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致敏·考茨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些作家大都出身于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他们头脑中的社会主义,(1)带有抽象的 人道主义性质;(2)他们同情工人,但对 工人及其斗争尚不了解;(3)他们中的一 些人注重对社会主要阶级和社会重大问题的 表现,但缺乏阶级分析的观点,对社会问题 的看法还是唯心的。
敏·考茨基就是属于这类作家。恩格斯在 这封书信中,从当时革命的根本利益出 发,热情地帮助她,用理论武装她,引 导她在创作上有所前进。
《新人和旧人》是其创作的第三部长篇小 说,也是其代表作。作品写于1884年,主 要描写了一个同情革命的小资产阶级青年 女子爱莎的故事。
3、19世纪8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形势 很好,涌现了许多社会主义政党,但他们的 纲领还缺乏明确的社会主义性质。
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文艺运动也具有相似的 特点,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了一些 具有社会主义的作家。“倾向文学”。
2、文艺作品中倾向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1]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正确认识和反映。 它有着不依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 容。衡量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否具有真实 性的标准,只能有一个,而且是客观的。 [2]文学作品中的倾向性,包含有作家对于所描 写的事物所做出的评价和所持的情感态度,它 不应游离于所描写的事物之外,否则就会变成 抽象的说教。 [3]文艺的倾向性和真实性辩证统一的原则,反 映了文艺创作的客观规律。它要求作家艺术家 树立生活实践的观点。。 3、完整、准确地理解恩格斯关于文学艺术倾 向性的思想
一、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典型论
1、唯物 《 神 圣 家 族 》——《 诗 歌 和 散 文 中 的德国社会主义》——《致斐·拉萨 尔》
2、辩证
二、文学典型是鲜明个性与充分共 性的统一体
四、艺术的倾向性与真实性
1、艺术的倾向性 [1]提出:恩格斯:“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 自然而然流露出来。” [2]提出的背景 A首先是针对当时的文艺实践而言的。 B其次,在恩格斯生活的时代,有不少作家— —包括著名作家席勒等,忽视了文艺的形象性 特点。 C恩格斯根据当时作家思想的具体情况,为了 有利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发展而提出的。 [3]注意问题:恩格斯虽然反对“倾向文学”, 但不反对文学的倾向性
伦敦
巴黎
柏林
巴黎、柏林、伦敦
第三部分(4、5)评论《旧人与新人》。 1、社会生活描写 对盐矿工人的描写出色。对维也纳社交 界描写很好。有保留。 情节定的单个人。 典型:代表性、普遍性。 “这个”:
《旧人与新人》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 缺点。
复习题:
1、如何理解恩格斯关于“每个人都是典 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这一论 述? 2、恩格斯认为文学作品的倾向性应当如 何表现,不应当如何表现,为什么?
恩格斯《致敏·考茨基》与马克思主义典型理论
一、写作的历史背景
1、最早发表于马克思恩格斯《致A.倍倍尔、 W.李卜克内西、K.考茨基诸人书信集》第 一卷,它是恩格斯对敏·考茨基1885年10月 15日来信的复信,1885年11月26日写于伦 敦。
2、敏·考茨基,1837-1912,19世纪80年代 社会民主主义作家,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 卡尔·考茨基的母亲。《胜利》《叶莲娜》
二、原文讲解
第一部分(1)谈对考茨基夫人的印象和 柏林女作家的庸俗浅薄。 第二部分(2、3)谈伦敦、巴黎、柏林 的生活环境和世态人情。 第三部分(4、5)评论《旧人与新人》。 第四部分(6、7)交代生活琐事。
第一部分(1)谈对考茨基夫人的印象和 柏林女作家的庸俗浅薄。
第二部分(2、3)谈伦敦、巴黎、柏林 的生活环境和世态人情。
人物完美无缺,过于理想化——席勒式
产生缺点的原因:急于表明立场,用议 论代替形象传达。
纠正办法(1)真实性、艺术性、倾向性 的有机统一。
(2)注意接受对象的特点 第四部分(6、7)交代生活琐事。
三、关于艺术典型的塑造
艺术典型的内涵 性格论、典型论 歌德、黑格尔
一、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典型论
二、文学典型是鲜明个性与充分共 性的统一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