注意概括的事实。

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及公认的事理等。

(2)概括论据内容时,要做到准确。

必须依据论点把握论据的本质特点,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概括论据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补充论据
(1)首先要审清题目,看是要补充事实论据还是要补充道理论据。

(2)具体来说:①补充事实论据时,要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论点。

所选事实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

②补充道理论据时,要引用具有权威性的名言警句、诗文名句或格言、俗语等。

引用时要完整准确,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

3.判断分析论据类型并分析其作用
(1)论据类型判断:可参照本考点所归纳的“中考知识清单”。

(2)论据作用分析:①事实论据作用:……充当(作为)事实论据,更有力地论证了……这一论点。

②道理论据作用:……充当(作为)道理论据,更有力地论证了……这一论点。

【答题格式】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所证明的分论点,没有分论点则写出所证明的中心论点)的作用。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一般来说,考查论证方法及分析其作用时,要求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

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1.判定:当我们使用道理论据时,就构成了道理论证;当我们把两个性质相反的事例放在一起的时候,就构成了正反对比论证;当我们举出另一个事物,它和论点之间有相似的关系,那么就构成了比喻论证。

2.分析构成:明确一般论证方法的作用,根据段落或句子内容分析其构成。

3.结合具体内容说明表达效果。

(1)举例论证:举出×××的例子来论证×××的论点,使论证更加真实可信,增强了说服力;或举出×××的例子真实可信地论证了×××的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引用×××的话来论证×××的论点,使论证更加权威,更有说服力。

(3)比喻论证:把×××(论点)比作×××(喻体)来展开论证,使论点更加鲜明生动。

(4)正反对比论证:举出×××和×××的例子构成正反对比论证,使论点更加鲜明突出。

(5)引用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轶事、奇闻趣事)增强了论证的趣味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所有的分析,必须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展开。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1.赏析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1)如何从逻辑角度分析议论文语言用词的准确、严密性。

必用答语:①该文概念使用准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③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2)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3)语言准确表现为:概念使用准确,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2.“××”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第一步:表明态度,能或不能;
第二步:解释这个词在句中的含义;
第三步:指出删除后句子意思的变化;
第四步:总结表达效果,有加点词,表达严谨,语言严密,使论证有说服力。

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论证思路就是作者借助论据、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并采用一定的结构形式,论证所持观点的一种思维过程和行文过程。

1.对于论证思路的把握注意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首先,要明确问题中所提及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是什么;
(2)其次是结合文章,对论点论据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了解文章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
(3)明确论证中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对论点进行论证的;
(4)要考虑论证的角度,是正面论证还是反面论证。

2.具体的答题思路有三步:
第一步:通读全文(有时候是语段),勾画能提示论证方法、引出主旨或结论的关键词,划分出层次结构。

第二步:按照顺序分析每个层次,对于论据的分析可从论证方法的特点入手,或举……、或引……、或……进行对比,并指出论证了什么。

第三步:对于结论、观点、引子之类的文字,在分析时可直接引用,也可以概括。

【答题格式】连词+论证方法+论据概括+论点(分析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如“首先”“然
后”“接着”“最后”一类表转承的连词)。

中考真题及模拟随堂演练
(一)谈影响力(2012遵义中考)
查一路
①不是只有明星或政坛人物才可以引领潮流或掌控局面,我们普通百姓,也都有各自的影响力。

只是普通百姓的影响力,往往不够明显,不够闪光和耀眼,也不那么立竿见影,但千万别因此忽视了普通人的影响力。

②邻国的一个农学博士20世纪80年代来中国种树,每天在中国的恩格贝种树10小时,一直种到97岁。

在他的影响下,该国7300名志愿者来恩格贝种树,种下树木300万棵,染绿黄沙4万亩。

1个人,20年,让茫茫的沙漠一角,奇迹般地冒出绿洲——这就是影响力。

③日常生活中,一个人不经意的行为或者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足以影响一件大事。

这种影响力往往是隐性的,不细心体察,你就很难发现。

④一个从沿海回来的朋友准备到内地投资,重点考察A城和B城。

在A城,他坐在街头擦皮鞋,擦皮鞋的一个大婶的动作,使他对这个城市灰了心:那个大婶先把他的一只鞋的鞋带解开,擦完等他付了钱才系上。

这个细节瞬间让他悟出,这个城市市民的道德水准成问题——一定是有人擦好鞋后不付钱跑掉过。

在B城,他搭了5次出租车,下车前,5位司机都提示:先生,请带好你的随身物品。

最终,他把企业放在了B城,B城因此有5000人上岗就业,B城的税务部门每年也因此收到上亿元的税收,这就是一位擦鞋大婶和几位出租车司机的影响力。

⑤我儿子在饭前便后都很认真地用洗手液洗手。

有时候时间紧,我试着和他商量:就不能稍微马虎一点?他很果断地摇头:这怎么可能,我从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养成了习惯!可想而知,这就是一位幼儿园老师的影响力。

在有些人的意识中,幼儿园老师不就是带孩子玩玩嘛,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她们的教育足以影响
一个人一生的行为习惯。

(摘自2012年4月28日《湘声报·芙蓉》,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概括文中的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这种影响力往往是隐性的”一句中“往往”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是怎样证明中心论点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小的决定大的(2011遵义中考)
①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一个是经国大计,却为任何一个当政者所不能忽视。

一场疯牛病,几乎颠覆了英伦三岛。

②中国古典文学巨著以大开大合的情节见长,但感人肺腑,让人记下的却是“石卵化猴”、“桃园结义”,以及“玉在匣中”,“钗在奁内”这些生动的细节。

③几乎所有动植物繁衍的种子,都是核儿,很小很小的。

风可以刮着走,鸟儿可以用嘴衔,被人不经心就可以忽略甚至丢弃的,却负载着生物自然的伟大传承。

④任何庞然大物,都不能忽略小,只有小,才是最具繁衍力的。

⑤近代尽人皆知的重大发明、发现,从苹果落地发现地心引力,到开水冒气引发的蒸汽机的利用,无不是由偶发思端的小事影响整个世界的。

⑥一位生活在硅谷世界的人告诉我,微电子技术的诞生和发展,是从最初集成电路只包含几个几十个元器件,发展到一个小小硅片上可以制作出几十万上百万个元件,形成微型电子电路的。

正是这个微型电子电路,带来世界飓风般的各种生产方式大规模乃至超大规模变化。

⑦可见,未来最终改变我们这个世界、影响人们生活的,不在宇宙,乃在毫微。

⑧张艺谋初入社会,在生活的最底层当弹棉花的辅助工。

那时候仅仅为了调节生活,他买了台照相机,怎么也没想到就是这台小小的照相机,后来竟在他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时派上用场。

从此,陕西少了一个苦力,中国多了一个让世界刮目相看的电影导演。

⑨美国的麦当劳,就是从吸引小孩,改变幼年的饮食入手,让你从小喜欢我这种快餐方式,然后到你上学长大,多少年,仍然光顾我。

这是真正做不起眼的大买卖!
⑩由此观之,小事还能致走向。

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中国至圣老子说的话,值得我铭记一生。

⑫想行千里吗?想成大树吗?那么,从脚下开始,从毫末做起。

(选自《经典阅读集萃》,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⑪段引用的老子的话属于什么论据?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⑥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