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药物学基础
药物学基础总论习题与答案
![药物学基础总论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6a06cdc8d376eeaeaa3195.png)
第一章药物学基础总论一、填空题1. 药物的基本作用是和。
2.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指和。
3.药物与受体结合引起生物效应的两个前提条件是和。
4. 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和。
5.药物毒性反应中的“三致反应”是、和。
二、简答题1.说出“三查”“八对”“一注意”。
三、选择题(一)A1型题(单句型最佳选择题,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药物的基本作用是指A.副作用与治疗作用 B.局部作用与全身作用C.兴奋作用与抑制作用 D.选择性作用 E.预防作用与治疗作用2.骨折时应用镇痛药吗啡属于A.预防用药 B.对症治疗 C.支持治疗D.对因治疗 E.既属于对因治疗,又属于对症治疗3.青霉素治疗链球菌引起的感染属于A.对因治疗 B.预防用药 C.支持治疗D.对症治疗 E.既属于对因治疗,又属于对症治疗4. 药物产生过敏反应与下列哪项因素密切相关A.用药时间 B.药物剂量 C.药物毒性D.体质 E.药物剂型5.副作用是在下列什么剂量时出现的A.极量 B.治疗量 C.最小中毒量D.最小致死量 E.最小有效量6. 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机体出现戒断症状的是A.习惯性 B.耐受性 C.过敏反应D.成瘾性 E.耐药性7. 服用巴比妥类药物次晨出现的宿醉现象属于A.副作用 B.后遗效应 C.继发反应D.毒性反应 E.过敏反应8. 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降低是A.耐药性 B.耐受性 C.过敏性 D.成瘾性 E.习惯性9.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其A.作用增强 B.暂时失活 C.转运加快D.代谢加快 E.排泄加快10.首过消除明显的药物不宜A.舌下含服 B.肌内注射 C.口服D.静脉注射 E.皮下注射11.药物最常用的给药途径是A.皮下注射 B.雾化吸入 C.肌内注射D.静脉注射 E.口服12.生物利用度是指A.药物消除的速度B.药物跨膜转运的速度C.药物分布到靶器官的量D.药物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E.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量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兴奋作用;抑制作用2.防治作用;不良反应3.亲和力;内在活性4.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分布;药物的生物转化;药物的排泄5. 致癌;致畸胎;致突变二、简答题三查:是指在用药时,要做到操作前检查、操作中检查、操作后检查。
药物学基础概论(药物学基础)资料
![药物学基础概论(药物学基础)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1797899dd36a32d7275817a.png)
(四)处方药、非处方药的概念
1.处方药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 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物。
2.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 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物。
3.学习要求 护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药物应用护理, 除能够正确执行医嘱,合理使用处方药外,还应具 有对常见病非处方药的用药指导能力和药物咨询能 力。
食物、药物、毒物关系:
有些是药食同源,如海带、苦瓜等; 药物与毒物间没有化学结构上的差别,仅存 在量的差异。
2.药理学的概念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
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科学。 3.药物应用护理的概念
药物应用护理则是以药理学基础理论和技 能为基础,结合现代护理理论,阐述临床药 物应用护理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指导临床护理合理用药的一门学 科。
(2)根据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作出护理诊断,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对病人进行用药指导,强调必须严格执行医嘱, 禁止擅自调整用药方案,使病人能够合理使用药物, 保证用药安全及疗效,防止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三、药物学基础的学习方归纳; 4、实践教学; 5、结合临床; 6、现代学习手段;
a、掌握各种药物的最佳服用时间和服用方法。
药物的疗效与时间密切相关,饮食与药物相互作 用也可改变药物的效果。因此,应根据具体的药物, 选择适宜的服用时间和方法。例如,缺铁性贫血的患 者,需用铁剂治疗,但口服铁剂对胃肠道有刺激性, 服后可导致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腹泻等。虽空 腹容易吸收,但多不能耐受。所以服用铁剂宜在饭后 服,且同时服用稀盐酸或胃蛋白酶合剂、维生素C等 ,可增加铁剂的吸收。又如催眠药宜在睡前服,助消 化药宜在饭后服用,健胃药宜在饭前服用等。
《药物学基础》(人卫版第4版)认识药物与药物学(课件)
![《药物学基础》(人卫版第4版)认识药物与药物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82d7a5e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c.png)
5 做好护患沟通和心理护理等配合措施
用药中
“三查、七对、一注意、六准确”
1 未经医生许可,不得随意变更给药方案,如剂量、滴速、 间隔、时间和次数等,尤其是新生儿、婴儿、儿童的剂 量换算要确保无误;
