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
案
第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案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皇帝制、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等重要概念;了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和阻碍;正确熟悉中央集权制是封建生产方式进展的必然产物。
(2)搜集历史上有关秦朝中央集权制成立的资料,进行初步的归纳和分析,培育学生阅读明白得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历史作用,培育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4)通过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培育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式。
()通过对秦始皇的功过评判,学会客观地、全面地评判、分析历史事、人物和现象,提高把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二、进程与方式:
(1)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经历和明白得。
(2)阅读法、讨论法。
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
(3)评判人物和事的方式:将历史人物和事还原到那时特定的历史时刻、空间,抓住有关的内在联系;注意分析历史人物和事的时期属性、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方式解决问题,联系史实,客观分析、评判历史人物及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的学习,熟悉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作用,慢慢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育保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对中国历史的进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阻碍。
(3)注意研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利功效,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一辈子理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址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址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阻碍
★学法指导:
(1)正确分析秦朝统一的历史条,熟悉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育保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2)要明白“始皇帝”的来历,了解古代皇帝制度的创建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全然条和重要特点,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利中心;要把握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郡县制成立的史实;要能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3)要熟悉到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进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阻碍,对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要进行一分为二的评判。
把握秦巩固统一的方法,并能分析其作用。
熟悉秦亡于暴政,表现了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一面。
★教学进程及要点:
导入新:
[显示](利用诗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了解这段历史的爱好)
《古风》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粗略驾雄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聘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郦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试探:①诗中“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是指什么历史事?
②诗中的历史人物为何落到“金棺葬寒灰。
”的下场?
③诗人对他的表达评判是不是客观?什么缘故?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教师讲解:(西周)周室东迁
分封制、宗法制;→诸侯势力壮大,两制渐渐崩坏(春秋)→诸侯割据混战→封建经济的进展→(战国)各国纷纷掀起富国强兵改革变法运动,人民期望统一→秦商鞅变法→秦的统一
给学识展现秦灭六国的示用意和秦开拓国土的示用意让学生直观感受
过渡: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期。
从此以后,由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对各地实施有效的政治治理,揭开了尔后封建王朝的帷幕。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成立
(一)皇帝制度的成立
、“皇帝”名称的由来:(给学生展现材料)
材料“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何尝有,五帝所不及。
臣等谨与博
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王曰:“去‘泰’,着‘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
——《史记•秦始皇本纪》
学生:一、皇帝称号: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教师:三皇五帝是我国古代传奇中的历史人物。
有各类不同的说法。
据《史记•五帝本纪》注文中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史记•秦始皇本纪》为天皇、地皇、泰皇。
还有说是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按《史记•五帝本纪》注文中一说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另一说是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他们都是传奇中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二、特点:(投影显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
材料二:“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
二、特点: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3、本质:(投影显示以下材料)
有一天,秦始皇到梁山宫,从山上看见丞相车骑多,以为不是好事。
宫中有人将此事告知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
始皇盛怒,说:“你们有人泄露了朕的话”。
但没人敢承认。
于是秦始皇下诏批捕那时在场者,并全数杀掉。
——《史记•秦始皇本纪》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利中心。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充分表现了皇权专制的特色。
总之,皇帝是封建国家权利的最高主宰。
这种至高无上的皇权专制不仅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而且也是保护“家天下”的重要保证。
它为以后两千连年的封建专制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央三公九卿制的成立
、三公职责:
中央——“三公”:丞相、御史医生、太尉后世习称“三公”,是秦朝中央三个最高官职。
丞相是皇帝的第一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置全国的政务,有左、右二丞相。
秦始皇时,王绾、李斯等前后任丞相。
御史医生乃丞相的副手,地位相当于副丞相,负责掌理奏章、下达诏令和监察百官。
太尉是秦朝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
今天的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录用谁任此职,故推断是秦始皇自掌军权。
“九卿”:指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廷尉
典客
宗正
治粟内史
少府
太仆等。
那个地址的“九”并非确数,言其“多”也。
“九卿”是指“三公”以下中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要紧官职。
如掌管刑狱、司法的廷尉、掌管钱谷的治粟内史等。
二、特点:(给学生投影显示示用意)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1)大臣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2)分工协作,彼此牵制,一起对皇帝负责。
(3)国与家同治。
3、作用:秦朝中央的要紧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彼此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这在必然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情形的决策失误。
(三)地址成立郡县制
教师:最先在春秋时期设置,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推行,秦统一中国后全面推行。
郡县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以来慢慢形成的地址行政制度。
春秋时期初设的郡县,大多设立在新兼并地域或各国边境线上,并由国君直辖。
战国时期,第一由三晋成立起以郡统县之制,且设立郡县的区域也由边境扩展到腹地。
秦国在兼灭六国的战争中,在一些新攻占的地域已设郡县治理。
秦统一后,通过两次廷辩,秦始皇确信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秦朝在全国始设36郡,后增至40余郡,郡下设县。
废分封、立郡县,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对中央增强对地址的操纵和治理,巩固国家的统一,增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进展,都起了重大作用。
(1)郡——长官郡守:郡,为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址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全国划36郡。
郡级行政机关由郡守主持全郡政务,对上经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另
设郡尉,负责军务,直接领兵;郡监(也称“监御史”),监察郡之行政,并有牵制郡守的作用。
(2)县——长官县长或县令:郡下辖假设干县。
县级行政机构由县令(不满万户之县长官称县长)主持政务,县尉负责军事和治安,县丞负责司法。
郡县官吏都由中央政府任免。
(3)乡里——基层机构:县以下是乡、里等基层行政机构,详见本第11页[历史纵横]栏中的材料。
乡的长官有三老、有秩、啬夫、游缴;里的长官称里正。
秦时,户籍的保留与治理、赋税徭役的征调和地址军队的大体编制都是以县为单位的。
县级机构是秦朝实行统治最重要的一级机构。
秦以后,郡制没有保留到封建社会后期,但县制却长期实行。
秦朝县制机构治理的模式,对历代封建王朝都产生了深远的阻碍。
4、作用: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址政权直接有效的操纵。
【合作探讨】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相同: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址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分封制
郡县制
时
代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被分封的诸侯具有必然的独立性,封位世袭
中央政府属下的地址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影
响
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增强,保护了国家的统一
划分标准
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在国家大一统条下实行的,按地域划分
★本小结:
秦朝统一后,为了巩固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统治,秦始皇成立了一套皇权至上的中央集权制度,把全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牢牢地操纵过来,从而奠定了中国两千连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大体魄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秦朝的壮大和衰亡都有重要阻碍。
★堂练习
、废除分封,成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址行政长官
家族势力在地址绝迹
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二、与分封制相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要紧特点是:
A皇位世代相传,以稳固“家天下”的基础
B推行郡县制,增强中央对地址的操纵
皇帝把握从中央到地址的人事大权
D为提高权威而神化皇权
3、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方法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4、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地址推行郡县制度
D公布秦律,酷刑峻法
、据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
……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
十亭一乡,……”以下解读正确的选项是:
A秦亡后,县令、长在汉初继续留任
B秦朝每县掌治100个亭
汉代县扩大辖区,掌治100个乡
D汉代县制大体沿用秦朝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