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管理中学术权力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高校管理中学术权力的作用
【摘要】高校权力包括行政权利和学术权力,两种权力对高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当前我国高校管理体制中,行政权力占主导地位,存在行政权力过分干预学术权力的现象,学术组织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应对两种权力进行平衡,充分发挥学术组织的作用,加强民主管理,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关键词】高校学术权力行政权力
高校是行政性组织和学术性组织的系统并存体,存在着行政管理体制和学术体制两种模式,相应地高校的权力就包括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
行政管理一般是科层制管理结构,科层制是法国经济学家万斯诺·德古尔纳首创的,后由德国社会经济学家马克思·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中首次应用。
高校行政管理属于科层制,各行政管理机构层次分明,分工明确,制度健全。
而学术权力继承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学者治校”,我国20世纪初,蔡元培先生也在北大试行“教授治校”。
在高校中,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并存。
一般来说,行政权力是上级赋予的,具有法定权力,维持着高校的日常运作;学术权力是由专家学者在教学科研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学术权威,权威只是一种影响力,靠自愿服从。
在高校,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表现出来的管理形式也不同:行政管理机构主体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及行政机关,主要负责教学管理、人事管理、计划财务、后勤服务等行政管理;学术机构由专家学者组成学术委员会等学术团体,负责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实施、质量评价、学位授予等教学活动和科研规划、课题招标、成果鉴定等科研活动以及职称评定等事务性工作。
一、当前高校的权力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
1.高校中行政权力占主导地位
从现状看,我国高校的权力属于行政权力模式。
校长作为强有力的行政长官,代表主管部门来行使行政权力。
大多数高校通常按照校、院、系三级划分层次,学院的院长和系主任由校长任命,他们必须对校长负责,因此在校、院、系间形成了严格的等级,行政权力分别集中在少数几个人的手中。
高校学术组织由一些专家教授组成学术委员会及专业委员会等,主要负责处理教学、学术方面的事务。
现今,高校内部管理普遍存在“行政权力泛化”的现象,行政权力包办学术事务的现象严重,学术权力相对弱化,行政权力的特权较多,甚至干预和部分取代了学术权力。
学术委员会及专业委员会成员多为二级行政权力代表,如院长、系主任、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等这些“双肩挑”干部。
在基层,教师一般很少有机会介入各个
层次的决策过程,即使是对学术事务也没有太多的发言权。
2.行政权力干预学术权力
行政权力以强制为基础,学术权力以民主为基础。
在高校中,行政权力过分干预学术权力,直接导致了学术权力的弱化,学术权力保障机制功能的缺失。
甚至出现了学术权力行政化,非学术力量干预学术活动的弊端。
两种权力的主体即管理干部和教师两大群体,在教育管理中,形成了事实上的对立关系。
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科层制”的管理方式显然有点过于简单形式化。
广大的教授、教师们会感到生活在无所适从的矛盾之中,时间愈久,逐渐丧失了个性及干劲。
置身于这样一种人文环境之中,一线教师的创造力发挥不出来、感到压抑,如何去教会学生具有创造力完成时代赋予的重任呢?高校中管理干部人数过多,而且“官多兵少,有官无兵”,追求待遇的多,能够干活的少,这影响到了教师的
积极性。
教师认为管理人员手中有权,争名争利而且刁难教师。
而管理人员则
认为,教师只要上完课就自由了,其它时间做些什么,是否在为上课做准备谁知道呢。
这样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教学,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在高校如果有了行政级别,于是工资、住房等各种待遇紧跟而上。
而教师没有行政权,往往是属于某一学术专业团体的,只好“望官兴叹”。
处级领导的待遇和教授有很大差别,这样会制造矛盾,影响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为追求经济利益,在高校行政职务聘任过程中存在不正当竞争,甚至行贿、拉选票的现象。
所以处理好高校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它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到高校人才的培养,育人目标的实现。
3.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相互交织
在高校日常管理中,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既存在行政权利控制学术权力的现象,又存在学术权力借助行政权力的现象。
学术权力经过多年经验的积累,也演化成固定的制度形式,具有了强制性的行政色彩。
如高校的学术管理、学科建设、学位审批等,也具有了制度管理的特征。
再者,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如教务处、研究生院、院系各级教务管理机构是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的结合部,同时行使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两种权力。
4.学术组织活动缺乏机制保障
高校管理中,学术组织活动缺乏机制保障,学术权力的作用很有限。
有的学术机构形同虚设,学术组织力量非常薄弱。
具体表现为学术活动组织比较随意,成员的任期、具体权力职责范围不明确。