2 认真观察和评估疗效、不良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 告给医生;
护 理
提高护理质量
2.用药护理流程
执行处方或医嘱 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指导合理用药 开展母婴保健和健康教育
用药前
1 仔细阅读医嘱、处方,掌握病人用药史等基本信息;
2 熟悉药物应用知识,如选择药物的依据和类别,相关适 应症和不良反应等,尤其要熟悉具有“三致”作用的药 物;
3 熟悉选用药物的剂型、规格、剂量、用法疗程及注意事 ,也特别注意婴幼儿适宜剂型的选择;
《药物学基础》(人卫版第4版)认识药 物与药物学(课件) 认识药物与用药护理
目录
一 药物学的概念和任务 二 用药护理在职业岗位上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三 药物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目标
掌握
药物、药物学、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等重要概念
熟悉
在未来岗位工作中,药物学的目的、性质、任务和用药护理程序
了解
药物的其他知识
4 开展合理用药的健康教育,尤其对出院病人和病儿家属 加强用药后指导,提高药物远期疗效或社区用药水平
三、药物学的学习方法
1.掌握本门课程的内容特点。
主要介绍: 药物作用
利用好: 工作情景与任务
药物用途 不良反应
工作任务解析 知识窗 知识拓展
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
护理学而思
2.掌握本门课程基本框架和由共性到个性的学习规律。
药物学基础中职教材电子版
![药物学基础中职教材电子版](https://img.taocdn.com/s3/m/3ed9dc0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44.png)
药物学基础中职教材电子版••第1节绪言•学习目标•1、说出药物、药物学基础的概念•2、说出用药注意事项•二、学习目的•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基本掌握药物的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适应职业变化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用药注意事项•1、给药前要明确治疗目的,包括患者的疾病诊断,当前的病情,服药史,病史,有无禁忌证;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有关防病及药疗知识。
•2、给药医护人员进行药物治疗前,应当看清药名、仔细进行外观检查,并核对其批号和有效期、浓度、剂量和给药途径等,必要时应阅读药品说明书。
给药时再仔细核对,对有多种给药途径的药物、联合用药,可能有配伍禁忌的药物或剧毒药物等,使用时更应慎重。
••3、促进疗效及减轻不良反应的措施说服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不断进行疗效评价;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介绍有关药疗知识及治疗方案。
医护、患者及家属三方共同合作,以提高药疗效果,减轻或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第2节药物的作用——药效学•学习目标•1、解释药物的基本作用、防治作用、副作•用、超敏反应、毒性反应、停药反应2、比较受体激动剂、拮抗剂的异同点•一、药物的基本作用•1、兴奋作用•药物使机体原有功能增强者称为兴奋作用。
过度的兴奋往往呈现痉挛或惊厥。
•2、抑制作用•药物使机体原有功能减弱者称为抑制作用。
•以下哪些属于药物的兴奋作用,那些属于药物的抑制作用?•1、肌肉收缩增强、•2、肌肉松弛、•3、腺体分泌减少•4、腺体分泌增加、•5、酶活性提高•二、药物作用的方式•1、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2、其他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继发作用)等。
•三、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1、防治作用: 预防作用、治疗作用。
•2、不良反应用药后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称为不良反应。
•(1)副作用:•(2)毒性反应:•(3)超敏反应•(4)后遗效应•(5)药物依赖性•四、药物作用机制•1.受体的概念•2.药物与受体结合直接引起效应的条件•3.受体的调节与药物作用的关系•表 1-1 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比较表•小结•药物对疾病的防治作用,是药物和机体或病原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药物学基础》(人卫版+第4版)抗寄生虫药与用药护理(课件)
![《药物学基础》(人卫版+第4版)抗寄生虫药与用药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7e951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d.png)
一、抗疟药 (一)控制症状药
氯喹
体内过程: ①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 ②分布广泛,1~2小时即可达到血药浓度的高峰; ③在受感染红细胞内浓度较正常红细胞高25倍。
一、抗疟药 (一)控制症状药
氯喹
作用
1.抗疟作用 2.抗阿米巴病作用
3.抗免疫作用
应用
控制疟疾症状(首选) 治疗甲硝唑无效或禁忌的阿米巴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或肝脓肿。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噻嘧啶
+++
少数患者转氨酶升高。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孕妇及2岁以下儿童禁用
哌嗪
++
大剂量可引起神经症状如嗜睡、眩晕、眼球 震颤、共济失调、肌肉痉挛等。孕妇、肝肾 功能不全和神经系统疾病者禁用
氯硝柳胺
+ 不良反应少,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三、抗肠虫药和其他抗寄生虫药
(二)抗血吸虫病药
吡喹酮
