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重点达标名校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重点达标名校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
1.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
( )
A.没有一个人能否认学校有今天的局面不是师生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修改:去掉“能”
B.校足球队糟糕的防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
修改:在改善前加“得到”。
C.不但中药能与一般抗生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比较低。
修改:将“成本也比较低”与“副作用小”互换位置。
D.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温度有助于化学反应速度。
修改:在“有助于”后加上“提高”。
2.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蛰.伏(zhé)顷.刻(qīng)黝.黑(yǒu)翘.首以待(qiáo)
B.狡黠.(xiá)祈.求(qí)炽.热(chì)三年五载.(zǎi)
C.偌.大(ruò)恣睢.(suī)贮.藏(chǔ)相形见绌.(chù)
D.风靡.(mí)虬枝(qiú)瞥.见(piē)乳臭.未干(xiù)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藩篱收敛口头蝉滚瓜烂熟蛛丝马迹
B.惧掸愧怍城隍庙呕心沥血大相径庭
C.玷污朗润中轴线要言不繁迫在眉睫
D.田垄惊鸿里程碑抑扬顿挫脍炙人口
4.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据说《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可谓妙手偶得
....。
B.南京大屠杀这一骇人听闻
....的反人类罪行,是人类史上黑暗的一页,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痛。
C.“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
....的变通,更是一种顺应自然的生存之道。
D.香港是广西最大的外资来源地和贸易伙伴,其在广西开放格局中起到的作用微不足道
....。
5.下列语段中,标有序号的句子与中心不相符
...的一项是()
最近,韦应物《简卢陟》中“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这两句诗被作家杜子健在微博上改成“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他希望网友帮忙续作。
在短短几天内收到了上万网友的作品,其中佳句频现,大家认为不少续写古朴典雅。
①如“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的风雅和豪情;②“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今天你一杯,明天我一杯”的通俗与滑稽;③“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倾之与桃花,匀注淡胭脂”的浪漫和绮丽……④雅致的诗句中迸发出无穷的魅力,可见大家对国学文化的热爱并没有减少。
A.①句B.②句C.③句D.④句
6.请你根据提供的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下面提出的问题展开探究。
材料一:中欧各国的“文化年外交”已经进行了10年——包括“中法文化年”、“西班牙年”、“希腊文化年”、“中意文化年”等活动。
材料二:2004年1月24日是中国农历春节,法国的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披上了“中国红装”,70多万法国民众涌上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争睹来自中国的万人盛装游行表演,人数之多,甚至超过了每年法国的国庆大游行。
“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材料三:2009年在中国举办的“俄语年”和2010年在俄罗斯举办的“汉语年”活动成为两国文化生活中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22个省、市与俄23个联邦主体共举办500余项活动,上亿人次参与。
在2009年10月中国“俄语年”闭幕式上,当时的俄罗斯总理普京亲自为“情动俄罗斯——中国人唱俄语歌”获奖的中国小伙子颁奖。
问题:中外文化年的举办有怎样的意义?(至少写出两点)
