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项测试十二考点一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5)

合集下载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_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_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2012年理综考试说明1.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3.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4.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考点分析一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其应用主要考查点:1、原电池反应的特点及正负极反应的特征2、放电时外电路上电子的流动方向,内电路上阴阳离子的流动方向3、电极附近溶液的pH变化分析,电解质溶液中的pH变化分析4、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尤其是电解质环境对电极反应的影响5、原电池原理的应用(新型电池、金属腐蚀与防护、原电池原理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题型1、原电池工作状态的分析考查:原电池反应理解(电极的判断);电子、离子的移动方向;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变化;电极方程式的书写例(2011海南11,改编)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烧杯a中发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烧杯b中发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2)烧杯a中溶液的pH ,烧杯b中溶液的pH 。

(填“升高”或“降低”)(3)盐桥中阳离子移向烧杯“a”或“b”)= 2Fe2++I设计成练习1、(09福建卷11,改编)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 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 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C. 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 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E.电流计读数为零后,若向乙中加入KI固体,则盐桥中的阳离子向甲中移动F.电流计读数为零后,若向甲中加入铁粉,则乙中石墨电极为正极题型2 电极方程式的书写考查: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的方法;电解质溶液对电极反应式的影响例现欲以右图所示装置用电化学原理将SO2和O2转化为重要化工原料H2SO4①通入的气体A为,气体B为②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完整版)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题库

(完整版)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题库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能量转化与本质1.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电解饱和食盐水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树木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C.汽油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电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2.生产、生活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常见的转化方式有()A.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B.化学能~电能C.化学能~核能~电能D.化学能~生物能~电能3.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本质原因是()A.原电池中溶液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B.有两根导线将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连接C.电极上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生成物为电子D.电极上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会有电子的转移4.使用时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是()A.水电站B.核电站C.酒精燃料电池D.锌锰干电池5.下列各装置中,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电解质都为稀硫酸)()A.B.C.D.6.下列各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A B C D7.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B.原电池的负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原电池工作时,其正极不断产生电子并经外电路流向负极D.原电池的电极一定要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组成8.铁制品上的铆钉应该选用下列哪些材料制成()A.铝铆钉B.铜铆钉C.锌铆钉D.锡铆钉9.在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由此判断下表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 )10.下列现象与原电池无关的是()A.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B.生铁比纯铁芯(几乎是纯铁)容易生锈C.铁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在接触处容易生锈D.银质奖章(纯银制成)久置后表面变暗11.下列变化中属于原电池的是()A.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B.白铁(镀锌)表面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C.红热的铁丝与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D.铁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时,可使反应加速12.下列装置是否为原电池?判断依据是什么?13.判断下列装置是原电池的是()14.如图所示,两电极一为碳棒,一为铁片,若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且a极上有大量气泡生成,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a为负极,是铁片,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GB.b为负极,是铁片,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铜溶液C.a为正极,是碳棒,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D.b为正极,是碳棒,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铜溶液15.如图所示,把A、B插入C的溶液中,闭合电键K后电流仪G A、B、C可能是以下哪一组物质()A.A—Ag B—Fe C—HClB.A—Cu B—Zn C—CuSO4C.A—Zn B—石墨C—H2SO4D.A—石墨B—Zn C—H2SO416.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重要的能量来源。

高考化学《原电池原理及应用》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化学《原电池原理及应用》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化学《原电池原理及应用》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2022·广东卷]科学家基于Cl2易溶于CCl4的性质,发展了一种无需离子交换膜的新型氯流电池,可作储能设备(如图)。

充电时电极a的反应为:NaTi2(PO4)3+2Na++2e -===Na3Ti2(PO4)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充电时电极b是阴极B.放电时NaCl溶液的pH减小C.放电时NaCl溶液的浓度增大D.每生成1 mol Cl2,电极a质量理论上增加23 g答案:C解析:由充电时电极a的反应式可知,电极a发生还原反应,则充电时电极a为阴极,电极b为阳极,故A错误;放电时,负极Na3Ti2(PO4)3转化为Na+,正极Cl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l-,NaCl溶液的浓度增大,但溶液一直为中性,故放电时NaCl溶液的pH不变,B项错误、C项正确;充电时,每生成1 mol Cl2,则转移2 mol电子,由题干电极a反应式可知,有2 mol Na+参与反应,则电极a质量理论上增加46 g,D项错误。

