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
马睿
【摘要】目的探讨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间101例子痫前期病例的有关资料,根据孕周将其分为早发组(<32周),晚发组(≥32周),比较两组疾病发病情况,病情特点及母婴并发症等.结果与晚发组子痫前期相比,早发型子痫前期并发症发生率高,围生儿窒息率及死亡率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痫前期的发生时间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围生儿的结局有明显相关性,选择适当病例期待治疗,可以延长孕周,改善围生儿结局.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1(005)022
【总页数】2页(P40-41)
【关键词】早发型子痫前期;预后;期待治疗
【作者】马睿
【作者单位】044000 运城市中心医院妇产科
【正文语种】中文
早发型子痫前期是产科的危重症;尤其是孕周小于32周的患者,并发症重,母婴愈合均差。
我院近几年来对孕周小于32周的患者采取期待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住院分娩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101例的
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间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共101例,年龄18~42岁,根据孕周分为两组:A组<32周45例,平均年龄(26.4±4.32)岁;平均血压(170±13)mm Hg/(110±12)mm Hg;B组32~34周56例,平均年龄(28.7±3.77)岁,其中双胎2例。
平均血压(160±22)mm Hg/(115±18)mm Hg;
子痫前期重度按照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第7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标准[1],排除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1.2 治疗方法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入院时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尽快终止妊娠;入院时无严重并发症者,均予以期待治疗;治疗上给予吸氧,静脉滴注硫酸镁、肌
内注射地西泮、口服降压药物等措施;肌内注射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合并胎儿生长
受限者,给以营养支持治疗;输白蛋白纠正严重的低蛋白血症;入院时行常规化验、
乳酸脱氢酶、尿蛋白定量;眼科会诊查看眼底,行胎心监护,行母体胸腹腔彩超,
心脏彩超及胎情彩超;住院期间定期复查,终止妊娠的指征参考乐杰主编的《妇产
科学》第7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终止妊娠的标准[1]。
1.3 评价指标入院孕周,期待治疗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死亡率。
1.4 统计学方法结果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
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的比较 A、B两组孕妇年龄及血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两组孕妇期待治疗时间、并发症及分娩方式的比较 A组期待治疗时间为
(15±2)d,B组期待治疗时间为(8±1.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发生并发症者39例,B组40例;A组并发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并发症中常见为低蛋白血症,胸腹水,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脑
水肿,胎盘早剥,HELLP综合征等。
A组自然分娩3例,剖宫产42例;B组自然分娩6例,剖宫产分娩50例。
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3 围生儿结局比较 A组共有45例胎儿,其中新生儿窒息23例,死亡8例;B 组共有58例胎儿,其中新生儿窒息7例,死亡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早发型子痫前期是比较棘手的产科重症,大多数资料显示发生于32~34周之间的子痫前期与超过34周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而小于32周则与两者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提示以32周划分的早发型子痫前期具有一定的围生儿预后判断价值[2]。
近年来的基础研究表明早发型子痫前期与晚发型子痫前期在发病机制上有明显不同。
晚发型子痫前期倾向于母体源性,而早发型则更倾向于胎盘源性,其胎盘的病理学,胎盘着床部位子宫形态学,胎盘基因组织学,蛋白质表达均与晚发型有明显的差异[3];故认为以32周为界值划分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更能反映发病孕周及分娩结局的关系。
3.2 对于早发型子痫前期,近年来大多数学者提倡期待治疗。
期待治疗的目的是在母亲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延长孕周,为胎儿生长,胎肺成熟赢得时间,以减少围生儿病死率。
有研究显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初产妇再次妊娠时40%有复发的危险[4]。
过去认为延长孕周可以减少了围生儿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但可能增加母亲的危险性,然而两个随机对照试验和一个大样本的前瞻性试验证明,期待疗法使围生儿结局改善同时,母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没有明显增加[4]。
本研究中A组患者经期待治疗后,孕周平均延长2周左右,改善了围生儿结局,无患者发生致命性的并发症。
总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并发症多,胎儿及新生儿风险高,临床上应予以重视;分娩应尽量选择有母婴抢救条件的医院。
治疗应实施个体化原则,严格选择病例,
严密监测母儿状况,适当进行期待治疗,以期改善妊娠结局。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95-102.
[2]肖兵,熊庆.早发型子痫前期的病因研究进展.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
26(4):803-804.
[3]刘慧英,何晓宇.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特点及临床处理.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9,20(4):452-454.
[4]钟利若,林莉,张利军.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及结局探讨.当代医学,2011,17(234):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