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苏高考名篇名句预测

合集下载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答案(江苏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答案(江苏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答案(江苏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答案:A2.答案:A3.答案提示:地形水深、地质构造、相关资料解析:指向性压缩,分清层次,概括要点。

4.提示:(1)夏瑜、《药》(2)按语:回首辛亥,让我们恭敬地拿起坟前的白花,敬献于烈士的墓前。

二.文言文阅读5.答案:B6.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答案:②说明禁止巫祭,没有“不残”;③说明治理得好。

7.答案:C8.(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译文:陈希亮毁掉的不合礼制的祠堂上百个,勒令巫师成为农民的有七十多家。

(2)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译文:陈公身处于最前列,号令士兵将弓箭拉满但不射出。

(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译文:陈公宽恕了他,将他流放,把其余士兵全部交给公府左右使令,并且让他们把守仓库。

参考译文:公名为希亮,字公弼,姓陈。

起初为长沙县令。

有个叫海印国师的僧人,他出入章献皇后家,与几个显贵的人(公卿大夫之类)来往,倚仗着他们的势力占据百姓的土地,人们没有谁敢正眼看他,陈希亮收捕惩治他,在法律上定他的罪,全县的人都很惊惧。

后去职担任雩都县令。

资深的官吏曾腆轻视法律,买卖官司。

因为陈公年轻就轻视他。

陈公就任的那天,首先查处他的重大罪责,曾腆叩头以至于出血,愿意改过自新。

陈公警诫他,宽免了他。

适逢陈公修建县学,曾腆把家财用来资助官府,让子弟都进入县学学习,最终他成为良吏,并且子弟中有考取了进士的。

当地的巫师每年搜刮百姓的钱财祭鬼,把这叫作“春斋”,他们说,不这样做就会发生火灾。

陈希亮禁止了这项活动,百姓不敢犯禁,火灾也没有发生。

陈希亮毁掉的不合礼制的祠堂上百个,勒令巫师成为农民的有七十多家。

盗贼起事,陈公担任房州知州。

房州平素没有军队守备,百姓很是恐惧想要逃亡离开这里。

陈公率领几百名牢城的士卒和民众,昼夜训练检阅,名声震荡山南。

百姓依靠他们而得以安定,盗贼不敢进入房州境内。

2011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11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11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详细解答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A)A.归根结底旁征博引莫衷一是舐犊情深B.察言观色胜卷在握美轮美奂醍醐灌顶C.孺子可教随遇而安铩羽而归相形见拙D.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咳不容缓沧海桑田修改:“卷”改为“券”,“拙”改为“绌”,“咳”改为“刻”。

解析:没想到,今年江苏改考成语为错别字,实出人意料!但是从考生的实际情况——写错别字的现象太多——出发,使用此招,应该有必要。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B)A.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修改:“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改为“保障并切实改善民生”,“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提到“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前。

B.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合理性的反省。

C.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修改:句式杂糅,去掉“取得的”或“靠的”。

D.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修改:“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有歧义。

解析:从历年的病句命题来看,今年的病句都“病”得有特征,因而相对而言,就很容易判断。

3.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那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不要超过15个字。

(4分)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

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

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

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

2011年江苏卷默写篇目预测(附2004-2010江苏高考语文默写篇目统计)

2011年江苏卷默写篇目预测(附2004-2010江苏高考语文默写篇目统计)

2011年江苏卷默写篇目预测(附2004-2010江苏高考语文默写篇目统计)新高考新题目2011-05-20 09582011年江苏卷默写篇目预测(附2004-2010江苏高考语文默写篇目统计)来源三槐居()考试时间高中篇目初中篇目课外2004阿房宫赋永遇乐诗2005西厢记琵琶行论语2006离骚赤壁赋论语客至2007阿房宫赋赤壁怀古己亥杂诗管子2008逍遥游琵琶行赤壁赋茅屋出师表老子2009离骚劝学赤壁赋锦瑟浣溪沙毛泽东2010氓劝学蜀道难水调歌头战国策陶渊明从未考过的篇目师说陋室铭蒹葭无题破阵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登高岳阳楼记行路难使至塞上过零丁洋虞美人醉翁亭记钱塘湖春行游山西村天净沙所谓规律高中篇目一篇文章考过之后,隔两年会再考一次。

