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穿刺的注意事项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及注意事项
方海滨
1
内容提纲
穿刺前注意事项 穿刺时的注意事项 拔针的注意事项
2
穿刺前的评估
3
穿刺前的评估 视诊
触诊
听诊
4
视诊:血管情况、穿刺处有无红、肿、破溃、渗血、 皮下 淤血。
触诊:血管走向、内瘘震颤、穿刺处有无肿块、硬结 听诊:内瘘杂音强弱
5
穿刺时的注意事项 1.穿刺血管的选择 ;动脉穿刺点应离开瘘吻合口5cm以上, 静脉穿刺点要尽量离开动脉穿刺点8~10cm以上,最好勿 与动脉穿刺在同一血管上,以减少血管通路再循环,提高 透析效果。
11
拔针时的注意事项
1.血液透析用内瘘穿刺针管径大,针刃锋利,若用力按压 穿刺点快速拔针,对较薄的血管壁会造成切割性损伤,因 此在透析结束时,用准备好的无菌纱布卷轻放在穿刺针上, 针头纵轴与血管纵轴平行,慢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 出体位时,左手用力压住穿刺点可明显减轻针刃对血管造 成的机械性损伤,从而减少穿刺针渗血的发生。
9
穿刺时的注意事项
5.新瘘经过一段时间正确的使用后,仍不可掉以轻心,每 次穿刺前应观察瘘管有无炎症、感染、狭窄及动脉瘤等并 发症,并触摸吻合口有无震颤,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并做出相应的处理。之后,摸清所要穿刺的血管管壁的薄 厚、弹性、深浅及走向,对于血管暴露不清者,可于血管 上方扎止血带,但时间易短,也可先行热敷使静脉充盈。
6
穿刺时的注意事项
2.内瘘的使用要有计划,一般从内瘘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 阶梯式或纽扣式的穿刺,然后再回到远心端,如此反复。 不要轻易在吻合口附近或定点穿刺。定点穿刺成功率高, 穿刺疼痛轻。但对于消瘦衰竭、皮肤弹性差的病人使用定 点穿刺要慎重,因皮下组织少可引起针眼渗血。如果肢体 水肿,可用手压局部待血管暴露,如果血管扩张不好,可 用止血带扎紧肢体近心端,等血管充盈后再作穿刺。
8
穿刺时的注意事项
4.通常新的瘘管管壁薄而脆,最初几次穿刺很容易引起皮 下血肿而影响下一次穿刺,因此最好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操 作。穿刺时应谨慎,仔细摸清血管走行的方向据吻合口较 远处进针,应尽量做到一次成功。切忌盲目进针。初次使 用时,穿刺针进入血管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并用无菌纱 布轻压穿刺点,防止渗血、血肿发生。
13
拔针时的注意事项 4.新内瘘拔针时首先除去3L敷贴,看准穿刺点,拔针同时 按压穿刺点,根据内瘘压力情况指压时间不少于30分钟, 压迫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内瘘杂音震颤情况。压迫过程中出 现皮下出血、血肿时立刻用纱布按压血肿部位,加大按压 力度,冰敷出血点。
14
拔针时的注意事项 5.按压内瘘过程中或止血带包扎后发现患者内瘘杂音变弱 或消失,立即让患者平卧,通知医生,减轻按压或包扎力 度,并为患者测量血压。必要时建立静脉通路进行补液或 溶栓治疗。
15
拔针时的注意事项 6.按压内瘘过程中或止血带包扎后发现患者穿刺处出血, 应立即用手压迫,重新更换纱布,用弹力绷带固定。掌握 好绷带固定力度,不要盲目加压。
16
2019/12/1
.
17
10
穿刺时的注意事项
6.穿刺一次未成功,未穿破血管,可在原穿刺点再穿刺, 若已穿破,应立即拔出并加压止血。避免穿刺针反复进退, 否则易引起针眼渗血。新内瘘动脉穿刺失败后,在原动脉 穿刺点以下再穿刺(避开血肿),如出现血肿,且不适合 在此瘘管再穿刺,可将该静脉作动脉(血流量充足的情况 下),另择静脉穿刺继续透析;当静脉穿刺失败时,在原 静脉穿刺点以上再穿刺(避开血肿)或另择静脉穿刺。
7
穿刺时的注意事项
3.穿刺的方式和方法;根据患者的年龄、血管条件选择不 同的进针角度及穿刺方法,针对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管 壁硬、易滑动、易穿破等特点采用斜刺法,即操作者左手 将进针部位皮肤向下绷紧,右手持针由血管旁开0.5cm, 针头与皮肤成20°刺入,从侧壁进入血管以增加对皮下组 织及中枢神经的保护防止穿刺针滑脱。对皮肤弹性好肌紧 张度高的年轻患者,采用直刺法即针头与皮肤成30°~40° 在血管上方进针,增大进针压强减少对皮肤及血管壁的损 伤。
12
用大拇指按压无菌纱布卷于 穿刺点,压力以不出血且能触及血管震颤为宜;或用弹力 绷带包扎加压。静脉端以按压10~20min为宜,动脉端压 迫20~30min为宜,压迫过紧或时间过长有将瘘管堵塞的 危险。对于压力较大的内瘘,拔针后指压几分钟,感觉压 力减弱时再用绷带压迫固定。
