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中考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芜湖市中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12分)
1. (2分) (2017七下·深圳月考) 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 . 硕果摇言钥匙默契锋芒必露
B . 斑澜屏嶂喧闹浊流妇儒皆知
C . 辔头呻吟奥悔宛转鞠躬尽粹
D . 气魄祈祷山涧鞍鞯锲而不舍
2. (2分) (2016九上·无锡期中) 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和他人交往我们要做到有话当面说,别在背地里褒贬人。
B . 我们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之发扬光大。
C . 随着气温的下降,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D . 城区的内环水系和外环水系已融会贯通,营造出“双水绕城”的城市景观。
3. (2分)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复投之/将复何及
B . 缀行甚远/夫君子之行
C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暇甚
D .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温故而知新
4. (2分) (2017七上·邻水期中)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电视剧《欢乐颂》讲述了五位都市女姓的故事,很好的诠释了“充盈人生”的理念。
B . 马来西亚交通部23日发表声明,称当日法国卫星在印度洋搜索区域看到了漂浮物体和漂浮物体上发出的声音。
C .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D . 由于这次秋游没有发生任何事故,使师生们都感到十分欣慰。
5. (2分) (2019八下·雅安期末)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B . “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
”他于是来回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要大得多呢。
”
C . 近年来,因在马路上行走时使用手机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屡屡曝光,“手机依赖”到底是不良习惯?还是危
险的“炸弹”?这让人们不得不开始质疑。
D . 大屏幕上闪现出世博会159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电灯、磁悬浮列车、航天器……这一刻,“一切源于世博会”的理念得以彰显。
6. (2分) (2017九上·西双版纳期中) 从文学常识的角度看,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 . 《西游记》—吴承恩《水浒传》—施耐庵
B . 《故乡》—小说《谈读书》-说明文
C . 三顾茅庐—《出师表》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
D . 香菱、刘姥姥—《红楼梦》小弗郎士—《我的叔叔于勒》
二、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39分)
7. (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1-4题。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①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
枣树生长在那儿,没有什么养料和水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
每到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②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
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
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③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
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
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
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
“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
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④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
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⑤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
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
”后来我们真的去了。
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
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
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
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
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⑥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⑦古老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⑧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
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
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
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
(选自2015年4月1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
文中记叙了人们有关枣树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每到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2)结合语境,谈谈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
(3)
文章第②段写人们看见枣子的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
结合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石崖上的枣树给了你哪些启示。
8. (6分)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森林是人类的朋友,尤其是维护生态环境方面更是功劳卓著。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
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
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4亿年以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
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
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
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
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1)
阅读全文,简洁地回答森林的两大功劳。
①吞水吐雨器:
②吞碳吐氧机:
(2)
将“森林“说成“地球的绿色之肺”,这是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
9. (5分) (2017八上·潜江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借你一个微笑
①李俊是个性格内向的学生,阅完的试卷一发下,我发现他眉头又锁到一起了,他只得了58分。
②一个从来不及格的学生,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
③我合上教案而无表情地走出了教室,李俊跟了上来,他喉头动了一下,然后眼泪就要掉下来了。
我站住,等他说话。
同学们也围了上来,他的脸涨得通红。
我静静地站着,希望他能开口,但他的嘴唇好像紧紧锁住了似的。
④他递过一张纸条:老师,我的物理太差,您能不能每天放学后为我补一个小时的课?
⑤我可以马上答应他,但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我决定“迂回”一下。
我牵着他的子到僻静处说:“老师答应你的要求,可这两天我太忙,你等等好不好?”他有些失望,但还是点点头。
我知道他中计了,接着说,你必须先借一样东西给我!他着急起来,可还是说不出一句话。
⑥“你每天借给我一个微笑,好不好?”
