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现状及其有效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现状及其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农村小学三级的作文教学难教有三方面的原因:学生、教师、家长。
而要改变现状确确实实地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利用教材文本,让学生掌握作文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为作文提供范本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用心去感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为作文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
三、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广泛阅读,积累书面语言,克服词汇贫乏、语言不丰富的毛病。
四、加强作文训练,让学生坚持勤写多练,努力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现状有效教学策略
三年级是书面作文的起始阶段。
因此,三年级的作文教学,老师觉得特别棘手,学生也产生了畏惧的心理。
造成起始阶段的作文难教的原因不外乎有三方面:
一、学生方面
农村的孩子,由于受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见的世面少,生活单一,口头表达能力较弱,再加上他们缺少发现的眼睛,语言积累少,而且思维水平还不够成熟,写起文章来如同嚼蜡,十分乏味。
因此就造成了农村的学生畏惧写作的心理。
二、教师方面
1、教学太随意。
在农村小学,部分教师在教作文前,自己心里也没底,再加上对年段的作文训练点把握不准确,作文教学无计划,作文教学的目标不明确,教学程序单一,自己爱怎么教就怎么教。
学
生难以把握老师的教学方法,误打误撞,难以提高。
学生越写越害怕,教师越教越抓狂,因而效率低。
2、教师的指导存在误区。
有些作文,学生没有经历过,教师事先又没有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去观察就让学生去写,只是一味地教给学生技巧,理论过于空洞,学生很难打开思路去写。
更有甚者,要么让学生对一些优秀作文进行改头换面即可。
三、家长方面
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外来民工子女和本村村民的子女。
一是家长本身的文化水平不高,想教也教不了;二是大部分家长工作繁重,天天加班,让他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
因此,改变农村小学三年级起始作文教学难的问题就势在必行了。
而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的唯一方法就是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一、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利用教材文本,让学生掌握作文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为作文提供范本。
语文书的教材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美文。
因此,教师应从教材入手,努力挖掘教材中蕴藏的优秀资源,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提供范本。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让生通过学习课文,学习课文的选材用材、布局谋篇语言表达的方法等。
如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我重点让学生通过段的学习感受课文先总后分的构段方法,然后创设一个情境(节日的商场真热闹呀!花园里的花真多呀!)让学生自己去写一个片段也要按照这种构段方式进行构段。
在教《美丽的小兴安岭》这
一课时,我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让学生去感受小兴安岭美的同时,还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发现:这篇课文是按一年四季的方法去安排文章的结构的。
然后建议学生写单元作文的时候可以运用按这种方法写一篇景物的文章。
对于教材中优美的文段,指导学生反复背诵,并摘抄在课内照抄本上,让学生写文章的时候能用上这些好词好句的就是学以致用。
这样就为写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搭建起课文与作文衔接的桥梁,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学会积累,学会运用。
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用心去感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为作文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
”因此,做教师的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
特别是三年级的学生(农村)如在三年级第一学期有一篇单元作文就是让学生写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的。
在让学生写这篇作文时,我提前两个星期布置学生同时在水中和土中种豆,还布置学生养蚕,观察蜗牛(选择一样去观察)并让学生写观察日记,把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记录在日记本里,(如果在观察中遇到不明白的可以问父母和老师或者查书。
)然后让学生在写作文前进行交流,因为学生是通过自己亲身去观察的,所以大部分学生都能有东西可写,都写出了自己不同的发现。
第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捕捉生活中的亮点和感人之处。
如三月五日学雷
锋,我校举行了学雷锋义卖活动,班上的小义卖员卖得不亦乐乎,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义卖的快乐。
这就是学校生活的亮点,于是我就让学生抓住一点来写日记,写出当时的热闹场面,和自己当时的感受,不在于字数的多少只在于写出自己当时的感受。
三、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广泛阅读,积累书面语言,克服词汇贫乏、语言不丰富的毛病。
由于农村孩子的家长对广泛阅读的作用并不了解,许多家长没有为孩子买课外书,学生缺乏阅读的指导,因此阅读兴趣低下,阅读能力差。
因此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第一积极引导,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在刚开始引导学生阅读时,我常常利用早读或者午读的时间读一些趣味性强,情节吸引人的科学漫画给学生听,读到精彩处我就不读了,然后让学生自己在班上的图书角找来看。
由韩国人著的小学生最喜爱的第一本科学漫画书系列特别受本班学生的欢迎,从而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第二结合课文教学的需要,有意识地推荐,介绍相关的作品给学生看并适当地教给学生方法写两到三句话的感想。
如我为我们班的同学集体订购了《草叶上的歌》学完相应的课文后就在课堂上让学生看相应的文章,然后让他们写两到三句话的感想,训练他们的评价能力和写的能力。
第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欣赏经典美文。
我要求本班的学生每学期背诵20首古诗,以促学生的积累。
第四想办法让班级图书角的书源不断丰富。
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了积累后才能让学生的词汇不断丰富,视野不断扩大。
只有厚积了才会薄发。
四、加强作文训练,让学生坚持勤写多练,努力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
多读多写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1、指导学生写日记并要求学生勤写日记。
日记是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好方法。
我让学生每天看新闻或者通过自己观察把自己从电视上看到的新闻或者自己观察的事情写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想。
甚至有意识的让学生学做一样家务,就让他们把自己学习的过程写出来。
通过创造条件让学生写日记,一旦形成了习惯,就可以为他们的作文积累素材。
2、引导学生从借鉴模仿到自我创新的转变。
三年级的学生写文章大多数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模仿范文首先要悟其法,学其法,用其法,模仿写作,取其精髓。
模仿借鉴范文,学生既能从范文中获得知识,又能在范文的启示下迅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就让学生不用模仿别人而是按自己的思路去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写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3、要课内外结合,强化作文训练。
教师既要根据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训练,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练笔。
仅仅依靠每学期八次的习作训练就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不可能的。
由于课内习作受一定目标和要求或题目的限制,不利于学生自由表达。
因此,可以通过课外练笔来弥补课内习作的不足。
让学生自由作文,可以写景,可以写物,可以写事,还可以写其他,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多练笔。
4、有效的评价是促进学生乐写和提高的好办法。
习作评讲是习作修改的继续和发展,是习作训练的最后一个环节。
教师通过习作讲评把学生习作实践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三年级的同学还不具备评价同学作文水平的能力,因此三年级的作文评讲以教师对作文的讲评为主。
教师在讲评作文之前要对本班学生的作文有一个全盘的了解,要把多数同学习作中的优点,和带倾向性的问题摆出来让学生知道,然后有重点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习作片段或者写得好的细节与学生一起分析,好在哪里。
又出示写得不够好的片段让学生读读看,让他们想一想该如何修改,然后口头帮忙修改。
进行作文评讲后,再让同学们自己修改自己的文章。
这样学生的文章就会比原来有进步。
5、创设学生发表习作的平台,营造浓厚的写作氛围。
在教室的展示台,我会把学生每次的优秀作文连同评语一同展示,让学生评得失,力求从各个方面得到启发,同时营造一种氛围:这些作文都是出自班上同学之手,我同样也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来。
这不仅让作者产生荣誉,也能激活其他同学的写作欲望。
不仅如此,展示栏还会展示作文进步大的同学的作文,对一些写作差的同学也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虽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们用心去,用心去总结,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我相信:我们总有一天会看到大部分的孩子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