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第一章 总论(会计概述)
会计基础知识第一章总论
![会计基础知识第一章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7ff4ca0eb52acfc789ebc947.png)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概述一、会计概念及特征1.会计的概念2.会计的基本特征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三、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1.会计对象2.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一、会计主体二、持续经营三、会计分期四、货币计量第三节会计基础一、会计基础的概念和种类二、权责发生制三、收付实现制第一节会计概述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1.会计的概念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的基本特征(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注】货币并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会计核算以货币量度为主、以实物量度及劳动量度为辅。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包括七种:①设置账户②复式记账③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④登记账簿⑤成本计算⑥财产清查⑦编制会计报表图示(2)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3)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二、会计的基本职能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
1.会计核算职能(反映职能)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对象(或称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记账:对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采用一定的记账方法,在账簿中进行登记;算账:在记账基础上,对企业单位一定时期的收入、费用(成本)、利润,和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进行计算;报账:在算账基础上,对企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以会计报表的形式对有关方面进行报告。
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2.会计监督职能(控制职能)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第一章 会计总论
![第一章 会计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1325529752d380eb62946dd1.png)
17
三、可理解性
含义:会计信息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假定:使用者具备有关企业经营活动和会计方面
的知识,并且愿意付出努力研究会计信息。
四、可比性
(一)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一贯性 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的情况:(1)有关法规发
生变化,要求企业变更会计政策;(2)改变会计 政策后能够更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 成果。 (二)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注意:不能为了追求可比性,过分强调使用统一 的会计处理方法,而使会计核算不能客观地反映 实际情况。
那么,询问他们的价值就会变成一个非常 美妙的问题:所有这些球员,在会计账本 上,在转会市场上,究竟又值多少欧元呢?
15
二、会计基础
(一)权责发生制 收入确认:实现原则 费用确认:受益原则 适用范围:企业会计 (二)收付实现制 收入确认:收到现金 费用确认:支付现金 适用范围:行政单位、事业单位(非经营
20
六、重要性
含义:对交易或事项区别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 核算方式。
与会计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关:例如季度财务报 告的附注披露可简化。
职业判断:综合性质和金额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例如:从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来看,50万美元的
公款被贪污也许会被认为是不重要的,因为许多 公司能够承受而不致对其财务状况产生任何重要 的影响。但当我们将衡量重要性的标准转向可接 受的经营效率和诚实性时,由于很多人会认为被 贪污50万美元的企业在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更 不用说不会轻信犯罪者仅有的交待了,这时就会 得到颇为不同的重要性概念。
第1章 总论
![第1章 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61a89621b4daa58da0114a9f.png)
从会计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 1.会计首先是一种经济计算。 它要对经济过程利用货币为主要计量 尺度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计算。 经济计算是指人们对经济资源(人力、物 力、财力)、经济关系(等价交换、所有 权、分配、信贷、结算等)和经济过程 (投入、产出、收入、成本、效率等)所 进行的数量计算的总称。经济计算既包括 对经济现象静态状况的存量计算,也包括 对期动态状况的流量计算,既包括事前的 计划计算,也包括事后的实际计算。
货币的币值不变,即假定货币的价值是稳定的,或 者有变动也可不予考虑。
货币计量假设的意义
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能用以计量所有会计要 素,也便于综合。
使历史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 为可能。
(二)会计的一般原则
1、会计核算的记录原则
企业财务会计记 账采取借贷记账法
两 个 方 面
使权责发生制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Accounting postulate)
1. 会计主体 2. 持续经营 3. 会计分期 4. 货币计量
(Measuring Unit)是指 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 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 计量单位,记录与核 算会计主体的业务经 营情况及其资金运动 状况。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辅之以实物量、劳动工时 等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解决了会计核算的方法。
1.会计方法
2.会计方法体系
3.会计核算方法
是指对会计核算 的内容进行连续、系 统、全面、综合地记 录和计算所应用的基 本方法。
会计核算的方法: 1、填制和审核凭证 2、设置会计科目 3、复式记账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会计报表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章 总 论](https://img.taocdn.com/s3/m/bc5e14152af90242a895e58c.png)
安徽2015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概述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行政事业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确认、计量、报告和监督,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的会计信息,并进行必要的经济预测、分析、参与决策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会计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不是唯一计量单位)。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会计方法由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检查方法、会计分析方法等构成。
(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4)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种基本职能。
4.会计的本质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属于管理的范畴。
【提示】经济越发展,会计参与管理的程度就越高。
现代会计已经形成了管理会计的分支。
【例题·多选题】会计的基本特征有( )。
A.会计以货币作为唯一计量单位B.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的核算方法C.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D.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正确答案】BCD【答案解析】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一)会计核算职能定义: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确认:判定交易和事项是否应当记录,记录到什么会计要素之中。
记录:填制凭证,登记账簿。
计算:数据计算汇总。