今年考过的篇目,到下一年仍会有一篇考到。

初中篇目除《论语》之外,其余的篇目不会重复。

考试预测2011年高中篇目很可能会考到《氓》《蜀道难》(2010年考的)《逍遥游》《琵琶行》(2008年考的),另外从未考过的《师说》《登高》《虞美人》也是重点。

此外《赤壁赋》和《阿房宫赋》也很有可能考到。

初中篇目,除了考过的内容,其余都有可能考到。

个人直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很可能会考到。

至于课外名句,我不敢预测,有老师说可能会考到国家领导人引用过的诗句,不知是否属实,暂且把这些句子贴在这里吧。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召远在修近,避祸在除怨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以上只是我的个人推测,在学生全面掌握的情况下,来点预测,总还是可以的吧!诸位意下如何呢?。

2011年江苏卷高考语文(含附加题)答案及解析

2011年江苏卷高考语文(含附加题)答案及解析

2011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涂满,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 )A. 归根结底旁征博引莫衷一是舐犊情深B. 察言观色胜卷在握美轮美奂醍醐灌顶C. 孺子可教随遇而安铩羽而归相形见拙D. 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刻不容缓沧海桑田答案:A 。

解析:B、胜券在握,C相形见绌,D励精图治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B )A. 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B. 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合理性的反省‎。

C. 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D. 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答案:B 解析:A “不断改善”和“切实保障”不合逻辑;C “主要靠的是…”和“靠…取得的”句式杂糅;D“其它学校领导‎”有歧义。

3、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那‎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况,不要超过15‎个字。

(4分)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

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

2011全江苏高考语文背诵篇目

2011全江苏高考语文背诵篇目

2011江苏高考语文背诵篇目加补充初中25篇必背古诗文1、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8、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011届高三高考语文考前预测——名句名篇

2011届高三高考语文考前预测——名句名篇

2011届高三高考语文考前预测——名句名篇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__________,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2、,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韩愈《师说》)5、问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6、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7、,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9、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10、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1、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不能十步;,功在不舍。

1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13、,则芥为之舟,,水浅而舟大也。

14、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

,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

静言思之,。

15、,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海内存知己,。

,儿女共沾巾。

16、?杜鹃啼血猿哀鸣。

,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琵琶行》)1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劝》荀子)18、庄生晓梦迷蝴蝶,。

(《锦瑟》李商隐)19、千呼万唤始出,。

(《琵琶行》白居易)20、问君能有几多愁?。

(《虞美人》李煜)2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__________________,;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2、西当太白有鸟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蜀道难》)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赤壁赋》)2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荀子《劝》)25、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26、制芰荷以为衣兮,。

(屈原《离骚》)27、吾师道也,?是故无贵无贱,,,师之所存也。

(《师说》)28、__________ __________,靡有朝矣。

29、,,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赤壁赋》30、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屈原《离骚》)3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冲刺2011高考】江苏省2011高考语文名句名篇常考点汇总

【冲刺2011高考】江苏省2011高考语文名句名篇常考点汇总

名句默写常考点汇总1、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劝学》)2、弦弦掩抑声声思,。

(白居易《琵琶行》)3、西望夏口,,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旌旗蔽空,,横槊赋诗,而今安在哉? (苏轼《赤壁赋》)4、锦城虽云乐,。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李白《蜀道难》) 5爱其子,;于其身也,,惑矣。

(韩愈《师说》6登高而招,,而见者远;顺风而呼,,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而致千里;假舟楫者,,而绝江河。

