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含答案.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钠及其化合物 1. (2020-贵阳质检)下列关于金属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NaCl 可用作食品调味剂
B .相同温度下NaHCO 3的溶解度大于Na 2CO 3
C. Na 2CO 3的焰色反应呈黄色
D. 工业上Na 可用于制备钛、错等金属
B [A 项,氯化钠有咸味,可用作食品调味剂;B 项,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 钠的溶解度;
C 项,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
D 项,钠的活动性比较强,可以从'熔融 盐中置换出钛、错等金属。


2. 将NaHCO 3和Na?。

?的固体混合物置于密闭容器中,加热至270 °C,使其充分 反应,最后测得生成的气体和残余固体均由两种物质组成,则其组成应是()
气体 固体
A CO2、H 2O(g)
Na2CC )3、Na?。

? B 玦。

怎)、。

2
Na 2CO 3> NaOH C
CO2、02 Na 2CO 3> NaHCO 3 D H 2O(g), 02 NaOH> Na2O 2
B [当CO?和H 2O (g )同时通过足量的Na 2O 2Ht,可认为是CO?先与Na?。

?反应, 则题干反应的产物中不可能有CC>2存在,因为若有CO?存在,则另外两种气体H 2O (g ) 和6 —定也都存在,这样最后就会有三种气体,不符合题意,所以生成的气体由H 2O (g ) 和。

2组成。

H 2O (g )剩余说明Na 2O 2已经反应完毕,则生成的两种固体为Na 2CO 3 NaOH (NaHCO 3在270 °
C 时会完全分解)。


3. (2020-湖南衡阳八中月考)探% Na 2O 2与水的反应,实验如图所示(已知:
H 2O 2^^H ++HOr> HOF ^^H + + Of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酸性KMnO 4 口
%。

*溶液分为——(产生气体,溶液褪色) T ]麟为| 碱
I 稀H 取… Na,O,
产生沉淀(BaOJ 产生少量气泡
和白色沉淀产生气体
A. ①、⑤中产生的气体均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 ①、④中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C. 通过③能比较酸性:HC1>H 2O 2
D. ②、⑤中KM11O4与MnC>2的作用不同,产生气体的量也不同
将沉淀滤出洗净,产 配成浊液静置
产生气体 取上层溶液
C [③中反应为H2O2 + BaCl2=BaO2 I +2HC1,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生成了
BaC>2沉淀,无法比较酸性HC1>H2O2, C项错误。


4.事实上,许多非金属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能与NaKh反应,且反应极有规律,如
Na2O2+SO2=N a2SO4> 2Na2O2+2SO3=2Na2SO4+O2»据此,你认为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2Na2O2+2N2O4^=4NaNO3
B.Na2O2+2NO2=2NaNO2+O2
C.2Na2O2+2N2O3=4NaNO2+02
D.2Na2O2+2Mn2O7==4Na2MnO4+O2 t
A [Na2O2与低价羲化物反应时,Na2O2作氧化剂,不生成O2, Na?。

?与最高价氧化物反应时,Na?。

?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有。

2生成。


5.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测定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 C D
A.实验过程中持续通入空气可起到搅拌B、C中反应物的作用
B.实验过程中滴加盐酸的速率不宜过快
C.依据装置C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测定的结果会偏高
D.C中的沉淀经过滤、干燥、称重后可确定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D [实验过程中持续通入空气,可将产生的CO?气体全部赶入Ba(0H)2溶液中,使其被完全吸收以减小实验误差,还可以起到搅拌B、C中反应物的作用,A项正确;实验过程中滴加盐酸的速率过快会使产生CO?气体的速率过快,从而使CO?气体不能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最终使测得的质量分数偏低,所以滴加盐酸的速率不宜过快,B 项正确;由于B中产生的CO?气体中混有压。

和HC1,故直接测定C装置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会使测定结果偏高,C项正确;C装置中的沉淀应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后才可确定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和质量分数,若没有洗涤沉淀,则沉淀表面附着的杂质会使最终测得的碳酸钙的质量和质量分数偏高,D项错误。


