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让人欢喜让人忧——《莫高窟》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让人欢喜让人忧——《莫高窟》
教学反思
本文是关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让人欢喜让人忧——《莫高窟》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人类的生活已越来越来离不开数字化、信息化,信息决定我们的生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是导致教育领域彻底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它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模式甚至教学思想、观念、理论,乃至体制的根本变革。

我们的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从电教常规媒体的运用到多媒体课,到当今热门的网络课,无不渗透着信息技术对我们教育、对我们学习的影响。

网络,这种先进的教育手段,可以满足每个人开阔视野的需要,同时与传统的语文课结合,会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

迄今为止,我校也有不少教师尝试着上了网络课,本人也上了两节,个中滋味不一而足,可说是让人欢喜让人忧。

首先值得欣喜的是,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段的基础上,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进行拓展阅读与赏析。

比如说,在学习“飞天”这一内容时,我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从文本中感受飞天的特点,再引导学生浏览专题学习网站中“飞天”的相关资料。

在这里,学生不仅可以了解“飞天”的来历,它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而且可以欣赏到“飞天”在蓝天里自由翱翔的美丽姿态,欣赏到关于飞天的生动描绘。

一段段生动的描绘,一幕幕动人的图景,激起了学习的趣,唤发了学生的情,让学生感受到“飞天”的无穷魅力,感受到文化艺术的灿烂辉煌,从内心深处涌起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叹之情。

其次值得肯定的是,网络切实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

不容置疑,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与传统的语文学习是绝然不同的。

正如古语所说的: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学生坐在网络教室里,可以跨跃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接触到文本以外的文字、图片、音像等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

面对如此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
一传播者、承载者,学生除了倾听、思考外,更多的是基于主动思考下的主动探索研究。

譬如,在学习“彩塑”时,有的同学对菩萨感兴趣,他便可以搜索与“菩萨”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比较、思考与知识重建。

而对“卧佛”感兴趣的同学则可深入了解、体会与之相关的文字材料、图画资料、音像文件等。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成了学习的主角,有了更多的自主性,教师则成为前期的探路者和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指导者。

同时,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一个更好、更新的平台,这样,学生的视野更为广阔,心胸更为宽广,思路更为流畅,学习更有情趣。

当然,网络还存在着其它明显的优势,比如,在基础知识的落实上,可利用网络的试题提供及检查、交流手段;在研究性学习上,能提供丰富的素材及相关的角度。

在作文的训练上,利用网络的多方角度去拓宽思路;语文课外,语文素养上,能拓宽眼界,培养研究能力等等。

在充分认识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优势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现实中的网络教学也存在着许多令人忧心的问题。

首先,网络教学对学生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方面要求更高。

相对而言,地处农村乡镇的家庭中拥有电脑的为数还不多,仅靠学校里每个星期一两节信息课也解决不了这方面的问题。

走进网络教室,面对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学生无不眼花缭乱,有的兴奋异常,却苦于接触太少,不知从何入手;有的忙于浏览,完全被精彩的图像资料吸引,忘记了此行的目的意义;有的查找到相关材料,却不知道如何编辑概括,整理保存……种种表现,往往使设想很好的教学陷入冷场;同时,可能由于学生对电脑兴趣较大,有时对老师、同伴的交流等置若罔闻,使学习效果打了折扣。

因此,要使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不容忽视。

其次,由于网络资源的阅读、搜集、整理、交流等占据了大量的课内时间,对语文文本的阅读、感悟时间相对减少,所以语文的文本性呈弱化趋势,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深感头疼的一个问题。

比如说,牟在教学《莫高窟》时,教学内容较多,学生自主收集、浏览的时间相对较少,我们觉得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还不足,也就是说,学生自主借助网络进行学习的过程没能充分展开。

而我在吸取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减少了学习的内容,而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浏览、
搜集信息的时间,但学生在交流时,读得还是不够到味,在课外资料的交流上,也大多满足于对原有资料的粘贴复制,不能有效地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处理。

而且相对说,由于网络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图像资料,学生想象的空间似乎更为狭隘了,好像仅限于现有资料的再现与交流,学习效果反而不如平时反复阅读、深入感悟来得好了。

因此,如何处理文本阅读、网上浏览的矛盾,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

当然,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带给我们的思考还远不止这些,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师制作专题学习网站的能力?如何丰富网络环境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提高互动效果?如何进一步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如何缩短网络教学准备时间等一系列问题,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实践、思考、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