2.[2022·福建卷]一种化学“自充电”的锌­有机物电池,电解质为KOH和Zn(CH3COO)水溶液。

将电池暴露于空气中,某电极无需外接电源即能实现化学自充电,该电极充放电2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自充电时,c(OH-)增大B.化学自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化学自充电时,锌电极反应式:Zn2++2e-===ZnD.放电时,外电路通过0.02 mol电子,正极材料损耗0.78 g答案:A解析:由图示可知,化学自充电时,O2得电子转化为OH-,OH-与K+结合形成KOH,c(OH-)增大,A正确;该电池为自充电电池,无需外接电源,因此化学自充电时,没有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错误;由图示可知,化学自充电时,阳极反应为有机物之间的转化,阴极反应为O2转化为OH-,没有发生Zn2++2e-===Zn,C错误;放电时,+2n K++2n e-===,正极材料中增加了K+,故当外电路中通过0.02 mol电子时,正极材料增加0.78 g,D错误。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二基本理论5电化学原理及应用习题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二基本理论5电化学原理及应用习题

电化学原理及应用(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电化学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项A,Zn应为原电池负极,Cu为原电池正极。

选项B,盐桥两边的烧杯中盛装的电解质溶液应互换。

选项C,粗铜应连接电源正极。

选项D,电解饱和NaCl溶液,Cl-在阳极放电产生Cl2,H+在阴极获得电子而产生H2,正确。

答案:D2.(2016·佛山二模)关于下列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中的铜棒上冒气泡B.装置②中的a、b可能冒气泡C.装置①换上硫酸铜溶液,将实现锌片上镀铜D.装置②换上硫酸铜溶液,将实现“b极”镀铜答案:B3.(2015·福建高考)某模拟“人工树叶”电化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能将H2O 和CO2转化为O2和燃料(C3H8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电能B.该装置工作时,H+从b极区向a极区迁移C.每生成1 mol O2,有44 g CO2被还原D.a电极的反应为3CO2+18H+-18e-===C3H8O+5H2O解析:该装置为电解装置,模拟“人工树叶”,故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A项错误;b 极连接电源的正极,为阳极,H+为阳离子,在电解池中向a极(阴极)区移动,B项正确;右侧H2O→O2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每生成1 mol O2,转移4 mol电子,C3H8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3 CO2→C3H8O,转移18 mol电子,故生成1 mol O2消耗2/3 mol CO2,C项错误;a 电极发生的是还原反应:3CO2+18H++18e-===C3H8O+5H2O,D项错误。

答案:B4.有关电化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A.理论上说,任何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B.某原电池反应为Cu+2AgNO3===Cu(NO3)2+2Ag,装置中的盐桥内可以是含琼脂的KCl 饱和溶液C.因为铁的活泼性强于铜,所以将铁、铜用导线连接后放入浓硝酸中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铜作正极,其负极反应式为Fe-2e-===Fe2+D.由Al、Mg与氢氧化钠溶液组成的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Mg-2e-+2OH-===Mg(OH)2解析:A项,原电池反应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B项,因为电解质溶液中有Ag+,盐桥内不能有Cl-,因为二者反应会生成AgCl沉淀;C项,Fe、Cu、浓硝酸组成的原电池,由于铁遇浓硝酸钝化,则Cu为负极,Fe为正极,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D项,由Al、Mg与氢氧化钠溶液组成的原电池,电池总反应为2Al+2H2O+2NaOH===2NaAlO2+3H2↑,Al作负极,负极反应式为Al-3e-+4OH-===AlO-2+2H2O,D错。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

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一、选择题1.中央电视台报道,一种名叫“排毒基强离子排毒仪”的产品正在市场热销。

