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三高中地理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高三高中地理期末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6万平方公里。
下表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统计数据。
读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A.2010年人口增长已接近“三低”模式
B.人口密度增大已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本地城镇化无关
D.农业人口2010年比2000年大为减少
【2】新疆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增多,其原因是()
A.环境改善,合理人口容量增大,自然增长率上升
B.矿产资源开发、商贸活跃,劳务输入人口数量增多
C.政策扶持、文化教育发展,0~14岁人口比重上升
D.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保健水平提高,死亡率大幅下降
【3】下列地区环境承载力大小与其主要制约资源对正确的是()
A.塔里木盆地-淡水资源B.三江平原-土地资源
C.珠江三角洲-气候资源D.青藏高原-生物资源
2.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2】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主要变化有()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3.下图为“某城市用地功能区规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从环境因素考虑,城市各功能区用地规划合理。
该地区最可能()
A.属热带雨林气候B.地势起伏小
C.河流自南向北流D.盛行东北风
【2】该城市功能区与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A.甲—行政因素B.乙—历史因素
C.丙—社会因素D.丁—经济因素
4.PM2.5浓度为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下图表示北京某年12月28日和29日PM2.5浓度走势。
28日晚至29日中午北京出现一次大范围降水过程。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两日的PM2.5 浓度()
A.最高值出现在29日18--20时
B.最低值与午后强对流天气明显对应
C.变化原因是暖锋过境致污染物沉降
D.峰值与上下班高峰时段有相关性
【2】雾霾是北京“城市病”的表现之一。
关于北京雾霾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多风,华北南部地区的重工业排放物是主要污染源
B.秋季受副高控制,工业生产及尾气排放污染物难以扩散
C.发展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是防治雾霾的主要途径
D.加强空气污染监测,及时预报,可有效防止雾霾的发生
5.精准农业是由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
读下图,精准农业系统()
A.依据植物生长模型,利用数字地球技术实施监测
B.依据产量分布图,利用RS技术控制收割机转向
C.依据施肥处方图,利用GPS技术进行精准施肥
D.利用GIS识别田间杂草、害虫,控制农药喷洒量
6.下图中甲、乙、丙、丁为四个国家玉米主产区的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四个玉米主产区()
A.甲——家庭经营,科技水平最高
B.乙——夏季播种,全年水分充足
C.丙——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
D.丁——地势低平,人口密度较大
【2】玉米生产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甲——过度垦殖,黑土流失加剧
B.乙——种植面积扩大,破坏当地森林植被
C.丙——不合理灌溉,造成水资源枯竭
D.丁——培育新品种,增加物种多样性
7.近年来,中国产业转移“西进运动”渐成燎原之势。
富士康集团从深圳到郑州等地设立新工业园;惠普公司关闭上海工厂,在重庆设立电脑制造基地……读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1】“西进运动”()
A.是以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异为主要驱动力
B.是西部地区交通条件改善的必然结果
C.代表了工业由分散走向集中的发展方向
D.反映了市场需求对工业的影响减弱
【2】“西进运动”的影响有()
A.促进西部逆城市化的发展B.导致东部工业化水平降低
C.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D.促进东、西部产业结构调整
8.东南亚的热带雨林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
研究发现,油棕产业的快速发展已严重威胁到雨林中珍稀动物红猩猩的生存。
下图为东南亚地区油棕产业链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依据资料推断()
A.油棕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
B.延续“刀耕火种”式农业,能避免雨林生态恶化
C.热带雨林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
D.经济可持续与生态可持续相互矛盾,不可协调
【2】油棕产业链中()
A.油棕种植业属小型自给自足农业
B.棕榈油榨取工业宜应靠近原料产地
C.油棕生产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D.油棕产业链常形成综合性工业地域