,善假于物也。

7长桥卧波,?复道行空,?,不知西东。

(杜牧《阿房宫赋》8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前赤壁赋》)9落霞与孤鹜齐飞,。

渔舟唱晚,;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10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11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字余曰灵均。

(屈原《离骚》)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12座中泣下谁最多?。

(白居易《琵琶行》)1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

14大江东去,浪淘尽,。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15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

(李白《蜀道难》) 16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17 ,潮打空城寂寞回。

(刘禹锡《石头城》)18 ,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课时训练1.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2.,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政通人知,。

(范仲淹《岳阳楼记》)5.我劝天公重抖擞,。

(龚自珍《己亥杂诗》)6.受任于败兵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7.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刘禹锡《陋室铭》)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9.青,取之于蓝,。

(《荀子?劝学》)10.弟子不必不如师,。

2011届江苏省高考冲刺阶段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古诗与默写

2011届江苏省高考冲刺阶段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古诗与默写

2011届各地最新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古诗与默写姓名:一、扬州市育才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最后一模”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①白居易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①开成二年(837),白居易和刘禹锡(梦得)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

政治上共遭冷遇,使两位挚友更为心心相印了。

(1)诗题中的“闲饮”二字透露出作者何种心境?(2分)(2)谈谈“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一联的作用。

(4分)(3)赏析“共君一醉一陶然”一句。

(4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⑵,夕揽洲之宿莽。

,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⑶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己亥杂诗》)⑷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⑸,任重而道远。

(《论语》)⑹君子不以言举人,。

(《论语》)二、2011年扬州市高三三模试卷[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元]张养浩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

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

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1)曲题为“对菊自叹”,作者自叹什么?(2分)(2)“人比黄花瘦”与“问花不语”二句各是借用(或化用)了哪位词人哪首词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4分)(3)这首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对此作具体分析。

(4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⑵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白居易《琵琶行》)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⑷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⑸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三、淮安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四次调查测试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2011江苏省高考历年语文试卷精选考试答题技巧

2011江苏省高考历年语文试卷精选考试答题技巧

1、默写。

(6分)【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去也。

(《〈论语〉七则》)(2),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登楼》)(4)叹年来踪迹,?(柳永《八声甘州》)(5),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6)书不尽言,。

(《周易?系辞上》)(7)沧浪之水清兮,。

(屈原《渔父》)(8)今夕为何夕,。

(袁凯《客中除夕》)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棱角/菱形窒息/对峙稽首/稽查B.侥幸/阻挠绚烂/驯服称职/职称C.塑料/朔风叫嚣/发酵本末倒置/倒行逆施D.延伸/筵席瓦砾/罹难挑三拣四/挑拨离间3、下面一段话有三个句子,其中一句有语病,请指出并针对语病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句子要保持原意。

(4分)①在长江三峡中,瞿塘峡最为雄奇险峻,峡内有不少令人惊叹的名胜古迹。

②在瞿塘峡北岸绝壁上,有一条沿江修建、全长65千米的古栈道,连通奉节白帝城与巫山青莲溪,全程异常艰险,这就是著名的夔巫古栈道。

③瞿塘峡南岸的白盐山有一处巨大的临江石壁,上面书写着自宋以来的篆、隶、楷、行等字体的数十块摩崖石刻,气势恢宏,与瞿塘峡雄伟的气势相得益彰。

有语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2分)针对语病的修改__________________(2分)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2011年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押题卷二(江苏卷)

2011年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押题卷二(江苏卷)

2011年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押题卷二(江苏卷)本试卷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泊.车/血泊.着.装/着.慌折.本/折.腾拓.片/开拓.B.包扎./挣扎.间.距/间架..度.量/揣度.宁.静/安宁.C.果脯./鸡脯.传.记/传.奇宿舍./舍.弃粘.贴/粘.稠D.惩创./重创.下载./上载.差.池/差.价寒战./打颤.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他与所有的芸芸众生一样,厌恶尔虞我诈的生活,希望过平平安安的日子,希望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B.我国环境保护科学研究专家对云层中的雨水进行收集、冷冻、分析和提炼后,写出了十六万字的调查报告。