报告:出具财务报告并报送相关各方。
会计核算职能的基本特点:1.会计核算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
以货币量度为主,以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为辅。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基础会计 第一章 会计概述
![基础会计 第一章 会计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15e6ce1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d.png)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概述一、财务报告的目标(★)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二、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货币计量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应提供以人民币反映的财务报表,境外企业向国内报送报表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典例研习· 1-1】(单项选择题)甲公司2×14年12月20日与乙公司签订商品销售合同。
根据合同约定,甲公司应于 2×15年2月20日前将合同上的商品运抵乙公司并经验收,在商品运到乙公司前丢失、毁损、价值变动等风险由甲公司承担。
甲公司该项合同中所售商品为A商品,2×14年12 月30日,甲公司根据合同向乙公司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并于当日确认了商品销售收入。
A商品于2×15年2月10日发出,并于2月15日运到乙公司验收合格。
对于甲公司 2×14年A商品销售收入确认的判断,除考虑与会计准则规定的收入确认条件的符合性以外,还应考虑可能违背的会计基本假设是( )。
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三、会计基础(★)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根据《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应采用权责发生制。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通常采用收付实现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通常采用权责发生制。
【典例研习· 1-2】(2022年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项关于企业财务报告目标和会计基本假设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B.财务报告主要是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相关的会计信息C.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应有助于外部投资者作出经济决策,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D.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第一章会计总论
![第一章会计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508f6d6c011ca300a6c390c4.png)
一会计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概念 1.会计的产生 2.概念:会计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 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特点)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设复填登成财编)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职能) 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本质) (三)分类(按报告对象) 财务会计:外部、过去的信息 管理会计:内部、未来的信息
例1、企业于7月10日销售产品一批,产品已经发出,款 企业于7 10日销售产品一批,产品已经发出, 日销售产品一批 30000元尚未收到 元尚未收到。 18日 收回货款30000 30000元存入 项30000元尚未收到。8月18日,收回货款30000元存入 银行。在权责发生制下,该项销售应确认为( 银行。在权责发生制下,该项销售应确认为( )月 份的收入,而在收付实现制下,应确认为( 份的收入,而在收付实现制下,应确认为( )月份 收入。 收入。 企业本月销售产品10000 10000元 收到货款6000 6000元 例2、企业本月销售产品10000元,收到货款6000元,又 收到上月产品销售款8000 8000元 收到预收货款7000 7000元 收到上月产品销售款8000元,收到预收货款7000元,则 在权责发生制原则下, 在权责发生制原则下,本月的销售收入应确认为多少 钱 ? 三、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收付制 现金制。 现金收付制或 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收付制或现金制。是指以收到或 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 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
第二节 会计的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含义: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 1、含义: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 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空间范围。 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2、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 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 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 定是法律主体。 定是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 含义: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 含义: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 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 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 业务。例如:折旧年限的确定和折旧方法的选择, 业务。例如:折旧年限的确定和折旧方法的选择,历史成本 计价原则等 计价原则等。 三、会计分期 含义: 1、含义: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
第一章总论
![第一章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7529c6f99e3143323968936d.png)
(4)资本的增减 资本是指投资者投入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资本溢价。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支出是指企业日常活动及以外活动发生的各项开支。 成本是对象化和费用,与一定产品或劳务相关。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需要办理会计的其他事项。 (二)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 会计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有关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 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 策。
第二节 会计职能和会计方法
一、会计职能 (一)会计基本职能 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也称 反映职能。它是指会计以货币为只要计量单位,通过对特定主体的 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会计确认是运用特定会计方法、以文字和金额同时描述某一交易 或事项,使其金额反映在特定主体财务报表的合计数中的会计程序。 会计确认解决的是定性问题,以判断发生的经济活动是否属于会计 核算的内容、归属于哪些性质的业务,是作为资产还是负债或其他 会计要素等。会计确认分为初始确认和后续确认。 会计计量是指在会计确认的基础上确定具体金额,会计计量解决 的是定量问题。 会计报告是确认和计量的结果,即通过报告,将确认、计量和记 录的结果进行归纳和整理,以财务报告的形式提供给信息使用者。
(四)可比性---横向、纵向 可比性要求企业达到如下标准: 1.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即纵向可比;为达到 此要求,企业在选择会计方法时,应保证前后期一致,即使 发生了会计政策的变更,也应当按规定方法进行会计口径的 调整,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前后期一致。 2.同一会计期内,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即横向可比。 为了达到此要求,企业应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方法去进行会 计处理; 一致性的要求并不意味着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核算方法不 能作任何变更,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变更会 计核算方法,但应在企业财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
