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笛子的大师名叫蒋国基

合集下载

中国笛子改良的历史阶段

中国笛子改良的历史阶段
同年,陈正生先生研制了分孔
-17-
技 术 天 地 乐改探索
型八孔笛。这种八孔笛能够吹奏齐 全的十二个半音,能够适应十二平 均律的转调。
1991年,屠式璠先生改进双音 笛,使每种双音组合均可吹出相差 八度的两种效果,共可吹出170种 双音组合,增强了表现力。
1995年,浙江省歌舞团蒋国基 先生和常敦明先生设计制作了一支 由二人抬着或用架子搁着两头,二 个人按孔,一人吹奏的巨笛。在杭 州“西泠之春”元宵音乐会上由蒋 国基先生等3人配合演奏了《北风 吹》,获得成功。
1956年至1960年间,北派笛子 大师刘管乐先生制作了七孔笛,比 较简便地解决了笛子的五种转调。 之后,他以七孔笛为基础又制作了 九孔笛,可以演奏半音阶的乐曲。
1959年,上海民族乐团研制了 十一孔新笛,由十个指孔和一个键 孔构成。音域近三个八度,既能够 演奏音域内的全部半音,使转调方 便顺畅,也可以充分运用传统六孔
40年代,四川音乐学院沈文毅 先生创制了十孔笛,此笛既能较完 整地演奏十二平均律,又能较好地 保留六孔笛特有的音色及各种演奏 技巧。
1953年,沈文毅先生又研制了 九孔梆笛、曲笛,这种竹笛不加任 何附件,能演奏十二平均律的所有 音。
1954年,陈克一先生设计了外 套管为四排孔的套管笛。
1956年,胡兴邦先生设计了内 外套管转四个调的套管笛。
笛特点的方法将音域扩展至三个半 八度;保持了中国竹笛的音色;保 持了传统的六指指法;能转十二个 调。
1979年,曾文瑜先生研制了 七孔笛。单支七孔笛能够准确的完 成七个转调,两支相差半音的七孔 笛,便可具备十二平均律各调。
70年代末,辽宁省歌舞团马铭 心先生研制了十孔加键笛,由七个 指孔和三个键孔构成。七孔三键笛 较原六孔笛音程关系更准确,演奏 变化音和转调更方便。并开发出12 个调的指法,扩大了笛子的演奏技 术领域。

宠物界名人--中国笛子界有哪些名人

宠物界名人--中国笛子界有哪些名人

宠物界名人-中国笛子界有哪些名人中国笛子界有哪些名人1,冯子存冯子存的创作素材除二人台音乐之外,另一部分来自河北、山西的戏曲音乐和民间音乐。

二人台音乐中笛子在选调上多以筒音3、6、4、7为主,这四种指法在其他地方剧种除了筒音作6偶然用到之外,其他则是比较忌讳的。

冯子存的演奏除用二人台传统指法外,大量采用的还是筒音为5、1、2、6四种,以便于旋律的演奏和感情的抒发,又不失地方风格特色。

2,蒋国基蒋国基是一位天才横溢的音乐家,他除了是国家一级演员外,亦是作曲家和吹管乐器的发明家.蒋国基师从笛子大师赵松庭,他于1976年全国大赛中一曲《水乡船歌》崭露头角,自此在各类比赛连连夺冠,声誉日隆,被海外报纸誉为"不可多得的神笛"和"充满魅力的笛子演奏家"。

3,陆春龄陆春龄(1921年至2018年5月22日),笛子演奏家,作曲家,南方笛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魔笛”,上海人,曾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上海江南丝竹学会会长。

4,刘森刘森先生生于一九三七年,曾任广播管弦乐团演奏员指挥、中国广播艺术合唱团指挥、总政歌剧团指挥、总政交响乐团指挥、中国电视爱乐乐团指挥。

5,刘管乐刘管乐:笛子演奏家。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独具特色、影响深远。

生前曾系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天津分会名誉理事、天津歌舞剧院一级演员。

POPPIN界都有哪些名人EB啊创始人最顶的就是我们的dino景行!!然后就是J-rockpoppinhoodj-smoothKite相当的BT。

然后就是gucchongacky另外说明一点请家们。

不要迷恋南贤俊他的popping 真的不怎么样。

外行人只是看着炫罢了。

请尊重艺术!。

震撼来袭!全国制笛师最新汇总

震撼来袭!全国制笛师最新汇总

震撼来袭!全国制笛师最新汇总笛⾳远扬中国制笛名家好的⾳乐不仅要源⾃于好的⾳乐⼈,也要拥有好的乐器。

中国笛⼦哪个牌⼦好?什么牌⼦的笛⼦⽐较好呢?⼩编为⼤家整理了些制⼤师,⼀起来看看笛⼦品牌有哪些?制笛⼤师制笛祖师周林⽣周林⽣(灵声),字半⼭,号⼼涤,⾃喻⽵笛玩家。

中国笛箫名家,上海民族乐器⼀⼚顾问。

幼从⽗学笛,复师从⾼志远、陈重先⽣学习江南丝⽵。

1964年进上海民族乐器⼀⼚,拜徐六四、赵登良为师制笛。

1985年与董仲彬先⽣⼀起开创铜岭桥制笛。

成名弟⼦有黄卫东,董雪华等。

⼼慈宽⼤,学识⼴博.不仅在笛⼦上有相当深厚的造诣,且在教学上也有⾮常独特的见解.制笛更是精妙,所制⽵笛的笛⾳厚实,共鸣感强,且克服了中国⽵笛的⾳准问题,保证了每⼀⾳域区的⾳质和⾳准,尤其是难解决的⾼⾳区.制笛宗师邹叙⽣邹叙⽣,笛、箫制作名师。