向排毒盆内倒入了纯净的温水,双脚放入盆中,启动电源开关,加入了适量精盐。

过一段时间,盆中开始出现绿色、红褐色的絮状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绿色、红褐色的絮状物就是从脚底排出的体内毒素B.加一些精盐的目的是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C.此“排毒基强离子排毒仪”一定是用惰性电极制成的D.绿色、红褐色的絮状物分别是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2.中学阶段介绍的应用电解法制备的物质主要有三种:一是铝的工业制备、二是氯碱工业、三是金属钠的制备。

下列关于这三个工业生产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电解法制金属钠时,负极反应式为:Na++e-===NaB.电解法生产铝时,需对铝土矿进行提纯,在提纯过程中应用了氧化铝或氢氧化铝的两性C.在氯碱工业中,电解池中的阴极产生的是H2,NaOH在阳极附近产生D.氯碱工业和金属钠的冶炼都用到了NaCl,在电解时它们的阴极都是Cl-失电子3.(2010·全国理综Ⅰ,10)下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

电池的一个电极由有机光敏染料(S)涂覆在TiO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TiO2/S TiO2/S*(激发态)TiO2/S*―→TiO2/S++e-+2e-―→3I-I-32TiO2/S++3I-―→2TiO2/S+I-3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 ) A.电池工作时,I-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B.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C.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3的浓度不会减少D.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4.(2010·安徽理综,11)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见下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C.每转移0.1 mol电子,消耗1.12 L的H2D .H +由a 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 极5.(2010·浙江理综,9)Li ­Al/FeS 电池是一种正在开发的车载电池,该电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Li ++FeS +2e -===Li 2S +Fe ,有关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Li ­Al 在电池中作为负极材料,该材料中Li 的化合价为+1价B .该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2Li +FeS===Li 2S +FeC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 -3e -===Al 3+D .充电时,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Li 2S +Fe -2e -===2Li ++FeS6.下列关于金属腐蚀叙述正确的是 ( )A .金属在潮湿空气中腐蚀的实质是:M +nH 2O===M(OH)n +n 2H 2↑ B .金属的化学腐蚀的实质是M -ne -===M n +,电子直接转移给氧化剂C .金属的化学腐蚀必须在酸性条件下进行D .在潮湿的中性环境中,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主要是析氢腐蚀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上都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B .用惰性电极电解Na 2SO 4溶液,阴、阳两极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 .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Cl 溶液,若有1 mol 电子转移,则生成1 mol NaOHD .镀层破损后,镀锡铁板比镀锌铁板更耐腐蚀8.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 4溶液。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电化学原理及应用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电化学原理及应用

5. 真题演练 认识高考
5.(2022·广东卷)科学家基于Cl2易溶于CCl4的性质,发展了一种无需离子交换膜 的新型氯流电池,可作储能设备(如图)。充电时电极a的反应为:
NaTi2(PO4)3+2Na++2e- = Na3Ti2(PO4)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充电时电极b是阴极
B.放电时NaCl溶液的PH减小 C.放电时NaCl溶液的浓度增大
D.电解池总反应为:2LiMn2O4+4H+=2Li++Mn2++3MnO2+2H2O,电解结束后,可通 过调节溶液pH将锰离子转化为沉淀除去,然后再加入碳酸钠溶液,从而获得碳酸锂,D 正确;
5. 真题演练 认识高考
4.(2022·湖南卷)海水电池在海洋能源领域备受关注,一种锂-海水电池构造
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3. 知识梳理 温故知新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电子:负极→正极 电流:正极→负极 阳离子:移向正极 阴离子:移向负极
3. 知识梳理 温故知新
原电池装置改进
缺点:氧化剂与还
原剂直接接触反应,部 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提高化学能的 转化率 ,使产生的 电流持续稳定
单液原电池
双液原电池
ZnSO4 溶液
隔膜原电池
A.海水起电解质溶液作用
B.N极仅发生的电极反应:2H2O+2e-=2OH-+H2↑, C.玻璃陶瓷具有传导离子和防水的功能
D.该锂-海水电池属于一次电池
正极
2H2O+2e-=2OH-+H2↑ 与O2+4e-+2H2O=4OH-
负极 Li-e-=Li+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过考点(解析版)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过考点(解析版)