会计基础 第一章 总论
![会计基础 第一章 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f35ab76425c52cc58bd6be31.png)
第一节会计概述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一)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的。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四个)1. 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注意:不是“唯一”)2. 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的基本方法,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七种。
设置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
复式记账----是对每一项交易或事项,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会计凭证----是记录交易或事项、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登记账簿----就是将会计凭证记录的交易或事项,序时、分类地记入有关账簿中。
成本计算----是指在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过程中,按照一定对象归集和分配发生的各种费用,以确定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或查核并与账面核对,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的一种方法。
会计报表----是根据账簿资料定期编制,总括反映某一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
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
3. 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时跨级工作的基础,会计监督是跨级工作质量的保证。
4. 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作为经济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
尽管会计的职能随着会计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但会计的基本职能依然是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
(一)会计核算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营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如实反映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运营绩效)和现金流量等信息。
会计基础第1章总论
![会计基础第1章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3c15b85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61.png)
目录
CONTENTS
• 会计概述 •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 会计记账基础 • 会计计量属性
01 会计概述
会计的定义与功能
• 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经 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 行分析、预测和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要素的标准。
应用范围
适用于企业会计和政府会计。
优点
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和财务状况,有利于企业进行
财务管理和决策。
缺点
在实际操作中,权责发生制需 要更多的主观判断和估计,可
能存在误差和舞弊风险。
收付实现制
定义
收付实现制是以实际收到或支付现金 的时间作为确认和记录会计要素的标 准。
应用范围
价上涨时。
应用
在会计实务中,重置成本主要用 于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特别是
在物价上涨时。
可变现净值
01
定义
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将资产出售时预期能够收到的净额,即销售价格减
去相关税费和销售费用后的净额。
02
特点
可变现净值能够反映资产在短期内变现的价值,它基于资产的预期售价
和相关税费。它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计量方式,特别是在市场不稳定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会计的基本假设
会计主体
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 范围,即会计为之服务
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持续经营
假设企业将持续、正常 地进行经营活动,不会
面临破产或清算。
会计分期
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划分为 若干个期间,以便进行会 计分期和编制财务报表。
货币计量
会计基础复习重点归纳
![会计基础复习重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7b6bc6b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28.png)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概述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不是唯一),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专门的技术方法(借贷复式记账),对一定单位(特定经济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本质)。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2.拥有一系列专门的方法:会计核算的 7 种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3.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4.本质就是经济管理活动三、会计的基本职能功能: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
1、会计核算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最基本职能2.会计的监督职能: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3.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核算是监督的基础监督是核算的质量保障四、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1.会计对象: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价值运动(资金运动)所有者投入资金的投入债权人投入供应过程资金的循环与周转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上缴国家税款资金的退出偿还债务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2.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⑴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⑵财物的增减、收发和使用⑶债券、债务的发生和结算⑷资本的增减⑸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⑹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⑺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一.会计基本假设1.会计主体-空间范围, 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例如某某有限公司分公司、 分厂不是法人,但是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时间范围(善意的假设),永远生产经营下去3.会计分期 分为会计年度: 1.1-12.31、会计中期(半年 季度 月度)4.货币计量 记账本位币(中国一般是人民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可以选择一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 是编制财务报告表一定要换算成人民币)判断题:要说全第三节 会计基础1.会计基础的概念和种类: 按照什么标准来进行会计的日常工作2.权责发生制(应计制、应收应付制): 凡是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入,均应该确认当期 的 和现金收付没有一点关系3.收付实现制(现金制、现收现付制 ):一般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不实行成本核算的事 业单位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第一节 会计要素1.