7.古诗文默写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表达诗人对家乡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异曲同工之妙。
8.名著阅读
《水浒传》目录(摘选)
第七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① 大闹野猪林
第十五回② 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第三十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③ 夜走蜈蚣岭
第三十二回宋江夜看小鳌山④ 大闹清风寨
1.下列各项填入回目中的空缺处,正确的一项是()
A.①鲁智深②石秀③李逵④花荣
B.①鲁智深②杨志③武行者④花荣
C.①黑旋风②杨志③武行者④公孙胜
D.①黑旋风②石秀③林冲④公孙胜
2.《水浒传》108将聚义梁山的原因有多种。
下列各项,对其中的四种原因对应的人物有误的一项是()
A.被自己人陷害——以卢俊义为代表。
B.被官府(或者与官府有勾结的人)陷害,被迫上山——以林冲为代表。
C.被俘上山,由于个人意志不坚定,甘愿为梁山效力——以关胜为代表。
D.因杀人越货触犯了法律,为逃避法律制裁不得已而上山——以秦明为代表。
二、阅读
9.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按要求答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宁,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上阕一个“________”字,不仅表现了出猎场面的盛大壮观,而且写出了随猎者矫健的身影和如虹的气势。
2.请对下阕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简要赏析。
3.词的结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有亭翼.然临于泉上______百废具.兴______须.晴日______
1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因为阅读而平视世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
①有句电影台词说:“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世界那么大,出去走走看看确实是见世面、长阅历的好方法。
然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阅读同样可以洞察芸芸众生、大千世界。
②“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穷极一生,我们通过感官感知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行万里路替代不了读万卷书。
书乃人生成长的精神食粮,片页之间足以驰骋古今、经天纬地,常读之可以新知、可以医愚、可以立德,甚至可以平治天下。
阅读的意义就在于,不管富甲一方还是一贫如洗,不管位居高位还是一介布衣,不管志得意满还是穷困潦倒,都能在书籍的世界里摆脱世俗庸常、凝望永恒哲理,找到人生的意义。
③有怎样的眼界,就能看到怎样的远方;有多大的胸襟,就能包纳多大的世界。
古人总结,“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书籍,正是脚下的高山,帮助我们看到更遥远的风景。
阅读是与意义紧密相连的,它让我们知晓,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不只有面包,还有玫瑰和咖啡。
阅读又是与现实密不可分的,它教会我们审视自身、迎接挑战、辨别善恶,继而读懂生活的真谛、探得生命的意趣。
④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
不读书,接触到的世界就和纸一样单薄;多读书,学识、阅历乃至生命体验会随着页码的递增而不断累积。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时间的改变可能是静悄悄的,但阅读对气质的塑造终究会显露出来。
正是在日复一日的博览群书中,我们感受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体悟出“不迁怒,不贰过”的修身奥秘,即便处身失落失望甚至失掉所有方向之时,也能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⑤阅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读《资治通鉴》,可以获得王朝更替的历史教益;读《红楼梦》,可以洞晓世家望族的兴衰荣辱;读《平凡的世界》,可以从苦难的生活中发现人性的温暖、奋斗的价值。