C.聚光光伏太阳能将传统的太阳能光电技术与聚热太阳能发电技术结合起来,标志着我国聚光光伏太阳能技术水平已跨入世界前列。

D.在他心目中,这位伟大的《包法利夫人》的作者是自己无数不眠的写作之夜的灯火,是居住在自己墨水深处的肃穆圣灵,更是舞蹈在自己笔尖的活泼精灵。

3.陈彩玲有急事外出,晾晒衣服的事只好请不识字的外婆帮忙。

下面是有关晾晒衣服的一则资料,请从中选出必要内容吩咐外婆。

(不超过18字)(3分)对于一般材质和颜色较浅的衣服来说,正着晾晒和反着晒晾区别不大,但如果是丝绸、羊绒、羊毛材质的衣服,或颜色较为艳丽的棉质服装,以及容易掉色的牛仔材质的服装,洗过后,最好将其反过来晾晒,否则,太阳紫外线的照射强度容易破坏衣服面料的柔软度和色泽度。

对于一些贴身的内衣裤来说,最好不要反过来晾,因为空气中的粉尘、微生物等脏东西容。

答: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近一段时间以来,雷人、神马、浮云等网络词语大行其道,一时间各种媒体言必称“给力”,甚至一些主流报刊也放下高雅身段,将“神马”、“浮云”这些词语糅进标题、塞进内容,痛痛快快“潮”个够,以此彰显前卫,取悦受众。

江苏2011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江苏2011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江苏2011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要最新的分析变化分析:“加考内容”部分“材料阅读”题在“要点归纳与分析”的基础上,增加了“鉴赏”这一新的要求。

一、“命题指导思想”的变化。

新的考试说明说“命题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这一表述不仅理顺了国家“新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和地方教育法规之间的关系,也明确的告诉我们江苏高考语文的命题将进一步地与新课改精神紧密地联系,深化对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的考查,将努力地做到“教学”与“评价”的连贯与统一;二、“考试能力要求”的变化。

在“F探究”层级,增加了“有创新”这三个字,这就要求学生在对文本的阅读过程中除了要“有见解”“有发现”之外,更要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解读。

这是对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创新方法”层面的考查要求,这对考生的要求提高了;三、“考试内容及要求”的变化。

1、实用类文本的阅读里特别增加了“访谈”这一类。

2、在议论文的写作上,在既往“材料丰富”的基础上,增加了“论据充实”这一条。

这两者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前者是我们过去教学中比较薄弱的一块,后者则可能是在既往考生议论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严重地影响了考生作文得分的问题;四、“考试形式即试卷结构”的变化。

这主要在现代阅读的题型和分数分配的变化,现代文阅读取消了“选择题”,全采用“简答题和表述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分值从既往的23分调整为20分;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分值由过去的15分调整为18分。

另外,“加考内容”部分“材料阅读”题在“要点归纳与分析”的基础上,增加了“鉴赏”这一新的要求。

复习建议1、首先应明确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实际找准各自可能存在的“升值空间”,然后重点突破。

比如现代文的阅读和作文肯定是复习中的重中之重。

而古诗鉴赏和文言文翻译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难点,但也是“升值空间”较大的“点”,抓住了这些“点”高三语文复习就不会有大问题了;2、注意把握规律以一当十,举一反三。

江苏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估分)-中大网校

江苏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估分)-中大网校

江苏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估分)总分:160分及格:96分考试时间:120分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3)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那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况,不要超过15个字。