考点3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定义:能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构成条件:2.实验探究:锌铜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含盐桥)装置示意图注:盐桥中装有含KCl饱和溶液的琼胶现象锌片逐渐溶解,铜片上有红色物质生成,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能量转换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微观探析在硫酸锌溶液中,负极一端的Zn失去电子形成Zn2+进入溶液在硫酸铜溶液中,正极一端的Cu2+获得电子变成Cu沉积在铜片上电子或离子移动方向电子:负极流向正极盐桥:Cl—移向ZnSO4溶液,K+移向CuSO4溶液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负极:Zn-2e-===Zn2+(氧化反应)正极:Cu2++2e-===Cu(还原反应)总反应:Zn+Cu2+===Zn2++Cu特别提醒接接触,减少电流的衰减。

②原电池输出电能的能力,取决于组成原电池的反应物的氧化还原能力。

3.原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二、原电池的应用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构成原电池的反应速率比直接接触的反应速率快,例如,在锌与稀H2SO4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CuSO4与锌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从而形成Cu-Zn微小原电池,加快产生H2的速率。

2.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例如,有两种金属a和b,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观察到a极溶解,b极上有气泡产生。

由此可判断出a是负极、b是正极,且金属活动性:a>b。

3.设计原电池理论上,任何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a)外电路负极——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正极——活泼性弱的物质,一般选碳棒(b)内电路:化合价降低的物质作电解质溶液。

如:2FeCl3+Cu===2FeCl2+CuCl2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负极:Cu②活泼性较弱的物质正极:C③化合价降低的物质电解质溶液:FeCl3示意图考向一原电池工作原理典例精析1.(2021·福建高三其他模拟)近日,南开大学科研团队以KSn合金为负极,以含羧基多壁碳纳米管(MWCNTs-COOH)为正极催化剂构建了可充电K-CO2电池(如图所示),电池反应为4KSn+3CO2⇌2K2CO3+C+4Sn,其中生成的K2CO3附着在正极上。

2025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之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常见电池

2025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之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常见电池

2. [浙江高考]银锌电池是一种常见化学电源,其反应原理:Zn+Ag2O+H2O
Zn(OH)2+2Ag。其工作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Zn电极是负极
B. Ag2O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 Zn电极的电极反应式:Zn-2e-+2OH-
D. 放电前后电解质溶液的pH保持不变
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之原电池的
工作原理及常见电池
考点1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1. 原电池
(1)定义:将[1]
化学能 转化为[2]
电能
的装置。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①能自发进行的[3]
氧化还原反应 。

②一般有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燃料电池的两个电极可以相同)。
③形成[4]
I2,被氧化,电极反应式为2I--2e-
正极。
Fe2 + ,右池石墨电极上I - 失去电子变成
I2。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
②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在左池中加入FeCl2固体,
右池的电极作
正 (填“正”或“负”)极。
[解析] 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在左池中加入FeCl2固体,
(1)图①中,Mg作
负 极。

(2)图②中,Mg作
正 极,写出负极反应式:

2H
O+2e
2
正极反应式:
2Al+2OH-+6H2O
(3)图③中,Fe作
式:
[Al(OH)4] -,
,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Al(OH)4]-+3H2↑ 。

正 极,写出负极反应式: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项测试:专题十二 考点一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5)含解析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项测试:专题十二 考点一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5)含解析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项测试专题十二考点一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5)1、如表所示,将两电极用导线连接插人电解质溶液中(不考虑溶液中溶解的氧气的影响),你认为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A.AB.BC.CD.D2、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锌板是原电池的负极,发生还原反应B . 电子流向:锌板灯泡银板湿布锌板C . 银板上的电极反应:Ag Cl AgCl e --+-=D . 电池总反应:2222Zn O 2H O 2Zn(OH)++=3、已知有关M 、N 、P 、Z 四种金属的以下实验事实:①M +N 2+=M 2++N ②用Pt 作电极电解同物质的量浓度P 和M 的硫酸盐的混合溶液,在阴极上析出单质M ③把N 和Z 用导线相连并同时放入Z 的硫酸盐溶液中,电极反应为Z 2++2e -=Z ,N -2e -=N 2+。