⑦这个要求太出乎他的意料,他很困惑地看着我。
我耐心地等待着,他终于眼噙泪花艰难地咧开嘴笑了,尽管有些情不由衷。
⑧第二天上课,我注意到李俊抬头注视我,我微笑着,但他把脸避开了,显然他还不习惯对我回应。
我让全班一起朗读例题,然后再让他重读一遍。
他没有感觉我为难他,大大方方地站起来读了。
也许想起了昨天对我的承诺,读完后,很困难地对我笑了笑。
见他这样,我心生一计,又给他设置了一道障碍。
我说,你复述一下题目的要求,这回他为难得快要哭了。
不少同学对他的无能表现得很不耐烦,七嘴八舌地争着说起来,我制止住了大家。
他终于张口了,语无伦次。
我笑着让他坐下。
⑨他开始和同学来往了,一起上厕所,回教室……这样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提为他补习的事。
一天下课车俊又拦住我,我知道他要干什么,很幽默地向他摊开手。
他一愣,老师您要什么?我说,你写给我的条子呀。
他笑了:我不写条子了,您给我补补课吧。
我面带笑容:“功课你不必着急,到时我会主动找你的,但我向你借的你还没给够我。
”
⑩“好的,我一定给足您。
”等他高高兴兴又蹦又跳地走出好一段路后,我才像想起来什么似的把他叫回来,递给他一张纸条,那里有我为他准备的一道题。
我告诉他,一天之内把它做出来,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独立完成。
我知道,他宁可“独吞”,也决不会和同学讨论的。
这正是性格内向学生的最大弱点。
下午他说还没做出来,我有点不高兴,说晚自习你还没做好,我可要收回承诺了。
自习时我见他站在一个男生边上,忸忸怩怩很不自然的样子,我得意地笑了。
就这样我先后为他写了4张纸条,题目一次比一次难。
后来,纸条一到手他就迫不及待地和同学们争论开来。
⑪期末考试李俊成绩尚可,科科及格——看来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
新学期刚开学,李俊休学了,因为他爸遇车祸瘫痪了,而他自小就被妈妈遗弃了——这也是他忧郁的一个原因。
我有些担心,一个连话都不大愿说的少年,能担负起养护父亲的责任吗?
⑫星期天,我和几位朋友到茶室聊天。
刚坐下就被一群小孩子围上了,硬要为我们擦皮鞋。
只有一个小孩没冲进来,在外面吆喝着:擦皮鞋擦皮鞋!……离开茶室,我从那个小孩子面前走过时,发现那孩子竟是李俊!
⑬“老师,让我为您擦一次皮鞋吧。
”他说,脸上没有腼腆也没有沮丧。
我答应了,伸过鞋子让他很用心地擦着。
他一边擦一边说,他虽然不缠人,生意也不错。
顾客告诉他,他的笑容很好看。
⑭我说是吗?他又笑着告诉我,不久他还会复学的。
他学会了笑,他的笑让他挣半天钱也能养活他和爸爸了。
⑮我也高兴起来,我说我一定等你回来。
可转过身,我的泪水就出来了。
李俊大声地在后面喊,老师您要笑呀,您不要哭!我点点头,反而呜咽有声了。
⑯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是他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
(1)通读这篇文章,简述题目“借你一个微笑”的深层含义。
(2)第⑦自然段写李俊听说“我”要向他每天借一个微笑后,始而“很困惑地看着我”,终而“眼噙泪花艰难地咧开嘴笑了,尽管有些情不由衷”。
由于受叙事方式的限制,这当中作者没有写李俊复杂的心理活动,假如你是当时的李俊,请将你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
(不超过80字)
(3)在这篇文章中,为了让李俊每天能够借给“我”一个微笑,作为老师的“我”具体做了哪几件事?请概括作答。
(4)作者在第⑩自然段写道:“期末考试李俊成绩尚可,科科及格——看来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而在文章结尾却又说“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这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简要作答。
(5)在文章结尾,作者饱含深情地写道:“是他(李俊)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请简要说说李俊为“我”补的这堂人生课的主要内容。
10. (20分)(2017·绍兴) 阅读《吃莲花的》,完成下列各题。
吃莲花的
老舍
今年我种了两盆白莲。
盆是由北平搜寻来的,里外包着绿苔,至少有五六十岁。
泥是由黄河拉来的。
水用趵突泉的。
只是藕差点事,吃剩下来的菜藕。
好盆好泥好水敢情有妙用,菜藕也不好意思了,长吧,开花吧,不然太对
不起人!居然,拔了梗,放了叶,而且开了花。
一盆里七八朵,白的!只有两朵,瓣尖上有点红,我细细的用檀香粉给涂了涂,于是全白。
作诗吧,除了作诗还有什么办法?专说“亭亭玉立”这四个字就被我用了七十五次,请想我作了多少首诗吧!
这且不提。
好几天了,天天门口卖菜的带着几把儿白莲。
最初,我心里很难过。
好好的莲花和茄子冬瓜放在一块,真!继而一想,若有所悟。
啊,济南名士多,不能自己“种”莲,还不“买”些用古瓶清水养起来,放在书斋?是的,一定是这样。
这且不提。
友人约游大明湖,“去买点莲花来!”他说。
“何必去买,我的两盆还不可观?”我有点不痛快,心里说:“我自种的难道比不上湖里的?真!”况且,天这么热,游湖更受罪,不如在家里,煮点毛豆角,喝点莲花白,作两首诗,以自种白莲为题,岂不雅妙?友人看着那两盆花,点了点头。
我心里不用提多么痛快了;友人也很雅哟!除了作新诗向来不肯用这“哟”,可是此刻非用不可了!我忙着吩咐家中煮毛豆角,看看能买到鲜核桃不。
然后到书房去找我的诗稿。
友人静立花前,欣赏着哟!