(4分)(4)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校拟在校园网主页增设“辛亥英烈”专栏。

请写出鲁迅小说中以秋瑾为原型塑造的辛亥革命志士形象姓名及作品名,并为该专栏写一段不超过25个字的按语。

(5分)文言文阅读(19分)(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TSE},完成5-8题。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市“严而不残”的一组是(3分)①公戒而舍之②公禁之,民不敢犯③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④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高考资源网⑤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⑥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古诗词鉴赏(10分)(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名句名篇默写(8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分)(1)阅读下面的文章{TSE},完成15-17题。

(2)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4分)(3)孟弗之于蒋姓学生、萧子慰于澹台玮的对话场景,对比鲜明,请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景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6分)(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6分)现代文阅读必考题:论文类文本(15分)(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2011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1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1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3分)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归根结底旁征博引莫衷一是舐犊情深B.察言观色胜卷在握美轮美奂醍醐灌顶C.孺子可教随遇而安铩羽而归相形见拙D.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咳不容缓沧海桑田【考点】12:字形.【分析】汉字因意定形,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首先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再判断字形的正误.【解答】A.正确。

B.卷﹣券;C.拙﹣绌,D.咳﹣刻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平时的学习与复习中要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注意积累一些常见易错、易混字的读音及书写.151.兴高彩烈(采)152.张灯结采(彩)153.惨绝人圜(寰)154.灿然一笑(粲)155.苍海桑田(沧)156.沧茫大海(苍)157.藏诟纳污(垢)158.草官人命(菅)159.测隐之心(恻)160.成出不穷(层)161.层见迭出(叠)162.层峦叠障(嶂)163.插科打浑(诨)164.蝉连冠军(联)165.陈陈相应(因)166.陈词烂调(滥)167.自学成才(材)168.惩前毙后(毖)169.惩一禁百(儆)170.吃里爬外(扒)171.斥之以鼻(嗤)172.冲耳不闻(充)173.首当其充(冲)174.忧心冲冲(忡)175.山峦重迭(叠)176.重整旗鼓(振)177.一愁莫展(筹)178.出类拔粹(萃)179.出奇不意(其)180.出奇致胜(制)181.出人投地(头)182.除旧补新(布)183.处心集虑(积)184.穿流不息(川)185.传颂一时(诵)186.吹毛求刺(疵)187.从常计议(长)188.粗枝大意(叶)189.粗制烂造(滥)190.措火积薪(厝)191.错手不及(措)192.大才小用(材)193.大放獗词(厥)194.大声急呼(疾)195.大廷广众(庭)196.虎视耽耽(眈)197.当人不让(仁)198.倒打一把(耙)199.得不尝失(偿)200.得垄望蜀(陇)2.(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B.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和理性的反省.C.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D.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考点】27:病句辨析修改.【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解答】A.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在句首加上“只有”,“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移动到“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前面;B.表述正确;C.句式杂糅“主要靠的是…”和“靠…取得的”;D.表意不明,有歧义,“其他学校领导”可以理解为“其他学校的领导”,也可以理解为“其他的学校领导”。

2011江苏高考语文卷点评

2011江苏高考语文卷点评

2011江苏高考语文卷点评:总体稍难,力捧名家苏州新东方优能中学教育李亚坤2011江苏省语文考试刚刚落下帷幕,看过试卷后,笔者的印象是:总体稍难,注重拓展。

先说总体。

本次命题有几个出乎考生意料的地方:一是第一题由惯常的字音考察改为字形考察,而这种改动没有在之前各地区的模拟考试中并没有得以体现;二是名句默写最后一句是陈寅恪《王国维先生纪念碑》中的“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大多数考生都没有接触过这一句;三是实用类文本一反往常的散文或论理文,采用了鲁迅先生的杂文《捧与挖》;四则是最重要的作文,题目为“拒绝平庸”,很多考生表示比较好入手,但写了之后“心里没底”,“怕偏题”。

