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综合能力测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综合能力测试卷及答案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积为3
20cm的甲物质的质量为10g
B.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
D.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
2、利用铅垂线和三角尺判断桌面是否水平,如图所示的做法正确的是()A. B. C. D.
3、某实习护士用两支体温计给两位病人测量体温,读数都是38.5℃,因病人多,护士一时粗心,忘记将该体温计甩一甩,紧接着用酒精擦拭后便直接用于测量另外两人的体温,如果后两位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6.5℃和39.5℃,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为()
A.36.5℃、39.5℃B.都是38.5℃
C.都是39.5℃D.38.5℃、39.5℃
4、如图所示为实验室研究液体压强时的某一过程图,由图可知该同学正在研究的是()
A.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B.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变化规律
C.同种液体、同一深度从不同方向的压强的大小关系
D.液体压强与容器形状之间的关系
5、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只有①④正确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D.只有②③正确
6、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弹簧下端固定在地面上,有一物体在弹簧的正上方落下,和弹簧接触后在向下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弹力()
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
7、为了提高行车的安全性,有的汽车装有日间行车灯,如图所示.当汽车启动时,S1闭合,日间行车灯L1立即亮起,再闭合S2,车前大灯L2也亮起.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符合这一情况的是()
A. B.
C. D.
8、小明用调好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指针还是稍微偏左.再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指针又稍微偏右,接下来操作正确的是()
A.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B.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C.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D.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9、张某在《朗读者》中为大家演绎了《追风筝的人》.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约3×108m/s
C.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
D.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10、如图a,在平直高速公路上的某时刻,甲、乙两车相距s,经过时间t后,两车距离变为s1(s1<s).两车的s﹣t图象如图b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b中的图线Ⅱ表示的是甲车的运动情况
B.图b中的t
时刻表示甲乙两车此时的速度相等
时刻之前
C.t时刻一定在图b中的t
D.t时刻可能在图b中的t
时刻之前
11、下列物体的受力分析,错误的是()
A.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 B.挂在天花板上的小球C.静止在斜面上的木块D.被细线拉住的氢气球
12、如图所示,用甲、乙滑轮组在相同时间分别将A、B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已知物体受到的重力GA>G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甲<η乙(忽略绳重和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两滑轮组绳端移动的距离相等B.甲滑轮组的有用功比乙的少
C.甲滑轮组的总功率比乙的小D.甲滑轮组的动滑轮比乙的重
13、在水平桌面,上放有质量和底面积均相同的容器甲和乙,在容器中分别盛入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两容器中的液面相平,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容器对桌面压强大小相等 B.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大小相等C.两液体密度大小相等 D.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大小相等
14、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涉及了许多有关摩擦力的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自行车转动部分添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摩擦
B.用力捏刹车闸是为了减小摩擦
C.在车外胎、把手塑料套、脚蹬上都刻有花纹主要是为了外观好看
D.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采用滚动轴承是为了增大摩擦
15、若先在地球上,后在月球上分别用天平和弹簧测力计称量同一个物体,则会发现()
A.天平示数变大,弹簧测力计变大B.天平示数变小,弹簧测力计不变C.天平示数不变,弹簧测力计变大D.天平示数不变,弹簧测力计变小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有一根量程为的弹簧测力计,受到拉力时,弹簧的长度是,受到拉力时弹簧长度。

若不受任何力时,弹簧长度是________。

当弹簧长度为时,所测拉力
________(“超过”,“没有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2、如图所示,物体重5N,一人用20N的力将它压在竖直墙上,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N,方向是________.
3、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________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________的缘故.
4、篮球掉在地上又弹起,使篮球由下向上运动的力是___,它是由于____而产生的。

5、小明五一期间跟爸爸乘火车去张家界游玩,火车在路上行驶时,以路边的房屋为参照物,火车是________的;以车窗为参照物,火车上的座椅是________的.
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1、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和这条折射光线再
经平面镜MN反射后的反射光线.
2、如图所示,用一根细绳将杠杆AOB在O点悬挂起来,B处挂一重物G,在杠杆上施加最小动力F,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请你在图中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菜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支架、两个相同的跳棋、白纸和刻度尺.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使玻璃板_____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选填“有膜”或“无膜”).
(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实验环境有:①几乎无光的实验室,②有阳光的实验窒,在_____中进行实验效果好(选填“①”或“②”).
(3)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
楚,主要原因是:_____.
(4)在白纸上沿跳棋A和B的边缘画圆,测出物距u和像距v的值如下表:实验次数 1 2 3
物距u/cm 3.39 5.11 6.39
像距v/cm 5.22 6.51
①如图(乙)所示,第1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A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则像距v
=_____cm.
1
②该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原因是:_____(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刻度尺测量像距时存在误差 B.玻璃板有一定厚度
C.物和像的标记点不对应 D.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2、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图甲所示,
(1)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烧杯上方有大量的“白气”冒出,“白气”形成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_.
(2)分析图乙所示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_____.
(3)烧杯中的水长时间持续沸腾过程中,试管中水的温度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烧杯中水的沸点,试管中的水_____(填“会”或“不会”)沸腾,这说明液体沸腾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一带阀门的圆柱形容器,底面积是200cm2,装有12cm深的水,正方体M边
长为10cm,重20N,用细绳悬挂放入水中,有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所示,试求:
(1)正方体M的密度;
(2)正方体M受到的浮力以及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3)若从图示状态开始,通过阀门K缓慢放水,当容器中水面下降了2cm时,细绳刚好被拉断,则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多少?(g取10N/kg,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2、用一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刚好与水面接触(未浸入水)如图甲,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随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的深度变化情况,g取10N/kg,求:
(1)圆柱体的质量;
(2)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
(3)圆柱体的密度;
(4)圆柱体刚浸没时下表而受到水的压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D
2、A
3、D
4、C
5、D
6、A
7、D
8、D
9、A
10、D
11、C
12、D
13、A
14、A
15、D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15cm 没有超过
2、5 竖直向上
3、漫直线传播
4、弹力地面发生弹性形变
5、运动静止
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1、见解析所示
2、见解析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有膜②镀膜增强了对光的反射 3.50 B
2、液化 98 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等于不会温度达到沸点,不
断吸热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1)2×103kg/m3;(2)1.6×103Pa;(3)14N
2、(1) 0.2kg;(2) 0.6N;(3) 3.3×103kg/m3;(4) 1200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