9.我国《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下图为我国综合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五个能源基地中()
A.山西基地煤炭丰富,煤电、煤化工等综合开发前景广阔
B.新疆基地油气资源丰富,以能源加工和出口为发展方向
C.西南基地交通运输不便,以新能源发电、输电建设为重
D.蒙东基地距离我国能源消费市场较远,生产技术水平低
【2】各能源基地地区环境问题及其调整方向是()
A.鄂尔多斯荒漠化严重,应全面转向第三产业
B.新疆水资源短缺,应兴建坎儿井保证矿区用水
C.西南地区土壤侵蚀加剧,应保护并恢复森林植被
D.内蒙古草场退化面积增大,应停止畜牧业发展
10.海洋被人们称为“蓝色国土”,海洋开发、海洋保护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
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沿海()
A.台湾以东受寒流影响,渔业资源丰富
B.大陆架富含油气、锰结核等矿产资源
C.受季风气候影响,沿岸形成季风洋流
D.海岸线漫长曲折,利于建设优良港口
【2】近20年来,我国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主要目的是()
A.便于检修渔船,发展生态渔业
B.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
C.防治赤潮、咸潮等污染问题
D.推动近海水产养殖事业的发展
11.(11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匹兹堡位于美国五大湖工业区,曾有美国“钢都”之称;武汉位于中国长江中游工业区,钢铁工业发达。
两城市所在的工业区人口密集、制造业发达。
图甲为两城市所在区域图。
二战后的匹兹堡钢铁工业由于受市场和环境等因素影响,逐渐从辉煌陷入困境。
为振兴经济,匹兹堡开始实施“复兴计划”(如图乙)。
(1)据图说出两城市地理位置的相似性(3分)
(2)依据图文信息,简述两城市发展钢铁工业的相同区位条件(4分)
(3)读图乙概括武汉在发展过程中可从匹兹堡借鉴的成功经验。
(4分)
二、综合题
1.(12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占全国的2.19%, GDP总量占全国的21.7%,城市人
口比重达68%。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跻身六大世界级城市群。
图甲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分布示意图。
(1)依据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特征。
(4分)
杭州是该地区的重要城市。
图乙为“杭州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
(2)读图乙,描述图中杭州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
(3分)
(3)图乙显示,杭州在1964年(二普)之前和2000年(五普)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分别说明其直接原因。
(2分)
江南水乡以河成街,街桥相连。
图丙为江南水乡景观图。
(4)请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上述景观的形成原因。
(3分)
2.(11分)河西务镇是天津市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全镇有蔬菜基地4万亩,其中各类温室大棚2.1万亩。
阅读
下图和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河西务镇的新鲜蔬菜通过“绿色通道”,在采摘1小时之后就可直接进入北京和天津的各大超市和市场,逐步实现“农超对接”。
(1)分析河西务镇蔬菜能够快速供应市场的原因。
(4分)
(2)列举对河西务蔬菜生产影响较大的三种主要自然灾害,并说明其对蔬菜生产的影响。
(4分)
(3)河西务镇提出“河岸建成景观带,大田变成采摘园”的发展目标,据此说出为实现这一目标应采取的措施。
(3分)
3.(16分)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横断山区南段,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中缅边境。
图甲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图。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德宏州水能蕴藏量达362万千瓦,2013年,全州已建成水电站142座,年总实际发电量达到123亿度。
德宏州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开展合作,大量承接耗电量大的硅冶炼产业,实现硅电合作。
这一举措给当地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但也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因地制宜为原则,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
目前,德宏州正依托资源及区位优势,发展地区绿色经济。
(1)评价德宏州水电开发的自然条件。
(3分)
(2)图乙为德宏州硅冶炼示意图,读图说明德宏州承接硅冶炼产业给当地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4分)
(3)举例说明德宏州发展绿色经济的具体措施。
(3分)
(4)评价德宏州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6分)
北京高三高中地理期末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6万平方公里。