方海滨
1
内容提纲
穿刺前注意事项 穿刺时的注意事项 拔针的注意事项
2
穿刺前的评估
3
穿刺前的评估 视诊
触诊
听诊
4
视诊:血管情况、穿刺处有无红、肿、破溃、渗血、 皮下 淤血。
触诊:血管走向、内瘘震颤、穿刺处有无肿块、硬结 听诊:内瘘杂音强弱
5
穿刺时的注意事项 1.穿刺血管的选择 ;动脉穿刺点应离开瘘吻合口5cm以上, 静脉穿刺点要尽量离开动脉穿刺点8~10cm以上,最好勿 与动脉穿刺在同一血管上,以减少血管通路再循环,提高 透析效果。
11
拔针时的注意事项
1.血液透析用内瘘穿刺针管径大,针刃锋利,若用力按压 穿刺点快速拔针,对较薄的血管壁会造成切割性损伤,因 此在透析结束时,用准备好的无菌纱布卷轻放在穿刺针上, 针头纵轴与血管纵轴平行,慢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 出体位时,左手用力压住穿刺点可明显减轻针刃对血管造 成的机械性损伤,从而减少穿刺针渗血的发生。
9
穿刺时的注意事项
5.新瘘经过一段时间正确的使用后,仍不可掉以轻心,每 次穿刺前应观察瘘管有无炎症、感染、狭窄及动脉瘤等并 发症,并触摸吻合口有无震颤,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并做出相应的处理。之后,摸清所要穿刺的血管管壁的薄 厚、弹性、深浅及走向,对于血管暴露不清者,可于血管 上方扎止血带,但时间易短,也可先行热敷使静脉充盈。
6
穿刺时的注意事项
2.内瘘的使用要有计划,一般从内瘘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 阶梯式或纽扣式的穿刺,然后再回到远心端,如此反复。 不要轻易在吻合口附近或定点穿刺。定点穿刺成功率高, 穿刺疼痛轻。但对于消瘦衰竭、皮肤弹性差的病人使用定 点穿刺要慎重,因皮下组织少可引起针眼渗血。如果肢体 水肿,可用手压局部待血管暴露,如果血管扩张不好,可 用止血带扎紧肢体近心端,等血管充盈后再作穿刺。
8
穿刺时的注意事项
4.通常新的瘘管管壁薄而脆,最初几次穿刺很容易引起皮 下血肿而影响下一次穿刺,因此最好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操 作。穿刺时应谨慎,仔细摸清血管走行的方向据吻合口较 远处进针,应尽量做到一次成功。切忌盲目进针。初次使 用时,穿刺针进入血管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并用无菌纱 布轻压穿刺点,防止渗血、血肿发生。
13
拔针时的注意事项 4.新内瘘拔针时首先除去3L敷贴,看准穿刺点,拔针同时 按压穿刺点,根据内瘘压力情况指压时间不少于30分钟, 压迫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内瘘杂音震颤情况。压迫过程中出 现皮下出血、血肿时立刻用纱布按压血肿部位,加大按压 力度,冰敷出血点。
14
拔针时的注意事项 5.按压内瘘过程中或止血带包扎后发现患者内瘘杂音变弱 或消失,立即让患者平卧,通知医生,减轻按压或包扎力 度,并为患者测量血压。必要时建立静脉通路进行补液或 溶栓治疗。
15
拔针时的注意事项 6.按压内瘘过程中或止血带包扎后发现患者穿刺处出血, 应立即用手压迫,重新更换纱布,用弹力绷带固定。掌握 好绷带固定力度,不要盲目加压。
16
2019/12/1
.
17
10
穿刺时的注意事项
6.穿刺一次未成功,未穿破血管,可在原穿刺点再穿刺, 若已穿破,应立即拔出并加压止血。避免穿刺针反复进退, 否则易引起针眼渗血。新内瘘动脉穿刺失败后,在原动脉 穿刺点以下再穿刺(避开血肿),如出现血肿,且不适合 在此瘘管再穿刺,可将该静脉作动脉(血流量充足的情况 下),另择静脉穿刺继续透析;当静脉穿刺失败时,在原 静脉穿刺点以上再穿刺(避开血肿)或另择静脉穿刺。
7
穿刺时的注意事项
3.穿刺的方式和方法;根据患者的年龄、血管条件选择不 同的进针角度及穿刺方法,针对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管 壁硬、易滑动、易穿破等特点采用斜刺法,即操作者左手 将进针部位皮肤向下绷紧,右手持针由血管旁开0.5cm, 针头与皮肤成20°刺入,从侧壁进入血管以增加对皮下组 织及中枢神经的保护防止穿刺针滑脱。对皮肤弹性好肌紧 张度高的年轻患者,采用直刺法即针头与皮肤成30°~40° 在血管上方进针,增大进针压强减少对皮肤及血管壁的损 伤。
12
用大拇指按压无菌纱布卷于 穿刺点,压力以不出血且能触及血管震颤为宜;或用弹力 绷带包扎加压。静脉端以按压10~20min为宜,动脉端压 迫20~30min为宜,压迫过紧或时间过长有将瘘管堵塞的 危险。对于压力较大的内瘘,拔针后指压几分钟,感觉压 力减弱时再用绷带压迫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