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昭化区猕猴桃溃疡病发生原因及防控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元市昭化区猕猴桃溃疡病发生原因及防控措施
发布时间:2022-01-04T06:32:51.187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4期作者:苟元林[导读] 猕猴桃溃疡病是影响猕猴桃产业发展的重要病害,直接影响猕猴桃产量产值和农民增收。
本文主要分析猕猴桃溃疡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采取防控的主要措施。
苟元林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农业农村局四川省广元市 62802 [摘要]猕猴桃溃疡病是影响猕猴桃产业发展的重要病害,直接影响猕猴桃产量产值和农民增收。
本文主要分析猕猴桃溃疡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采取防控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猕猴桃溃疡病;发生原因;防控措施
1 猕猴桃溃疡病发生情况
截止目前,全区8个镇种植猕猴桃5万余亩。
从2014年起至2019年已经连续六年爆发猕猴桃溃疡病,其中撤乡建镇前的紫云乡、张家乡、清水乡、王家镇、太公镇等乡镇感染面积更是年年攀升,个别园区发病率达60%,因病挖树、毁园现象频发,给果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020年开始,由于防控措施得力再加之气候条件有利和避雨大棚的大面积推广,猕猴桃溃疡病发生面积出现回落。
据统计,2020年全区猕猴桃溃疡病发生面积为1025亩,比2019年下降了31.7%,发生乡镇(撤乡建镇前)为14个,与上年同期持平,发生范围未见扩大。
2021年全区猕猴桃溃疡病发生面积780亩,比2020年减少245亩,减少23.9%。
目前新发展猕猴桃基地未发生溃疡病,避雨大棚和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推广好的地方,猕猴桃溃疡病发生面积明显减少。
2 溃疡病发生原因分析 2.1对溃疡病的认识不足
部分猕猴桃种植户认为溃疡病是治不了的“癌症”,一旦发病就过早地放弃治疗,只能砍树应对病害,且抱着能收一年算一年的心态,致使树体负载过重,抗性下降,且管理滞后,导致病害加重。
部分乡镇领导和村社干部只重视发病时治疗不重视提前预防,宣传发动时发生了偏差,重视建新园,忽视了对老园区的管护,投入严重不足,前面建园后面砍树毁园的现象时有发生。
2.2推广综合防治技术不力
部分猕猴桃种植户单纯依赖化学药剂治疗猕猴桃溃疡病,忽视了清园除草、整形修剪、肥水管理、疏花疏果、防寒保暖等合理有效的管护措施,特别是推广应用生物农药、生物天敌、免疫诱抗剂、避雨栽培等病虫综防配套防控技术力度不大。
2.3品种布局不合理
红心猕猴桃品质好、口感好、营养丰富,果子不愁销,且价格好,收益较高,全区不论海拔高低、土壤肥瘦几乎是清一色的红心猕猴桃。
由于品种单一,加之红心猕猴桃抗溃疡病能力弱,导致猕猴桃溃疡病连年发生,且防治效果不佳。
2.4技术操作不规范
一是消毒杀菌不彻底。
对修剪、授粉等过程中的工具未进行严格消毒,病株和健株未分开处理;二是交叉感染现象严重。
技术人员来回穿梭于发病园和无病菌园区,未进行严格的隔离消毒;三是嫁接穗条和花粉来源乱。
部分农户自行购买花粉和穗条,不可避免从疫区买来带菌穗条和花粉;四是清园不彻底。
冬季修剪、清园时的病株、病叶未全部带出园外集中处理。
3 应对的主要措施 3.1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行政推动,将猕猴桃溃疡的防控责任明确到到乡镇党政“一把手”,让镇村社干部自觉履行防控主体责任,做到各级领导重视、责任落实、工作到位。
同时加大病虫害综合防治力度的宣传,转变果农认识和操作的误区,使果农明白防病重于治疗的道理,明白猕猴桃溃疡病并不是绝症,是可防可控的。
3.2强化政策扶持
结合新一轮乡村振兴建设,增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金融、保险政策支持力度,将猕猴桃相关病虫害特别是溃疡病纳入农业保险范畴。
将生物农药、生防天敌、理化诱控等绿色防控技术纳入农业补贴范围。
持续加大财政投入,确保试验示范、技术引进、技术服务等资金足额到位,保障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出台优惠政策,招引社会资金投入猕猴桃产业,以增强防控猕猴桃病虫害的能力。