下表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统计数据。
读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A.2010年人口增长已接近“三低”模式
B.人口密度增大已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本地城镇化无关
D.农业人口2010年比2000年大为减少
【答案】A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2010年新疆人口自然增长率约10‰左右,已接近“三低”模式,A对。
中国的人口密度约138人/ K㎡,新疆人口密度增大到约13人/ K㎡,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B错。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本地城镇化密切相关,C错。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农业人口比重下降,但总人口增长,农业人口数量2010年比2000年不一定减少,D错。
【2】新疆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增多,其原因是()
A.环境改善,合理人口容量增大,自然增长率上升
B.矿产资源开发、商贸活跃,劳务输入人口数量增多
C.政策扶持、文化教育发展,0~14岁人口比重上升
D.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保健水平提高,死亡率大幅下降
【答案】B
【解析】新疆十年来常住人口数量增多,主要是西部大开发政策,促进了矿产资源开发、商贸活跃,劳务输入人口数量增多,B对。
资源开发,环境可能恶化,增多人口主要是迁移人口,自然增长率仍是三低模式,A错。
表中数据显示,出生率下降,C错。
医疗水平比东部低,D错。
【3】下列地区环境承载力大小与其主要制约资源对正确的是()
A.塔里木盆地-淡水资源B.三江平原-土地资源
C.珠江三角洲-气候资源D.青藏高原-生物资源
【答案】A
【解析】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主要制约因素是淡水资源,A对。
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B错。
珠江三角洲,雨热同期,气候资源优越,C错。
青藏高原,生态脆弱,生物资源少,D错。
【考点】人口增长模式,区域特征,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环境承载力及制约因素。
2.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答案】C
【解析】读图,根据图中曲线在不同年份的斜率(倾斜程度),可以判断不同年份,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与美国互有高低,A错。
美国晚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B错。
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C对。
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占的比重,D错。
【2】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主要变化有()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答案】C
【解析】2030年与2000年相比,英国城市化水平高,第三产业比重增加,A错。
美国是发达国家,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提升,B错。
中国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C对。
中国城市化水平超过60﹪,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D错。
【考点】不同区域城市进程的差异,城市化进程的特征,城市化的标志。
3.下图为“某城市用地功能区规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从环境因素考虑,城市各功能区用地规划合理。
该地区最可能()
A.属热带雨林气候B.地势起伏小
C.河流自南向北流D.盛行东北风
【答案】B
【解析】读图,城市各功能区从中心向外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和仓储区,呈摊大饼式向外扩展。
城市交通线呈环形放射状分布,说明该地地形平坦开阔,地势起伏小,B对。
热带雨林气候区不产苹果,A错。
丙处是工业区,应位于河流下游,C错。
工业区位于东北部,应是最小风频的上风向,D错
【2】该城市功能区与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A.甲—行政因素B.乙—历史因素
C.丙—社会因素D.丁—经济因素
【答案】D
【解析】该城市功能区甲是中心商务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市场,A错。
乙是住宅区,主导因素是河流,B错。
丙是工业区,主导因素是水源,C错。
丁是仓储区,主导因素是地价低,交通便利,属于经济因素,D对。
【考点】城市功能区布局原则,影响城市功能区布局的主导因素。
4.PM2.5浓度为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下图表示北京某年12月28日和29日PM2.5浓度走势。
28日晚至29日中午北京出现一次大范围降水过程。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两日的PM2.5 浓度()
A.最高值出现在29日18--20时
B.最低值与午后强对流天气明显对应
C.变化原因是暖锋过境致污染物沉降
D.峰值与上下班高峰时段有相关性
【答案】D
【解析】读图,要注意两图中纵轴的数值不同。