再说名家。

打开2011江苏语文试卷,命题人对名家的偏爱可见一斑。

语言运用和实用类文本均指向鲁迅,文言文出自苏轼,诗歌鉴赏则用杜甫,就连文学类文本也选自宗璞的《西征记》,均是考生们耳熟能详的人物。

总体说来,2011年试卷较去年难度有所提升,重在通过时事热点考察名家名篇。

下面通过对具体试题的分析来展现命题人思路。

第一题错别字把很多考生被考了个措手不及。

很多学生之前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识记字音,在考场上看到题型改变,难免会影响情绪。

好在本题的错误点都很明显,“胜卷在握”应为“胜券在握”,“相形见拙”应为“相形见绌”,而“咳不容缓”更是可以从意义上判断,考生答对并不困难。

只是这样的转向有无必要又将另当别论,如果字音考察真的已经穷途末路,像全国卷那样转向字词考察也不失妥当,何必像现在这样突然袭击让考生无所适从呢?第二题语病考得中规中矩。

A项“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和C项“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都是“语序不当”的错误,至于D项“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的歧义也并无出乎意料的地方。

考生如果扎实复习,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答对本题并不困难。

三、四两题的语言表达可以看出命题人对文学常识的坚持。

对于加试历史的考生来说,鲁迅《呐喊》中的《药》应该很了解了,写出夏瑜的名字并非难事,但一些考生可能不懂什么是“按语”,其实按语是对发表文章所加的简要批注和说明,考生只要不偏离评述即可。

2011年高考:江苏2011高考语文点评:名家热点入卷来[1]

2011年高考:江苏2011高考语文点评:名家热点入卷来[1]

2011年高考:江苏2011高考语文点评:名家热点入卷来[1]《2011年高考:江苏2011高考语文点评:名家热点入卷来[1]》由编辑在高考期间特别更新,文章更新时间为:2011年06月08日 10时37分.语文试卷终于掀开了神秘面纱,读后的初感是:名家热点入卷来。

先说名家。

文学类文本节选自著名作家宗璞“为一代共赴国难、为国捐躯的青春学子立言”的长篇《西征记》;实用类文本则破天荒地采用鲁迅杂文《捧与挖》;古文为苏轼名篇;鉴赏则用杜甫《春日忆李白》;语言运用从鲁迅《药》中化出;课外名句竟为卓然大家陈寅恪《王国维先生纪念碑》中“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再说热点。

“高考作文是否禁用网络词语”的议论,言犹在耳,“咳不容缓”作为遭到阉割的成语就已经赫然出现在了考生面前;病句语料引入“建党九十周年”唱红歌;语言表达则是“我国地震海啸可能性小”的原因概括和明确为“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校拟在校园网主页增设‘辛亥英烈’专栏”;清华百年华诞前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所谓多少字校训事件,也已入了命题者法眼,最后以国学大师名言拈出;国共两党共赴国难,中美盟军联手抗日:史学界热点成了大阅读绕不过的背景;发表于1925年的鲁迅杂文,嬉笑怒骂,其实是一篇针砭当下的时文;试卷浓烈的鲁迅元素,其实质是对“中学课本鲁迅作品是多是少”争议的强烈的正面回应;而作文“拒绝平庸”,俨然是对庸俗世风、势利百态的一种严正宣示。

笔者曾用“也有风雨也有晴”评说2010年的江苏卷;现在看来,江苏卷命制者已经有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气度。

一是语音题“躲猫猫”,悄然消失,错别字考查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横空出世”(胜卷在握、相形见拙、咳不容缓)。

七年试卷始终如一的命题方向,使“多音字”陷入了无米之炊的绝境,其实完全可以仿效国家考试中心卷那样的“转向”,即向考查常见重点字词转移;然而现在这样一转,风雨顿生。

二是命题者“坚持”将文学常识的识记(要求考生写出鲁迅小说中以秋瑾为原型塑造的辛亥志士形象姓名及作品名)窜入“语言运用”的检测:这究竟是我们对“语言运用”试题内涵的集体误判,还是命题者的理解一再出现偏差?相信读者诸君自有判断。