3.3优化品种布局
一方面根据海拔高低和坡向,梯次布局红、黄、绿系列猕猴桃优良品种。
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踏勘和规划,进一步细化猕猴桃适宜种植区、品种分布区,将适宜品种锁定到镇村社地块。
另一方面持续推进品种改良,及时淘汰低产、感病品种,在猕猴桃溃疡病高风险区和中华猕猴桃非适宜种植区域通过改接换种和高级换种的方式,推广抗性强的其它品种。
3.4深化技术服务
3.4.1加强监督。
区特色产业服务要切实履行技术主体责任,搞好监测预报、试验示范和巡回指导,确保措施精准落实到位。
生产管护关键时节搞好督导,一方面督促各镇猕猴桃技术员搞好技术服务,另一方面搞好宣传发动,督促果农按时间节点按照技术要求全面做好各项生产管护措施。
3.4.2充实服务队伍。
除各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全体人员进行技术服务外,还要进一步创新实施“剪刀干部”培育和专职果技员特聘计划,组织乡镇分管领导、驻村第一书记、村三职干部全员参与猕猴桃产业发展,以不断提高猕猴桃种植科技水平。
3.4.3建立园区档案。
对全区所有猕猴桃园建立档案,规范管理。
实行一园一档、一园一策、一园一人管理机制,即“一园一档”建立生产档案,“一园一策”研判风险制定措施,“一园一人”落实具体技术人员负责。
3.4.4开展技术攻关。
积极进行猕猴桃溃疡病防控的技术攻关,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合作开展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控攻关,不断把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到猕猴桃生产实践中。
3.5严格落实田管措施
3.5.1严格肥水管理。
提倡有机肥代替化肥,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保温保肥性能,促进猕猴桃肉质根的延长生长。
生长期要根据土壤肥力、负载量及时喷施叶面肥,追施花前肥、座果肥、壮果肥和采果肥保证猕猴桃园各个生长时期的营养需求,使猕猴桃有旺盛的树势。
入冬前提早浇灌防冻水,增强猕猴桃抗寒能力。
雨季及时清沟排湿,避免积水导致沤根。
3.5.2严格田间管护标准。
从上到下,严把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防治、防冻保暖、清园除湿等关键技术措施,关键时期巡回督查和落实专人现场指导,保证落实技术不走样。
3.5.3科学整形修剪。
冬季修剪应在落叶95%后开始,落叶后一个月左右(12月底之前)完成修剪工作,越早冬剪,越有利伤口尽早愈合,降低溃疡病菌伤口侵入风险,避开伤流期,剪口涂抹保护剂。
冬剪后清园,树干刷白,全园连续喷洒5波美度石硫合剂3次。
3.5.4病虫害综合防治。
进入3月后,每隔2~4d对果园植株进行全面检查,对感染部位要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减小病原体的扩散范围。
加强病原鉴定,尤其是对未发现溃疡症状的果园。
发病区域需加强隔离,禁止人员随意走动,带病材料禁止随意丢弃,要集中销毁。
萌芽前、套袋前、采果后、修剪后及溃疡病发生适期科学进行药剂治疗和保护。
3.6集成创新推广新技术
3.6.1大力推广立体防控技术。
“避雨大棚+防虫网+松尔液态药膜涂干+叶面药剂喷雾+地膜覆盖”的立体防控技术,在猕猴桃园区搭避雨大棚,四周挂防虫网,改变猕猴桃园区小气候,隔离植株与风雨、媒介昆虫的接触,截断病害传播途径。
树体中段松尔液态药膜涂干+叶面药剂喷雾,既保持树体温度又可控制树体内溃疡病菌。
春季展叶后,选用高效、低毒药剂进行叶面喷雾,压低病原菌基数,控制病害发生程度。
通过培肥地力,使用诱导免疫药剂健壮植株,提高抵抗力。
3.6.2配置授粉树。
在生产基地按照1:8的比例配置猕猴桃雄株,实现花粉就地供应,坚决杜绝使用带病花粉。
同时支持本地企业建设商品花粉繁育中心,严格执行先检后售制度,百分之百检测,确保花粉不带菌。
3.6.3建立防风带。
严格做好园区隔离,在园区风口处设置防风林、园区之间种植抗病猕猴桃品种,形成病害传播“隔离带”。
截至目前,全区共建防风林带1
4.5公里,其中原张家乡8.5公里,原朝阳乡6公里,起到了很好的防风抗病作用。
3.6.4严把苗木引进关。
一是严把苗木和穗条调运关,严格进行检疫,从源头杜绝病菌进区。
二是严把农事操作消毒关,在进行修剪、疏花等农事操作中,确保“两把剪”,病健植株分开,避免交叉感染。
三是严格做好土壤的消毒。
利用冬季,全面进行土壤消毒杀菌以减少土壤带菌量,以减少猕猴栎溃疡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