原籍乃江苏⽆锡⼈。

原苏州民族乐器⼀⼚裁箫师,笛⼦制作师、⼯艺美术师,中国民族器乐学会、江苏省乐器协会,苏州市⼯艺美术学会会员。

当今笛箫制作的泰⽃。

因为其特有的民族管乐器制作⽅式别具⼀格。

笛⼦上,他研究出“12⽀定⾳套笛”的⽅式,改进了传统制作⽵笛上定⾳的难题;⽽在制箫上,传统的南箫以“V”型吹⼝较多,北箫以“U”型较多,邹⽼结合两者,独创出“U+V”式吹⼝,⼴受民族乐器爱好者的青睐。

董⽒灵声董雪华董雪华,1971年⽣。

祖居铜岭桥,得天独厚。

少年时,有缘拜上海周林⽣为师。

学习笛箫演奏与制作、以及乐理知识与听⾳练⽿。

⼗易寒暑,刻苦磨练,尽得制作之奥秘。

⼜得苏州邹叙⽣前辈、北京屠式璠先⽣指点,实为当今笛箫制作家中之佼佼者。

其经营的《灵声笛箫》,在海内外有⼝皆碑。

为此,⼀代笛⼦宗师陆春龄先⽣为其题词:“灵声笛箫”。

笛者,涤也。

涤荡邪秽、⾼风亮节也。

此笛之真缔。

董君正直善良、⼤度豁达、深得笛之三昧。

好⼈才能制好笛,此千古不易之理。

数年前移居北京发展,红红⽕⽕、蒸蒸⽇上。

空暇间抓紧“充电”,不断提⾼⽂化修养。

初中音乐_华夏古韵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华夏古韵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华夏古韵》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目标和目标解析1.教学目标1 欣赏音乐、感受古乐器,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音乐文化,激发对古代音乐的学习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 通过聆听作品、对比欣赏、听辨音乐等方式了解中国古代传统乐器的音色演奏特点3 认识古代乐器骨笛、埙、编钟,能够听辨其音色,感受音乐作品的古韵。

2.目标解析1.中国古代乐器门类众多,本课只是撷取了历史最悠久的“几朵小花”,由点及面地对中国古代音乐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通过与世界古老乐器的对比,欣赏感受古老乐器演奏的乐曲,感受我国古代文化“和为贵”的哲学思想特点,感受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古代音乐的学习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比观看古今相似的乐器图片,思考乐器发明的来源,聆听乐器声音,让学生不仅从外形上能认识骨笛、埙、编钟,而且能从音色上区分同类或相似的乐器,从而了解骨笛、埙、编钟这三种乐器,并对这三种乐器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欣赏乐曲,体会情感。

2 能分辨骨笛与竹笛,编钟与编磬的音色三、教学过程设计课前播放笛子独奏曲《但愿人长久》(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听到的优美旋律的演奏乐器是什么呢?”学生:“竹笛演奏!”(二)教学过程1.欣赏《原始狩猎图》1.看图片比较笛子与骨笛3.看图片介绍骨笛的悠久历史,拓展鹰骨笛知识。

4.欣赏《原始狩猎图》演奏视频提问:你能听出骨笛吹奏的音乐吗?整首音乐的力度、速度有什么变化?5.学生跟老师合作视唱骨笛的主题音乐思考:乐曲表现了什么场景?6.老师小结《原始狩猎图》描绘了远古时期原始森林里的神秘气氛和捕猎场景。

力度:弱——强——弱,速度:慢——快——慢。

表现了河姆渡远古先祖聪慧狩猎的生活状态,风格古朴、神秘而粗犷。

乐曲的结构是引子——狩猎——庆功——尾声,乐曲采用简洁朴素的音乐语言,充分发挥了骨哨独特的音色和淳朴的艺术魅力,通过各种乐器的特殊演奏手法,从而产生各种独特的音响效果,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远古时代原始森林夜幕中狩猎活动的图画。

常敦明变着花样卖笛子(2005

常敦明变着花样卖笛子(2005

常敦明变着花样卖笛子(2005.1.11)央视国际(2005年01月12日14:01)1996年江苏省扬中市星星村村民常敦明的一个举动让乡里乡亲大吃一惊,他做的一根笛子,被中央电视台选中,去参加第126期综艺大观的演出。

谁也没想到节目一播出,这根成本只有三十元的毛竹让常敦明一炮而红,成了名人,正是因为这根笛子,他的生意越发好做,8年间累积了近一百万元的家产。

常敦明原本在上海的一家乐器厂做了40年的笛子,1989年55岁的他告老还乡,过日子只求安稳的他,做巨笛实属被逼无奈。

1989年8月末的一天村民王素萍找到常敦明,张口就要向他借钱。

村民王素萍:“那时候我身体不好,干不了什么重活,正好赶上孩子上中学,上中学要交2000元学费,那时候我真拿不出2000元。

”常敦明从城里回来,在乡亲的眼中他是个有钱人,经常有人找他借钱救急。

常敦明:“如果借给他,解决他的问题,但我自己比较拮据了,经济比较紧张了,如果不借给他,小孩子就不能上学了。

”碍于乡亲的面子,常敦明不得不把钱借给村民,可他觉得借钱这个法子救急不救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常敦明:“我想了以后,是不是我自己办一个厂,因为我有特长,因为我做笛子比较有名望,而且在上海乐器厂担任过一段时期的厂长,对这个乐器知识比较了解。