东海高级中学名句预测习题

东海高级中学名句预测习题

2011年江苏高考名句默写练习2011年3月5日一.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1),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2)汩余若将不及兮,。

(屈原《离骚》)(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4)遥想公瑾当年,,雄姿英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曹操《短歌行》)(6)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7) ,。

知者动,仁者静。

(《论语•雍也》)二.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1.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2.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3.歌台暖响,______________;舞殿冷袖,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4.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5.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6.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子家训》)三.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1.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2.__________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

(屈原《离骚》)3.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4.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5.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6.高山仰止,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7.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四.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整理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整理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 文本试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A. 归根结底旁征博引莫衷一是舐犊情深B. 察言观色胜卷在握美轮美奂醍醐灌顶C. 孺子可教随遇而安铩羽而归相形见拙D. 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咳不容缓沧海桑田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B. 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合理性的反省。

C. 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D. 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3. 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不超过15个字。

(4分)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

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

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

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极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校拟在校园网主页增设“辛亥英烈”专栏。

请写出鲁迅小说中以秋瑾为原型塑造的辛亥志士形象姓名及作品名,并为该专栏写一段不超过25个字的按语。

(5分)(1)姓名:____________ 作品名:____________(2)按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2011年江苏高考语文

2011年江苏高考语文

2011年江苏高考语文一、背景介绍2011年是江苏省高考语文科目的一年。

高考是中国教育系统中最重要的考试之一,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语文科目在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比重,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二、考题分析2011年江苏高考语文的考题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作品阅读、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等。

1.作品阅读:考察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题目中可能会涉及到小说、诗歌、散文等不同类型的作品。

2.文言文阅读:考察学生对古代文学经典的理解能力。

题目可能会选取一篇古文,要求学生理解文中的意思并回答相关问题。

3.现代文阅读:考察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题目中可能会选取一篇现代散文或小说,要求学生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面。

4.写作: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

可能会出现命题作文或写作素材,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或给定的素材完成一篇文章。

三、备考建议针对2011年江苏高考语文科目,以下是一些建议供考生备考时参考:1.多读经典文学作品:高考语文科目中经常会涉及到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

通过多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对文学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2.多做题目练习:通过做题目练习,可以熟悉考试题型和提升解题能力。

可以找一些历年高考语文试题进行练习,并结合答案进行自我评估。

3.注意写作训练:写作是高考语文科目中重要的一部分。

建议多进行写作训练,包括命题作文和素材写作。

可以选择一些热点话题进行写作练习,培养自己的观点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4.养成阅读习惯:阅读是提升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建议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现代散文或报刊杂志进行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理解和分析。

四、总结2011年江苏高考语文科目考题涵盖了作品阅读、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内容。

备考时,考生可以通过多读经典文学作品,做题目练习,进行写作训练和养成阅读习惯来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江苏高考名篇名句预测
2010年江苏高考名句名篇考了以下篇目和句子。

(1)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诗经·卫风·氓》)
(2)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3)诗云:“▲,半于九十。

”此言末路之难也。

(《战国策·秦策》)
(4)奇文共欣赏,▲。

(陶渊明《移居》)
(5)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6)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
根据笔者分析近5年的江苏试题,发现以下一些特征:
1. 高中有10个篇目考到,仅有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韩愈《师说》、杜甫《登高》、李煜的《虞美人》没有考到。

2. 初中每年只考1篇,合计5篇。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诸葛亮《出师表》、晏殊《浣溪沙》、苏轼《水调歌头》
3. 就高中而言,《赤壁赋》考过3次,分别是06、08、09年;《离骚》2次,分别是06、09年;《劝学》2次,分别是09、10年;其他7篇各1次。