(1)广谱抗吸虫和绦虫,对成虫作用强,对幼虫作用弱; (2)口服吸收迅速、完全,具有毒性低、疗效高、疗程短。
1)用于治疗急、慢性血吸虫病,是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 (2)对华支睾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也有效。
出现恶心、腹痛、腹泻、头痛、眩晕、嗜睡等。
三、抗肠虫药和其他抗寄生虫药
(三)抗丝虫病药
乙胺嗪
➢ 用于丝虫病的治疗,对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均有效,对微丝蚴作 用强于成虫。
➢ 其疗效高、毒性低,是治疗丝虫病的首选药。 ➢ 该药本身无明显毒性,主要为一般胃肠道症状。
对肠内阿米巴病无效,仅用于甲硝唑无 效或禁忌的阿米巴肝脓肿
主要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与甲硝唑相似毒性略低 毒性大,主要引起心脏毒性、神 经肌肉阻断作用、局部刺激;孕 妇、儿童和患有心、肝、肾疾病 者禁用 不良反应较轻,偶见胃肠道反应 如恶心、呕吐等
药物学基础教案
![药物学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fa9ea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9d.png)
药物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药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机制。
2. 掌握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和药物代谢。
3. 了解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过程。
4. 学习常用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
5. 培养正确的用药观念和药物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药物的基本概念:药物的定义、来源和作用。
2. 药物的分类:根据作用机制和用途进行分类。
3. 药物的剂型:固体剂型、液体剂型、气体剂型等。
4. 药物的给药途径:口服、注射、外用等。
5. 药物代谢: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过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剂型和给药途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
3. 小组讨论法:讨论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过程。
4. 实践操作法:模拟药物的给药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药物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药物吸收、分布、排泄过程的理解。
3.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和药物代谢的知识。
4. 模拟考试:评估学生对药物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药物学基础》或其他相关教材。
2. 幻灯片:用于展示药物的图片、图表和案例。
3. 视频资料:用于播放药物给药操作的示范。
4. 实践操作器材:用于模拟药物给药操作。
教学时间安排:章节一:药物的基本概念(2课时)章节二:药物的分类(2课时)章节三:药物的剂型(2课时)章节四:药物的给药途径(2课时)章节五:药物代谢(2课时)六、教学内容1. 药物的吸收: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如口服剂型的影响、胃肠道蠕动等。
2. 药物的分布: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规律,包括血脑屏障、血浆蛋白结合等。
3. 药物的排泄:药物的主要排泄途径,如肾脏、肝脏等,以及影响排泄的因素。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过程的基本知识。
2. 实验教学法:通过药物代谢实验,让学生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过程。
药物学基础概论(药物学基础)
![药物学基础概论(药物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e1a802175a8102d276a22ff6.png)
护理、助产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主要内容:药物的作用、用途、用法、 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
任务: 掌握药物学的基本理论和药物应用的 基本技能; 熟悉合理用药原则; 培养正确执行医嘱,按照护理程序评 价药物疗效,指导合理、安全用药的能 力。
课程目标
一、职业素养目标
1、法律意识、安全意识; 2、热爱护理事业、爱岗敬业,辩证思维的能力;
⑷后遗效应 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时 ,残存的生物效应。阈浓度是指最小有效 浓度。
苯巴比妥催眠 次晨头晕、困倦 长期用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功能低 下,持续数月
(5)继发反应(治疗矛盾)
(6)停药反应
长期使用,突然停药
(7)特异质反应 遗传异常
(8)药物依赖性 长期用药后,患者对药物产生主观或客 观上需连续用药的现象。 指长期使用或周期性使用麻醉药品或精 神药品所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或躯体状态。 一旦停药就会表现出主观不适症状,甚至 出现严重的生理功能紊乱
三、药物学基础的学习方法
1、教学目标、学习任务; 2、温故知新; 3、总结归纳; 4、实践教学; 5、结合临床; 6、现代学习手段;
第二节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兴奋作用 凡是使机体原有功能活动加强的作 用。如腺体分泌增多,肌肉收缩,酶活性提高 等。如咖啡因等。 抑制作用 凡是使机体原有功能活动减弱的作 用。如腺体分泌减少,肌肉松弛,酶活性降低 等。如地西泮等。 相互联系 药物的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如中枢兴奋药咖啡因, 随剂量的增加可出现惊厥,进而发生衰竭性抑 制,甚至死亡。