”开工厂,做老板,给村民一个打工的机会一起赚钱,这个想法让55岁的常敦明动了做生意的念头。

1989年底他创办的笛子加工厂开业了,原本打算凭借老名气和旧关系把笛子卖个好价钱,可几个月下来却一根也没卖出去。

经销商王涛:“因为如果我买乐器,我首先想到上海和北京这些大厂,这些乐器厂做出来乐器精密度各方面都达到相当的水准,我们挑选的余地会比较大。

”堆放在家里的笛子卖不掉,常很发愁,他把自己闷在家里,3天后他做了一个重大决定,要研制一个3米长的大笛子。

常敦明:“超过人手的把位以外,这个笛子不能吹了,手的把位有七八十厘米不得了了。

我要做世人没有做过的东西。

”常敦明的儿子常本荣:“当时我们家里面有一点抱怨,家里面笛子做了以后不出去卖,而且还带了一帮子人在搞这个笛子,所以当时我们也很着急。

笛乐声声慢 西湖未央情——笛子与乐队《雷峰塔遐想》述评

笛乐声声慢 西湖未央情——笛子与乐队《雷峰塔遐想》述评

笛乐声声慢西湖未央情——笛子与乐队《雷峰塔遐想》述评2016年2月22日,浙江交响乐团的“元宵音乐会”在杭州西子湖畔的胜利剧院隆重上演,浙交的猴年首场音乐会由著名指挥家刘沙执棒,气势如虹地一次性推出中国作曲家们的五部交响乐作品:陈培勋的《新潮逐浪高》、蒋国基与谢鹏的《雷峰塔遐想》、周成龙的《挂红灯》、关峡的《第一交响序曲》、赵季平的《乔家大院》。

中国的交响之声踏着湖水拍岸的韵律,久久回荡在千年古城的庙堂塔影之中,环绕在古国故都的楼台亭阁周围。

蒋国基作曲、谢鹏编配的笛子与乐队《雷峰塔遐想》,奏响在新春的元宵之夜、鸣响在古老的雷峰塔下,更加耐人寻味,让人浮想翩翩。

浙江交响乐团新春推出的这部新作品,犹如一枝报春花,让人们看到了交响乐中国化的春天,也看到了中国民族器乐生机勃勃的春天。

新乐器遇上了老题材蒋国基作曲、谢鹏编配,并由蒋国基担任弯管笛演奏的笛子与乐队《雷峰塔遐想》首先让人们眼睛一亮的就是演奏家双手持在胸前的“弯管笛”。

可谓“未闻其声鸣,已观其身妙”!据演奏家介绍,弯管笛是20世纪七十年代,竹笛大师赵松庭的重大发明,为解决低音竹笛的笛管太长,手臂够不着音孔的矛盾,创造性地将音孔前的笛管作180度的弯转,将传统的直管型竹笛改造为“U”型弯管笛。

新乐器弯管笛问世了,但是,由于竹管弯曲180度后很容易裂开漏气,制作工艺达不到舞台演奏的要求,另外,弯管笛因发音管道长,发音滞后的问题也难以解决,所以弯管笛发明以后,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和规范化的演奏。

蒋国基作为赵松庭七十年代的嫡传弟子,当年就曾在赵老师的指导下研习过弯管笛的演奏,并采用胶布裹缠的办法解决了弯管笛漏气问题。

蒋国基还琢磨出“以缓治慢”的演奏技术,解决了弯管笛因管体粗长,用气量较大发音滞后问题,在弯管笛的使用和推广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蒋国基是科班出身的竹笛演奏家,自幼就在剧团当学徒,刻苦学习竹笛的演奏技术,担任竹笛演奏员,师从竹笛大师赵松庭以后,逐渐成长为职业的竹笛演奏家。

自学笛子的学习步骤

自学笛子的学习步骤

自学笛子的学习步骤一、竹笛演奏的四项基本功:气唇指舌(一)第一阶段练习(运用G调短膜笛)1、领会竹笛演奏的基本常识,包含竹笛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张贴笛膜的办法,吹奏竹笛的口形、嘴劲、口风及口腔状况,双手持笛的正确办法及整体演奏姿态;2、呼吸技巧的练习,包含吸气时的嘴形、喉部打开的技巧,把控气味及气味支撑练习,呼气的技巧等;3、基本吹奏练习:包含熟悉吹空方位的练习,基本发音练习,左手及右手音孔把控操练与筒音作sol的指法练习;4、各个音区的发音及长音练习,着重气味练习;5、必要的口腔技巧——单吐练习,包含音头(舌起音)练习、顿音练习及舌的耐力操练;6、以筒音作sol为主要练习内容的相关音阶练习,包含简略的五声调式和七声调式、气味与音阶练习及流通的五声和七声调式练习;7、合理正确地运用吐奏,掌握连音与吐音的正确吹奏办法;8、演奏简略的民歌与小乐曲,如:《老六板》、《康定情歌》、《凤阳花鼓》、《浏阳河》等等,与完结一级演奏练习的所以上述内容。

(二)第二阶段练习(运用G调短膜笛及D调长膜笛)1、继续稳固与进步气味、指法和吐奏的演奏办法,学习稍有难度的相关练习曲;2、熟练掌握筒音作do及筒音作re的两种指法;3、准确应用指颤音(tr)、波音和倚音,合理地进步手指速度;4、经过二度、三度、四度、五度、六度、七度、八度及音程归纳练习进步气味把控的才能;5、运用D调长膜笛练习气味、手指、嘴形及舌头;6、南派常用手指技巧练习,包含波音、叠音、打音、赠音等技巧;7、传统江南丝竹及昆曲两首,《中花六板》和《朝元歌》(三)第三阶段练习(运用G调短膜笛及D调长膜笛)1、掌握双吐与三吐的吹奏办法;2、三种指法的连奏与吐奏音阶练习,以五声和七声音阶为主;3、学习与各种吐奏相关的乐曲,如:《生动的小松鼠》、《羊毛剪子咔嚓响》等;4、指滑音的吹奏办法,相关必要之练习曲若干首,以使学生能够更熟练地掌握指滑音技巧的运指与办法。

5、多首民族风格乐曲及民歌演奏,与能在小乐曲中开始合理地添加各种必要的技巧,以增加演奏的表现力,如:《十五的月亮》、《阿里山的姑娘》、《茉莉花》、《牧羊曲》、《黄水谣》等等。

