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者》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盲者》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盲者刘学林她喜欢这条路,尤其是在春天。

现在就是春天,垂柳新绿,桃花欲开未开,正是赏花时节。

她驾一辆奥迪徐徐东行,直到无路可行时才拐上田园路。

刚进档加速,一个背着一把坠胡的盲老人迎面走来。

也就一闪而过了。

然而就在这一闪而过的瞬间,她觉得这个盲老人有点面熟。

她开始回忆。

明静辽远的坠胡声响起来,那是四年前录在她记忆中的坠胡声。

难道会是他吗?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调转了车头,超过了盲老人之后靠路边停住,钻出汽车,迎着盲老人站在车旁,看着盲老人用手中探路的竹竿一路敲过来。

老人虽老,腰杆却直,满脸皱纹中有一种大喜大悲之后的淡定,一种饱经沧桑之后的淡定。

她认定这一个瞎眼老人就是那一个盲老人。

“老人家,您是在隆兴街自由市场——”她顿了一下,斟酌该怎样表达,“拉琴的吗?”
盲老人站定,无语。

“你还记得,四年前,您让一个姑娘多拿几块钱的事情吗?”
“姑娘,您认错人了。


盲老人手中的竹竿又向前探出,以盲人特有的轻稳起步走。

她有点惘然,一动不动地看着老人的身影渐渐远去,那淡远空明的坠胡曲调却渐渐清晰起来。

她重新上路,车开得很慢,坠胡的曲调时远时近,不绝如缕。

四年前的情景如在眼前。

那时候她刚到这个大城市谋生,钱包被偷,她身无分文,饥肠辘辘。

她在隆兴街自由市场逛悠,油条的气味,卤面的气味,粉浆面条的气味,残忍无情地折磨着她的肠胃。

向大妈讨一碗粉浆面条喝喝吗?她鼓了几次勇气没有张开口。

K] 这时候她听到了盲老人的坠胡声,那琴声淡若流云,清如溪水,也看到了坐在一条小巷的巷口操琴的盲老人。

老人不是那种睁眼瞎,
该长眼睛的部位陷进去两个深坑。

老人面如荒漠,坐在闹市就像坐在渺无人迹的荒原上。

老人面前放着一个铁盒子,圆形的破旧的铁皮盒子,盒子里有不少零票子,一角的,两角的,一元的,两元的,她看得清清楚楚还有两张五元的,一张十元的。

她的眼睛一亮,心也随之慌慌跳起来。

我只拿一张五元的,只拿一张五元的。

可是怎么拿呢?人熙来攘往,看到我拿一个瞎眼老人的钱,会出现什么后果呢?
她从盲老人面前走过去,又从盲老人面前走过来。

这样走了两趟,她终于想出了一个遮人耳目的办法。

当她再一次从老人面前走过的时候,她装作一不小心把老人盛钱的盒子踩翻了。

她说声“对不起”,连忙蹲下去给老人捡钱,借机把一张五元的票子握在了手心。

正在她准备起身走开的时候,老人开口说话了。

老人的声音空洞淡定,无哀无怨,无喜无怒。

老人说:“姑娘,多拿几元吧。


她把汽车锁进车库,上四楼回到自己的家。

所谓家,其实只是一套四室一厅的豪华住宅而已,她还没有成家。

经历了那一段穷苦磨难之后,她脚下的路忽然柳暗花明了。

由于经商的天赋,她成立了一家公司,成了一名经理。

两年之后,她已经是这个城市中的富人之一了。

她吃了两块“消闲派”,喝了一杯咖啡,点上一支烟。

那辽远的坠胡声又在她的耳边悠悠响起。

如果说她在路上拦住那位老人只是出于一个偶发的念头,那么,这时候她要报答盲老人的愿望竟是如此的强烈和急切。

第二天,她到公司安排了一下事务,就直接去了隆兴街自由市场,可是她没有找到那位盲老人。

第三天,她仍然没有找到那位盲老人。

一连四天她都没有找到那位盲老人。

她问旁边卖粉浆面条的一位大娘,大娘只说她也好几天没有听到盲老人的胡琴声了,对盲老人的其他情况也是一无所知。

她决定每天傍晚到田园路上去等待,终于如愿以偿等到了那位盲老人。

她拦住他。

盲老人漠然无语。

“这是一万元钱,您先用着。

请您告诉我您的地址,我会定期给您送去生活费的。


“这是从何说起?”老人在傍晚的夕阳下径直走去。

她跟上老人:“四年前您对我有恩,虽然只是几块钱。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希望您能成全我。


“我一个瞎子能对谁有恩?请姑娘不要污人清白。


盲老人说话的时候并没有回头。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垂柳新绿,桃花欲开未开,正是赏花时节”,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暗示女主人公历经磨难后的喜悦心情,也使作品充满了诗意。

B.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灵秘密,“她从盲老人面前走过去,又从盲老人面前走过来”写出了姑娘犹豫、矛盾的复杂心理。

C.盲老人的声音“空洞淡定,无哀无怨”,“面如荒漠”,“腰杆却直”,这些细节描写,反映他与世无争、淡漠从容的人生智慧。

D.姑娘因为拿了盲老人五元钱而耿耿于怀,几年来她一直寻找盲老人,并拿出一万元报答老人,这反映了她知错就改的品质。

E.发生在姑娘和盲老人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人性和当下社会道德的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2)小说以“盲者”为题,“盲者”有哪些含义?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在刻画盲老人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四次写坠胡声响起来,每次作用不同。

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何效果。

(8分)
试题答案:11.(25分)(1)(5分)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2)(6分)①“盲老人”眼睛虽盲,心却不盲,他能听出姑娘的犹豫和无奈;②女主人公眼睛明亮,心却“盲”了,拿盲老人的钱为自己解困;③引发社会对不同“盲者”的关注与思考。

(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
(3)(6分)①坚持自立,街头卖艺维持生计,挺直腰杆做人;
②朴实善良,帮助别人脱离困境,不求回报;③洞明世事,敏锐发现姑娘窘境,予以帮助,拒绝承认施恩于人。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4)(8分)具体分析:第一次是“明静辽远的坠胡声响起来”,唤起回忆,引发询问;第二次是“那淡远空明的坠胡曲调却渐渐清晰起来”“坠胡的曲调时远时近,不绝如缕”,引出对四年前情景的描述;第三次是“那琴声淡若流云,清如溪水”,突出盲老人的淡远明净的心灵;第四次是“那辽远的坠胡声又在她的耳边悠悠响起”,表明姑娘报答老人的愿望强烈而迫切。

(任选三次,每次2分)
效果:四次描写,回忆与现实交替,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丰富了人物形象。

(2分,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盲者》阅读题及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