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复习》说课稿
新桥中学曹春泉
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设计特色六方面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教材是在学完酸、碱、盐溶液的基础上,过渡复习有机物,是比较独立的一个章节。

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有机物、有机物有哪些特征,懂得食品中有哪些有机物,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知道淀粉、蛋白质、油脂、维生素等物质,懂得合理膳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也为今后学习,接触更多的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知识打下基础。

基于对教材的认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有机物,及有机物的特征。

懂得食品中有哪些有机物,它们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知道淀粉、蛋白质、油脂、维生素哪些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训练,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和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有机物用途及生活产生的影响的学习,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减少盲目性,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章的教学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确定本章的重点为:掌握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的特性和对人体的作用。

难点:蛋白质的生理作用,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教法分析: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宜用探究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的是“探究式”教法。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然后,学生通过诊断练习,建构知识体系,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采用分组-合作-探究方式掌握所学内容。

接着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最后,通过综合提升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样设计的特点是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尝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使他们的智慧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在活动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乐趣,最终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与实效。

三、学法指导:
根据新课程理念,课堂是学生学习、展示、表演的舞台。

因此,本节课的学
法是“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展示,不断暴露新的问题、矛盾、冲突,然后通过学生的讲评,老师的点拔,不断解决新问题。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团体协作的精神,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程序: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结合本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本节课的教学程序分为六大块,即:情景引入------自主学习与展示------
五、板书设计:
定义:含碳的化合物,不抱括CO、CO2、HCO3和碳酸盐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纤维素等
分类
有机小分子化合物:CH4、C2H5OH等
存在:谷物、植物块茎等
淀粉
性质:碘淀粉变蓝
糖类葡萄糖功能;缓慢氧化提供能量
性质:与新CU(OH)2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组成元素:C、H、O
油:常温下呈液态
分类
油脂脂:常温下呈固态
存在:豆油、花生油、肥肉等
作用:储备并提供能量
组成元素:C、H、O、N、S等
蛋白质存在:鱼、肉、虾、牛奶、鸡蛋等
性质:遇热、甲醛、浓HNO3、重金属盐易变性
作用:构成生物体细胞的基础
对人体的作用
维生素
缺乏时会引起疾病
六、设计特点:
本节课由两个主要环节构成,体现了让学生成为行为主体的新课标的要求,本设计同时还注重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