书籍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认识这个世界的逻辑、方法和哲理,帮助我们于升平气象中看到隐患风险,于问题荆棘中看到出路希望,从历史幽暗之中看到璀璨未来,从人性冷漠之中看到道德之光。
⑥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让我们在自我省视中学会谦卑和从容,在平视静观中同这个世界和解。
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和虚荣感,而是为了实现内在的淡定从容,赢得开阔的人生境地,达致自我与外界的调和容纳。
⑦不读书犹如自我放弃,非读书不足以实现精神的富足。
1.文中第①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2.第③自然段中的划线语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概括第⑤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4.结合文中作者谈到的阅读的意义,就其中一点结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教育的意义(节选)
曹文轩营造审美境界
①一个人完整的精神世界,是由许多维度组成的。
这其中,审美怎么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维度。
而文学对这一维度的生成,几乎是最有效的。
文学的根本性的功能之一,就是审美。
如果说,远古的文学可能更在意的还是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话,那么后来的文学则越来越在意它的审美价值。
而人们亲近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正在于它们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并能够培养人们的审美经验,提升人们的审美境界。
②审美,使人类渐渐变成了有情调的人类,使人生变成了有情调的人生。
今日之人类与昔日之人类相比,其一大区别就在于,今日之人类有了一种叫做“情调”的元素。
而在情调的养成中,文学立下头等功劳。
③文学似乎比其他任何精神形式都更有力量帮助人类养成情调。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文学能用最简练的文字,在一刹那间,把情调的因素输入人的血液与灵魂。
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泰戈尔、海明威、屠格涅夫、鲁迅、沈从文、川端康成……一代一代优秀的文学家,用他们格调高贵的文字,将我们的人生变成了情调人生,从而使苍白的生活、平庸的物象一跃成为可供我们审美的东西。
④情调改变了人性,使人性获得了质的提高。
⑤情调当属美学范畴。
培育悲悯情怀
古典形态的文学,始终将自己交给了一个核心单词:感动。
古典形态的文学做了若干世纪的文章,做的就是感动的文章。
古典形态的文学之所以让我们感动,正是在于它的悲悯精神与悲悯情怀。
慈爱的主教借宿给冉•阿让,而冉•阿让却偷走了他的银烛台被警察抓住,主教却说这是他送给冉•阿让的,这时,我们体会到了悲
悯。
当沈从文的《边城》中爷爷去世,只有翠翠一个小人儿守着一片孤独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
当祥林嫂于寒风中拄着拐棍沿街乞讨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
我们体会到了悲悯。
我们在一切古典形态的作品中,都体会到了这种悲悯。
在沉闷萧森、枯竭衰退的世纪里,文学曾是情感焦渴的人类的庇荫和走出情感荒漠的北斗。
我曾断言:文学在于为人类社会的存在提供和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性基础。
而这一“基础”中理所当然地应包含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悲悯情怀。
其他文类——比如哲学、伦理学方面的文章,一样是讲悲悯情怀的。
但这些文章仅仅是让我们明白悲悯情怀的必要性。
我们只是接受并懂得了一个关于悲悯情怀的观念。
但文学作品——比如《呼兰河传》《边城》《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会在阅读这些文字时被感动,悲悯情怀会油然而生,我们会在对文学作品的无休止的阅读中,成为一个具有悲悯情怀的人。
1.对以上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学具有营造审美境界和培育悲悯情怀的教育功能。
B.审美是人的精神世界中一个重要维度。
C.哲学、伦理学能让人明白悲悯情怀的必要性,而文学能让人生长出悲悯情怀。
D.文学比其他任何精神形式都更有力量帮助人类养成情调。
2.下面这段文字是从第(一)部分抽出来的,如果还原回原文,应该放在哪两个段落之间?
人类有情调,使人类超越了一般动物,而成为高贵的物种。
情调使人类摆脱了猫狗一样的纯粹的生物生存状态,而进入一种境界。
在这一境界之中,人类不再仅仅享受种种官能得以满足的原始快乐,而有了精神上的享受。
