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学习者分析
对人体的血液系统有个概念性的认识
3.பைடு நூலகம்习目标确定
1.能说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2.血管的三种类型3.心脏结构,心率、心输出量4.体循环、肺循环、血压5.能够识别三种血细胞;理解输血和血型的关系。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1、三种血管的结构和生理功能。2、血细胞的形态和生理功能。3、心脏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4、血液循环途径及血液的变化。
学的活动3
看图认识心脏的结构
活动意图说明
参考挂图和动画演示了解心脏的结构
6.板书设计
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
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能说出心脏、血管、血液的相应结构,明确人体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内涵;
归纳血液循环的规律及特点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画出心脏的结构图,并注明进出心脏的血管和血液的名称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课型
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人的生命活动要想能够正常进行,就必须不断地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而吸收的这些营养物质又必须经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产生的废物也要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
学生活动1
学生思考这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
有感性的认识入手,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感兴趣。
环节二:
教师活动2
讲授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
知识要求:
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学生活动2
学生看图逐渐认识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活动意图说明
环节三:
教的活动3
能说出心脏、血管、血液的相应结构,明确人体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内涵; 归纳血液循环的规律及特点。
通过动画展示心脏内血液流动的状态让学生感性的认识到心脏的结构和血液流动的过程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通过对课后作业的反馈看出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基本掌握
年级
八年级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性入手,循环系统运输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消化系统);运输的氧来源于呼吸;运输的废物要通过泌尿系统排泄;那么人体的这些器官、系统之所以能有条不紊协调地进行各种生理活动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是由于神经系统和体液(主要是激素)的调节,这样即将五大部分内容自然地网络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可以为下一章节做准备。
难点:1、心脏的结构。2、血液在血液循环途径中成分的变化。
5.学习评价设计
把握课标,紧扣重难点,抓住人的生命活动这根主线,以梳理知识点为基础,通过训练落实知识点的考察,进入学习。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
教师活动1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人为什么能由小长大?人体的组织细胞每时每刻都需要营养物质和氧,并不断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
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重点:1、三种血管的结构和生理功能。2、血细胞的形态和生理功能。3、心脏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4、血液循环途径及血液的变化。
难点:1、心脏的结构。2、血液在血液循环途径中成分的变化。
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本章总共两节,这节课是第一节课,为后面学习打好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