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工科背景下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本文旨在探讨新工科背景下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
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工电子技术已成为现代工业化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
然而,传统的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方式在满足工程实践方面的需求上已经显得过于陈旧,无法适应新工科培养目标的要求。
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基于“项目驱动”、“创新创业”和“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具备创新
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电工电子专业人才。
新工科是根据国际先进工程教育发展理论和国内发展需要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工科教
育体系。
新工科注重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跨学科融合和全人教育等特点,与传统的工科
教育有很大区别。
因此,在新工科的背景下,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
首先,传统的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主要是设备维修和使用方法的操作训练,缺乏工
程实践和创新教育的培养。
但现代工业化生产和社会发展要求电工电子人才不仅要熟悉基
本理论和技能,还要具有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改
变单纯刻板的“操作技能”培养方式,增加实践教学与综合素质教育的内容。
其次,新工科强调“项目驱动”、“创新创业”和“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为电
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针对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需求,电工电
子实训教学必须增加“项目驱动”,引导学生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出发,通过实践调研、方案设计、实验测试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针对现代科技发展的
特点,电工电子实训需融合多学科内容,建立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信息化技能、多元视角和综合素质。
最后,新工科背景下,电工电子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但当前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较
为滞后,严重影响电工电子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因此,为适应国家发展需要,提高电工
电子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不断深化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
方法。
1、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上课授课,学生操作练习。
这种模式虽然能
够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操经验,但是不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而且,学生的主观能
动性较差,容易产生学习疲劳。
因此,我们在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学生分
组开展课程设计或项目设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从实际的问题和需求出发,选择、设计、制作和调试出满足实践需要的电工电子系统或产品。
项目设计涉及到的
综合能力较强,包括:信息检索能力、方案设计能力、实验测试能力等,能够使学生全面
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2、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应用广泛、与其他学科联系密切的技术学科。
在现代科学技术复
杂多样的背景下,单独的电工电子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教师们应该根据社会对技
术人才的需求,以及工程实践的需要,将实际问题引入到课程设计中,并结合其他学科内容,示范了电工电子学科与多学科的融合实践。
应用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挖掘学生的多元思考和创新意识,教师让学生扮演创意
发想者这个角色提出问题。
比如:如何利用光电传感器获取数据等问题。
他们的想象力与
开拓精神充分间,能与不同领域的其他专业学生组合完成多元合作与多角度探索。
通过跨
学科融合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观念和方法的变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程
实践能力。
3、基于创新创业的教学模式
创新创业是推动技术进步、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重要手段。
在电工电子实践应用中,创新和实践能力是必备技能,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工电
子专业的创新项目和创业机会也相应增多,教育应与时俱进。
在基于“创新创业”的教学模式下,在课程为学生配备创新创业素质培养话题,使得
学生能够当成创业者进行思考,通过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致力于把科学研究
转化到生产实践中,通过技术与商业的结合,可以实现想法的价值。
三、总结
随着新工科教育的兴起,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也需要根据新工科发展要求进行改革。
本
文探讨了基于“项目驱动”、“跨学科融合”和“创新创业”等教学模式的实践,在教学
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都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应用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大大提高
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的改革还是需要
不断地深化和完善,以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