6.(2020•甘肃静宁一中模拟)下表中,对陈述I、II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23
后红色褪去,错误;C项,Na在常温下与空气反应生成Na2O,错误。

]
7.(2020-会宁高三月考)Na2CC>3、NaHCO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量随盐酸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B.力点对应的溶液中:A『+、Fe3+> NO7> Cl
C.c点对应的溶液中:Na+、Ca2+> NO「、Cl
D.d点对应的溶液中:C「、NO「、Fe2+. Na+
C [A项,"点对应溶液中溶质为NaCl、Na2CO3> NaHCO3, OH"不能共存,错误;
B项,力点对应溶液中溶质为NaHCO3> NaCl, Al3+> Fe‘+不能共存,错误;C项,c点
对应溶液中溶质为NaCl,离子组可以共存,正确;D项,d点对应溶液中溶质为NaCl、HC1, NO「、Fe2+不能共存,错误。

]
8.如图实验装置用于验证某些物质的性质。

在试管A中装入足量的固体NaHCO3,
D为固定蚊香的硬纸片。

试回答下列问题:
点燃的蚊香(下端点燃)
A. a点对应的溶液中:Na*、
(1) 在A 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双球干燥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球干燥管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若将干燥管内的Na 2O 2换成Na 2O,则双球干燥管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是。

[解析]NaHCO 3受热分解产生的CO2经浓硫酸干燥后,与双球干燥管中的Na 2O 2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 2+2Na 2O 2=2Na 2CO 3+O 2,淡黄色的Na 2O 2固体逐渐变 为白色粉末,同时由于6的产生,点燃的蚊香燃烧更加剧烈;若将干燥管内的Na 2O 2 换为Na 2O,则只发生反应CO 2+Na 2O=Na 2CO 3,点燃的蚊香逐渐熄灭。

(1 )2NaHCO 3^^^Na 2CO 3+H 2O+CO 2
(2) 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干燥CO?)
(3)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4) 淡黄色的Na?。

?逐渐转变为白色粉末,
点燃的蚊香燃烧更加剧烈
(5) 点燃的蚊香逐渐熄灭 组能力提升练]
9. 如图是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 3的部分装置。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饱和食盐水
B. b 通入NH3,然后a 通入CO 2, c
中放碱石灰
C. a 通入NH 3,然后b 通入CO2,c 中放醮稀硫酸的脱脂棉
D. b 通入CO 2,然后a 通入NH3,c 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C [侯氏制碱法的原理是向饱和的NaCl 溶液中先通入NH3,然后通入C02,利用 生成的碳酸氢钠溶解度小而析出。

由于NH3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先通NH3,但为了 防倒吸,所以a 通入NH3,然后b 通入CO 2,考虑NH3的尾气处理所以选择放蘸稀硫酸 的脱脂棉,即C 选项正确。


10. 关于氯气与过氧化钠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某小组成员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答案]
A. a 通入CO2,然后b 通入NH 3, C 中放碱石灰
b a c
①氯气和过氧化钠均为强氧化剂,两者不反应。

②能反应,氯气是氧化剂。

③能反应,过氧化钠是氧化剂。

为验证上述观点的正确性,采用下列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进行探究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化钠的电子式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O
(2)装置戊的名称为,其作用为
(3)为达到上述实验目的,仪器口连接顺序为a—-如果缺少丙装置,
乙装置中杂质气体发生的反应为o
(4)实验结束后,为验证观点②是否正确,需进一步进行的实验操作为
或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仪器口i处,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11.(2020-衡水模拟)过碳酸钠(Na2CO4)是一种很好的供氧剂,其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CO4+4HCl=4NaCl+2CO2 t +O2 t +2玦0。

市售过碳酸钠一般都含有碳酸钠,为测定某过碳酸钠样品(只含Na2CO4和Na2CC>3)的纯度,某化学兴趣小组采用以下两种方案实施:方案一:厘曲巴四*也函»
------- 771] g 操作② -----------
声曰操作④I固体
固体-------
----- 脾
(1)操作①和③的名称分别为、。