在操作过程中以行政权力代替学术权力,学术权力成为行政权力的附属品。
二、建立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相互协调的高校管理体制
目前高校管理中,行政管理处于主导地位。
大学作为组织要遵循管理原则,而大学学术活动需要自由宽松的环境,排除各种行政约束,这样就形成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矛盾,如何平衡成为大学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
我认为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中,要确立学术权力为主导的思想,专家教授组成的学术团体要发挥其应有的学者治校的功能,平衡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
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应承担其权力范围内的管理事务,不能相互代替。
要处理好两者关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民主管理。
教育民主化思潮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在管理体制方面,高校应实行校务公开,在由资深教授组成的校务委员会领导下运作,而不应只是校院级领导,高校应切实提高校务委员会的作用。
学校高层决策组织应吸纳资深教授参加,反映广大教师的意愿,让教授、学者和教师们了解学校重大事项,参与管理决策,提高其主人翁意识,创造一个宽松而不是压抑的工作环境,赋予他们应有的决策权。
另外,彻底打破干部任命制,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民主地选拔干部。
如果这样,教学科研人员必将扬眉吐气,他们的思想定会摆脱羁绊,空前活跃,教学和科研也将获得长足的发展。
所以应扩大学术权力,约束和监督行政权力。
加强民主管理,科学治校。
2.高校管理体制中应以学术权力为主导。
高校是学术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术权力是符合高校内在逻辑要求的基本权力。
增强学术权力在高校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及作用,充分发挥学术权力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作用,尽最大可能减少行政权力的影响力,院系领导应利用双重身份起到与全校目标相协调的作用,发挥其学术领导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十二条中有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设立学术委员会,审议学科、专业的设置、教学科学研究计划、评定教学科学研究成果等有关学术事项。
”而要培养高级人才,学术权力所起的作用远远地超过行政权力。
要根据学术决策、行政执行的原则,发挥学术权力的主导作用。
3.健全各种学术机构及保障机制。
根据大学事务的不同,设置相应的学术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制定章程,明确权责,使之规范有序运行。
扩大院系的管理参与权,自主权、自制权。
在制度、经费等大环境上对学术团体予以支持和保障,使院校在以学术权力为主的教学科研等方面带动整个学校的发展。
使学术权力在学校管理中享有真正的“发言权”,最终实现“专家治学”和“教授治校”的目的。
让教师有主人翁的感觉,主动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事务,出谋划策,贡献心智。
4.树立高校教师主体观,充分发挥学术组织的作用。
高校的主体是教
师,行政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教师的观念,而不应只是对上一级负责,对教
师表现出管理者的趾高气扬。
管理方式不能过于简单教条,因为面对的是
高级知识分子.要注重了解基层教师的心态和要求,对教师要克服“官本
位”思想。
让教师不只参与学术的事务性工作,要建立教师代表参与学校
重大事务的制度,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性。
使教师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下进行教学、科研等工作,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更好地实现高校的育人目标。
5.发挥校长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协调作用。
大学实行党委领导
下的校长负责制,学院的院长和系主任由校长任命。
校长不仅仅是学校行政权力的最高代表,他也是学术权力的核心。
这种双重角色十分有利于校长充当校行政权力系统和教授团体之间联系的桥梁,从而也就十分有利于平衡和协调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所以,要充分发挥校长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协调作用。
总之,在高校管理中,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互交织,关系复杂,需要
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协调完善。
高校行政权力应侧重于维持高校的正常秩序,在提高办学效益、配置各种资源、处理学校与外界的关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学术权力应侧重于发挥学术团体的主动性,创造性。
使其以主人翁的态度自主参与高校管理,为实现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做出
贡献。
参考文献:
[1]董云川.论大学行政权力的泛化[J].高等教育研究,2000,(2).
[2]徐丽华.浅议高校管理中的学术管理[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3,(2).
[3]吴丽萍.理顺高校内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J].江苏高教,2005,(2).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单位为西安财经学院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