根据图中数值判断,图示两日的PM2.5 浓度最高值出现在28日18--20时,A错。
最低值出现在29日8时,与午后强对流天气不对应,B错。
锋面过境后,PM2.5 浓度上升快,
可能是冷锋过境,暖锋过境后是暖气团控制,污染物应上升,污染轻,C错。
根据峰值出现的时间,说明峰值与上下班高峰时段有相关性,D对。
【2】雾霾是北京“城市病”的表现之一。
关于北京雾霾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多风,华北南部地区的重工业排放物是主要污染源
B.秋季受副高控制,工业生产及尾气排放污染物难以扩散
C.发展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是防治雾霾的主要途径
D.加强空气污染监测,及时预报,可有效防止雾霾的发生
【答案】C
【解析】北京冬季多风,主要是偏北风,华北南部地区的重工业排放物影响小,A错。
秋季受大陆冷高压控制,工业生产及尾气排放污染物难以扩散,B错。
发展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是防治雾霾的主要途径,C对。
加强空
气污染监测,及时预报,可有效减轻雾霾影响,不能防止雾霾的发生,D错。
【考点】常见天气系统及特征,雾霾的的形成条件,污染物来源及治理措施。
5.精准农业是由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
读下图,精准农业系统()
A.依据植物生长模型,利用数字地球技术实施监测
B.依据产量分布图,利用RS技术控制收割机转向
C.依据施肥处方图,利用GPS技术进行精准施肥
D.利用GIS识别田间杂草、害虫,控制农药喷洒量
【答案】C
【解析】
精准农业系统是依据施肥处方图,利用GPS技术进行精准施肥,做到无污染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与管理,C对。
不
是监测、控制收割,A、B错。
GIS没有识别田间杂草、害虫的功能,识别应是RS的功能,D错。
【考点】精准农业,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6.下图中甲、乙、丙、丁为四个国家玉米主产区的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四个玉米主产区()
A.甲——家庭经营,科技水平最高
B.乙——夏季播种,全年水分充足
C.丙——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
D.丁——地势低平,人口密度较大
【答案】C
【解析】读图,图中四个玉米主产区甲位于我国东北,是国营农场,科技水平较高,A错。
乙是南非,夏季播种,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B错。
丙美国玉米带,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C对。
丁是巴西高原东南部,地势较高,气候温和,人口密度较大,D错。
【2】玉米生产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甲——过度垦殖,黑土流失加剧
B.乙——种植面积扩大,破坏当地森林植被
C.丙——不合理灌溉,造成水资源枯竭
D.丁——培育新品种,增加物种多样性
【答案】A
【解析】甲主要是松嫩平原地区,由于过度垦殖,黑土流失加剧,A对。
乙地主要位于南非高原,种植面积扩大,破坏当地草原植被,B错。
丙地科技水平高,不存在不合理灌溉问题,该地水资源充足,C错。
丁地巴西应发展交通,降低运输成本,D错。
【考点】主要农作物产区分布,不同区域生产条件的差异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近年来,中国产业转移“西进运动”渐成燎原之势。
富士康集团从深圳到郑州等地设立新工业园;惠普公司关闭上
海工厂,在重庆设立电脑制造基地……读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1】“西进运动”()
A.是以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异为主要驱动力
B.是西部地区交通条件改善的必然结果
C.代表了工业由分散走向集中的发展方向
D.反映了市场需求对工业的影响减弱
【答案】A
【解析】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力价格上涨。
西部内陆经济落后,劳动力价格低。
为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更高利润,产业向西部迁移,A对。
交通条件改善有重要影响,不是必然结果,B错。
代表产业转移的方向,
C 错。
反应了不同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产品离不开市场销售,市场影响没有减弱,D错。
【2】“西进运动”的影响有()
A.促进西部逆城市化的发展B.导致东部工业化水平降低
C.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D.促进东、西部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D
【解析】“西进运动” 促进西部经济开发,城市化的发展,A错。
导致东部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水平提高,B错。
减
少西部人口大规模向东迁移,C错。
可以促进东、西部产业结构调整,D对。
【考点】产业转移的方向,原因和影响。
8.东南亚的热带雨林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
研究发现,油棕产业的快速发展已严重威胁到雨林中珍稀动物红猩猩
的生存。
下图为东南亚地区油棕产业链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依据资料推断()
A.油棕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
B.延续“刀耕火种”式农业,能避免雨林生态恶化
C.热带雨林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