药物依赖性分为两种类型:
《药物学基础》试卷a
![《药物学基础》试卷a](https://img.taocdn.com/s3/m/e596ec5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ea.png)
《药物学基础》试卷一一、名词解释(每题 2 分,共 10 分)1.受体激动药2.生物利用度3.肝药酶4.肝肠循环5.副作用二、单选题(每题 1 分,共 40 分)1 .药物进入血液后分布在组织器官产生的作用称为:A.局部作用 B.不良反应 C.吸收作用 D.继发反应 E.防治作用2.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和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称为:A.治疗作用 B.预防作用 C.副作用 D.局部伤脑筋 E.三致反应3.药物依赖生物膜两侧的浓度差,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的过程称为:A.主动转运 B.被运转运 C.出胞和入胞 D.单纯扩散 E.易化扩散4 .药物最常用的给药方法是:A.口服给药 B.舌下给药 C.直肠给药 D.肌肉注射 E.皮下注射5 .能使肝药酶活性增强的药物称为:A.药酶诱导剂 B.受体激动剂 C.药酶抑制剂D.受体阻断药 E.受体部分激动剂6 .激动β受体可呈现:A.心脏兴奋、皮肤粘膜和内脏血管收缩 B.心脏兴奋、血压下降、瞳孔缩小C.支气管收缩、冠状血管扩张 D.代谢率增高、支气管扩张、瞳孔缩小E.心脏兴奋、支气管扩张、糖原分解7 .阿托品的不良反应不包括:A.视近物模糊 B.口干 C.恶心、呕吐 D.心动过速 E.皮肤潮红8 .治疗过敏性休克宜首选: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麻黄碱 D.多巴胺 E.酚妥拉明9 .药物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能力称为:A.抗药性 B.抗菌谱 C.抗菌活性 D.耐受性 E.后效应10 .药物对细菌抑制作用持续到脱离接触之后的作用称为:A.抗菌活性 B.后效应 C.抗药性 D.不良反应 E.耐药性11.青霉素对下列哪种病原体无效:A.脑膜炎奈瑟菌 B.螺旋体 C.流感嗜血杆菌D.放线菌 E.白喉棒状杆菌12 .流脑宜首选:A.青霉素+SD B.氯霉素 C.青霉素+SMZ D.红霉素 E.甲环素13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产生抗药性的机制是:A.产生纯化酶 B.产生β- 内酰胺酶 C.胞浆膜通透性发生改变D.改变代谢途径 E.菌体与药物结合点改变14 .下列何药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A.氨苄西林 B.青霉素 C.苯唑西林 D.链霉素 E.红霉素15 .红霉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A.胃肠道刺激症状 B.肝损害 C.过敏反应 D.肾损害 E.二重感染16 .链霉素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A.胃肠道反应 B.肝毒性 C.耳毒性D.肾毒性 E.阻断神经肌肉接头17 .氟喹诺酮类作用最强的药物是:A.氧氟沙星 B.环丙沙星 C.诺氟沙星 D.依诺沙星 E.培氧沙星18 .磺胺类药物发生肾损害的机制是:A.过敏反应 B.发生溶血而损害肾脏 C.直接损害肾单位D.析出结晶导致肾损害 E.以上皆否19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药物是:A. SMZ B. SD C.红霉素 D. SASP E.呋喃唑酮20 .控制疟疾症状的首选药物是:A.青蒿素 B.氯喹 C.奎宁 D.乙胺嘧啶 E.伯氨喹21 .阴道滴虫病的首选药:A.甲硝唑 B.喹碘仿 C.乙酰胂胺 D.乙胺嗪 E.呋喃丙胺22 .普鲁卡因的局麻作用机制是阻滞:A.钠离子内流 B.钙离子内流 C.钾离子内流D.钠离子外流 E.钾离子外流23 .救治新生儿窒息的首选药物是:A.咖啡因 B.甲氯芬酯 C.洛贝林 D.二甲弗林 E.尼可刹米24.苯二氮类的作用机制是:A.促进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功能B.增强中枢 GABA 能神经传递功能和突触的抑制效应C.促进多巴胺能神经的功能D.阻断中枢多巴胺受体E.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25 .下列哪项不是安定的作用:A.抗焦虑 B.镇静催眠 C.麻醉 D.抗惊厥 E.抗癫痫26 .癫痫大发作常首选:A.苯妥英钠 B.抗癫灵 C.卡马西平 D.地西泮 E.乙琥胺27 .苯妥英钠与苯巴比妥相比,其抗癫痫的特点是:A.治疗量时无镇静催眠作用 B.刺激性小、作用强C.对各种癫痫均有效 D.不良反应少 E.出现作用快28 .卡马西平的作用不包括:A.抗癫痫 B.抗外周神经痛 C.抗躁狂 D.抗抑郁 E.抗惊厥29 .极少发生锥体外系反应的广谱抗精神病药是:A.氯丙嗪 B.氟哌啶醇 C.氯氮平 D.奋乃静 E.三氯拉嗪30 .对各种抑郁症均有效的是:A.氟奋乃静 B.丙咪嗪 C.异丙嗪 D.氯丙嗪 E.碳酸锂31 .吗啡不宜用于何种止痛:A.分娩止痛 B.外伤剧痛 C.恶性肿瘤晚期疼痛D.心肌梗死疼痛 E.术后剧痛32 .哌替啶的用途不包括:A.心源性哮喘 B.麻醉前给药 C.人工冬眠 D.失眠 E.分娩止痛33 .阿司匹林不宜用于:A.预防血栓形成 B.治疗风湿热 C.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D.治疗胃肠绞痛 E.治疗慢性钝痛34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是:A.扑热息痛 B.阿司匹林 C.吲哚美辛 D.萘普生 E.吡罗昔康35 .呈现降压效果最快、最强的降压药是:A.可乐定 B.拉贝洛尔 C.硝苯地平 D.卡托普利 E.硝普钠36 .最常用的钙通道阻滞降压药是:A.硝苯地平 B.尼莫地平 C.氟桂利嗪 D.卡托普利 E.依那普利37 .强心苷应用期间禁忌:A.钾盐口服 B.钙盐静脉注射 C.钠盐静脉滴注D.镁盐静脉滴注 E.葡萄糖静脉滴注38 .强心苷中毒引起快速型心律失常应首选:A.利多卡因 B.普罗帕酮 C.苯妥英钠 D.维拉帕米 E.奎尼丁39 .普萘洛尔治疗心绞痛的主要作用机制:A.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 B.阻断心肌β受体,降低心肌耗氧量C.收缩冠状动脉,减轻心脏负荷 D.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心肌耗氧E.以上都不是40 .利尿作用最强的是:A.氢氯噻嗪 B.呋塞米 C.螺内酯 D.布美他尼 E.氨苯蝶啶三、填空题(每空 0.5 分,共 10 分)1.小剂量阿司匹林防治血栓形成的原因是 ________TXA2 合成酶。