“江南神笛”蒋国基谈笛子经验

“江南神笛”蒋国基谈笛子经验

“江南神笛”蒋国基谈笛子经验蒋国基,生于西子湖畔。

我国当代著名笛子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

曾任和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竹笛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浙江音协副主席。

很多朋友的来信里面,都要我介绍吹笛子的经验。

由于我自己总结不够,这里只能拣几条比较重要的向笛子爱好者谈谈。

首先我想提出:既然作为一个“爱好者”,那就不能因为在练习过程中,遇到一点困难而灰心丧气,否则就不能算合格的“爱好者”了。

爱好应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毅力,对笛子产生特殊的感情,才能使自己的技术不断长进,精益求精,一有空就摸摸它。

有机会就听听别人演奏,更要紧的是,除了“摸摸”和“听听”以外,还要不断地“想想”,以上这些,虽然很容易接受,但是不容易做到。

我吹笛子20年,直到最近几年才算基本做到“三者并进”。

笛子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了,经过千万人的摸索,积累了无数宝贵的经验。

可惜的是这些宝贵的经验,都不能很好的交流推广和流传,时至今日,还残留着宗派主义的痕迹,即所谓“南北各自守,混乱不同流”。

我们应该努力使乐器能表达各个地方、各个民族的独特风格,提倡掌握多路多派的演奏技巧。

要反对”闭关自守”“自鸣清高”的宗派主义倾向。

技术、技巧不应是什么东南西北中,各持己见、互不交往,而应该做到凡是能够有助于内容表达的都予以吸收,尤其是表现新的生活、新的思想感情的作品,更应该运用、掌握综合性的复杂技术。

昆曲的平稳、优雅,讲究音色,一丝不苟的吹奏法,应该学习;乱弹的热闹流利,灵活多变的吹奏法也应该学习;梆子的圆滑、快变、花舌音、叉口单音……长笛音准,讲究音质及快速吐音;江南丝竹的柔和、清新、流畅;江北民间音乐的特殊模拟等等。

都应该好好吸引。

这就是“全面吸收,灵活运用“。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克服民族乐器的不足之处,充分发挥其内在的潜力和特色。

关于笛子演奏,除了运用传统方法外,我觉得其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第一是笛子的规格和构造,第二是系统的训练方法。

浅析江南笛曲《水乡船歌》的艺术特色

浅析江南笛曲《水乡船歌》的艺术特色

浅析江南笛曲《水乡船歌》的艺术特色摘要:《水乡船歌》是蒋国基创作和演奏的著名作品。

这首歌起源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是著名的红色经典作品,既有浙江民乐的音乐风格,又有自己的技法融入;还有浓郁的江南水乡味道。

这种新的竞技风格可以看作是浙江管理赛事的发展。

本文试将其分为两个部分,对《水乡船歌》作品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促进浙江笛子的传播和发展。

关键词:江南笛曲;水乡船歌;演奏技巧;Abstract: The boat song of Shuixiang is a famous work created and played by Jiang Guoji. This song originated in the period of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is a famous red classic work. It is composed by traditional game methods and flute playing art. It not only has the music style of Zhejiang folk music,but also has its own techniques. It also has a strong taste of Jiangnan water. This new competitive style can be seen as the development of Zhejiang management events. This paper tries to divide it into two parts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works of "boat song of water tow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pread and development of Zhejiang flute.Keywords: Jiangnan flute music; watery boat song; performance skills;一、新中国以来的笛子技法变化世界上最早的笛子发现于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典型遗址河姆渡,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笛子的技法并不完善,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笛子技法愈加完善,演奏的形式逐渐多样化,从单一的伴奏乐器发展至以独奏形式登上舞台,这也是中国演奏艺术的一大进步。

笛子独奏曲《水乡船歌》蒋国基笛子演奏

笛子独奏曲《水乡船歌》蒋国基笛子演奏

笛子独奏曲《水乡船歌》蒋国基笛子演奏摘要本文对20世纪七十年代产生的一首具有典型的开拓创新型的笛曲-《水乡船歌》的作品创作与演奏作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

文章着重从作品的思想内容、曲体结构、调式与调性、演奏技巧与乐器形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探究了该作品的创作与演奏在艺术表现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开拓创新的理念与实质,并得出以下结论:中国竹笛艺术的发展须充分运用乐器形制的进一步革新,融合中国竹笛南北不同演奏技巧等音乐表现手段并加以综合运用,方可不断促进中国竹笛艺术的进一步向前发展。

文章对广大中国竹笛学习者更好地掌握中国竹笛南北不同演奏风格融合的作品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基本内容此曲由蒋国基作于1975年。

乐曲原名《蚕乡船歌》,是以浙江民歌《柳元郎》的曲调为音乐素材而创作的,乐曲描绘了江南水乡碧波粼粼的秀丽风光和水乡人民喜庆丰收的欢悦情景以及蓬勃向上、充满生机的画面。

全曲包含三个部分,为再现的三部曲式。

开始的引子为散板旋律,缓慢抒情,体现了曲笛音乐的独特性。

第一部分,缓慢的慢板。

曲调委婉动听,旋律起伏跌宕,一气呵成,使人彷佛置身于小船上,漫游在江南水乡之中,心旷神怡。

中间的高音旋律用小笛吹奏,形成音色变化。

第二部分,小快板。

乐曲进入了欢快的快板乐段,旋律由前面的4/4拍变为2/4拍,笛子也换成了F调笛。

乐曲情绪激昂,富有生活情趣,跳跃性的旋律和快速的跑句使音乐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第三部分,旋律又回到了抒情的慢板,再现了第一部分中的前四个乐句,并用一个放慢的尾句结束全曲。

此曲采用C调大笛、F调笛、C调小笛三支扎在一起的排笛演奏。

一、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研究的意义20世纪七十年代前后,是中国竹笛艺术大放异彩的年代。

