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引领致富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旗引领致富路
作者:李金梁
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7年第9期
李金梁
2015 年8 月20 日,对于河北村46 户贫困户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河
北村食用菌创业扶贫基地生产出了第一批富硒灵芝,在河北村村民看来,这不仅是一个小小的
灵芝,它们更是点燃河北村脱贫致富希望的火种。
河北村位于图们市石岘镇嘎呀河北岸,朝鲜族人口占了96%,是一个典型的朝鲜族聚居村。
由于河北村临山而建,土地多属山坡地、河滩地,人均耕地少,土地产量低,村里年轻人大都
外出打工,全村仅有常住人口78 户113 人,其中贫困人口就有46 户89 人,且多为老年人。
由于缺乏劳动力,大量土地以低价承包给外来户,村民仅靠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因为转包、
租金、补贴等问题纠纷不断,甚至还有承包者因经营不善将土地撂荒的现象,最多的时候全村
荒废了20 公顷的田地。
缺劳力、无技术、没资源、缺资金,河北村脱贫致富之路难上加难。
2008 年,一名外来的汉族党员来到了河北村,他就是现在的河北村党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刘海涛。
当时的他,在广东从事食用菌养殖多年,积累了丰富的食用菌养殖经验和技术。
来
到河北村后,他发现河北村依山临河,林地资源丰富,适合发展食用菌产业。
于是,他说服部
分村民共同办起了食用菌合作社,由他提供技术、援助资金,经过几年的发展,先后有52 户
村民加入了合作社,当年就获得了第一笔收入。
从此,刘海涛成了河北村村民心中的致富领路人。
2013 年刘海涛在村民的拥护下,当选为河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担任村书记后,刘海涛大胆探索,他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生产模式,以食用菌合
作社为基础,将支部建在合作社上,将贫困户对接到合作社,将脱贫资金作为贫困户加入合作
社的入股本金,由合鑫合作社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项目增收,扶持无劳动能
力的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的形式获得收益,实现脱贫致富。
“前几年,因为家里地少,出去打工,挣的钱也不够自己花,根本没有什么存款。
后来加
入到刘书记的食用菌合作社,他给我资金、教我技术,现在我每年的收入也不少了,一年也能
存上几万块钱了。
”河北村返乡创业党员金青洙高兴地说。
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能光靠党支部书记单打独斗、唱“独角戏”,而是一项群策群力的系
统工程,能否抓出实效,还要依靠坚强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
一名党员一面旗,一名党员一盏灯。
河北村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动员党员干部以自身引领示范作用带
动广大群众。
通过“双培双带”工程,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
村干
部带动村民,党员带动贫困户,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致富帮带作用,累计使23 名村内外贫困党员、34 户困难家庭脱贫致富。
多年来,在刘海涛的带领下,河北村已经形成了以食用菌种植为主的村级主导产业。
2016 年初,通过整合贫困户扶贫资金260 万元建设的河北村食用菌创业扶贫基地二期工程正式完工
并投入使用,基地建有大棚37 栋,主要种植富硒灵芝、富硒木耳、玉木耳等特色食用菌产品。
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免费使用大棚1 年进行创业致富,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依靠扶贫资金注
入基地,通过分红形式获得稳定收益。
预计到2017 年末,河北村食用菌创业扶贫基地可建设
成为拥有大棚100 栋,年产食用菌达200 吨,产值达160 万元的大型基地,可带动全村46 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提前实现整村脱贫。
(作者单位:中共图们市委组织部)责任编辑/王若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