卫校天然药物学基础第四章生药的鉴定第一二节
![卫校天然药物学基础第四章生药的鉴定第一二节](https://img.taocdn.com/s3/m/63bb40ec19e8b8f67c1cb940.png)
第二节 生药鉴定的依据和一般程序
一、生药鉴定的依据
《中国药典》
局颁药品标准
地方药品标准
二、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一、生药的取样
1、取样前详细记录品名、产地、规格、等级及包件 式样是否一致,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清洁程度及有无 水迹、霉变或污染等情况,作详细记录。
2、取样原则:
总包件少于5件,逐包取样; 总包件5~99件,取样5件; 总包件100~1000件,按5%取样; 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 贵重药无论多少件,要逐包取样。
阴黄—切片后用绳子穿起,挂在屋檐下通风处阴干。
性状鉴定
圆柱形、圆锥形、块片状、马蹄形。表面黄棕色(未去粗皮者表 面棕褐色,有横皱纹及纵沟)蛋结表面光滑,有类白色网状纹理 (有的形容为槟榔花纹,又称锦纹大黄)。断面黄棕色;根茎髓 部有星点(异型维管束),根无星点,有放射状纹理。气清香, 味苦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唾液染成黄色。以质坚实、气清 香、味苦而微涩者为佳。
掌叶大黄
为多年生高大草本,根 状茎及根部肥厚,黄褐色。 ������ 直立,粗大,中空。 ������ 叶片掌状半裂,每裂片 具粗齿。 ������ 圆锥花序顶生,分枝帖 于茎,花小,紫红色或带紫 红色。
果枝聚拢,瘦果具三棱。
唐古特大黄
药用大黄
三种大黄的不同点:主要是叶片和花的区别 掌叶大黄——叶片掌状半裂,每裂片具粗齿,圆锥 花序顶生,分枝帖于茎,花小,紫红色或带紫红色。
鞣质类������
有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d-儿茶素
等。为收敛成分,具收敛止血的作用。������ 尚含四种大黄酸甙(rheinosides)A、B、C、D。亦为 泻下成分。
理化鉴别
微量升华:本品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可见菱状针晶 或羽状结晶,加碱显红色。(蒽醌类成分) 荧光鉴别:������ 药材新鲜断面于紫外光灯下观察,显浓棕色荧光。 ������ 粉末的稀乙醇(40%)浸出液,滴于滤纸上,再滴加 稀乙醇扩散后呈黄色或淡棕色环,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
《药理学与药物学治疗基础(中职药剂)》第4章镇静催眠和抗焦虑药幻灯片
![《药理学与药物学治疗基础(中职药剂)》第4章镇静催眠和抗焦虑药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d97b552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4.png)
【用药指导】 一、明确抗癫痫药的用药原则 1.正确合理选择药物 2.给药方案个体化 3.长期用药 4.密切注意不良反应 二、注意长期用药期间,药物相互作用
第二节 抗惊厥药
硫酸镁 本药口服不易吸水,有导泻和利胆作用。注射给药 有抗惊厥和降血压作用,因子痫兼有惊厥和血压升 高现象,本药可做首选。
衰期也较长。
4.排泄:本类药物及代谢产物均与葡糖醛酸结合失 活,经肾排出。少部分经肝胆排泄,有肝肠循环 现象,连续用药易蓄积。也可通过胎盘屏障,随 乳汁分泌。
【作用与用途】 1.抗焦虑:小剂量的本类药物具有显著抗焦虑作用,
本药是焦虑症的首选治疗药。 2.镇静催眠:常用剂量出现镇静催眠作用。 特点: A治疗指数高,安全范围大,对呼吸循环系
第一节 苯二氮卓类
根据作用时间的长短分为三类 : 长效类:地西泮(diazepam,安定 valium )、 氟西
泮、氯氮卓 中效类:硝西泮、氟西泮 短效类:三唑仑、艾司唑仑、奥沙西泮
【体内过程】
1. 吸收: 口服吸收完全,以三唑仑最快;
2.分布: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分布容积大;
3.代谢:主要经肝药酶代谢,代谢产物仍具活性半
4.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
【作用机制】:与苯二氮卓受体结合,发挥激动效 应,促进GABA与GABA受体结合,使 Cl-通道开 放,Cl-内流,神经细胞超极化,增强GABA的中枢抑制 作用。
【不良反应】:
1.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2.耐受性、依赖性 3.呼吸和循环抑制
Hale Waihona Puke 4.过敏反应 【用药指导】
第三节 其他类
纯局限性发作有较好疗效,作为首选。 2.治疗中枢性疼痛综合征:对三叉神经痛疗效 好。 3.抗心律失常作用:对强心苷中毒所至室性心律失 常疗效好。
《药物化学基础(中职药剂专业)》第4章: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
![《药物化学基础(中职药剂专业)》第4章: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https://img.taocdn.com/s3/m/ca631d4bad02de80d4d84040.png)
OH HO + N N . Cl HO NaOH
HO N N
19:46
3对乙酰氨基酚的水解产物是什么呢?? 水解产物:对氨基苯酚和醋酸
4:你能不能区别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和水杨酸 呢 加三氯化铁:阿司匹林:不显色;扑热息痛:蓝紫。 水杨酸:紫色 5:它特别是适宜谁用?有没有抗炎抗风湿?★
19:46
三、吡唑酮类
代表药:安乃近
结构与性质
H3C H3C N N CH3 CH2SO 3Na , H2O
N O
①水溶液显弱酸性; ②长期放置,易发生氧化和分解反应,逐渐变黄。 3:安乃近与稀HCl共热:SO2和甲醛
19:46
第2节 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的概念?? 在临床广泛用于治疗什么疾病??? 请同学们回答以上的问题并请您在书上相关的地 方划上标志!!
