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二讲 镁、铝及其化合物-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 镁、铝及其化合物
[考纲展示]
1.了解金属铝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了解Al 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铝三角”和铝热反应。
考 点 一 镁、铝的性质及应用
一、铝的结构和存在形式
铝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ⅢA 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 ⑤2Al +Fe 2O 3=====高温
Al 2O 3+2Fe(铝热反应)
四、铝的用途,纯铝用作导线,铝合金用于制造汽车、飞机、生活用品等。
(1)常温下,能用铝制容器盛放浓硫酸、浓硝酸的原因是二者能使铝发生“钝化”,而不是铝与浓硫酸、浓硝酸不反应。
,(2)铝与稀硝酸反应时生成的气体是NO 而不是H 2。
,(3)
用铝箔包裹的钠与水反应时既考虑Na 与水的反应,又考虑Al 与NaOH 溶液的反应。
(2015·哈尔滨高三模拟)下列有关铝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铝粉与氧化镁共热可制取金属镁
B.足量铝分别与含1 mol HCl 、1 mol NaOH 的溶液反应,产生相同量的氢气
C.工业上用电解熔融Al 2O 3的方法冶炼铝
D.在浓硝酸中加入等体积的浓硫酸后,立即加入铝片,铝片表面发生钝化
[解析] 镁比铝活泼,不能用铝粉制取镁,A 错误;根据关系式2Al ~6HCl ~3H 2,2Al ~2NaOH ~3H 2,当铝足量时,等量的HCl 和NaOH 产生H 2的体积比为1∶3,B 错误;浓H 2SO 4可吸收浓HNO 3中的水分,并放出大量热,促进HNO 3挥发,使两种酸的浓度减小,铝片不钝化,D 错误。
[答案] C
[思维建模])—铝与酸、碱反应生成H 2的量的关系
铝与盐酸、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Al +6HCl===2AlCl 3+3H 2↑、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
从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Al 与酸、碱反应时生成H 2的实质都
是Al ――→失3e -
Al 3+
,所以无论与酸还是与碱反应,Al 与H 2的关系都是2Al ~3H 2。
(1)等量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体积比
V HCl (H 2)
V NaOH (H 2)
=1∶1。
(2)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
V HCl (H 2)
V NaOH (H 2)
=1∶3。
(3)一定量的铝分别与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1
3
<
V HCl (H 2)V NaOH (H 2)<1
1
,则必定是①铝与盐酸反应时,铝过量而盐酸不足;②铝与氢氧化钠反应时,
铝不足而氢氧化钠过量。
解题时应充分利用上述过量关系。
铝的这种既能与酸(非氧化性酸)又能与强碱反应产生H 2的性质常作为推断题的“题
眼”。
1.将某份铁铝合金样品均分为两份,一份加入足量盐酸,另一份加入足量
NaOH 溶液,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3∶2,则样品中铁、铝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3∶2
B .2∶1
C .3∶4
D .4∶3
解析:选C 。
设每份铁铝合金样品中含铁、铝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y ,则由
三个关系式得知⎝
⎛⎭⎪⎫x +3y 2∶3
2y =3∶2,解得x ∶y =3∶4。
题组一 镁、铝性质的比较
1.镁、铝单质的化学性质以相似性为主,但也存在某些重大差异性,下列物质能用于证明二者存在较大差异性的是( )
①CO 2 ②盐酸 ③NaOH 溶液 ④CuSO 4溶液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③④
解析:选C 。
镁能与CO 2反应而铝不能,铝能与NaOH 溶液反应而镁不能。
2.将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混合,取等质量该混合物四份,分别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A .3 mol ·L -1
HCl B .4 mol ·L -1
HNO 3 C .8 mol ·L -1 NaOH
D .18 mol·L -1
H 2SO 4
解析:选A 。
