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语文课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_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 急
尾联 想象中飞驰到洛阳(归心似箭)
诗歌中心思想
抒发了对官军胜利的 喜悦 之情,表达了 ____欣__喜__若__狂_______、 渴望归乡 的心理。
名句赏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还要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 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这两句诗描写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作者一家,听到政 府军队打仗胜利,收复失地时的欢欣喜悦和迫不及待要 返回家乡的心情。意象极为明快。
两个地名,表明相 隔数千里之远
是刚一听 到之意
首联: 写听到消息惊喜的情形.
多年流亡的艰辛满布于妻子 儿女们脸上的愁云一扫而去
他们高兴得好像有些癫狂了,生 动得表现了诗人一家在突然到 来的喜讯面前情感的巨大变化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阳光灿烂
美好的春天
颔联 颈联: 写全家人欣喜若狂,准备还乡的情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 ( jì)北, 初闻涕(tì)泪满衣裳(chɑng)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wū)峡, 便下襄 (xiānɡ)阳向洛(luò)阳。
剑外忽然间传扬着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泪水就洒满了衣裳。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里还有一丝的忧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
诗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还要畅饮美酒,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

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故乡洛阳。
河 蓟北

巴峡
四 川
剑外 长
河 巫峡 南
洛阳 襄阳
东 江海
表明消息来 得突然,又极
为迅速
尽写悲喜交加, 酸甜共涌之态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四个地名间漫长的距离瞬间即至,瞬间即过, 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
尾联: 写诗人扇动想像的翅膀迅捷如飞,
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南闻 河官 北军
收 河
首联 颔联 颈联
捷报传来喜泪沾裳(盼望已久) 妻子一扫往日愁云(欣喜若狂) 纵酒欢唱作伴还乡(多年愿望)
待欢 还庆 乡胜
练一练
1.解释下列词语. 涕泪: 眼泪 却看:再看 妻子: 妻子儿女. 漫卷:随意卷起来 纵酒: 纵情饮酒. 青春:美好的春天
2.诗中哪个词揭示了全诗的主题?这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喜 诗人听到收复失地后的欣喜和迫切回乡之情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集中地表现了诗人忽闻喜报后一瞬间的感情, 突出地书写了一个[喜]字.
学习目标
1.了解所学唐诗的诗意。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作者简介
❖ 杜甫(712-770)字子美, 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 县)。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杜拾遗 。
❖ 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 时期,其诗多涉社会动荡、 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 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 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 为“诗圣”。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得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 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 此刻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即将 启程还乡时内心的无比喜悦.
D.[便下襄阳向洛阳],一个[下]字.一个[向]字,生动地表 现了战乱平息后,诗人终于得以还乡,一路游山玩水 的闲适情调.
❖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
背景探秘
公元763年,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 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 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在梓州(现在的 四川省三台县),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 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 “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 候写下的诗。
读一读
❖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自由朗读全诗,揣摩停 顿、语气、语调,并试着理解全诗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