19:46
(三)吡唑酮类
1、发展概况
安替比林 N(CH3)2 CH3 N O R= R= R= N CH2SO3Na CH(CH3)2 O NHC N 烟酰氨基安替比林 异丙基安替比林 安乃近 氨基比林
R= H H3C H3C N R R=
19:46
2、代表药物
*安乃近
H 3C H 3C
5 4 3
代表药
吡罗昔康
结构与性质:
O S O N CH3 NH OH N
吡啶环,弱碱性
烯醇,弱酸性
酸碱两性
19:46
四、抗痛风药
痛风病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 种疾病,表现为血中尿酸过多,当尿酸盐 浓度超过其饱和溶解度时便在关节、肾及 结缔组织中析出,刺激组织引起痛风性关 节炎、痛风性肾病和肾尿酸盐结石症等。
药物学基础教案
![药物学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64c0c0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ea.png)
药物学基础教案教案标题:药物学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药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药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3. 了解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4. 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
5. 培养学生的药物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药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 药物的分类:化学分类、药理学分类、临床应用分类。
3. 药物的命名规则:通用名、商品名、化学名。
4.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5. 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入药物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药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 解释药物的分类及其命名规则。
3. 讲解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4. 阐述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提供几个实际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加深对药物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四步:讨论与总结(10分钟)与学生一起讨论案例分析的结果,总结药物学基础知识的关键点,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第五步:拓展活动(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思考和探讨药物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或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药物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案例分析材料。
3. 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评估方式: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案例分析的解答质量。
3. 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和准确性。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药物学思维。
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发他们对药物学的学习兴趣。
《药物学基础》教学大纲
![《药物学基础》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29517d2ba1aa8114531d91b.png)
《药物学基础》教学大纲护理专业用一、课程性质《药物学基础》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助产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常用制剂和用法及用药护理等。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临床用药护理中药物的基本知识,具备处方识读、用药技术及用药护理的基本技能,以指导临床护士合理用药。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基础医学概要。
后续课程包括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护理学基础等。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下列要求:(一)职业素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有关医疗卫生的法律法规,合理、安全用药。
3.具有热爱护理事业,爱岗敬业奉献精神。
4.具有关心、爱护、尊重病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意识。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目标1.掌握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基本知识。
2.熟悉药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熟练掌握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能力。
4.熟悉掌握查阅药物相互作用、检索配伍禁忌的能力。
5.熟练掌握正确执行医嘱、处方的能力。
6.熟练掌握对常用药物制剂的外观检查及准确换算药物剂量的能力。
7.学会对临床常用药物的用药指导、药物知识咨询和进行合理用药能力。
三、教学时间分配学时教学内容理论实践合计一、总论二、局部麻醉药811192三、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四、传出神经系统药 8821109五、心血管系统药物六、呼吸系统药物 8282七、消化系统药物314八、利尿药和脱水药202九、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404十、子宫收缩药和子宫抑制药101十一、抗过敏药101十二、激素类及有关药物十三、抗微生物药6711610十四、抗恶性肿瘤药十五、解毒药11111合计621072四、课程内容和要求28.五、明说(一)教学安排本教学大纲主要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教学使用,第3学期开设,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2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药物学基础教案范文
![药物学基础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220d0c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3f.png)
药物学基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药物学的基本定义和研究内容。
2.掌握药物的命名和分类方法。
3.了解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4.熟悉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效应。
5.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6.培养学生对药物学领域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药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药物的命名和分类方法3.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4.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效应5.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效应。
3.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的了解和掌握。
四、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实例解析。
2.提问和讨论。
3.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药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讲解药物的命名和分类方法(15分钟)讲解药物的通用名和商品名的命名规则,并用实例加以说明。
接着,讲解药物的分类方法,包括按化学结构、作用靶点、疗效等方面分类。
3.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20分钟)介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过程,重点讲解药物的吸收机制、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以及药物在体内分布的模式和影响因素。
4.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效应(25分钟)讲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药物与靶点的结合、信号传导途径等。
然后,引导学生探讨药物的效应,包括治疗效应和副作用。
5.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20分钟)讲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药物过敏、药物中毒等。
接着,讲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药物之间的加强作用和拮抗作用等。
6.小组合作学习(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常见药物,并讨论该药物的命名、分类、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作用机制、效应、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内容,并进行汇报。
7.总结与展望(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展望药物学的发展前景和应用前景。
六、教学评价1.参与讨论和小组合作的表现。
药物学基础重点知识
![药物学基础重点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e616736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bc.png)
药物学基础重点知识药物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药物的研究、开发、生产、使用和管理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介绍药物学基础知识的几个方面,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药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药物分类与作用机制药物按照其作用机制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1. 抗生素类药物:抗生素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物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1.2. 合成抗菌药物:合成抗菌药物是指通过化学合成方法获得的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药物。
1.3. 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是指能够抑制病毒复制或感染能力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病毒感染。
1.4. 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是指通过调节体内激素水平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内分泌紊乱等疾病。
1.5. 抗肿瘤药物:抗肿瘤药物是指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扩散和转移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肿瘤疾病。
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过程。
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
药物代谢和动力学对于药物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们直接影响了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药物对机体的影响药物对机体的影响主要包括药效学和药动学两个方面。
药效学是指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效果和机制,而药动学则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动力学过程。
不同药物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因此在使用药物时应充分考虑其可能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
药物治疗学原则药物治疗学原则是指在选择和使用药物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主要包括:4.1. 明确目标:首先要明确药物治疗的目标,即希望通过药物治疗解决什么问题。
4.2. 选用合适的药物:根据病情和患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4.3. 确定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性别、年龄等因素来确定最合适的药物剂量。
4.4. 正确的给药方式:选择最合适的给药途径和方式,如口服、注射等。
4.5. 合理的用药时间:确定药物的疗程和停药时间,以及何时进行疗效评估。
药学基础知识概述
![药学基础知识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fd905c1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6.png)
治疗指数:TI是用来估计药物安全性的常数
治疗指数= 半数致死量LD50 /半数有效量ED50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机体对药物的处置是药动学,研究的内容包括药 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一、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
1 被动转运:药物分子从浓度高的一侧向低的一侧流 动。 1.1 简单扩散:一些脂溶性的药物溶于脂质而通过细胞膜。 1.2 滤过:直径小于膜孔的水溶性药物,依靠流体静压和渗透压,
依靠钠泵(Na+, K+— ATP酶); 钙泵(Ca+, Mg+— ATP酶),质子泵,
氢泵。
3 膜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大分子药物的转运伴随 膜的运动。从浓度低的一侧向高的一侧流动.
