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散步》核心素养课件1(第1课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读/课/文
2.再次朗读第1段,朗读时要放缓语速,注意重音和停连,并说 明这样读的理由。
我们ˇ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ˇ和儿子。
“散步”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以重音来作强调;“我”“母 亲”“妻子”“儿子”重读,并在“妻子”处停顿,表示参与散 步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事件中都有自己的角色。
预习与创作
示例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小孩子的话儿/总是那 么天真//但不知怎的/小孩子的话儿/总能说中/那/生命的轮回
示例4:不是世界和生命选择了我们/而是我们用亲情/选择了生命和世界 示例5:人生如原野/一样多歧路/一样有决断 示例6:时间面前/万物软弱无力//亲情面前/时间无能为力
研/读/课/文
强调了“我”的重要性,凸显了“我”作为儿子、丈夫、父 亲的担当,体现了“我”强烈的责任感。
课堂小节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意 蕴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由真 善美凝成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 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 迹上的一次愉悦而美好的旅行。
预习与创作
1.自读课文,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 2.课堂展示与交流。
预习与创作
交流创作的灵感源自课文的哪些内容?
示例1:初春的田野上/两对母子/两种生命/产生了一个分歧//粼粼的波光 中/一对夫妻/一种肩膀/承载了整个世界
示例2:爱的信任/依偎着/消失在田野的尽头/蒸腾了冬水的隔膜/幻化了 春绿的随意/信服地/释放了生命的叹息
研/读/课/文
3.作者叙述时,在家庭成员前面都加上“我的”,在文中还有没 有类似的表达?找出来读一读,并思考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研/读/课/文
类似的表达: ①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②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③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 思……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 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④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 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散步
莫怀戚
优教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系列
学习目标 1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多角度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
深层意蕴。
2 继续学习朗读的技巧,学会通过语气、节奏的变化来把握语言所表达 的感情。
3 探究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了解什么是“对称句”“回环句”,并找 出例句,加以品味。
感知内容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叙述的主要事情。(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
初春,我们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
时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地点
人物和事情
感知内容
2.课文的第1段概括了本文的主要事件,与我们概括的句子相比, 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原文: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概括事件的句子:初春,我们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简洁地概括了本文的中心事件,用“:” 紧接着补充交代散步的人,并点明散步者的身份和相互关系,引出 下文事件的发展。
感知内容
3.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后来得到了 圆满的解决。这个家庭中的哪一位成员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联系 课文内容,说说理由。
母亲
她是一个慈爱的老人,虽然“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但信 赖儿子,能理解儿子的一片孝心,于是就出来散步。她疼爱孙子, 尽管自己腿脚不灵便,但仍然满足孙子想走小路的愿望。
研/读/课/文
(2)从言语形式上看,四个人物两两组对,前后形成一组对句,体 现出家庭伦理的因果循环,富有理趣,耐人回味。“我,我的母亲”是一 对母子,“我的妻子和儿子”是一对母子,其间有微妙的对应和传承的关 系。“我”写在前,因为“我”和母亲的这对母子关系已经是儿强母弱, “我”的妻子和儿子,还是母强儿弱的阶段。同时也照应文章后面儿子的 发现:“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中年母亲(妻子) 与年幼儿子在这里让我们联想到了年老母亲与中年儿子(“我”)的过去, 也可以说,年老母亲与中年儿子在这里让我们联想到了中年母亲与年幼儿 子的未来,它描绘的是一种生命的接力,是一种母爱的循环。
研/读/课/文
(1)“我”写在前面,显出“我”是这个家庭的核心,也是这次散 步的提议者。“母亲本不愿出来”,在“我”的劝说下出来散步,陪母 亲出来走走是这次散步的主要目的,“我的母亲”写在“我”的后面。 妻子贤惠,“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为散步增添和谐气氛,妻子也 是支持“我”的重要力量。儿子最小,机灵懂事,放在最后。体现了一 个三代同堂的和谐家庭的内在结构。
我
他爱母亲,鼓励“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的母亲出来散步;考 虑到母亲的身体情况,决定“走大路”;在不好走的地方就背着 母亲走。
妻子
她默默地支持着丈夫,是一位默默奉献的贤妻良母。
研/读/课/文
1.朗读课文第1段,比较下面句子,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不 同语序产生的不同表达效果。
原文: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改句:我的母亲,我,我的妻子和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