在镁、铝混合物中加入HNO 3和浓H 2SO 4都不产生H 2;加入NaOH 溶液,只有Al 与之反应生成H 2,而镁不反应;加入盐酸,镁、铝都与盐酸反应生成H 2,所以放出H 2的量最多。
题组二 铝与酸、碱反应的定量分析
3.铝是中学化学学习阶段的唯一一种既能与酸(非氧化性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放出H 2的金属,就铝的这一特殊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等质量的两份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得H 2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
(2)足量的两份铝分别投入到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中,在相同状况下,产生H 2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
(3)足量的两份铝分别投入到等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HCl、NaOH溶液中,二者产生的H2相等,则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________。
(4)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 mL 3 mol·L-1的盐酸和NaOH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比为V(甲)∶V(乙)=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________。
A.5.4 g B.3.6 g
C.2.7 g D.1.8 g
解析:(1)根据化学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得Al与H2的关系式均为2Al~3H2,故只要参加反应的Al的量相等,所得H2的量必相等。
(2)因为在反应中Al过量,产生的H2由HCl和NaOH的量决定。
根据化学反应中的关系式:6HCl~3H2、2NaOH~3H2,故当HCl、NaOH物质的量相等时,二者产生H2的体积比为1∶3。
(3)因为铝足量且产生H2相等,根据关系式n(HCl)∶n(NaOH)=3∶1,又因为两溶液体积相等,故物质的量浓度c(HCl)∶c(NaOH)=n(HCl)∶n(NaOH)=3∶1。
(4)其反应原理分别为2Al +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
可见当参加反应的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一样多时,产生H2的体积比是1∶3,而题设条件体积比为1∶2,说明此题投入的铝粉对盐酸来说是过量的,而对于NaOH来说是不足的。
2Al+6HCl===2AlCl3+3H2↑
6 mol 3 mol
3 mol·L-1×0.1 L 0.15 mol
则Al与NaOH反应生成的H2为0.15 mol×2=0.3 mol。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27 g 3 mol
5.4 g 0.3 mol
即投入的铝粉为5.4 g。
答案:(1)1∶1(2)1∶3(3)3∶1(4)A
对比记忆铝、镁的化学性质
铝镁与非金
属反应能被Cl2、O2氧化
2Mg+O2=====
点燃
2MgO3Mg+N2=====
点燃
Mg3N2
与水反
应反应很困难
能与沸水反应Mg+2H2O=====
△
Mg(OH)2+H2↑
与碱反
应
能溶于强碱溶液不反应与某些
氧化物反应能与Fe2O3、MnO2、Cr2O3等金属
氧化物发生铝热反应
能在CO2中燃烧:2Mg+CO2=====
点燃
2MgO+C
注意:①Al与MgO不能发生铝热反应。
②Mg在CO2中能够燃烧,所以活泼金属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
考点二铝的重要化合物[学生用书P52]
一、氧化铝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有很高的熔点。
2.化学性质
二、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
白色胶状不溶于水的固体,有较强的吸附性。
2.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Al(OH)3的电离方程式为
(2)受热分解:2Al(OH)3=====△
Al 2O 3+3H 2O 。
3.制备
(1)向可溶性铝盐中加入氨水,离子方程式为Al 3+
+3NH 3·H 2O===Al(OH)3↓+3NH +
4。
(2)向NaAlO 2溶液中通入足量CO 2,离子方程式为AlO -
2+CO 2+2H 2O===Al(OH)3↓+HCO -
3。
(3)NaAlO 2溶液与AlCl 3溶液混合:3AlO -
2+Al 3+
+6H 2O===4Al(OH)3↓。
三、常见的铝盐
1.硫酸铝钾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离子和一种酸根离子组成的复盐。