这且不提。
及至我从书房回来一看,盆中的花全在友人手里握着呢,只剩下两朵快要开败的还在原地未动。
我似乎忽然中了暑,天旋地转,说不出话。
友人可是很高兴。
他说:“这几朵也对付了,不必到湖中买去了。
其实门口卖菜的也有,不过没有湖上的新鲜便宜。
你这些不很嫩了,还能对付。
”他一边说着,一边奔了厨房。
“老田,”他叫着我的总管事兼厨子:“把这用好香油炸炸。
外边的老瓣不要,炸里边那嫩的。
”老田是我由北平请来的,和我一样不懂济南的典故,他以为香油炸莲瓣是什么偏方呢。
“这治什么病,烫伤?”他问。
友人笑了。
“治烫伤?吃!美极了!没看见菜挑子上一把一把儿的卖吗?”
这且不提。
还提什么呢,诗稿全烧了,所以不能附录在这里。
(载于一九三三年八月十六日《论语》第二十三期)
(1)
“我”对“吃莲花”持怎样的态度?请综合文章分析。
(2)
读文中的划线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专说“亭亭玉立”四个字就被我用了七十五次,请想我作了多少首诗吧!(请结合加下划线词分析这个句子)
②我自种的难道比不上湖里的?真!(“真”蕴含了“我”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语境分析)
(3)
“这且不提”这个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
“我”对友人的言行有多次误读,试以其中一次为例,简要写出友人的本意和“我”的理解,并探究误读的原因。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
11. (8分) (2017九上·库伦旗期末)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唐太宗)叹曰:“以铜为鉴① ,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朕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
今魏征逝,一鉴亡②矣!朕比③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藁④ ,其可识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
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
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唯见其恶,爱者止⑤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
’其大略如此。
朕顾思之,恐不免斯过。
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⑥ ,知而必谏也。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
【注释】①鉴:镜子。
②亡:通“无”,丢失,没有。
③比:最近,近来。
④藁:通“稿”。
⑤止:通“只”。
⑥笏(hù):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拿的一种长板,用象牙或竹、木等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恢弘志士之气________
②以昭陛下平明之理________
③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________
④可正衣冠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甲】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的第三条建议是“________”。
【乙】文中魏征在遗书中给唐太宗所提的意思相近的建议是“________”。
(用原文回答)
(4)从选文中看,你觉得诸葛亮和魏征有什么共同点?
12. (14分) (2017九上·靖江期中) 阅读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日:“君,县令也。
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
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
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则人谁肯固矣________
②县令,诚主也________
③虽然,岁满则罢去________
④遂散走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知所为
A . 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B . 为其来也《晏子使楚》
C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幼时记趣》
D . 向吾不为斯役。
《捕蛇者说》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力不足,死焉,职也。
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5)结合全文,分析杨氏的性格特点。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
13. (6分) (2017八上·扬州期末)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杜牧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
当时,杜牧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得知消息,即携眼医石生赴扬州探视。
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
”杜牧因假逾百日而离职。
(1)这首诗用字很讲究,请简要分析“青苔满阶砌”中“满”字的表达效果。
(2)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五、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
14. (4分)(2017·重庆模拟) 古诗文默写。
①文天祥《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舍生取义”的人生追求。
②我们常有“站得高,看得远”的感慨,请你用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语句来表达这层意思:________,________。
③客路青山外,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⑤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⑥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⑦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⑧逝者如斯夫,________。
(《<论语>十二章》)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15. (5分)在家里,你可以感受到父母的爱;在学校,你可以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爱;陌生的人向你伸出援助之手,你可以感受到社会处处是爱。
爱是亲情,爱是友情,爱是真情,爱是人类永恒的美丽。
请以“爱”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
七、写作 (共1题;共5分)
16. (5分)根据下面的材料和要求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个小孩手拿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付出相应的劳动。
”“那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又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呢?”“孩子,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
”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12分)
1-1、
2-1、
3-1、
4-1、
5-1、
6-1、
二、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39分)
7-1、
7-2、
7-3、
7-4、
8-1、
8-2、
9-1、
9-2、
9-3、
9-4、
9-5、
10-1、
10-2、
10-3、
10-4、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
11-1、
11-2、
11-3、
11-4、
12-1、
12-2、
12-3、
12-4、
12-5、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
13-1、
13-2、
五、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
14-1、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15-1、
七、写作 (共1题;共5分)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