胞饮(pinocytosis) :吞食或入胞,某些液体蛋白质或生物 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生物膜内陷,形成小胞吞食进入细胞 内部。
3 吸收环境:胃排空和肠蠕动都影响药物的吸收。
药物分布和影响因素
药物吸收以后,通过各种生理屏障经血液转运到 组织器官的过程叫分布(distribution)
与血浆蛋白结合 饱和性和竞争性
影响 药物 分布 的因 素
局部器官的血流
组织亲和力
碘、四环素、重金属
体液的pH值
体内组织屏障
4 药物的代谢
药物的代谢主要在肝脏进行,受到酶的催化,这些酶叫药酶。
灭活 inactivation
药
物
代
谢
活化 activation
的
目
的
促进排泄
药物的代谢分为两相:
第一相反应
氧化
还原
水解
结合
第二相反应
药物的排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基甙类抗生素
新霉素(Neomycin)禁用 与细菌核蛋白体的30S亚基结合而抑制蛋白质 合成 链霉素(Streptomycin)(硫酸链霉素注射液)对 革兰氏阳性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卡那霉素(Kanamycin)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效 庆大霉素(Gentamycin)为广谱抗生素,对革兰 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效
青霉素类抗生素
是影响细胞膜完整结构的药剂。能抑制革兰氏 阳性菌细胞膜成分粘肽的合成 青霉素G (Penicillin G,苄青霉素):主抗革兰 氏阳性菌,对少数阴性菌有效 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 氨苄西林):半合成耐 酸广谱青霉素(可口服) 阿莫西林(Amoxycillin,羟氨苄西林):耐酸、 广谱、半合成 鳗鲡饲料中禁用氨苄青霉素和阿莫西林
药浴法注意事项
密切关注药浴动物的反应,防止死亡事故 的发生 流水养殖的水体内,降低水位,停止流 水或减慢流速后全池遍洒药液,浸洗一 段时间后再恢复水位和水流。所用浓度 介于浸洗法与遍洒法之间
3、遍洒法
全池遍洒药液,使池 水达到一定的药物浓 度以杀灭动物体外及 池水中的病原体 优点:杀灭病原体彻底 缺点:用药量大;对水 体浮游生物有影响 适用范围:预防和治疗 疾病均可
4.2 常用渔药的主要性能及用途
学习本节内容的目的 对症下药 选择适合特定养殖对象的药物 选择正确的给药途径 准确计算药量 防止滥用药物,控制药残
4.2.1 七种给药方法
浸 洗 法 或 法 法 法 法 法 或 泼 洒 法 浸 泡 法 或 法 浴 药
挂 袋 、 挂 篓 法
注 射
口 服
涂 抹
5、涂抹法
在动物体表患病处涂 抹较浓的药液以杀灭 病灶的病原体 优点:用药量少、药 效高 只适用亲本动物检查 及注射催产药物时 注意涂抹时将动物的 注意 头向上,以防止药液 流入鳃等重要器官内合,拌 以粘合剂制成药饵后 投喂。 优点 优点:可杀灭动物体 内的病原体;方便 缺点 缺点:控制个体的服 药量较难 注意药饵的适口性。 如鲤鱼、鲫鱼、鳊鱼 等一般用颗粒药饵; 花白鲢则需将颗粒药 饵碾成粉末撒在上风 口;草鱼则要将药与 面粉糊调匀后敷在嫩 草上,凉干后投喂 适用于预防和治疗
防治水产动物病害的方针:全面预防,积 防治水产动物病害的方针 极治疗。 防治水产动物病害的总原则:以防为主、 防治水产动物病害的总原则 防重于治,防治结合。 严禁使用未经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 生产执行标准的渔药。 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渔药。 对症用药,防止滥用渔药。 食用鱼上市前应有休药期 休药期(最后停止给药 休药期 日至上市出售的最短时间)。 不得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菌药物。
氯霉素类抗生素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Chloromycetin) 禁用 甲砜霉素(Thiamphenicol)禁用 氟甲砜霉素(Florfenicol, 氟本尼考,氟洛芬 尼)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红霉素(Erythromycin) 红霉素
与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使蛋白质合成 呈可逆性抑制 对各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阴性菌敏感。用于 治疗链球菌病、细菌性鳃病和肠炎病等 内服,50mg/kg d(每天每公斤),混在饲料 中给药,连用57天 鳗鲡饲料中禁用
遍洒法注意事项
精确计算药量,防止事故发生。计算不 规则池水体积较麻烦,如药物的安全范 围小,易发生事故 用药12h内密切注意养殖群体动态,发现 异常及时采取措施(排水或加注新水) 用药第2天起,观察并记录病情,以评价 药效
4、浸沤法
将中草药浸沤在水池 的上风头或均匀分布 于池边数堆,以杀灭 池水中及动物体外的 病原体 用于预防
四环素(Tetracycline)
盐酸四环素:广谱抗生素 盐酸四环素 用于治疗弧菌病、嗜水气单胞菌病 用法与用量: 内服,75100 mg/kg d(每天每公斤体 重),混在饲料中给药,连用610天
土霉素(Oxytetracycline) 金霉素(Aureomycinum)
盐酸土霉素
广谱抗生素。用于防 治弧菌病、疖疮病等 用法与用量:内服, 50 80 mg/kg d, 混在饲料中给药,连 用610天 盐酸金霉素 广谱抗生素。用于防 治弧菌病、白皮病等 用法与用量:内服, 10 20 mg/kg d, 混在饲料中给药,连 用5天。
第4章 药物学基础 章
Pharmacy(药物学/药学) Animal pharmacy(动物药学) 动物药学) 动物药学 有关药物(medicine or drug)的知识:名 称、性状、作用、应用、制作 目的是 目的是发挥药剂对动物医疗保健或提高 目的是 生产性能之功利,防止药剂对受用动物 和动物食品消费者造成不良影响
7、注射法
将药液或疫苗注射于 动物腹腔或肌肉 优点:药量精确,药 优点 物被吸收快,疗效好。 缺点 缺点:操作太麻烦。 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一般只在 亲本及人工疫苗注射 时采用。当动物数量 不多或动物的价值很 高时采用
