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1单元至爱至亲课时分层作业4自读文本我与地坛节选鲁人版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四) 我与地坛(节选)
一、基础运用层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国有企业要自强不息,自我改革完善,不能固步自封
....,要通过改革补齐短板。
②对于众说纷纭
....的科学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慎重态度。
③如今,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出现成长危机,都是与错误的家庭教育休戚相关
....。
④画报的绘画者们所绘的往往是他们耳闻目睹
....的生活,其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⑤许多人正是看中了车牌上附着的经济利益来学车考驾照,导致一时间洛阳纸贵
....,约个教车的都很困难。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③④⑤D.②④⑤
B[③休戚相关: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不合语境。
⑤洛阳纸贵: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用错对象。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导学号:64952021】A.为亿万炎黄子孙和海外同胞所瞩目的桥山黄帝陵公祭活动,已经成为传承中华文明、凝聚民族精神的文化盛典。
B.中国能否快速推广电子商务的应用,不仅关系到中国企业能否渡过金融危机,还关系到中国抓住机遇缩小与世界经济的差距。
C.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之一,它格调朴素、高雅,蕴涵着我国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味,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D.“地球一小时”活动虽然只有60分钟,但传递给地球人的节能环保作用却不可低估,它提醒人们:只要时时关注节能,就能为保护地球做出贡献。
C[A项,“炎黄子孙”包含“海外同胞”,两者不能并列使用;B项,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D项,“传递”与后面的“作用”搭配不当。
]
3.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导学号:64952022】教育顺应人的天性,这一理念被无数的教育学家肯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西方博学且天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认为,教育应该考虑儿童的性格和年龄特征
②道家思想更注重“道”与“自然”在个人发展方面的无限效力
③因为“有些人是伶俐的,有些人是迟钝的;有些人是温柔顺从的,有些人是强硬不屈的”
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家孔子就非常强调“因材施教”
⑤此外,他也要求学校教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凡超出了他们的理解的东西不要让他们去学习
⑥教育对他们应当区别对待
A.①④②⑤⑥③B.③②①④⑥⑤
C.④②①③⑥⑤D.⑥⑤②④①③
C[本段围绕着“教育顺应人的天性”谈及三个教育家的观点。
④中的“就”字给出的开头衔接最为自然;②中的“更”字与④构成递进关系;①中的“也”字表明它应该在④②之后;
③⑥⑤都是在解释夸美纽斯的观点,③是①的原因,⑥中的“他们”指的是③中的“有些人”,所以应在③之后,⑤是对前面内容的补充,应放在最后。
]
4.下面选项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导学号:64952023】A.萨大路上一家手机经销店正在搞让利促销活动,我过去垂询了一下几款名牌智能手机的价格,发现并没有便宜多少。
B.校园羽毛球冠军争霸赛选手宋老师赛前表示,希望上届冠军孟老师在明天的决赛中能够承让。
C.老师和我们初中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还惠存着,因为它是我们师生情谊的见证。
D.昨日,我画院几位老艺术家下乡采风,举行笔会,我也有幸叨陪末座。
D[A项,“垂询”敬辞,多用于他人,用于自己不当;B项,“承让”是承蒙谦让的意思,一般是在比赛后优胜者谦虚客气时说的话,谦辞;C项,“惠存”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写的上款。
]
5.请按要求改写下面文段中画线的部分。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把画线部分的句子改成主谓式的结构。
不能随意增加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可以找出画线句子中描写的中心对象,即“琉璃”“朱红”“高墙”“玉砌雕栏”,然后,应该按照要求,从句式的角度,改成主谓关系的句子。
【答案】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剥蚀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淡褪了,一段段高墙坍圮了,玉砌雕栏散落了。
6.下面是关于“感恩教育”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
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
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导学号:64952024】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都是要求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
这引发了有关人士的质疑:①__________?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知恩图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②__________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和特点,只是简单地采取③______________,恐怕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④______________。
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牵涉到很多方面,它需要⑤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和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在语段中把句子补充完
整,我们要弄清语段的主要内容,再结合一些关联词语等上下文的暗示,答案还是比较容易写出的。
例如第①处提示我们要对上述感恩活动用疑问句质疑,我们可以写成“难道感恩就只是给父母洗脚吗”。
再如④处,前面“恐怕不但……”提示我们应写出负面效应,我们可以写成“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答案】①难道感恩就只是给父母洗脚吗②学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③“一刀切”的模式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⑤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7.下面是某高中举办迎新生晚会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意连贯,不超过8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对图表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
描述图表要抓住图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准确、简洁地表述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不要有遗漏。
【答案】示例:本次迎新生晚会由高二、高三同学排练演出节目,节目内容以反映学生学习生活为主,形式不限。
要提前通知各年级并动员相关同学积极参加,演出后进行评奖。
8.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导学号:64952025】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所必需。
一个员工只要恪尽职业操守,就可以具备工匠精神,一个企业只要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就能够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
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一定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①员工能够恪尽职业操守未必可以具备工匠精神。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文段中三个判断都是存在条件不够充分的问题,“具备工匠精神”“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受多重因素的制约。