(2)上述操作中,使用到玻璃棒的有(填操作序号)。

(3)请简述操作③的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才按下图安装好实验装置,Q为一塑料气袋,随意取适量样品于其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稀盐酸滴入气袋中至充分反应。

⑷为测定反应生成气体的总体积,滴稀盐酸前必须关闭,打开
(填“Ki” “K2”或“电”)。

导管A的作用是-
(5)当上述反应停止后,使Ki、电处于关闭状态,电处于打开状态,再缓缓打开Ki。

B中
装的固体试剂是,为何要缓缓打开Ki?
(3)溶液中得到溶质固体的方法是加热蒸发结晶,具体操作为得到的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
发,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到大量晶体析出,停止加热靠余热蒸发剩余的水分得到氯化钠固体。

(4)实验开始后,反应产生的CO2、。

2使气球变大,将广口瓶中气体排出,水进入量筒I
中,所以量筒I中水的体积即为产生的C02、。

2的体积,所以滴稀盐酸前必须关闭Ki、K2打
开K3,为使分液漏斗内液体顺利流下,应使分液漏斗内外压强相等,所以导管A的作用是平衡分
液漏斗上下的压强,使液体顺利流下。

(5)用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量筒II中排出液体的体积为套气体积,缓缓打开Ki, 让生成的
二氧化碳能充分被B中碱石灰吸收,使量筒内收集到纯净的羲气。

(6)量筒I中有xmL水,贝寸CO?、。

2的总体积为xmL,量筒II中收集到了》mL气体,则。

2总体积为j mL,则反应2Na2CO4+4HCl=4NaCl+2CO, t +O2 t +2H2O, 生成的二氧化碳为2y
mL,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为(x—y—2y) = (%—3j)mL,生成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2y :(x—3y),则Na2CC>4与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y : 3—3力, 故样品中过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艺% X 100%=_-122-^_ X 100%o
2yX 122 + (%—3y)X 106 53尤一37y [答案](1)称量蒸发结晶(2)②③
(3)得到的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到大量晶体析出,停止加热靠余
热蒸发剩余的水分得到氯化钠固体
(4)Ki、K2 K3平衡分液漏斗上下的压强,使液体顺利流下
(5)碱石灰让生成的二氧化碳能充分被B中碱石灰吸收,使量筒内收集到纯净的氧气
(6)<产2* x 100%
53x~31y
[解析](3)先用甲装置制备氯气,再通过丁装置、丙装置净化氯气,通过乙装置进行氯气和
过氧化钠反应的探究实验,最后通过戊装置吸收剩余氯气,故仪器口连接顺序为a—f—g—d—
e—b—c(或c—b)—h;如果缺少丙装置,则氯气中含有水蒸气,乙装置中会发生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4)如果氯气与过氧化钠能反应,氯气是莪化剂,则过H 化钠作还原剂,氧化产物为。

2,还原产物为NaCl,可以用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检验反应产物中是否含有NaCl或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是否有真气生成。

[答案](1) Na*[: O : 0 :]* 2- 3 4Na+2MnO? + 16H+ + 10Cl~=2Mn2+ +
5C12 t +8H2O
(2) 球形干燥管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乙装置,同时吸收多余的氯气
(3) f->g-*d^e->b-*c(或c—b)—h 2Na2O2+2H2O(g)=4NaOH+O2
(4) 取乙装置中反应后的固体溶于稀硝酸中,加入硝酸银,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
(6)实验结束时,量筒I中有x mL水,量筒II中收集到了y mL气体,则样品中过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解析]样品称量可以得到样品质量为皿g,加入稀盐酸溶解后,过滤得到溶液为氯化钠溶液,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称量得到固体氯化钠的质量为m2g。

(1)操作①为称量固体质量,操作③为结晶得到氯化钠固体。

(2)固体溶解需要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溶液中得到溶质固体需要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结晶,过程中需要玻璃棒搅拌,受热均匆,上述操作中,使用到玻璃棒的有②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