会计要素的确认(财务报表要素) 6 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资产负债表要素( 静态),收入、费用、利润是利润表要素( 动态)流动资产⑴资产,根据变现能力分为 长期股权投资非流动资产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⑵负债,根据偿还期间分为 流动负债( <= 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随时间推移,长期负债可转成流动负债长期负债⑶所有者权益 (净资产的拥有权益) =资产— 负债,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拥有的剩余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 盈余公积 本年利润(当年的)利润分配(以前年度的盈亏)⑷收入 ( 日常活动) 销售商品收入按性质不同分为 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盘存是偶发性的行为,是利得,不属于收入,但是广义的收入包括盘存⑸费用 ( 日常活动) 损失是偶发性的行为,不是费用,广义的费用包括损失按与收入的关系 营业成本期间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费用一定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但所有者权益减少不一定是由费用引起的⑹利润: 广义的收入和费用配比相抵后的差额营业利润=狭义的收入和费用配比相抵后的差额按其构成2.会计要素的计量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第二节 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分类⑴按所属的会计要素不同1.资产类科目2.负债类科目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本年利润 利润分配4.成本类科目(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劳务成本 研发支出)5.损益类科目(包括收入和费用类科目,广义)收入类: 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费用类: 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费用6.共同类科目(只适用于金融类行业,大多数行业一般不会涉及)⑵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1.总分类科目(国家规定)2.明细分类科目(除了国家规定的可以自行设置)二、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1.合法性原则2.相关性原则3.实用性原则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偶发性的利得—损失净利润=利润总额—企业所得税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第一节会计等式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3.利润=收入—费用(同一会计期间且都是广义)第二节复式记账1.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T 形或丁字型账户)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成本类账户(大多数没余额,如果有,在借方)和资产类基本相同损益类账户,区分收入类和费用类,都是虚账户,没有余额,其他和所有者权益类类似、2.借贷复式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3.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数字)上期的期末余额=本期的期初余额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全部会计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会计科目贷方发生额合计余额试算平衡法: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初(期末)余额合计 =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初(期末)余额合计4.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所依据会计凭证相同借贷方向相同所属会计期间相同计入总分类科目的经金额与计入其所属明细分类科目的金额合计相等例:借:原材料—甲材料—乙材料贷:应付账款— A 公司24 000 32 00056 000第四章会计凭证第一节一、会计凭证的概念和种类1.概念: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2.会计凭证的种类原始凭证(单据)记账凭证(记账凭单),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做的,借贷方分录以及金额确定的,再进行填制的二、会计凭证的作用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运行第二节原始凭证一、原始凭证的种类按照来源不同分类1.自制原始凭证2.外来原始凭证(增值税专用发票)按照格式不同分类1.通用凭证(有关部门统一印制)2.专用凭证(单位自行印制、仅在本单位内部使用二、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1.原始凭证名称2.填制原始凭证的日期3.凭证编号4.接受原始凭证的单位名称5.经济业务内容(含数量、单价、金额)6.填制单位盖章7.有关人员签章8.填制单位名称或填制人姓名9.凭证附件三、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小写金额: 1008.00大写金额:人民币壹仟元整(正)编号要连续不得涂改、刮擦、挖补填制要及时1.自制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一次凭证的填制:一次填制完成、只记录一笔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
01第一章总论(会计概述)
![01第一章总论(会计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b2a576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b.png)
01第⼀章总论(会计概述)第⼀章总论第⼀节会计概述⼀、会计的概念和起源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种经济管理⼯作。
⼆、会计的作⽤会计通过⼀系列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程序,能够为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以及其他各个⽅⾯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流量的重要信息,是有关个⽅⾯以进⾏经济决策和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
第⼆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1、会计主体:⼜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它是指会计⼈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
2、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针和既定的经营⽬标持续经营下去。
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3、会计分期:根据持续经营前提,企业的⽣产经营活动将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
所谓会计分期,就是将企业的经营活动⼈为划分称若⼲相等的时间间隔,以便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收⼊、费⽤、利润,确认某个会计期末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份”并采取公历⽇期。
4、货币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货币为统⼀的计量单位。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核算以⼈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般原则(共计13个原则-重要-单选)⼀、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般原则(6个)1、客观性原则:⼜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验成果。
2、可⽐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法进⾏,会计指标应该⼝径⼀致,互相可⽐。
3、⼀贯性原则:⼜称⼀致性原则,是指会计处理⽅法前后各期应当⼀致,不得随意变更。
4、相关性原则:⼜称有⽤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当满⾜投资者等有关各⽅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5、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
6、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
⼆、确认和计量的⼀般原则(4个)7、权责发⽣制原则*: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和已经发⽣或应当负担的费⽤,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前的收⼊和费⽤;凡是不属于当前的收⼊和费⽤,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前的收⼊和费⽤。
会计基础——第一章 总论
![会计基础——第一章 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a10446ba65ce05087632138f.png)