人类一有情调,这个物质的、生物的世界从此似乎变了,变得有说不尽或不可言传的妙处。
人类领略到了种种令身心愉悦的快意。
天长日久,人类终于找到了若干表达这一切感受的单词:静谧、恬淡、散淡、优雅、忧郁、肃穆、飞扬、升腾、圣洁、素朴、高贵、典雅、舒坦、柔和……
A.①段和②段之间B.②段和③段之间
C.③段和④段之间D.④段和⑤段之间
3.请调动你的阅读积累,在第(二)部分画线处,续写一个事例,使之符合文意。
4.文章为了论述文学的意义,运用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请从文中任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13.非文学作品阅读
校服那些事儿
校服的种类多种多样,每个国家的校服几乎都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国家的文化和教育理念。
欧洲和日本校服已经是特色化的时装;泰国的校服以性感著称,女生校服的裙子刚刚没过大腿根部,可见这国家的开放风气;中国校服和朝鲜校服走的是同一路线,无论男女都是宽大的运动装,大部分学校要求学生每天必须身穿校服。
( )
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的校服,在几十年间的发展可以用“谨慎”来形容。
上世纪70年代到今天,校服的样式没有多大变化,一水的宽松运动服。
大多数学生都不爱穿这样的校服,但又没办法,这种校服是唯一的选择。
我们都有穿校服上学的经历,而且常常不合身。
因为年少仍处于长身体阶段,学校老师常常建议学生买大一号。
实用性第一是中国校服的最大特点——要让大家看起来一样,穿得要像任何时候都能进操场做运动。
曾经有过学校试图进行改革,采用日本或韩国的校服样式,使中国的校服多样化,也让中国的学生看起来更好看。
但遭到了一些家长的反对,他们认为男生穿得太英俊女生穿得太漂亮,这容易早恋。
面对中高考的压力,家长们认为早恋是拖垮成绩的杀手。
民国时期,蓝色上衣黑色裙子和白色袜子黑布鞋是当时女学生的标准装饰,男生则是齐整的中山装搭配黑色帽子,这种装束令人耳目一新。
有不少人认为这样的服装既能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性别观念,又象征了崭新的国家精神。
今天绝大多数地区的校服过于侧重运动,导致一直被批评缺乏审美,既没能影响整个服装潮流,也没被任何设计师借鉴过。
日本校服文化范
日本女生校服上身通常是简洁的白衬衣,冬天搭配着藏蓝色的西装样式外套,下身是一件及膝百褶短裙,无论春夏都穿着长筒的棉袜,脚上蹬着圆头的皮鞋。
日本街头,这种水手服打扮的女孩子随处可见。
男生的装扮则是简单的诘襟服,白衬衣和简单的西装裤,肩上挎着一只单肩包,如果不是那些稚嫩的面孔,这样的打扮和上班族有什么分别?
在日本,不同学校的校服在细节上会有些许出入,但这种基本的设计让日本的校服风格独树一帜。
不仅是学生在穿,即使毕业了,学生们也愿意身穿校服外出。
可以说,校服已经成为日本国民文化的一部分,日本的动漫、电影、流行音乐的MV,都在使用校服元素。
日本人能将校服发展成一种文化,是二战以后的事儿。
日本校服被定为今天的样式据说是向欧洲学习的。
1864年维多利亚女王时期,水手服被穿在儿童身上,这种风潮后来流向了欧洲各国,直到1879年被日本贵族学校采用便延续至今。
今天的日本校服,男生的服装更偏向于军官的服装,而女生的服装则更像普通士兵。
这几乎正好可以印证在今天日本男尊女卑的社会现状,今日的日本女生,一般结婚后也只有少部分人离家工作。
但显然日本校服女生的形象更深入人心,日本也从来不吝向世界展示这种小女生的形象。
在前两年日本外务省委
任的文化大使中,更把校服女生的形象作为日本最强的“软力量”输出到各国。
( )
欧洲的校服仍然维持着它一直以来低调和贵族的传统,被视为最正统的校服。
也不知是欧洲的学生更严肃还是校方更强硬,他们的态度似乎是“学生就要穿得像个学生的样子”。
他们对校服的重视程度也不输给日本,认为校服是培养学生纪律意识最直接的手段。
英国大概是世界上最早拥有校服的国家,校服的历史长达500年,起初采用统一的蓝色。
英国人相信蓝色会让他们的孩子从小就学会谦逊做人,今天校服的颜色种类并没有增加太多,正式的套装使用的颜色只有暗红、黑、灰、藏蓝几种颜色。
英国校服如今依然努力培养学生具有绅士风范。
在以培养精英著称的伊顿公学,一套校服的售价高达2000英镑,重要场合的服装是燕尾服式的晚礼风格,平时则是剪裁合体的西装,配有西装马甲。
大部分学校校服远远达不到伊顿公学的规格,但是风格基本统一。
男生穿合体西装,打领带,女生则通常是穿灰色套裙黑色丝袜或者棒球衫配短裙,戴同色系帽子,校服上标有学校校徽,学生打扮依然保存了日不落帝国的绅士淑女范儿。
可以这样说,英国年轻人的审美和他们的校服审美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英国的校服也为主流时装界贡献了很多的灵感,如今的“学院风”正是对英国校服的时尚概括,而英伦范儿也成为各种潮人的学习榜样,这两年大热的“牛津鞋”正是人们对英国学院时尚的一次集体膜拜。
伦敦早已经因为有独特的风格成为重要的时装之都,英国校服正是铺就这种风格的重要力量。
(选自《阅读与写作》,有删改)