判断这四种金属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正确顺序是()A.M>N>P>Z B.M>N>Z>P C.Z>P>M>N D.P>M>N>Z4、我国在天然气脱硫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利用下图装置可发生反应: H2S+O3=H2O2+S↓已知甲池中发生的反应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光能B.H+从甲池移向乙池C.甲池中碳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AQ+2H+-2e-=H2AQD.乙池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H2S+I =3I-+S↓+2H+35、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解质为铁氰化钾K3[Fe(CN)6]和亚铁氰化钾K4[Fe(CN)6]的混合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移向催化剂bB.催化剂a表面发生的化学反应:[Fe(CN)6]4--e-=[Fe(CN)6]3-C.[Fe(CN)6]3-在催化剂b表面被氧化D.电解质溶液中的[Fe(CN)6]4-和[Fe(CN)6]3-浓度基本保持不变6、燃烧产生的尾气中含有一定量的NO.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间接电处理法除去其中NO的N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装置,如下图所示,它可以将NO转化为+4A .a 连接电源的负极B .Pt 电极B 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 2O-4e -=O 2↑+4H +C .当NO 吸收柱中产生1mol 23SO时,理论上处理的NO 气体的体积为8.96L (标准状况)D .图中的离子交换膜应为阳离子交换膜7、根据光合作用原理,设计如图原电池装置。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精析精练系列――原电池原理和应用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精析精练系列――原电池原理和应用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精析精练系列――原电池原理和应用一、原电池原理1、对原电池原理的明白得:从理论上讲,我们能够把任何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

因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我们想方法把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的电子转移通过设计成特有的装置,使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电子转移通过导体而导出,就可制成原电池,即原电池确实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负极-------较爽朗的金属---------------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较不爽朗的金属-------------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2、粒子流向: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3、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 有两种活性不同的金属〔也但是非金属导体或可导电的金属氧化物等〕。

② 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③ 两电极相连或直截了当接触而形成闭合电路。

二、十种常见的原电池1、铅蓄电池铅蓄电池可放电也可充电,是具有双重功能的多次电池。

它一样是用硬橡胶或透亮塑料制成长方形外壳,在正极板上有一层棕褐色PbO 2, 负极板是海绵状金属铅,两级均浸在一定浓度的硫酸中,且两级间用微孔橡胶或微孔塑料隔开。

铅蓄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负极--- Pb(s) +SO 42-〔aq 〕=== PbSO 4(s) +2e -正极---PbO 2+2e -+4H ++SO 42- ===PbSO 4+2H 2O ;当放电进行到硫酸溶液密度达1.18时应停止放电,而需将蓄电池进行充电:阳极----- PbSO 4+2H 2O==== PbO 2+2e -+4H ++SO 42-阴极----- PbSO 4(s) +2e -===== Pb(s) +SO 42-〔aq 〕充电时溶液密度增大,当增大至1.28时,应停止充电。

铅蓄电池的充放电总反应为:Pb +PbO 2+2H 2SO 4PbSO 4+2H 2O ,2、一般锌锰电池〔〝干电池〞〕 〝干电池〞是用锌制圆筒形外壳做负极,位于中央的顶盖有铜帽的石墨作正极,在石墨周围填充有ZnCl 2、NH 4Cl 和淀粉糊作电解质,还填有MnO 2作去极化剂〔吸取正极放出的H 2,防止极化现象。

湖南省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12课时 原电池、电解原理及其应用课件 新人教版

湖南省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12课时 原电池、电解原理及其应用课件 新人教版

二、电解规律(用惰性电极,带*号的例外)及溶液 pH的变化
被电
类型
电解质 (水溶液)
解 的物

电解 水型
含氧酸 (如

H2SO4)
电极产物


溶液pH变 化的原因、
结果
电解质 复原
极极
水减少,酸
O2
H2
溶液的浓度 增大,pH
加H2O
减小
类型
电解 水型
电解质(水 溶液)
强碱(如 NaOH)
活泼金属 的含氧酸
(3) Na2S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 小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向该溶液中加 入少量固体CuSO4,溶液 pH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 或“不变”),Na2S溶液长期放置有 硫析出,原因为(用离子方程式表 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
电解质(水 溶液)
被电 解的 物质
电极产物 阳极 阴极
溶液pH变化 的原因、结