第一章总论一、会计概述1、会计的概念及特征1)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运用一系列专门的会计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并向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的基本特征①会计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但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除了货币计量单位外还可以以实物量或劳动量作为辅助计量单位)②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会计的方法包括会计核算、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会计核算方法(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综合、连续、系统和全面地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所应用的方法,它是整个会计方法体系的基本)主要包括一下几种a.设置账户b.复式记账c.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d.登记账簿e.成本计算f.财产清查g.编制会计报表③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④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职能有多种,如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预测经济前景以及评价经营业绩等,其中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职能)(一)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贯穿整个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总结为5个环节、3项工作、7种方法、3个经济活动过程;5个环节是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3项工作是记账、算账、报账;7种方法是设置会计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3个经济活动过程是事前、事中、事后核算;(二)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以及考评等方法,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所实施的审查,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1)按经济活动过程的关系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2)监督内容:分析会计核算资料、检查遵纪守法情况、考核经营业绩、确定经营目标以及调整预定计划等内容。
1.真实性是指客观经济事实相符合,不得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2.合法性是指各项经济业务要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3.合理性是指各项财务收支要符合企业内部有关规定,杜绝奢侈浪费行为,违背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的现象,为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严格把关。
《会计基础》考点
![《会计基础》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ef433aca2b160b4e767fcfa1.png)
《会计基础》考点第一章会计总论第一节会计概述1.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1)财务会计主要侧重于对外、过去的信息需数据,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信息;(2)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对内、未来的信息,为内部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
3.基本特征: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但货币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4.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个职能。
5.会计的核算(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6.会计的核算(反映)职能特点:(1)会计核算不仅是记录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还要面向未来,为各单位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据。
(2)会计核算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应具有完整性(全部)、连续性(时间顺序依次)和系统性(科学的方法)。
7.会计的监督(控制)职能(1)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8.会计的监督(控制)职能特点:(1)会计监督主要是利用核算职能所提供的各种价值指标进行的货币监督。
(2)会计监督不仅体现在过去的业务,还体现在业务发生过程中和尚未发生之前,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事前监督:对各项经济活动的可行性、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9.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两者关系:(1)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2)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3)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10.会计其它职能:(1)预测经济前景(2)参与经济决策(3)评价经营业绩11.会计的对象:(1)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2)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3)会计对象在企业中表现为企业再生产过程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总论会计概述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
![总论会计概述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https://img.taocdn.com/s3/m/f83b9ce0f705cc175427090c.png)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概述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会计资料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并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通过对经济业务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提供真实、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单位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目前,我国会计分为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两大体系。
二、会计的职能会计具有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两种基本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反映的是会计在对经济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结果)的总结方面研发挥的作用。
会计核算是指会计对经济业务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计算和报告的工作过程。
会计监督是指会计对经济业务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审查的过程。
合法性,是指会计确认经济业务事项或生成会计资料的程序必须符合会计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真实性,是指会计计量、记录的经济业务事项必须是实际发生或按规定生成的会计资料,避免会计资料因人为因素的失真;准确性,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会计资料所记录的会计数据之间应当吻合;完整性,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形成和提供的各种会计资料应当齐全。
会计的两项基本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提供的会计资料,会计监督就失去了依据;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证,没有会计监督,就无法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
三、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规范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会计核算应当以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
明确会计主体假设的主要意义在于:一是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二是明确会计主体,才能把握会计处理的原则和要求;三是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
会计基础 第一章 总论
![会计基础 第一章 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bd560467561252d380eb6ec9.png)
A