4. 从08年开始,每2年会考同一篇篇目。

2008和2009年《赤壁赋》;2009年和2010年《劝学》。

5. 课外名句,偏重国家总理引用过的名句。

如2009年毛主席的诗句,2010年的诗经,都是温家宝总理每年人代会上的答记者问。

6. 苏轼考到次数最多。

我个人的观点:
1.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韩愈《师说》、杜甫《登高》、李煜的《虞美人》至少考到一篇。

2.2010年的《氓》和《蜀道难》至少考到一篇。

3.另外还多关注杜牧《阿房宫赋》、《赤壁怀古》、《逍遥游》《琵琶行》2011年名句会考什么?请各位方家推测。

附2003-2011年温家宝总理的答记者问引用的名句:
2011年3月14日
温家宝总理14日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引用的古诗文出处:
(一)记者会开始后,温家宝总理表示,“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二)在回答台湾无线卫星电视台记者提问时,温家宝总理说:“骨肉之亲,析而不殊”,出自《汉书·武五子传》。

(三)在回答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提问时,温家宝总理表示,今后两年要做到“忧国不谋身”;在谈到改革时,温家宝总理引用“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其中,“忧国不谋身”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学阮公体三首》,原诗为:“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

目览千载事,心交上古人。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出自晚唐诗论家司空图《诗品·纤秾》,原文为:“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过去8年记者会,总理都用古文表心迹
2003年3月18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场景重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就是我今后工作的态度。

”这是2003年总理记者会开场白。

【出处】林则徐《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
【释义】2003年,温家宝刚刚当选国务院总理,他用两句诗简洁地表达了鞠躬尽瘁之意。

2004年3月14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场景重现】温家宝在记者会的开场白中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处】屈原《离骚》
【释义】2003年突如其来的SARS病毒、物价上涨……总理用屈原名句,表达战胜困难的信心。

2005年3月14日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场景重现】温总理的开场白:“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我们这个民族在历史上灾难太深重了。


【出处】《左传·襄公十一年》
【释义】这是春秋时晋国魏绛劝谏晋悼公的话。

总理引用这句话,是因为“我们这个国家太大,问题太多、太复杂,这就要求我们这个民族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坚定信心、永远奋斗”。

2006年3月14日
“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
【场景重现】温总理在开场白中指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


【出处】《新唐书·魏征传》
【释义】温总理引用唐朝著名谏臣魏征的名言,体现出对中国社会的洞察力和责任心。

2007年3月16日
“召远在修近,避祸在除怨”
【场景重现】温总理是在回答日本记者关于中日关系的提问时说了这句古语。

【出处】《管子·版法》
【释义】想要召来远方的人才,(关键)在于与身边的人修好,避免灾祸的关键在于去除仇怨。

这句话体现出的善意很快结出硕果:2007年温家宝总理“东瀛融冰”,中日关系走向“积极构建的新时代”。

2008年3月18日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场景重现】温总理表示,“5年前,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就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出处】《宋史·王安石列传》。

【释义】不怕“天象异变”,不拘泥于前人法规,不顾虑流言蜚语。

2008年是温家宝连任总理的第一年,引用改革家王安石这一名言,体现坚持改革的决心。

2009年3月13日
“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场景重现】总理在开场白中说:“今年两会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出处】杜甫《春日京中有怀》: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释义】2008年到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推出了一揽子计划,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呼应总理当年记者会名句:“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2010年3月14日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场景重现】温总理在开场白中深情表示:“我深深爱着我的国家……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我将以此明志,做好今后三年的工作。


【出处】屈原《离骚》:“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释义】他们把我的蕙兰污染,我又再次揽抱白芷。

这些都是我内心珍爱,让我死多次还是不后悔。

蕙兰和白芷称为“蕙芷”,代表着中华民族精神。

总理用“搴蕙揽芷”的比喻,阐发把国家与人民装在心中的情怀,与当年记者会总理的名句“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呼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