2.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 4)2·12H 2O ,它是无色晶体,可溶于水,水溶液pH <7(填“<”、“>”或“=”)。
明矾可以净水,其净水的原理是Al 3+
+3H 2O Al(OH)3(胶体)+3H +
,
Al(OH)3胶体吸附水中杂质形成沉淀而净水。
(1)Al(OH)3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能作净水剂,能中和胃酸,也是一种阻燃材料。
(2)Al(OH)3具有两性,能溶于强酸、强碱,但不溶于弱酸(如H 2CO 3)、弱碱(如氨水)。
因此,
制备Al(OH)3是用可溶性铝盐与过量氨水反应而不是过量NaOH 溶液。
(3)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 溶液反应的物质有①Al、②Al 2O 3、③Al(OH)3、④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 3)、⑤弱酸的铵盐[如(NH 4)2CO 3]。
(2014·高考组合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2014·高考重庆卷)用CO 2鉴别NaAlO 2溶液和CH 3COONa 溶液
B .(2014·高考四川卷)AlCl 3溶液中加入过量稀氨水:Al 3+
+4NH 3·H 2O===AlO -
2+4NH +
4+
2H 2O
C .(2014·高考北京卷)Al 片溶于NaOH 溶液中,产生气体:2Al +2OH -
+2H 2O===2AlO -
2+3H 2↑
D .(2014·高考江苏卷)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解析] CO 2通入到NaAlO 2溶液中可产生白色沉淀,通入CH 3COONa 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故可鉴别二者,A 项正确;Al(OH)3不溶于氨水,B 项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应为Al 3+
+3NH 3·H 2O===Al(OH)3↓+3NH +
4;C 项正确;氢氧化铝属于两性氢氧化物,在与酸反应时表现弱碱性,可用于中和胃酸,D 项正确。
[答案] B
[思维建模]—铝及其化合物与H +
、OH -
的反应规律
⎭⎪⎬⎪⎫Al
Al 2O 3
Al (OH )3
AlO
-
2
――→H +
过量⎩⎪⎨⎪⎧Al 3+
和H 2
Al 3+
和H 2O
Al 3+
和H 2O
Al 3+
和H 2O
⎭⎪⎬⎪⎫Al
Al 2O 3
Al (OH )3
Al
3+
――→OH -
过量⎩⎪⎨⎪⎧AlO -
2和H 2
AlO -2和H 2O
AlO -2和H 2O
AlO -2
和H 2
O 2.(2015·西安高三模拟)现有Al 、Cl 2、Al 2O 3、HCl(aq)、Al(OH)3、
NaOH(aq) 6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图中每条线两端的物质之间都可以发生反应,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 .N 一定是HCl(aq)
B .X 可能为Al 或Cl 2
C .Y 一定为NaOH(aq)
D .Q 、Z 中的一种必定为Al 2O 3
解析:选B 。
在Al 、Cl 2、Al 2O 3、HCl(aq)、Al(OH)3、NaOH(aq)中,只有NaOH(aq)能与
Al、Cl2、Al2O3、HCl(aq)、Al(OH)3 5种物质反应,对照转化关系,可知Y为NaOH(aq),只有HCl(aq)能与Al、Al2O3、Al(OH)3、NaOH(aq) 4种物质反应,对照图示转化关系可知N 为HCl(aq),故选项A、C正确。
选项B,若X为Al,Al能与Cl2、HCl(aq)、NaOH(aq) 3种物质反应,而图示给出的是与2种物质反应,所以X不可能是Al,但可能是Cl2。
选项D,Al2O3既能与HCl(aq)反应,也能与NaOH(aq)反应,故Q、Z中的一种必定为Al2O3。
题组一Al2O3、Al(OH)3的两性
1.(教材改编)按要求填空。
①Al ②Al2O3③Al(OH)3④(NH4)2CO3
⑤CH3COONH4⑥NaHCO3
(1)在以上物质中,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是________。
(2)属于两性化合物的是________。
解析:两性化合物是指既能与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故只有Al2O3和Al(OH)3符合。
答案:(1)①②③④⑤⑥(2)②③
2.将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插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的是 ( )
A.稀硝酸B.稀盐酸
C.硝酸铜D.氢氧化钠
解析:选C。