练一练 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 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 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称为: A、会计控制职能 B、会计核算职能 C、会计监督职能 D、会计分析职能 C
三、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1、会计对象; 2、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三、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小结 1、会计概念 2、会计发展阶段 3、会计特征 4、会计核算方法 5、会计职能、基本职能 6、会计对象 7、会计核算具体内容 ——你知多少?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四个基本假设
1、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
3、会计分期 4、货币计量
第二节 小结(自制表格记忆)
第一章 总论知识概要
第一节
会计概述(3大知识
点)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第三节 会计基础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概念及特征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三、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
的具体内容
一、会计概念及特征
1、会计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 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 门方法,对企业、行政事业单 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 全面、综合的确认、计量、报 告和监督,向财务会计报告使 用者提供有关的会计信息,并 进行必要的经济预测、分析、 参与决策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D、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
D
练一练
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 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 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 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 计信息的功能称为( )。 A、会计核算职能 B、会计监督职能 C、会计控制职能 D、会计预测职能
A
会计基础知识要点笔记总结
![会计基础知识要点笔记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4e5fa2ca300a6c30c229fbb.png)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概述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一)会计的概念(二)会计的基本特征1.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一)会计的核算职能(二)会计的监督职能(三)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三、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一)会计对象(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4.资本的增减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一、会计主体二、持续经营三、会计分期四、货币计量第三节会计基础一、会计基础的概念和种类二、权责发生制三、收付实现制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第一节会计要素一、会计要素的确认(一)资产1.资产的定义2.资产的分类(二)负债1.负债的定义2.负债的分类(三)所有者权益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2.所有者权益的分类(四)收入1.收入的定义2.收入的分类(五)费用1.费用的定义2.费用的分类(六)利润1.利润的定义2.利润的分类二、会计要素的计量(一)历史成本(二)重置成本(三)可变现净值(四)现值(五)公允价值第二节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概念二、会计科目的分类(一)按其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1.资产类科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
2.负债类科目: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和反映长期负债的科目。
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按所有者权益的形成和性质可分为反映资本的科目和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
4.成本类科目:按成本的不同内容和性质可以分为反映制造成本的科目和反映劳务成本的科目。
5.损益类科目:按损益的不同内容可以分为反映收入的科目和反映费用的科目。
(二)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1.总分类科目,又称一级科目或总账科目,它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总分类科目反映各种经济业务的概括情况,是进行总分类核算的依据。
会计基础 会计概述
![会计基础 会计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0023f3583c1ec5da50e2703d.png)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有7项 (款贷财主债主是为了收果资)
①款项和有价证劵的收付 (款项主要包括 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 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存款等) (有价证券包括 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注意】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②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财物是财产、物资的简称,企业的财产物资是企业进行生产经 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 (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秏品、在产品、库 存商品等 流动资产) 【注意】以存货为主的流动资产(以及房屋、建筑物、机器、 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
劳动对象的实物形态和资金形态所发 生的转变
在销售的过程中,会产生两个变化分别是: ①劳动对象的实物形态在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 依次发生转变 即: 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 ②资金形态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即: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 结算资金→货币资金 资金运动从货币资金形态开始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 我们称之为完成一次资金循环,资金的不断循环就 是资金的周转。
投入单位的资金
包括: ①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形成所有者权益)
②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属于债权人权益, 即单位的负债)
也正因为资金运动的客观性,才使得会计能成一种国际性的 “商业语言”(这容易出判断题)
资金的投入是单位取得资金的过程,是资金 运动的起点。资金的退出指的是资金离开本 单位,退出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资金退出是 资金运动的终点,主要包括偿还各项债务, 依法缴纳各项税费,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等。 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开始了资 金的循环与周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通常 包括供应、生产和销售过程三个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概述一、会计的概念和起源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作用会计通过一系列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程序,能够为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各个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信息,是有关个方面以进行经济决策和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
第二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1、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它是指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
2、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