电解质 复原
放H2 活泼金属 生碱 的无氧酸 型 盐(如NaCl)
水和 盐
放O2 生酸 型
不活泼金 属的含氧 酸盐(如
CuSO4)
电镀 型
*电镀液
水和 盐
——
非金 属单 质(如 Cl2)
O2
溶解
H2
金属 单质 (如 Cu) 阳极 金属 析出
答案:D
四、原电池原理和电解原理的综合运用
【例4】(2011·山东)科研、生产中常涉及钠、硫 及其化合物。

高考化学考点解析全程复习考点:原电池原理及应用

高考化学考点解析全程复习考点:原电池原理及应用

高考化学考点解析全程复习考点:原电池原理及应用1.复习重点1.原电池的电极名称及电极反应式,2.对几种化学电源的电极反应式的相识和书写,3.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4.其中原电池原理及有关计算是高考的命题热点。

2.难点聚焦[多媒体动画模拟] 锌、铜原电池原理学生视察、分析、填表变微观现象为直观生动,便于学生驾驭[多媒体动画模拟]原电池组成试验装置的变更:a、溶液相同,电极变更:b、电极相同,溶液变更:c、断路:思索:原电池装置构成必需具备哪些条件?培育学生类比,归纳、总结的自主学习的实力[板书]原电池组成条件:(-)较活泼的金属(a)电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b)电解质溶液(c)闭合回路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实力从以上探讨的原电池装置中我们来总结一下:原电池原理原电池原理:电子负极正极(导线)流出电子流入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发生还原反应培育学生分析、归纳实力[设问]那么电极上的反应如何写?书写时要留意什么?[讲解并描述]以Zn-Cu原电池为例练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强调留意点,作业规范化。

电极反应:(-)Zn-2e=Zn2+(+)2H++2e=H2↑电池总反应:Zn+2H+=H2↑+Zn2+练:Zn-Ag-CuSO4训练基本功,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宏观上我们看到了两极上的变更,从微观上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学生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多媒体动画模拟]原电池中的微粒运动3.例题精讲1.确定金属活动性依次例1.(1993年上海高考化学题)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联结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被腐蚀;将A、D分别投入到等浓度的盐酸中,D比A反应猛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中无明显变更;将铜浸入C的盐溶液中,有金属C析出。

据此可推知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依次为()A.D>C>A>B B.D>A>B>CC.D>B>A>C D.B>A>D>C解析:依据原电池原理,较活泼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金属作正极,B不易被腐蚀,说明B为正极,金属活动性A>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项测试专题十二考点一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5)1、如表所示,将两电极用导线连接插人电解质溶液中(不考虑溶液中溶解的氧气的影响),你认为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选项 A B C D 电极材料 Zn Fe Cu Al 电极材料 Cu Zn Ag C 电解质溶液 CuCl 2溶液H 2SO 4溶液CuSO 4溶液 NaOH 溶液A.AB.BC.CD.D2、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锌板是原电池的负极,发生还原反应B . 电子流向:锌板灯泡银板湿布锌板C . 银板上的电极反应:Ag Cl AgCl e --+-=D . 电池总反应:2222Zn O 2H O 2Zn(OH)++=3、已知有关M 、N 、P 、Z 四种金属的以下实验事实:①M +N 2+=M 2++N ②用Pt 作电极电解同物质的量浓度P 和M 的硫酸盐的混合溶液,在阴极上析出单质M ③把N 和Z 用导线相连并同时放入Z 的硫酸盐溶液中,电极反应为Z 2++2e -=Z ,N -2e -=N 2+。