D.经济可持续与生态可持续相互矛盾,不可协调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油棕产业威胁到红猩猩的生存,违背了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A错。
延续“刀耕火种”式
农业,导致雨林生态恶化,B错。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完整,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C对。
经济可持续与
生态可持续可以相互协调,实现共同发展,D错。
【2】油棕产业链中()
A.油棕种植业属小型自给自足农业
B.棕榈油榨取工业宜应靠近原料产地
C.油棕生产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D.油棕产业链常形成综合性工业地域
【答案】B
【解析】油棕种植业属种植园农业,A错。
棕榈油榨取工业宜应靠近原料产地,B对。
油棕生产会破坏雨林,对环
境造成影响,C错。
油棕产业链规模小,不能形成综合性工业地域,D错。
【考点】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种植园农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9.我国《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下图为我国综合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五个能源基地中()
A.山西基地煤炭丰富,煤电、煤化工等综合开发前景广阔
B.新疆基地油气资源丰富,以能源加工和出口为发展方向
C.西南基地交通运输不便,以新能源发电、输电建设为重
D.蒙东基地距离我国能源消费市场较远,生产技术水平低
【答案】A
【解析】山西基地煤炭丰富,煤电、煤化工等综合开发前景广阔,A对。
新疆基地油气资源丰富,以能源开采加工和东输为主,发展方向是向中下游发展,B错。
西南基地交通运输不便,以水电开发、输电建设为重,C错。
蒙东
基地距离我国能源消费市场较近,生产技术水平较高,D错。
【2】各能源基地地区环境问题及其调整方向是()
A.鄂尔多斯荒漠化严重,应全面转向第三产业
B.新疆水资源短缺,应兴建坎儿井保证矿区用水
C.西南地区土壤侵蚀加剧,应保护并恢复森林植被
D.内蒙古草场退化面积增大,应停止畜牧业发展
【答案】C
【解析】鄂尔多斯荒漠化严重,应将种植业转向恢复草地,实行放牧业,A错。
新疆水资源短缺,应提高生产技术,发展节水技术,提高循环利用率,B错。
西南地区土壤侵蚀加剧,应保护并恢复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C对。
内蒙古草场退化面积增大,应控制畜牧业合理发展,D错。
【考点】我国能源基地建设,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调整措施。
10.海洋被人们称为“蓝色国土”,海洋开发、海洋保护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
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沿海()
A.台湾以东受寒流影响,渔业资源丰富
B.大陆架富含油气、锰结核等矿产资源
C.受季风气候影响,沿岸形成季风洋流
D.海岸线漫长曲折,利于建设优良港口
【答案】D
【解析】台湾以东受台湾暖流影响,渔业资源丰富A错。
大陆架富含油气,锰结核等矿产资源分布在深海洋盆中,B错。
我国沿岸洋流不随季节改变流向,不是季风洋流,C错。
海岸线漫长曲折,利于建设优良港口,D对。
【2】近20年来,我国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主要目的是()
A.便于检修渔船,发展生态渔业
B.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
C.防治赤潮、咸潮等污染问题
D.推动近海水产养殖事业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我国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主要目的是给渔类提供繁殖恢复的时间,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B对。
检修渔船不是主要目的,A错。
与赤潮、咸潮无关,C错。
休渔,不是养殖,D错。
【考点】我国海洋资源类型及分布,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1.(11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匹兹堡位于美国五大湖工业区,曾有美国“钢都”之称;武汉位于中国长江中游工业区,钢铁工业发达。
两城市所在的工业区人口密集、制造业发达。
图甲为两城市所在区域图。
二战后的匹兹堡钢铁工业由于受市场和环境等因素影响,逐渐从辉煌陷入困境。
为振兴经济,匹兹堡开始实施“复
兴计划”(如图乙)。
(1)据图说出两城市地理位置的相似性(3分)
(2)依据图文信息,简述两城市发展钢铁工业的相同区位条件(4分)
(3)读图乙概括武汉在发展过程中可从匹兹堡借鉴的成功经验。
(4分)
【答案】(1)中纬度(1分);大陆内部(1分);河流沿岸或河流交汇处(铁路沿线或铁路交汇处)(1分)。
(2)邻近铁路线和河流,交通便利(1分);
邻近河流,水源充足(1分);
地处制造业发达的工业区,市场需求量大(接近消费市场)(1分);
位于人口密集区,劳动力充足(1分)。
(答案要求因果关系完整)
(3)大力发展科技(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1分)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技术工业和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经济效益);(1分)
政府提供支持(实现工人再就业;提供就业机会)(1分)
治理大气污染,改造城市环境。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