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林街道五勤组纳污坑塘整治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林街道五勤组纳污坑塘整治工程
设计方案
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办事处
2017年04月07日
目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1)
第二章技术分析 (5)
第三章整治方案 (8)
第四章整治费用 (10)
第五章日常管理 (11)
第一章、综合说明
一、项目背景
根据省环保厅、市环保局组织开展纳污坑塘排查整治工作相关要求。
5月起,区环保局开展排查整治工作,我街道五勤组鱼塘被确定为纳污坑塘。
根据排查情况,纳污坑塘的污染源为南京市浦口区卢锦记茶干厂,该厂现已停止生产。
根据相关要求,经过实地勘查和水样分析,并结合排水沟及纳污坑塘的现状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本整治方案,以期实现纳污坑塘应急治理要求。
二、基本概况介绍
1. 纳污坑塘基本概况
桥林街道五勤组纳污坑塘位于浦乌路南侧,中心经度118.5240,纬度31.9349,面积约1100m2,体积约4400m3,用于泄洪。
目前,有卢锦记茶干厂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至该纳污坑塘,坑塘有恶臭现象,排水沟底有黑色沉淀物。
2.污染源基本概况
(1)概况
纳污坑塘污染源为南京市浦口区卢锦记茶干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该厂离纳污坑塘距离大约50米,废水从厂区沉淀池通过沟渠排入纳污坑塘。
南京市浦口区卢锦记茶干厂注册日期1999年5月31日,经营范围为豆制品加工、销售。
日生产原料200斤大豆,生产工艺为泡豆——磨豆——压榨分离——煮浆——点卤。
(2)污染防治设施情况
卢锦记茶干厂生产废水主要为:泡豆水、地面冲洗水及压榨分离的黄浆水。
厂区已建一座沉淀池,泡豆水、地面冲洗水、压榨分离的黄浆水以及生活污水经过沉淀池沉淀后排入纳污坑塘。
(3)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茶干厂日用水量2-3吨,日排水量约1吨。
(4)污染物监测数据情况
2017年5月22日浦口区环保监察大队对南京浦口区卢锦记茶干厂进
行检查,执法人员于该厂排水口采样,监测分析如下:
经浦口区环境监测站监测,该茶干厂生产废水排污口水样COD、氨氮数据超标。
三、项目任务
本项目涉及约4400m3纳污坑塘水体的治理,主要任务是对受污染坑塘水进行污染物消减、通过整改措施对现有塘水进行处理。
控制进入坑塘废水污染物浓度,去除水中的COD、氨氮等污染物,增加透明度。
加强整治后的日常管理。
四、设计原则及依据
1.设计原则
纳污坑塘治理遵循如下原则:
(1)针对性原则:根据河道污染特点,科学诊断河道存在的污染问题,有针对性、有重点的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2)合理性原则:统筹考虑区域相关整治计划,各项措施紧密衔接;统筹前期建设与后期管护,尽可能降低成本。
(3)综合性原则:充分考虑河流的生态功能、水质净化、生态景观等功能的需要。
2.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住建部;
(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7)《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卷)。
3.规范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
(4)《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2013);
(5)《水生动植物工程设计指导原则》;
(6)《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9-2011;
(7)《河道整治设计规范》 GB50707-2011;
(8)国家及地方其他相关规范、规程和规定。
第二章、技术分析
一、纳污坑塘水体黑臭的成因
水体黑臭主要是水体缺氧造成的,同时也与水体富营养化和底泥沉积有关。
国家重大水专项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当溶解氧降低到2.0 mg/L时,水体将处于缺氧状态。
当溶解氧为3 ~5mg/L时,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和氨氮含量一般也会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呈现有色有味状态,但有水生生物存在;当溶解氧大于6 mg/L 时,水体处于有氧状态,有机物降解和氨