1.非文学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应该有不同的阅读方法,你觉得本文更适合用哪种方法阅读?关于“欧洲校服”,从文中你得到了哪些有效信息?请分条列出三条。
2.仿照“标题二”,完成另外两个小标题。
(1)__________——日本校服文化范——(2)_________
3.学校近期准备推出第五期校刊,你觉得这篇文章适合刊登在哪一个栏目?请说明理由。
A.经典推荐 B.青春视野 C.风云人物
三、语言表述
1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相关任务。
眼看着中考就要来了,一直渴望当歌星的小文还是每天放学后都留在音乐教室练歌。
小文的妈妈为此很生气,批评了小文,禁止小文继续练歌。
小文找到了好朋友小成诉说自己的苦恼。
如果你是小成,你会对小文或小文的妈妈说什么?请任选一个对象,表达你的想法。
(150字左右)
四、写作
15.请以“会心一笑”为题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要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D
【解析】
A多重否定不当。
B“问题”和“改善”搭配不当,“改善”应改为“解决”。
C词语顺序颠倒,改为:中药不但能与一般抗生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比较低。
【点睛】
一般而言,语病类型常有以下六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需要掌握的应试技巧有: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等。
2、B
【解析】
A.顷(qǐng)刻;
C.贮(zhù)藏;
D.风靡(mǐ)。
故选B。
3、D
【解析】
本题考查字形。
A项错误,口头蝉—口头禅;B项错误,惧掸--惧惮;C项错误,要言不繁---要言不烦;D项正确。
故选D。
4、D
【解析】
D项加点成语运用有误。
“微不足道”非常微小,不值得一提,与文中语境不符,与“香港是广西最大的外资来源地和贸易伙伴”矛盾。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
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5、B
【解析】
题目写的是“古朴典雅”,而第二句却通俗滑稽,不符合要求。
故选B。
6、①利于向世界推广汉语并展示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②利于外国优秀文化的传入中国,不断丰富祖国的语言文化。
③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④推动经济、政治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要深入研读材料,了解其背后蕴含的意义,然后结合关键句子回答。
“2010年在俄罗斯举办的‘汉语年’”“70多万法国民众涌上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争睹来自中国的万人盛装游行表演”说明中外文化年的举办利于向世界推广汉语并展示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2009年在中国举办的‘俄语年’” “情动俄罗斯——中国人唱俄语歌” 说明中外文化年的举办利于外国优秀文化的传入中国,不断丰富祖国的语言文化;“情动俄罗斯——中国人唱俄语歌”“争睹来自中国的万人盛装游行表演”说明中外文化年的举办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人数之多,甚至超过了每年法国的国庆大游行”“中国22个省、市与俄23个联邦主体共举办500余项活动,上亿人次参与”“俄罗斯总理普京亲自为……”说明中外文化年的举办有利于推动经济、政治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精炼地整合答案即可。
7、(1)千里共婵娟(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婵”“雁”“陟”“臧”等字词的书写。
8、1.B
2.D
【解析】
1.要求学生结合原著内容分析回目名称。
①处“大闹野猪林”可知是花和尚鲁智深。
②处“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可知是青面兽杨志。
③处结合“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可知是行者武松。
④处结合“大闹清风寨”可知是“小李广花荣”。
故选B。
2.D项错误。
因杀人越货触犯了法律,为逃避法律制裁不得已而上山,以晁盖、吴用等人为代表。
秦明上梁山的原因:被自己人陷害。
原因及经过:秦明被擒后,清风山众头领劝秦明归降,秦明不愿意,众头领便留秦明在山上吃饱喝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