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复习专题10 我国的自然灾害(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复习专题10 我国的自然灾害
一、单选题
1.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

读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全国各地普遍受到寒潮侵袭
B. 台风只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C. 西北地区干旱灾害最为严重
D. 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
2.我国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 台风
B. 寒潮
C. 水旱灾害
D. 早霜
3.山区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有()
A. 崩塌、地震、泥石流
B. 台风、滑坡、泥石流
C. 地震、滑坡、泥石流
D. 崩塌、滑坡、泥石流、
4.下列地区中最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A. 哈尔滨
B. 呼和浩特
C. 广州
D. 昆明
5.图示区域多发性的自然灾害是()
A. 台风
B. 寒潮
C. 泥石流
D. 洪涝
6.下面方法,在防灾减灾方面不起作用的工程是()
A. 遥感技术进行准确的天气预报
B. 修建北方地区的防护林工程
C. 救灾物质储备中心的建设
D. 西气东输工程
7.如果天气预报说明天将有台风到来,你要做的准备工作是()
A. 打开家里的门窗
B. 多穿御寒的衣服
C. 把阳台上的花盆搬回家
D. 出门时戴好太阳帽
8.当你在山区考察旅游时,若发生大规模的泥石流,下列四种自救方式你应选择()
A. 向发生泥石流的沟谷上游快跑
B. 迅速向发生泥石流的沟谷下游逃跑
C. 赶快躲在沟口大石头的后面
D. 快速向垂直于沟谷两侧的山坡上移动
A. 寒潮
B. 泥石流
C. 洪涝
D. 干旱
10.2010年12月3日,重庆地区气温由前一天的15-21℃降至7-10℃,可能是由于()
A. 寒潮的影响
B. 台风的影响
C. 梅雨的影响
D. 干旱的影响
11.海绵城市就是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的城市,在遹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佛山新城是“海绵城市”的建设典范,可以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是指()
A.寒潮
B.洪涝
C.台风
D.地震
(2)佛山市要求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地形起伏大
B.地震活动频繁
C.降水的时间分配不均匀
D.河流稀少
12.2018年8月,“摩羯”、“温比亚”台风接连肆虐山东,多地发生暴雨。

其中山东寿光等地受灾严重,直接经济损失约92亿元,共计147万余人受灾。

如下图为“温比亚”台风移动路径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题。

关于“温比亚”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温比亚”首先从我国江苏省登陆
B. “温比亚”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C. 台风过境苏州时伴有大风、暴雨天气
D. 台风引发泥石流致寿光损失惨重
13.王林同学绘制了“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图例代表的气象灾害,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寒潮洪涝干旱台风
B.台风干旱洪涝寒潮
C.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D.干旱寒潮台风洪涝
A.地势较高,冷空气难以到达
B.纬度较低,远离冷空气源地
C.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较大
D.森林覆盖率高,降低风速
14.夏季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持续暴雨在山区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是( )
A. 台风、洪涝
B. 火山、地震
C. 雾霾、沙尘暴
D. 滑坡、泥石流
15. 2018年2月4日晚,台湾花莲1小时内发生12起地震。

由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台湾发生地震后,作为主灾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 )
A.台风暴雨
B.暴雨、海啸
C.暴雨、滑坡
D.海啸、滑坡
(2)当地震发生时,人们正确的做法是( )
A.乘坐电梯
B.选择有承重墙的墙角
C.呆在床上
D.高楼跳楼逃生
二、综合题
16.读我国气象灾害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气象灾害图判断,图例中A为________路径,B为________路径。

(2)地震属于地质灾害,2017年12月19日在辽宁鞍山市海城市发生了4.4级地震,沈阳有明显震感,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12秒自救机会”,下列自救错误的是(_______)
A.教室内,学生在教师指挥下抱头、闭眼,尽量蜷曲身体迅速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B.场馆内,就地趴在排椅下,用随身携带的物品挡在头上
C.楼道内,远离窗户,坐电梯迅速离开
D.卧室中,可以在小开间的墙角躲避
17.读我国某年1月25日08时至26日8时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全国高温预报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时段内局地气温≥40℃的省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可引发的气象灾害主要是________,乙地发生这种气象灾害时,损失比甲地更大,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

(3)该时段内甲地的气温介于________之间,由于地处________盆地内,难以散热,夏季常常出现高温天气。

(4)丙地高温天气较少的原因是________,丁地高温天气较少的原因是________。

(5)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应对高温的措施________。

18.下图示意我国西部地区沙尘暴天气系统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沙尘暴多发于冬春季节,此时西北和北方地区降水________,地表土质干燥松散,当大风刮过时,将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