4.2.2 抗微生物渔药及使用方法
抗生素类:由微生物产生、能抑制或杀 抗生素类 灭其它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有些抗生素 已能人工半合成或全合成
磺胺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酶 通过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成,使核酸的合成受阻, 从而影响细菌繁殖
常见的磺胺药物
磺胺嘧啶(Sulfadiazine, SD) 磺胺甲基嘧啶(Sulfamerazine) 磺胺二甲基嘧啶(Sulfamethazine, SM2 ) 磺胺间甲氧嘧啶(Sulfamonomethoxine, SMM) 磺胺间二甲氧嘧啶(Sulfadimethoxine, SMD,周效磺胺 ) 磺胺异噁唑(Sulfisoxazole) 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um, SMZ, 新诺明)
4.1 动物药剂
药物: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有目 药物 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并规定其作用、用途、 用法、用量的物质。 药剂 药剂:原料药、半成品及其制剂。 制剂:药物制成一定剂型和规格的制品,以便 制剂 于使用和提高疗效。 剂型 剂型:药物制剂的结构与形态(如固体剂型、 液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注射剂型等)。
药物制剂与剂型的作用
有利于药效的发挥。同一药物因剂型不 同,其生物利用度与作用的性质、强度、 维持药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等不同。 便于使用。对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的动物, 尤其是水产动物,可混和于饲料中投服的 饲料预混剂(参入载体或稀释剂制成的药 物混合物)较受欢迎。 有利于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渔药使用基本原则
磺胺类及增效剂药物:人工合成的化学药品; 磺胺类及增效剂药物 广谱抗菌、性质稳定、便于长期保存、价格便宜、 有多种制剂可供选择 喹诺酮类:具有4-喹诺酮基本结构的人工合成的 喹诺酮类 化学药品 聚维酮碘(络合卤素类) 聚维酮碘
四环素类抗生素
对细菌的核蛋白体有高度的选择性毒性, 而不影响真核动物的核蛋白体和蛋白质 合成 阻止氨基酰tRNA向细菌30S亚基的A位结 合,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 休药期 休药期≥30d
滥用和乱用渔药的危害
污染环境 导致耐药菌株的 产生 导致机体微生态 平衡的失调 水产品品质下降 毒性作用 产生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 耐药性微生物通过水产品转 移到人体 导致人肠道菌群失调 产生致畸 致癌 致突变作用 激素类药物的残留造成人类 生理功能的紊乱
兽药典与渔药法规
中国药典与中国兽药典 渔药 渔药:用以预防、控制和治疗水产动植物的病害, 渔药 促进养殖品种健康生长,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以及 改善养殖水体质量所使用的一切物质。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标准 NY 5071-2001)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NY 5070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渔业水质标准 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禁用的其它抗微生物药
呋喃唑酮(Furazolidone) 喹噁酸(Oxilinic acid) 磺胺胍或磺胺脒(Sulfaguanldine, SG) 硝基咪唑(Metronidzole) 二硝基咪唑(Dimetronidazole)
磺胺类药物作用机理
NH2 COOH PABA(对氨苯甲酸) NH2 对氨基苯磺胺 H SO2 N H R
4.2.3 杀虫渔药及作用机理
禁用杀虫药: 硝酸亚汞(Mercurous nitrate) 醋酸汞(Mercuric acetate) 六六六(Bexachloridge) 滴滴涕(DDT)
聚维酮碘(Povidone-iodine)
碘的强氧化作用,使蛋白 变性,杀死细菌、芽孢、 霉菌和病毒 碘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络 合物 (PVP-I) 有效碘含量为1% 1% 预防草鱼出血病、IPN (传染性胰腺坏死病)、 IHN(传染性造血组织坏 死病)等病毒病; 防治鱼虾鳗鳖的某些细菌 性疾病 浸浴:草鱼种 30mg/L(15-20分钟); 鲑鳟鱼卵3050 mg/L(5-15分钟) 内服: 1.61.9g/kg d 遍洒: 幼鱼虾0.51mg/L 成鱼虾12mg/L 鳗或鳖24mg/L
不能与土霉素、四环素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合用, 长期或大剂量使用本类药物易使敏感菌产生耐药性 或交叉耐药性
细菌的耐药性及产生机制
细菌的耐药性 耐药性又称抗 抗 耐药性 药性,一般是指细菌 药性 与药物多次接触后, 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 甚至消失,致使药物 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 或无效 产生灭活酶 改变细菌胞浆膜通透性 改变细菌体内靶位结构 细菌对磺胺类的耐药性, 可由对药物具拮抗作用 的底物PABA的产生增多 所致;也可能通过改变 对代谢物的需要
2、药浴法
将动物集中在较 小的容器内,在 较高浓度的药液 中进行短期的强 迫药浴,以杀灭 动物体外的病原 体 优点:用药量少,不影 响水中浮游生物的生长。 缺点:不能杀灭水体中 的病原体 适用范围:由于为治疗 而专门拉网既麻烦又易 损伤机体,所以此法一 般用于动物转运前后以 预防为目的的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