“建立起了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也不是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中国品牌”的首要条件。
【答案】②企业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未必能够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
③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未必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
二、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1题。
【导学号:64952026】
合欢树
史铁生
10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试中得了第一。
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写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
我那时可能还不到10岁呢。
”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做根本不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白花的裙子。
我20岁时,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
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医院已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法治。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
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是洗、敷、熏、灸。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
“再试一回,不试试怎么知道会没用?”她每说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
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
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
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
”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
“我年轻的时候也喜欢文学,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
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吗?那就写着试试看。
”她提醒我说,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
她到处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着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30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
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也获了奖,母亲已离开我整整7年了。
获奖之后,登门来访的记者很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
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了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
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
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子去,小院在一个大院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子,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
院子里的老太太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
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
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子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
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到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
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绿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都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留在瓦盆里。
第三年,合欢树不但长出了叶子,而且还比较茂盛。
母亲高兴了好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太大意。
又过了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
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去看看那棵树吧。
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
院子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喜欢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
大伙儿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的工作。
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
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了,过道窄得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得跟房子一样高了。
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
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摇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想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悲伤也成了享受。
有那么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一开头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渲染了一种略显紧张的生活气氛,为后来我的不幸遭遇和母亲的早逝做了铺垫。
B.文中“悲伤也成了享受”一句,是说有时候,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
C.文中几次写到“我”想去看合欢树,又终于未能成行,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情绪正是对母亲复杂的思念情愫的一种流露。
D. 文章的语言淡雅、朴素。
作者内心的感情不像洪水喷涌,而如涓涓细流,隽永的真情蕴涵于平朴自然的语言中,感人至深。
A[A项,写小冲突是为了突出母子的感情融洽,为后来思念母亲做铺垫。
]
10.本文一开头就写了“我”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提问点在第一段,相关点涉及全篇。
除了第一段本身的特点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一段是为后文服务的,局部必须与整体相联系,才能分析出它的作用。
因此,把握作品思路、
体会作者情感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答案】①突出母亲年轻时争强好胜、不免孩子气的性格,使母亲的形象一开始就显得率真可爱,这与后文中母亲因操劳而早逝的可敬形象构成对比。
②展现母子俩曾经有过一段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快乐的生活气氛和轻松笔调,与后来的生活困境及后文压抑的气氛形成对照。
③这样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如此开头,非常别致,增强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艺术吸引力。
11.本文描写母亲的文字并不多,作者反而花了很多笔墨写合欢树,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时要注意联系合欢树与母亲之间的关系,分析作者的感情。
【答案】①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种的,想到树就想到母亲;②合欢树也是母亲过去艰难生活的见证,是唤起他们母子希望的所在;③作者把对母亲的思念之情都熔铸在对合欢树的叙述中,语气平淡,而情寓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