(2)沙尘暴是在________季风的影响下形成,其分布地区主要是________气候(填气候类型)。

(3)图中数字所示的四大牧区中,未受到沙尘暴影响的是________牧区(填序号),该牧区特有的动物是________。

(4)北方路径经过________高原和________高原,由于________等治沙措施效果显著,影响华北地区的沙尘次数总体上呈减少趋势。

19.读“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分布图”、“华北地区部分区域地图”、“乡宁县气候统计图”、“乡宁县滑坡灾害景观照片”,回答下列问题。

(1)乡宁县所在的地形区为________(填地形区名称);图中A山脉为________,它是我国南北方地区的重要分界线。

乡宁县所在地形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造成这种生态问题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

(2)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多分布在中部山区,以下与这些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的原因无关的是(________)
A.地面坡度大
B.土壤贫瘠
C.植被覆盖率低
D.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3)由乡宁县气候统计图推断这一地区滑坡灾害多发的季节在(_____)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请为乡宁县减轻滑坡泥石流灾害、减少地质灾害造成损失提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D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我国青藏高原和台湾,海南受不到寒潮的影响,故A不正确;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其次,东部沿海和东北有时也会受到台风的影响,故B不正确;干旱最为严重的是华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故C不正确;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正确。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我国自然灾害种类较多,东部主要以气象灾害为主,西部地区以地质灾害为主,而且在同一地区也会发生不同的自然灾害,比如我国东部地区许多地区即会发生洪涝灾害,还会发生干旱灾害。

2. C
解析:解:本题考查旱、涝、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洪涝是我国频繁发生并造成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在我国,不仅降水稀少的西北地区旱情严重,而且在东部季风区亦常出现旱灾,故答案为:C。

【点评】我国最为常见、危害程度较为严重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寒潮、台风。

台风灾害在夏秋季节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内陆也受到一定影响;暴雨洪涝灾害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

干旱在我国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

时空分布:春夏季节分布普遍,以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为主。

寒潮冬天影响范围大,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青藏滇南各地、海南、台湾除外)。

3. D
解析:山区地势崎岖不平,在重力和气候等的作用下,最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处,台风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

故答案为:D。

【点评】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气象灾害如干旱、暴雨、洪涝、台风、寒潮等;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海洋灾害如风暴潮、海啸、赤潮等;生物灾害如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

4. D
解析:在陡峭的沟谷山区地带经常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昆明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且降水丰富,易发生泥石流灾害;哈尔滨、呼和浩特、广州所处地区地形平坦不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故答案为:D。

【点评】中国是一个地质灾害严重的国家,因为在中国几乎有着地球上全部的地貌类型,所以各种地貌单元当中常见的地质灾害在中国几乎都有发生,中国最严重的地质灾害是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其次还有地面沉降、冰崩、雪崩等。

5. C
解析:在山区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这些地区林业资源遭到破坏将会直接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甚至产生泥石流.故答案为:C。

【点评】中国是一个地质灾害严重的国家,因为在中国几乎有着地球上全部的地貌类型,所以各种地貌单元当中常见的地质灾害在中国几乎都有发生,中国最严重的地质灾害是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其次还有地面沉降、冰崩、雪崩等。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6. D
解析: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措施,是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是防灾减灾方面的工程,故答案为:D。

天然气送往豫皖江浙沪地区,沿线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十个省市区。

工程包括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塔里木至上海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以及下游天然气利用配套设施建设。

7. C
解析:台风灾害主要是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组成的,台风伴有12级或以上的强风,具有可怕的摧毁力,强风会掀起万吨巨轮,使地面建筑物和通信设施遭受严重损失,所以说,发生台风灾害时,要把阳台上的花盆搬回家,并关好门窗,不要出门。

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造成的灾害有狂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等。