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3、会计分期:根据持续经营前提,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
所谓会计分期,就是将企业的经营活动人为划分称若干相等的时间间隔,以便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利润,确认某个会计期末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并采取公历日期。
4、货币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货币为统一的计量单位。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共计13个原则-重要-单选)一、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6个)1、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验成果。
2、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该口径一致,互相可比。
3、一贯性原则:又称一致性原则,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4、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当满足投资者等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5、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
6、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二、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4个)7、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前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前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前的收入和费用。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确认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
8、配比原则:是指一定时期的收入应当与该收入相关的成本、费用相互配比在同一期间记账,以便正确确认当前损益。
9、历史成本原则:是指各项财产物资,除按国家有关规定所允许的方法进行调整外,原则上均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10、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计入本会计年度损益;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分期计入相关年度损益。
三、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3个)11、谨慎性原则:是指在资产计价及损益确定是,如果有两种以上的方法或金额可供选择时,应选择使本期净资产和利润较低的方法或金额。
亦即资产计价时从低,负债从高;不预计任何可能的收益,但如果有合理的基础可以估计时,应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12、重要性原则:是指对于重要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单独、详细反映;对于不具重要性、不会导致投资者等有关各方决策失误的交易或事项,可以合并、粗略反映,以节省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
1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第四节会计要素(六要素)(一)、反应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1、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
资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1)、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2)、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
3)、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资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4)、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
5)、其他资产:是指除上述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不应全部计入当年损益而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开办费和长期待摊费用。
资产的特征: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是企业拥有或可支配的、具有一定价值的经济资源,可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溜出企业。
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1)、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货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
2)、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负债的特征:负债将减少企业未来的经济资源,偿付的债务必须是过去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偿还义务,偿债的资源必须是企业拥有或可自主支配的经济资源。
3、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包括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投入资本(实收资本)以及企业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1)、投入资本(实收资本):是所有者实际缴付的出资额。
2)、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资产评估增值、接受捐赠的实物资产价值等。
3)、盈余公积:是指企业留待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本年度待分配利润。
4)、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统称为留存收益。
所有者权益特征:所有者权益有资产减负债的余额确定,其增减变动受所有者增资或减资以及留存收益多少等影响。
(二)、反应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4、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的构成: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1)、销售商品收入:指取得货币资产方式的商品销售,以及政策情况下的以商品抵偿债务的交易等。
2)、提供劳务收入:指有提供各种劳务服务所获取的收入。
3)、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包括因他人使用本企业的现金而收取的利息收入,因他人使用本企业的无形资产等而形成的使用费收入,固定资产租金收入,债权投资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权投资的股利收入等。
收入的特征:收入主要是有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所产生,具体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活动无关的收入,如营业外收入,则不属于本要素的内容。
5、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工业企业一定时期的费用由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部分构成。
1)、产品生产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构成。
2)、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销售费用)构成。
费用的特征:费用产生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它可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
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经营活动无关的支出,如营业外支出等,则不属于本要素。
6、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利润总额)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净利润)等。
1)、营业利润:是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和各种流转税及附加税费后的余额。
2)、投资净收益:是企业对外投资收入减去投资损失后的余额。
3)、营业外收支净额:是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余额。
利润的特征:利润表示企业最终的经营成果,由收入与费用的差额确定,与收入和费用要素密切相关。
第五节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连续、系统、完整的核算和监督所运用的专门方法,一般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薄、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