此时期,一大批改编、创作的优秀中国竹笛独奏作品不断涌现,如,笛曲《牧民新歌》(简广义曲)、《扬鞭摧马运粮忙》(魏显忠曲)、《陕北好》(高明曲)等。

这些竹笛作品的创作与演奏深受群众的喜爱,通过媒体的传播,几乎家喻户晓。

水乡神笛蒋国基

水乡神笛蒋国基

作者: 施王伟
出版物刊名: 人民音乐
页码: 4-6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期
主题词: 蒋国基;笛子;水乡;1949年;皮影戏;海宁县;浙江省;船只
摘要:蒋国基,1949年7月出生在杭州老城内的盐桥,从小他就喜欢在盐桥边看来来去去运时鲜的船只,这些船只在小国基眼里真是太漂亮、太神奇了。

1963年他经人介绍,考取位于海宁县的浙江省皮影剧团,而且一待就是15年,这个工作让他走遍水乡的每一个角落。

数年后,当蒋国基回顾自己的演奏时感叹地说,“海宁皮影戏的音乐对我影响非常之大!”不知何原因,原先操作皮影戏的蒋国基,突然喜欢上了笛子,而且“起早摸黑自学起了吹笛子。

”。

悦动的茶多酚_茶多酚

悦动的茶多酚_茶多酚

悦动的茶多酚_茶多酚江南神笛蒋国基竹笛独奏专辑水乡情韵(CD+配册)蒋国基先生,生于西子湖畔,师从著名笛子大师赵松庭。

他在1976年全国大赛中以一曲《水乡船歌》崭露头角,自此连连获奖,声誉日隆,被国内外媒体誉为“不可多得的神笛”和“充满魅力的笛子演奏家”。

他的笛声空灵清脆,又跳动着几分活泼和忧伤,使曲曲脍炙人口的中国民谣在他的演绎下如轻风拂面般畅快!该专辑精选了他所演奏的悦耳曲目,听后令人回味。

中华生活经典:茶谱?煮泉小品田艺蘅生性极好游山玩水,自称患了“泉石膏肓”,相当于今天的驴友综合征。

《煮泉小品》中所记的各种泉水、井水,多为作者亲尝,绝非坐而论道。

他对水的点评涉猎宽泛,对水质的成因作了自己的考察,这是《煮泉小品》与古来其他辨水茶书的不同之处,获得了不少好评。

田艺蘅的《煮泉小品》,是典型的根据水性来辨水,即根据水的清寒甘香等特征来辨别水质的优劣。

他对这些水质的解释,在今天看来,虽不尽符合科学,也自有一番新鲜的灵感。

茶颂《茶颂》的时代背景是一百多年前的中国边疆,时值鸦片战争后的清王朝风雨飘摇,英帝国主义企图借茶叶贸易分裂中国西藏,而英国茶叶公司更不惜挑起流血事件。

白族青年段子苴由于种种因缘际会,被迫走上茶政之路,在普洱勐撒宣抚司掌印夫人南波娅等人帮助下,与署理云贵总督巴图鲁斗智斗勇,击破其出卖西藏茶市的阴谋,其间还涉及清廷内部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两派人马的暗中角力。

家族、阴谋、政治、爱情、民族大义,再加上神秘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构成了一部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中国文化大片。

国乐精品:禅音古琴(2CD)禅思何妨在玉琴,真僧不见听时心。

离声怨调秋堂夕,云白巷梧湘水深。

绮丽、秀灵、典雅的古琴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乐器之一,长期以来作为一种国粹艺术而传承不息。

本专辑所收18首乐曲,均为各著名琴家演奏的代表作。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清宫代茶饮精华在清代宫廷的原始医药档案中,运用药茶及代茶饮防治疾病的记载极为丰富。

相约2022年,“神笛大师”带你欣赏杭州《西湖十景》

相约2022年,“神笛大师”带你欣赏杭州《西湖十景》

相约2022年,“神笛大师”带你欣赏杭州《西湖十景》民歌中国9月2日晚,持续了16天的亚运圣火在雅加达朋加诺体育中心缓缓熄灭,中国队带着132枚金牌、92枚银牌、65枚铜牌满载而归。

四年后,亚运会将第三次来到中国,在杭州举行。

来到杭州,必然要去观赏西湖美景。

西湖之精华,在于苏堤春晓、断桥残雪等西湖十景。

而这“十景”与民族音乐结合到一起,更是美不胜收。

在国际上有“不可多得的神笛”称号的中国著名笛子演奏家蒋国基,曾出过一张以西湖十景为主题的演奏专辑,共收录了十一首曲子。

其中,除“引子”外,每首曲对应一处景,融景于曲,简直让人沉浸在绝美的艺术享受中。

《引子:西湖山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引子起到总领专辑的作用,为我们缓缓铺开西湖美景。

悠扬悦耳的笛声,配合轻缓活泼的旋律,如清纯的泉水,流过心头,将人的思绪瞬间拉入烟柳花雾的江南秀色之中。

《苏堤春晓》苏东坡在西湖浚湖筑堤,被后世称为苏堤,而苏堤春晓景观则是指寒冬过后,苏堤报春的美妙景色。

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

正所谓“东风第六桥边柳,不见黄鹂见杜鹃”,此曲曲风活泼,将春风微拂后,万物复苏的景象表现得惟妙惟肖。

《曲院风荷》曲院风荷位于西湖西侧,岳飞庙前面。

南宋时,此有一座官家酿酒的作坊,取金沙涧的溪水造曲酒,闻名国内。

附近的池塘种有菱荷,每当夏日风起,酒香荷香沁人心脾,因名“曲院风荷”。

笛声时而舒缓,时而急促,将夏日午后的惬意和阳光下的焦躁都表现得十分生动。

《平湖秋月》平湖秋月景观是指:每当清秋气爽,西湖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故题名“平湖秋月”。