暴雨来势猛,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极易造成涝灾。

短时间高强度的降水可引起严重地质灾害,水库崩溃,冲毁道路,造成交通、水电供应中断和人员伤亡等。

狂风来势凶猛,造成的破坏力极大。

台风登陆会带来严重的风暴潮灾害,可淹没岛屿、冲毁堤防、涌入内陆。

8. D
解析:当在山区考察旅游时,若发生大规模的泥石流,正确的自救方式应该是快速向垂直于沟谷两侧的山坡上移动,向发生泥石流的沟谷上游快跑、迅速向发生泥石流的沟谷下游逃跑和赶快躲在沟口大石头的后面都不可取,故答案为:D。

【点评】沿山谷徒步行走时,一旦遭遇大雨,发现山谷有异常的声音或听到警报时,要立即向坚固的高地或泥石流的旁侧山坡跑去,不要在谷地停留。

一定要设法从房屋里跑出来,到开阔地带,尽可能防止被埋压。

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一边的山坡上面爬,绝对不能向泥石流的流动方向走。

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

9. B
解析:寒潮、洪涝、干旱均属于气象灾害,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等属于地质灾害。

故答案为:B。

【点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10. A
解析: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人们要根据天气预报安排生产、以减少损失,由题目可知,2010年12月3日,重庆地区气温由前一天的15-21℃降至7-10℃,可能是由于寒潮导致的剧烈降温,其他三种天气不会导致剧烈降温,故答案为:A。

【点评】寒潮是指冬半年来自极地或寒带的寒冷空气,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的侵袭活动。

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

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

11. (1)B
(2)C
解析:(1)降水过多会引发洪涝灾害,但不一定带来寒潮、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

故B符合题意。

(2)因为我国降水时间分配不均,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因此佛山市要求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可以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C。

【点评】(1)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

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

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

洪涝是中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秦岭、淮河以南是我国洪涝灾害最频繁的地区。

寒潮是指冬半年影响我国的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

地震是一种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处。

(2)我国降水分布的总体规律是:降水时间空间分布不均。

从时间上看: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年际变化大。

解析:读图可知,“温比亚”首先从我国上海市登陆,故A错误;
“温比亚”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和北部沿海地区,故B错误;
台风过境苏州时伴有大风、暴雨天气,故C正确;
台风引发洪水致寿光损失惨重,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根据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等;台风多发生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夏季季节,会带来狂风暴雨等灾害,进行分析解答。

13. (1)C
(2)B
解析:(1)甲图例是寒潮,寒潮是冬半年影响中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源地在北冰洋;乙图例为台风,台风主要影响中国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丙图例为洪涝,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且夏季多暴雨,地形多平坦,地势低平,不利于泄洪,长江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所以洪涝灾害频发;丁图例为干旱,华北平原人口和耕地密集,城镇和工矿企业众多,但几乎每年都要发生严重的旱情。

黄河水量“入不敷出”,下游干流经常断流;故答案为:C。

(2)由于海南省纬度低,远离冷空气源地,海南几乎不受寒潮气象灾害影响;故答案为:B。

【点评】(1)我国最为常见、危害程度较为严重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寒潮、台风。

台风灾害在夏秋季节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内陆也受到一定影响;暴雨洪涝灾害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干旱在我国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

时空分布:春夏季节分布普遍,以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为主。

寒潮冬天影响范围大,涉及到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

(2)寒潮的实质是冷锋过境,其中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因地势高,寒潮不易影响到。

另外,强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受到阴山、秦岭等东西走向山脉的层层阻挡,势力大减,加上受南方暖地面影响,降温幅度很小,所以四川盆地、广东、台湾、海南等纬度较低地区很少受寒潮影响。

14. D
解析: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夏季南方如果出现连续暴雨,就容易引发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

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15. (1)D
(2)B
解析:(1)本题考查自然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

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还可能造成海啸,另外还会引起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山区的地震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有时间时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卫生间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假如地震时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或乘电梯快速下楼都是不正确的,那样有生命危险,乘坐电梯,不行,有可能停电北困在电梯内,点在床上和跳楼逃生都是很危险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滑坡和泥石流的产生原因是因为山势陡峭,土质疏松,在集中暴雨的时候会出现,而地震在沿海地区还可能银发海啸等自然灾害,面对地震时应该做的是及时撤离到空旷的区域,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可以选择躲在有承重墙的墙角,这些位置通常计较坚固,在塌陷时会形成稳固的三角区域,在地震停止后再进行转移。

二、综合题
16. (1)寒潮;台风
解析:(1)从气象灾害图判断,图例中A为寒潮路径,B为台风路径。

(2)当地震来临时,“教室内,学生在教师指挥下抱头、闭眼,尽量蜷曲身体迅速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场馆内,就地趴在排椅下,用随身携带的物品挡在头上,卧室中,可以在小开间的墙角躲避”这些做法都是正确的,当发生地震时不能坐电梯,故选C。