判断这四种金属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正确顺序是()A.M>N>P>Z B.M>N>Z>P C.Z>P>M>N D.P>M>N>Z4、我国在天然气脱硫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利用下图装置可发生反应: H2S+O3=H2O2+S↓已知甲池中发生的反应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光能B.H+从甲池移向乙池C.甲池中碳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AQ+2H+-2e-=H2AQD.乙池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H2S+I =3I-+S↓+2H+35、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解质为铁氰化钾K3[Fe(CN)6]和亚铁氰化钾K4[Fe(CN)6]的混合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移向催化剂bB.催化剂a表面发生的化学反应:[Fe(CN)6]4--e-=[Fe(CN)6]3-C.[Fe(CN)6]3-在催化剂b表面被氧化D.电解质溶液中的[Fe(CN)6]4-和[Fe(CN)6]3-浓度基本保持不变6、燃烧产生的尾气中含有一定量的NO.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间接电处理法除去其中NO的N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装置,如下图所示,它可以将NO转化为+4A .a 连接电源的负极B .Pt 电极B 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 2O-4e -=O 2↑+4H +C .当NO 吸收柱中产生1mol 23SO时,理论上处理的NO 气体的体积为8.96L (标准状况)D .图中的离子交换膜应为阳离子交换膜7、根据光合作用原理,设计如图原电池装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B.外电路电流方向是a →bC.b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22O +2e +2H =H OD.a 电极上每生成1mol 2O ,通过质子交换膜的+H 为2mol8、“ZEBRA ”蓄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电极材料多孔2Ni/NiCl 和金属钠之间由钠离子导体制作的陶瓷管相隔。

下列关于该电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电池反应中有NaCl 生成B.电池的总反应是金属钠还原三价铝离子NiCl+2e=Ni+2ClC.正极反应为:--2D.钠离子通过钠离子导体在两电极间移动9、一种检测空气中甲醛(HCHO)含量的电化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传感器工作时,工作电极电势高B. 工作时,H+通过交换膜向工作电极附近移动C. 当导线中通过6⨯mg310-1.210-⨯mol电子,进入传感器的甲醛为3D. 工作时,对电极区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10、某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电极I为Zn,其他电极均为Cu,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极I发生氧化反应B.相同时间内,电极II与电极IV的质量变化值相同C.电极III的电极反应:4OH--4e-O 2+2H2OD.电流方向:电极IV→电流计→电极I11、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电极a为A1,电极b为Cu,电解质溶液为浓硝酸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2.当电极a为A1,电极b为Mg,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时,该电池的正极为________,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当反应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448mL气体时,消耗的电极质量为________g。

3.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燃料和氧化剂(如O2)反应所产生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

现设计一燃料电池,以电极a为正极,电极b为负极,乙醇(C2H5OH)为燃料,采用氢氧化钠溶液为电解液,则乙醇应通入________(填“a”或“b”)极,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12、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FeCl2、FeCl3、CuCl2、Cu。

(1)将上述反应设计成的原电池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图中X溶液是;②Cu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③原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填“K+”或“Cl-”)不断进入X溶液中。

(2)将上述反应设计成的电解池如图乙所示,乙烧杯中金属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与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丙,请回答下列问题:①M是极;②图丙中的②线是(填离子)的变化。

③当电子转移为2mol时,向乙烧杯中加入L 5mol·L-1 NaOH溶液才能使所有的金属阳离子沉淀完全。

(3)铁的重要化合物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饮用水消毒剂,具有很多优点。

①高铁酸钠的生产方法之一是电解法,其原理为Fe+2NaOH+2H2O Na2FeO4+3H2↑,则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②高铁酸钠的生产方法之二是在强碱性介质中用NaClO氧化Fe(OH)3生成高铁酸钠、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③Na2FeO4能消毒、净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选项能否构成原电池理由A 能Zn为负极,Cu为正极,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Zn+Cu2+=Cu+Zn2+B 能Zn为负极,Fe为正极,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Zn+2H+=Zn2++H2↑C 否没有氧化还原反应D 能Al为负极,C为正极,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2222Al+2OH+2H O=2AlO+3H2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A.通过对原电池装置的分析可知,锌板是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银板是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选项A错误;B.锌板是原电池的负极,银板是原电池的正极,故电子流向:锌板灯泡银板,选项B 错误;C.银板是原电池的正极,银板上的电极反应:22O 2H O+4e 4OH --+=;选项C 错误;D.锌板是原电池的负极,负极电极反应:2Zn 2Zn e -+-=,故总的电池反应为:2222Zn O 2H O 2Zn(OH)++=,选项D 正确。