此曲悠扬舒畅,月色下寂静的碧水银光,在笛声中缓缓展现,使人放下疲惫,享受音乐。

《断桥残雪》断桥位于杭州市西湖白堤的东端,背靠宝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

断桥势较高视野开阔,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的最佳去处。

笛声由缓转急,不断地积蓄力量,然后爆发,正如银装素裹之下,盎然的生命力。

从竹笛的基础教学现象谈艺术素质教育的职业道德 及教学误区

 从竹笛的基础教学现象谈艺术素质教育的职业道德 及教学误区

从竹笛的基础教学现象谈艺术素质教育的职业道德及教学误区作者:左光明来源:《艺术评鉴》2020年第03期摘要:当前阶段,国家教育部对于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在学生的艺术素养方面,还专门出台了相关文件给予指导与要求。

由此可见,国家给予了学生艺术素质教育高度的重视。

而笔者在这里要谈的是,除了国家、教育部门对此极为重视之外,社会、家庭对于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教育也需要严格地进行把关,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的现象不仅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也会使学生难以对艺术特长进行规范的学习。

希望通过各界的共同努力,将这种现象进行不断改善,最终将这种现象杜绝,保证学生们能够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学习,能够真正的学到艺术知识。

关键词:职业道德规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3-0116-02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这一文件,建立了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制度,这在检验学校艺术教育成果当中属于一项极为重要的手段,也是为社会在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而对于学生学习的艺术特长而言,不仅需要在学校课堂上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还有很多知识与经验是需要学生在社会上进行寻找与总结的。

因此,不管教育的专业程度如何,在进行学生教育的时候,都必须要严格规范,需要具备良好的心态,更加需要具有责任心。

一、提高素质教育职业道德,规范基础教学监督和提升社会力量教学,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学水平,这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

这里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教师的道德素质良莠不齐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这种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在当今社会上能够进行“吹拉弹唱”的人很多,通过大家一起进行相应的娱乐活动,促使人们业余文化生活得到了丰富,应该积极的进行提倡。

可是有很多人在不具备专业水平就进行相应的教学,比如有些非本专业的退休人员以及老年大学的学员等等,他们没有充分的对自己的水平进行评估,不管自己的理论基础有没有达到为人师表的程度,就进行相关的教学,这种行为非常容易误人子弟。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课水乡--水乡船歌2人音版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课水乡--水乡船歌2人音版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课水乡--水乡船歌2人音版水乡船歌1教材分析《水乡船歌》是蒋国基老师创作的一首笛子独奏曲,由大C调、小C调和F调三根合成的排笛演奏。

乐曲吸收了浙江民歌《柳元郞》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乡蓬勃兴旺的春日景象和特有的风土人情。

全曲可以分成四部份,引子辽阔舒展的旋律,挥洒自如地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波光粼粼的水乡画面。

第一段(A)秀美悠扬的旋律让人仿佛置身于两岸风景如画的江面上,随着音乐的节奏,好像是船在随波荡漾。

第二段(B)运用对比性的小快板,乐思在高四度的F调上展开,把水乡的美和游水乡的欢快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段(A1)是第一段主题的再现,仿佛衬托舰队在荡漾的水面上淅淅远去。

在本课的处理上,把最后一句划作“尾声”,让学品味对江南水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本节课聆听的乐曲形式为“笛子与乐队”,在聆听竹笛吹奏的主旋律的同时,也能关注以二胡为主要拉弦乐器、以扬琴为主要弹拨乐器的民乐队伴奏。

2教学目标1.通过民族乐器的“有趣”,呈现培养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喜爱之情。

2.通过聆听《水乡船歌》这首乐曲,认识排笛,了解乐曲的情绪、曲式结构、创作名家、乐曲伴奏等相关信息,从中感受到民乐的美。

3.通过模拟音乐会,让学生懂得参加音乐会的常识,提高学生的综合欣赏素养,慢慢成为一名高素质的观众。

3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对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对音乐的情绪也有了较高的判断力,但对于民族乐器了解还不是很多。

绍兴是江南水乡,学生对《水乡船歌》中表现的内容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特别是船,学生基本上都乘坐过,合着主题的节奏,能很快感受到船在水中荡漾的感觉。