一、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概念和意义1、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这种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称为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又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对于总分类科目与明细科目之间设置二级或多级科目。
2、会计科目的意义会计科目是进行各项会计记录和提供各项会计信息的基础,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意义。
1)、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
2)、会计科目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3)、会计科目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
4)、会计科目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1、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1)、合法性原则2)、相关性原则3)、实用性原则2、常用的会计科目:一般是从会计对象要素出发,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收入及费用)五大类共计75个会计科目(牢记)-2001年会计科目明细列表(常用会计科目-一级科目):1、资产类会计科目(36个):1)、现金2)、银行存款3)、其他货币资金4)、短期投资5)、短期投资跌价准备6)、应收票据7)、应收股利8)、应收利息9)、应收账款10)、坏账准备11)、预付账款12)、应收补贴款13)、其他应收款14)、在途物资15)、原材料16)、包装物17)、低值易耗品18)、库存商品19)、委托加工物资20)、委托代销物资21)、受托代销商品22)、存货跌价准备23)、分期收款发出商品24)、待摊费用25)、长期股权投资26)、长期债券投资27)、长期投资减值准备28)、固定资产29)、累计折旧30)、工程物资31)、在建工程32)、固定资产清理33)、无形资产34)、开办费35)、长期待摊费用36)、待处理财产损益2、负债类会计科目(17个):1)、短期借款2)、应付票据3)、应付账款4)、预收账款5)、代销商品款6)、应付工资7)、应付福利费8)、应付利润9)、应交税金10)、其他应交款11)、其他应付款12)、预提费用13)、长期借款14)、应付债券15)、长期应付款16)、递延税款17)、住房周转金3、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5个):1)、实收资本2)、资本公积3)、盈余公积4)、本年利润5)、利润分配4、成本类会计科目(2个):1)、生产成本2)、制造费用5、损益类会计科目(15个):1)、主营业务收入2)、其他业务收入3)、投资收益4)、补贴收入5)、营业外收入6)、主营业务成本7)、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8)、其他业务支出9)、存货跌价损失10)、营业费用11)、管理费用12)、财务费用13)、营业外支出14)、所得税15)、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011年最新会计科目(最新修订)一、资产类01 1001 库存现金02 1002 银行存款03 1003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银行专用)04 1011 存放同业(银行专用)05 1015 其他货币资金06 1021 结算备付金(证券专用)07 1031 存出保证金(金融共用)08 1051 拆出资金(金融共用)09 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10 1111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金融共用)11 1121 应收票据12 1122 应收账款13 1123 预付账款14 1131 应收股利15 1132 应收利息16 1211 应收保户储金(保险专用)17 1221 应收代位追偿款(保险专用)18 1222 应收分保账款(保险专用)19 1223 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保险专用)20 1224 应收分保保险责任准备金(保险专用)21 1231 其他应收款22 1241坏账准备23 1251 贴现资产(银行专用)24 1301 贷款(银行和保险共用)25 1302 贷款损失准备(银行和保险共用)26 1311 代理兑付证券(银行和保险共用)27 1321 代理业务资产28 1401 材料采购29 1402 在途物资30 1403 原材料31 1404 材料成本差异32 1406 库存商品33 1407 发出商品34 1410 商品进销差价35 1411 委托加工物资36 1412 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37 1421 消耗性生物资产(农业专用)38 1431 周转材料(建造承包商专用)39 1441 贵金属(银行专用)40 1442 抵债资产(金融共用)41 1451 损余物资(保险专用)42 1461 存货跌价准备43 1511 独立账户资产(保险专用)44 1521 持有至到期投资45 1522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46 152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47 1524 长期股权投资48 1525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49 1526 投资性房地产50 1531 长期应收款51 1541 未实现金融收益52 1551 存出资本保证金(保险专用)53 1601 固定资产54 1602 累计折旧55 1603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6 1604 在建工程57 1605 工程物资58 1606 固定资产清理59 1611 融资租赁资产(租赁专用)60 1612 未担保余值(租赁专用)61 1621 生产性生物资产(农业专用)62 1622 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农业专用)63 1623 公益性生物资产(农业专用)64 1631 油气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专用)65 1632 累计折耗(石油天然气开采专用)66 1701 无形资产67 1702 累计摊销68 1703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69 1711 商誉70 1801 长期待摊费用71 1811 递延所得税资产72 1901 待处理财产损益二、负债类73 2001 短期借款74 2002 存入保证金(金融共用)75 2003 拆入资金(金融共用)76 2004 向中央银行借款(银行专用)77 2011 同业存放(银行专用)78 2012 吸收存款(银行专用)79 2021 贴现负债(银行专用)80 2101 交易性金融负债81 2111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金融共用)82 2201 应付票据83 2202 应付账款84 2205 预收账款85 2211 应付职工薪酬86 2221 应交税费87 2231 应付股利88 2232 应付利息89 2241 其他应付款90 2251 应付保户红利(保险专用)91 2261 应付分保账款(保险专用)92 2311 代理买卖证券款(证券专用)93 2312 代理承销证券款(证券和银行共用)94 2313 代理兑付证券款(证券和银行共用)95 2314 代理业务负债96 2401 预提费用97 2411 预计负债98 2501 递延收益99 2601 长期借款100 2602 长期债券101 2701 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保险专用)102 2702 保险责任准备金(保险专用)103 2711 保户储金(保险专用)104 2721 独立账户负债(保险专用)105 2801 长期应付款106 2802 未确认融资费用107 2811 专项应付款108 2901 递延所得税负债三、共同类109 3001 清算资金往来(银行专用)110 3002 外汇买卖(金融共用)111 3101 衍生工具112 3201 套期工具113 3202 被套期项目四、所有者权益类114 4001 实收资本115 4002 资本公积116 4101 盈余公积117 4102 一般风险准备(金融共用)118 4103 本年利润119 4104 利润分配120 4201 库存股五、成本类121 5001 生产成本122 5101 制造费用123 5201 劳务成本124 5301 研发支出125 5401 工程施工(建造承包商专用)126 5402 工程结算(建造承包商专用)127 5403 机械作业(建造承包商专用)六、损益类128 6001 主营业务收入129 6011 利息收入(金融共用)130 6021 手续费收入(金融共用)131 6031 保费收入(保险专用)132 6032 分保费收入(保险专用)133 6041 租赁收入(租赁专用)134 6051 其他业务收入135 6061 汇兑损益(金融专用)136 6101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37 6111 投资收益138 6201 摊回保险责任准备金(保险专用)139 6202 摊回赔付支出(保险专用)140 6203 摊回分保费用(保险专用)141 6301 营业外收入142 6401 主营业务成本143 6402 其他业务成本144 6405 营业税金及附加145 6411 利息支出(金融共用)146 6421 手续费支出(金融共用)147 6501 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保险专用)148 6502 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保险专用)149 6511 赔付支出(保险专用)150 6521 保户红利支出(保险专用)151 6531 退保金(保险专用)152 6541 分出保费(保险专用)153 6542 分保费用(保险专用)154 6601 销售费用155 6602 管理费用156 6603 财务费用157 6604 勘探费用158 6701 资产减值损失159 6711 营业外支出160 6801 所得税费用161 6901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二、会计账户(一)账户的概念会计科目只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或名称,还不能进行具体的会计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