答案选D 。

3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4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A 、甲池中碳棒是正极,该电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AQ+2H ++2e -=H 2AQ,A 错误;B 、在乙池中,硫化氢失电子生成硫单质,碘单质得电子生成I -,发生的反应为H 2S+I 3-=3I -+S ↓+2H +,B 正确;C 、根据图中信息知道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C 错误;D 、装置的是原电池装置,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甲池中碳棒是正极,所以氢离子从乙池移向甲池,D 错误;答案选B 。

5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6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7答案及解析: 答案:C解析:根据原电池装置图,可知a 电极上发生反应-+222H O-4e =4H +O ↑,为氧化反应;故a 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A 项错误;外电路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即b →a ,B 项错误;根据原电池装置图,可知b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22O +2e +2H =H O ;C 项正确;又a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可知,a 电极上每生成1mol 2O ,通过质子交换膜的+H 为4mol ,D 项错误。

8答案及解析: 答案:B解析:由题意,Na 作负极,2NiCl 作电解质溶液,电极反应分别为 正极:--2NiCl +2e =Ni+2Cl ;负极:-+2Na-2e =2Na ,总反应为22Na+NiCl =2NaCl+Ni ,由以上分析知A 、C 正确,B 错误;由图示知负极产生的+Na 由负极流向正极,D 正确。

9答案及解析: 答案:D解析:A. HCHO 在工作电极失电子被氧化,做原电池的负极,工作电极电势低,故A 项错误; B. 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易知,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氢离子)向电源的正极移动,即对电极方向,故B 项错误;C. 负极反应为22HCHO H O 4CO 4H e -++-=+,当电路中转移61.210-⨯mol 电子时,消耗HCHO 的物质的量为611.2104-⨯⨯mol = 73.010-⨯mol ,则HCHO 质量为73.010-⨯mol ×30g/mol = 3910-⨯mg ,故C 项错误;D. 工作时,对电极的电极反应为:224H O 42H O e +-++=,反应后生成水,虽然有相同数量的氢离子从负极迁移过来,但是,由于溶液的体积增大,正极区溶液的酸性减弱,其pH 值增大(若忽略溶液的体积变化,则pH 基本不变),故D 项正确; 答案选D10答案及解析: 答案:C解析:电极I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Zn-2e-Zn2+A项正确。

电极II为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u2++2e-Cu,电极IV为电解池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Cu2++2e-Cu,由电子守恒可知,相同时间内两电极的质量变化值相同,B项正确;电极III为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Cu-2e-Cu2+,C项错误。

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向相反,电流方向应为电极IV→电流计→电极I,D项正确;11答案及解析:答案:1. 2H++3NO-+e-=NO2↑+H2O2.Mg;Al+4OH--3e-=2AlO-+2H2O;0.363.b;C2H5OH+16OH--12e-=223CO-+11H2O解析:1. Al、Cu浓硝酸构成的原电池,金属Al发生钝化,为正极;金属Cu被氧化为负极,电池的总反应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离子方程式为Cu+4H++23NO-=Cu2++2NO2↑+2H2O,负极上Cu失去电子,则电池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u-2e-=Cu2+,用总反应减去负极反应,得正极反应为2H++3NO-+e-=NO2↑+H2O。

2.Al、Mg、NaOH溶液可构成原电池,Al为负极,Mg为正极,正极上水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负极上Al失去电子生成偏铝酸根离子,负极反应式为Al+4OH--3e-=2AlO-+2H2O,标准状况下448m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448L0.02mol22.4L/mol=,转移电子0.04mol,消耗的电极铝的质量为0.04mol27g/mol0.36g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