这节课对于学生聆听乐队伴奏,只能是找一找乐队中二胡、扬琴的声音,从而对民乐队中的乐器有进一步的了解。

4整体设计思路本节课设计的整体思路是以《水乡船歌》的欣赏为主线,通过教师对笛子、二胡、扬琴、葫芦丝、唢呐、萧等民族乐器的直接演奏呈现,随机让学生打打扬琴,激发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喜爱之情,从而对民族音乐、民族文化产生感情,达到学生对民族文化具备去热爱、去传承、去发扬的远期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蒋 老 师 培 养 的 众 多 笛 娃 娃 中 ,有 一 个 是 自 己 的 外 孙 女 郑 迪 。 郑 迪 前 两 年 参 加 央 视 的 民 乐 大 赛 ,吹 奏 的 是 姥 爷 创 作、传 授 的《小 船 入 水》,这 姑 娘 一 边 作 画 ,一 边 吹 奏 。 坐 在 电 视 机 前 欣 赏 这 美 景 的 有 蒋 国 基 ,也 有 跟蒋国基不同姓的亲姐姐。姐姐百感交集地给弟弟写 了 一 封 长 信 ,讲 述 她 在 不 知 情 的 情 况 下 怎 样 突 然 失 去 了 爸 爸 ,失 去 了 两 个 弟 弟 ,其 中 一 个 弟 弟 在 成 为 蒋 国 基 之 后 回 到 妈 妈 跟 姐 姐 的 新 家 里 住 过 两 个 月 ,那 是 在 上 海 ,那 时 候 他 是 刚 刚 自 学 吹 笛 子 的 少 年 ,从 早 到 晚 ,吹 笛 子 的 少 年 站 在 旧 式 亭 子 间 的 顶 上 日 复 一 日 地 吹 ,希 望 能 在 短 时 间 内 掌 握 这 门 技 艺 ,等 他 回 到 他 的 艺 术 团 , 能够凭借笛子留在团里,以此谋生。
面 对 媒 体 ,姜 文 气 势 汹 汹 。 他 是 跨 时 代 的 成 就 者 , 有 足 够 的 成 绩 支 撑 这 份 强 势 ,甚 至 强 势 到 野 蛮 ,无 论 他 的 话 语 有 理 无 理 ,一 如 他 为 数 不 多 的 电 影 的 气 质 。《阳 光 灿 烂 的 日 子》里 马 小 军 的 书 包 扔 上 天 空 ,稀 里 哗 啦 , 落 下 满 地 刀 子 和 板 砖 ,还 有 畅 快 淋 漓 的 酒 ,像 姜 文 给 人 直 面 的 印 象 。 但 不 要 忘 记 ,那 抛 向 天 空 的 书 包 里 还 满 裹着理想、热情、梦境以及艺术家狂热的追求。
如 今 ,我 们 必 须 这 样 介 绍 蒋 国 基 :著 名 笛 子 演 奏 家 ,国 家 一 级 演 奏 员 ,国 务 院 政 府 特 殊 津 贴 享 受 者 。 曾 任 浙 江 歌 舞 剧 院 民 乐 团 团 长 ,笛 子 独 奏 演 员 。 现 为 中 国 民 族 管 弦 乐 学 会 常 务 理 事 、赵 松 庭 笛 子 艺 术 研 究 会 会 长 、浙 江 省 民 族 管 弦 乐 学 会 副 会 长 、浙 江 省 音 乐 家 协 会顾问、浙江交响乐团顾问。
蒋国基和他的笛子
了蒋老师为什么总是喜欢喝几口小酒。酗酒是一种 病 ,不 酗 酒 而 爱 喝 几 口 酒 的 人 ,不 是 开 心 果 ,就 是 苦 菜 花 ,蒋 老 师 是 后 者 。 喝 过 苦 水 的 蒋 老 师 ,用 笛 子 为 世 界 带 来 了 福 音 。 蒋 老 师 站 在 舞 台 上 ,视 觉 好 ,听 觉 好 ,感 觉 好 ,有 时 候 我 想 ,所 谓 大 师 ,就 是 蒋 老 师 。 当 然 ,是 笛 子 大 师 。 蒋 老 师 的 全 名 叫 蒋 国 基 ,是 赵 松 庭 大 师 的 弟 子,无数笛童的恩师。
“ 花 甲 少 年 ”几 十 年 来 马 不 停 蹄 ,除 参 加 和 率 队 到 基 层 演 出 外 ,曾 多 次 随 中 国 歌 舞 团 、浙 江 省 艺 术 家 代 表 团和所在单位出访欧、亚、非、美 60 多个国家,为弘扬中 华 传 统 文 化 、推 动 中 外 文 化 交 流 做 出 了 积 极 的 贡 献 ,先 后 在 杭 州 、香 港 、台 湾 以 及 日 本 等 地 成 功 举 办 了 数 十 场 个 人 笛 子 独 奏 音 乐 会 ,并 被 香 港 演 艺 学 院 聘 请 为 兼 职 教授以及校外考官。
屋顶上吹出了他的笛子生涯,吹出了辉煌。 蒋 国 基 几 乎 没 读 过 书 ,养 父 能 用 心 把 他 养 大 已 经
不 易 了 。 他 只 能 刻 苦 自 学 ,把 听 过 的 曲 子 全 都 记 下 来 。 即 使 这 样 用 心 ,剧 团 还 是 没 有 把 他 留 下 ,三 年 自 然 灾 害 开 始 ,剧 团 解 散 了 。 上 帝 没 有 忘 记 这 个 吹 笛 子 的 少年。16 岁那年,蒋国基终于进入专业文艺团体,如愿 成为一名笛子演奏员。20 世纪 70 年代起,蒋国基师从 笛 子 艺 术 大 师 赵 松 庭 先 生 ,得 到 大 师 悉 心 指 导 ,在 乐 理 知 识 、演 奏 技 巧 、音 乐 创 作 以 及 人 品 艺 德 等 各 个 方 面 , 进 入 正 轨 ,迈 入 新 境 ,渐 渐 悟 得 笛 艺 真 谛 ,积 极 实 践 ,大 胆创新。1976 年,蒋国基以一曲《水乡船歌》在全国器 乐 比 赛 中 崭 露 头 角 ,以 后 陆 续 在 各 种 音 乐 比 赛 中 多 次 获 奖 ,声 誉 日 隆 ,被 国 内 外 报 刊 誉 为“ 不 可 多 得 的 神 笛 ”。 其 演 奏 技 巧 立 足 江 南 ,博 采 众 长 ,形 成 了 独 特 的 江 南 水 乡 风 格 。 与 此 同 时 ,他 还 对 箫 、巴 乌 、口 笛 、竖 笛 等 乐 器 仔 细 琢 磨 、把 玩 ,弄 得 一 身 造 诣 。 早 年 他 已 获 得 世 界 青 年 联 欢 节 金 奖 、浙 江 省 音 乐 舞 蹈 节 一 等 奖 和 浙 江省民乐大赛一等奖、全国“绝技绝活”特别奖等奖项。