【点评】地震时应不要惊慌,冷静面对。

首先要迅速撤到空旷地;如果来不及离开房屋时,则要迅速进入到厕所、厨房或墙角位置,或马上找支撑物躲避,如桌子、床等,应两手抱头躲到墙角;如果被埋在废墟中不能自行脱险时,尽可能挪开脸、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保持体力,冷静等待救援。

17. (1)江苏;上海;浙江
(2)干旱;人口密集、城镇众多,工农业发达
(3)37~40℃;塔里木
(4)纬度高;海拔高
(5)尽量避开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这一时段出行;切忌在太阳下长时间裸晒皮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休息,多喝水等
解析:(1)读图可知,该时段内局地气温≥40℃的省区主要有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的局部地区等。

(2)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可引发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干旱,乙地发生这种气象灾害时,损失比甲地更大,其原因主要是:乙位于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城镇众多,工农业发达,干旱影响更大。

(3)该时段内甲地的气温介于37~40℃之间,由于地处塔里木盆地内,难以散热,夏季常常出现高温天气。

(4)丙地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纬度位置较高,高温天气较少;丁地地处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故高温天气较少。

(5)为应对高温天气而采取的措施是:尽量避开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这一时段出行;切忌在太阳下长时间裸晒皮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休息,多喝水等。

【点评】(1)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高原气候区。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

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冬季最冷的地方为黑龙江的漠河镇。

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夏季最热的地方为新疆吐鲁番盆地。

(2)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中国第一大经济区,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

该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工业基础雄厚、商品经济发达,水陆交通方便,是全国最大的外贸出口基地。

(3)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塔里木盆地,因为是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沙漠广布,吸热快;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

(4)影响气温的自然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及人类活动等。

具体表现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
18. (1)少
(2)冬;温带大陆性
(3)①;牦牛
(4)内蒙古;黄土;“三北”防护林
解析:⑴沙尘暴多发于冬春季节,是因为此时西北地区降水少,地表土质干燥,缺乏植被保护,容易被风侵蚀和搬运形成沙尘暴;
⑵沙尘暴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在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土质干燥松散,在大风的作用下,将其吹入空中,也就是因为这类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的原因;
⑶从图上所示的四大牧区来看,只有西藏牧区没有受到沙尘暴的影响,因西藏牧区所处的海拔高,并且在冬春季时,我国绝大部分地方吹的是西北风,所以西藏牧区受的影响较小。

⑷从图上可以看出,北方路径从蒙古吹进我国以后,最先到达的地方就是内蒙古的西部,也就是内蒙古高原,而再南下吹到黄土高原,由于我国多年前开始加强西北、华北、东北的防护林建设,已初见成效,所以目前华北地区的沙尘暴次数也在减少。

北方强冷空气带来大风,加上西北的北方地区降水少,地表土质干燥松散,当大风过境时,将大量的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

西藏牧区最有代表性的特有动物就是牦牛,因牦牛耐寒,牦牛产区地势高峻,地形复杂,气候寒冷潮湿,空气稀薄。

牦牛能充分利用高寒草地牧草资源,在空气稀薄、牧草生长期短、寒冷、枯草期长的恶劣环境下生活,繁衍后代,并为当地牧民提供奶、肉、毛、役力、燃料等生产、生活资料,是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经济主要来源。

19. (1)黄土高原;秦岭;水土流失;土质疏松、降水集中
(2)B
(3)B
(4)恢复植被,禁止乱砍滥伐
解析:(1)由图可知,乡宁县所在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图中A是东西走向的秦岭,它是我国南北方地区的重要分界线;乡宁县所在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这里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造成这种生态问题的自然原因是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2)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多分布在中部山区,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地面坡度大、植被覆盖率低和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与土壤贫瘠无关,故答案为:B。

(3)由乡宁县气候资料可以看出,该地区的降水集中在夏季,是滑坡、泥石流的多发期,故答案为:B。

(4)要控制乡宁县的滑坡、泥石流等问题,要及时恢复植被,禁止乱砍滥伐等。

【点评】(1)黄土高原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横跨中国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产生的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覆盖率低;③黄土土质疏松;④地形坡度大,处于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地带。

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

(2)滑坡、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泥石流需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亦能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如人类不合理开挖地表修建铁路、公路、水渠等;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滥伐乱垦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

(3)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池)溃决水体等形式。

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我国季风区面积广大,受海陆因素影响,季风气候显著。

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是: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分布特征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4)防御滑坡和泥石流的措施包括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

工程性措施如加固松动的山体,建立防护工程,植树造林,恢复自然植被等;非工程性措施如加强地质灾害的预警,增强人们的防范意识和安全撤离措施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