氧化速率显著增加,水体开始具有自净能力。
具体来说,水体发生黑臭的主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外源有机物和氨氮消耗水中氧气
城市水体一旦超量受纳外源性有机物以及一些动植物的腐殖质,如居民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污染物等,水中的溶解氧就会被快速消耗。
当溶解氧下降到一个过低的水平时,大量有机物在厌氧菌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产生硫化氢、胺、氨和其他带异味易挥发的小分子化合物,从而散发出臭味。
同时,厌氧条件下,沉积物中产生的甲烷、氮气、硫化氢等难溶于水的气体,在上升过程中携带污泥进入水相,使水体发黑。
(2)内源底泥中释放污染
当水体被污染后,部分污染物日积月累,通过沉降作用或随颗粒物吸附作用进入到水体底泥中。
在酸性、还原条件下,污染物和氨氮从底泥中释放,厌氧发酵产生的甲烷及氮气导致底泥上浮也是水体黑臭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研究指出,在一些污染水体中,底泥中污染物的释放量与外源污染的总量相当。
此外,由于城市河道中有大量营养物质,导致河道中藻类过量繁殖。
这些藻类在生长初期给水体补充氧气,在死亡后分解矿化形成耗氧有机物和氨氮,导致季节性水体黑臭现象并产生极其强烈的腥臭味道。
(3)不流动和水温升高的影响
丧失生态功能的水体,往往流动性降低或完全消失,直接导致水体复氧能力衰退,局部水域或水层亏氧问题严重,形成适宜蓝、绿藻快速繁殖的水动力条件,增加水华暴发风险,引发水体水质恶化。
此外,水温的升
高将加快水体中的微生物和藻类残体分解有机物及氨氮的速度,加速溶解氧的消耗,加剧了水体的黑臭。
二、技术措施
1.截污清淤
对纳污坑塘的污水进行截流,杜绝未经处理的污水进水纳污坑塘。
对进入纳污坑塘的沟渠管网进行清淤,减少因沟渠管网中的淤污对水体的污染。
2.化学方法措施
主要采用COD、氨氮:COD去除剂2-3分钟即可产生效果,不产生固废;主要由断链剂、耦合剂、催化剂等主要成分。
氨氮去除剂:投加后使水中的氨氮部分生成不溶于水的氮气、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水,该去除剂的催化成分将废水中离子状态的氨氮转化成游离状态,并由辅助去除COD效果,2分钟即可完成反应过程,无固废产生。
通过投加以上两种去除剂,可以有效的降低河水中的COD、氨氮使水体水质达到相关标准。
3.生物及水生植物措施
为了使河道水水质长期保持在相关标准要求内,建议在纳污坑塘中养殖一定数量的鱼、虾类水生动物、种植水生植等措施进行水体自净。
第三章、整治方案
一、纳污坑塘及沟渠整治方案
1.设计水量
4400m3
2.水质特征
桥林街道五勤组纳污坑塘中水质通过自行洁净,经监测未被严重污染,塘中水未发臭。
卢锦记茶干厂至纳污坑塘的沟渠底有黑色淤泥,水质有恶臭现象。
3.整治方案
由于对卢锦记茶干厂至纳污坑塘的沟渠中有大量的淤泥,淤泥发黑发臭,为了减小对纳污坑塘的污染,首先需对沟渠进行清淤处理,清出的黑臭淤泥运送至附近合作的农庄,用作肥料,全部进行回田处理。
并做好转移交接台账。
纳污坑塘未被严重污染,后期可通过养殖鱼、虾类水生动物、种植水生植等措施进行自净。
严控控制进入坑塘废水的水质。
二、污染源整治方案
1.设计水量
1-2m3/d
2.水质特征
生产废水排污口水样COD、氨氮数据超标
3.整治方案
南京市浦口区卢锦记茶干厂废水主要由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组成。
生产废水主要为洗豆水、冲洗地面水及压榨分离的黄浆水,洗豆水。
冲洗地面水污染物浓度低,经过该厂已有的三道格式沉淀池进行沉淀,经过沉淀后,废水达标排放。
沉淀物含有丰富有机物,由企业安排专人收集,运送至附近的合作农庄,作用肥料,回田处理,并做好转移交接台账。
压榨分离的黄浆水COD、氨氮含量较高,该部分废水处理难度较大,不容易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中一级标准,因此该废水不能进入三道格式沉淀池简单处理后排入坑塘。
生产过程应对黄浆水中进行收集,收集后的废水倒入茶干厂的化粪池内,由企业按照生产用量,安排专人用专车将含有高浓度有机物的黄浆水与化粪池内生活污水定期运送至附近的合作农庄的沼气池内,进行发酵产气。
发酵后的有机物沉淀由农庄统一用作肥料,全部回田处理,并做好转移交接台账。
第四章、整治费用
1.一次性投资
2.卢锦记茶干厂日常废水处理费用
第五章、日常管理
我街道将督促卢锦记茶干厂在规定的时间内按上述两方整治方案进行整治,整治完成后经环保部门监测验收后方可进行生产。
整治期间,加强对茶干厂停产进行监督,严防边整改边生产。
我街道环保科将建立纳污坑塘检查机制,对卢锦记茶干厂生产过程中的排污量、污染物浓度、处理情况、相关台账等进行督查。
确保坑塘不再被污染。
浦口区人民政府桥林街道办事处 2017年0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