眼 下 ,人 间 四 月 大 好 天 ,蒋 国 基 和 他 的 老 伴 应 正 在 杭 州 安 享 春 光 ,明 前 龙 井 以 及 红 、白 、黄 各 种 酒 。 想 来 真 是 开 心 。 老 伴 是 蒋 老 师 的 知 己 ,因 为 她 说 过 :他 的 笛 声是带水的。他的心呢,是镶着金边的吧。
苦 孩 子 总 是 格 外 懂 得 珍 惜 。 蒋 国 基 背 得 盛 名 ,耐 得 寂 寞 ,舞 台 上 越 是 风 光 ,他 越 是 钟 爱 埋 头 创 作 。 近 年 来 ,他 陆 续 创 作 和 改 编 了 诸 多 民 族 管 乐 器 乐 曲 ,除 笛 曲《水 乡 船 歌》、《采 桑 曲》、《忆 江 南》、《雁 荡 秋 色》、 《西 子 湖 畔 采 茶 忙》、《悠 悠 乌 篷 船》之 外 ,还 有 唢 呐 曲 《喜 悦》、葫 芦 丝 曲《田 歌》、埙 曲《雷 峰 夕 照》等 ,不 乏 脍 炙人口的佳作。
60 多年前父亲突然离开,小家支离破 碎。母亲实在养不活 3 个孩子,狠心把两 个 男 孩 送 了 人 ,之 后 母 亲 带 着 姐 姐 改 嫁 。 在 他 差 不 多 10 岁 那 年 ,得 了 肾 炎 。 瘦 骨 嶙 峋 的 孩 子 被 送 回 妈 妈 家 养 病 ,姐 姐 只 记 得他一双滴溜会转的大眼睛和随手携带 的一根黄色竹笛。
6 本版责编 张 婷
艺术
艺术·名流
吹笛子的大师名叫蒋国基
E-mail:zgwhbyishu@ 电话:010-64299566
艺术·中坚
2014 年 4 月 15 日 星期二
赵忱
大家都叫他蒋老师,因为口服心服尊敬他。 认识蒋老师是在 2011 年。那一年他随浙江交响乐 团 赴 欧 洲 巡 演 ,我 作 为 记 者 随 团 。 这 一 路 ,多 半 很 愉 快 ,有 时也有些小别扭,是因为赞助商与演出团体在主 客体关系上认识有 场 演 出 中 ,我 见 蒋 老 师 大 受 欢 迎。这个 60 岁的笛子先生仍风华正茂、器宇轩昂,大笛 子小笛子,放在他手上,置于他唇边,都仿佛神器——神 奇 的 播 放 器 ,让 听 众 立 即 看 见 群 鸟 林 中 飞 ,小 船 戏 清 水 ,好 欢 快 ,好 惬 意 。 自 然 ,选 择 这 样 的 曲 目 ,是 为 了 让 西 方 观 众 尽 快 爱 上 中 国 民 乐 ,见 识 东 方 的 和 谐 。 长 笛 、 短 笛 、迷 你 笛 ,齐 脚 长 衫 、立 领 短 装 ,一 幅 接 一 幅 周 正 而 阳 刚 的 画 面 ,在 2011 年 9 月 ,传 遍 柏 林 、维 也 纳 、布 拉 格 、斯 德 哥 尔 摩 …… 西 方 观 众 通 过 蒋 老 师 了 解 的 中 国 是很有腔调的中国,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我 那 时 不 知 道 ,在 这 样 的 蒋 老 师 的 心 底 ,竟 然 流 淌 着 浓 厚 的 悲 情 。 我 后 来 才 知 道 ,这 个 被 尊 敬 被 欣 赏 很 健康很幸福的蒋老师从小吃过很多苦。最大的一个苦 是 原 来 他 其 实 不 姓 蒋 ,蒋 姓 是 养 父 的 姓 。 我 于 是 懂 得
少 年 幼 稚 的 笛 声 如 同 病 人 的 尖 叫 ,惹 得 街 坊 四 邻 都 来 求 饶 ,只 有 一 个 人 例 外 , 那 是 一 个 住 在 姐 姐 家 对 门 、看 上 去 有 点 学 问 的 人 。 他 对 蒋 国 基 的 母 亲 说 :让 孩 子 吹 吧 ,不 烦 ! 这 小 孩 一 定 会 有 出 息 的 。 少 年 在 笛 子 上 贴 个 膜 ,笛 子 不 再 尖 叫 了 ,低 声 呜咽着。姐姐记得弟弟最后一次在亭子 间 顶 上 的 情 形 :两 个 月 就 这 样 过 去 了 ,临 走 的 前 一 天 ,他 最 后 一 次 爬 上 屋 顶 ,打 开 了 被 他 压 着 的 笛 膜 ,吹 响 了 那 让 我 永 远 难 忘 的 一 曲 —— 风 轻 轻 吹 过 ,仿 佛 一 群 快 乐 的小鸟在我们家的屋顶上空盘旋飞翔。 它 们 时 而 低 空 吟 诵 ,时 而 展 翅 高 唱 ,穿 插 在 蓝 天 白 云 里 。 最 后 ,叽 叽 喳 喳 的 声 音 由 近 至 远 而 去 ,鸟 儿 们 消 逝 在 远 远 的 天 际 , 天空又静谧下来。那种依依不舍的眷恋 之 情 ,那 种 渴 望 美 好 生 活 的 愿 望 ,被 他 演 绎 得 那 么 感 人 。 一 曲 终 了 ,弄 堂 里 早 已 围 满 了 四 邻 八 舍 。 大 伙 儿 一 致 拍 手 欢 呼 :再 吹 一 个 ! 那 情 景 、那 场 面 ,一 直 刻 在 我 的 心 里 。 很 多 年 以 后 ,我 才 知 道 他 吹 的 是 高 难 度 的 笛 子 曲《鹧 鸪 飞》。 也 是 几 年 后 ,我 得 了 肾 炎 。 母 亲 告 诉 我 ,弟 弟 当 时 也 得 的 这个病。天哪!那是一种何等危险的病 啊!而他竟然一直坚持在屋顶上。是上 天 的 眷 顾 ,还 是 意 志 的 胜 利 ? 他 居 然 在 屋 顶 上 重 生 ,让 他 闯 过 了 生 死 之 关 ;又 是 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