钝化的实质是Fe、Al在浓H2SO4或浓HNO3作用下其表面被氧化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由于铝的氧化物Al2O3是一种两性氧化物,既可与强酸反应,又可与强碱反应,故A、B、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只有C选项中的Cu(NO3)2不与Al2O3反应,故不可能与钝化的铝条发生反应。
题组二制备Al(OH)3的途径选择
3.用含少量镁粉的铝粉制取纯净的氢氧化铝,下列操作步骤中最恰当的组合是( )
①加盐酸溶解②加烧碱溶液溶解③过滤④通入过量CO2生成Al(OH)3沉淀⑤加入盐酸生成Al(OH)3沉淀⑥加入过量烧碱溶液
A.①⑥⑤③B.②③④③
C .②③⑤③
D .①③⑤③
解析:选B 。
若先用盐酸溶解,Mg ,Al 均溶解,制取Al(OH)3的步骤较多;用NaAlO 2
制备Al(OH)3,若加盐酸不容易控制量的多少。
故B 项操作步骤为最佳顺序。
4.Al(OH)3是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胃舒平的主要成分。
某课外兴趣小组用铝、稀硫酸、烧碱为原料,制备一定量的Al(OH)3。
他们分别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Al ――→H 2SO 4Al 2(SO 4)3――→NaOH
Al(OH)3 方案二:Al ――→NaOH NaAlO 2――→H 2SO 4Al(OH)3
(1)从节约药品的角度思考,你认为哪一种方案较好?________,方案一和方案二共同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相同的原料设计一个更为节约药品的方案,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制取Al(OH)3时,一般不用强酸或强碱溶液,因为Al(OH)3能溶于二者,酸碱的用量不好控制。
(2)仅本着节约药品的目的出发,用Al 2(SO 4)3和NaAlO 2按1∶3的比例混合是最佳方案。
答案:(1)方案二较好 第二步操作很难控制试剂用量 (2)2Al +3H 2SO 4===Al 2(SO 4)3+3H 2↑、 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 Al 3+
+3AlO -
2+6H 2O===4Al(OH)3↓
1.常见的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
①金属单质:Al 等;②两性氧化物:Al 2O 3等;③两性氢氧化物:Al(OH)3等;④弱酸的铵盐:(NH 4)2CO 3、CH 3COONH 4、(NH 4)2S 等;⑤弱酸的酸式盐:NaHCO 3、KHS 、NaHSO 3等;⑥氨基酸等。
特别提醒 两性物质是指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上述物质中只有Al 2O 3、Al(OH)3、氨基酸是两性物质。
2.氢氧化铝两性的重要应用
(1)用过量NaOH 溶液检验Al 3+
的存在。
(2)用过量NaOH溶液鉴别Al3+和Mg2+。
(3)用互滴法鉴别Al3+与OH-、AlO-2与H+。
(4)用过量NaOH溶液和相应酸溶液分离Al3+与Mg2+、Fe3+等离子或分离MgO、Al2O3。
3.Al(OH)3的三种制备方法
制取Al(OH)3时,一般不用强酸或强碱溶液,因为强酸、强碱能溶解生成的Al(OH)3,而又无法控制酸碱的用量,一般使用氨水或CO2制取。
4.AlO-2与HCO-3不能大量共存,原因是AlO-2能与HCO-3电离出的H+发生反应:AlO-2+HCO-3+H2O===Al(OH)3↓+CO2-3。
往NaAlO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得正盐(CO2-3),通入足量CO2得酸式盐(HCO-3)。
考点三“铝三角”转化关系及应用[学生用书P53] 1.Al3+、Al(OH)3、AlO-2之间的转化关系
写出上述转化的离子方程式。
(1)①Al3++3NH3·H2O===Al(OH)3↓+3NH+4;
②Al3++3AlO-2+6H2O===4Al(OH)3↓;
③Al3++3OH-===Al(OH)3↓。
(2)Al(OH)3+3H+===Al3++3H2O。
(3)Al3++4OH-===AlO-2+2H2O。
(4)AlO-2+4H+===Al3++2H2O。
(5)①AlO-2+CO2+2H2O===Al(OH)3↓+HCO-3;
②AlO-2+H++H2O===Al(OH)3↓。
(6)Al(OH)3+OH-===AlO-2+2H2O。
2.Al3+、Al(OH)3、AlO-2之间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
(1)把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AlCl3溶液中至过量
Ⅰ.定性分析
①现象:先有白色沉淀产生,然后沉淀逐渐溶解。
②原理:Al3++3OH-===Al(OH)3↓、
Al(OH)3+OH-===AlO-2+2H2O。
③图像
Ⅱ.定量计算
①根据AlCl3(设为a mol)与NaOH(设为b mol)计算生成Al(OH)3沉淀的量
②根据AlCl3(设为a mol)和Al(OH)3(设为b mol)计算需要NaOH的量
当NaOH不足时,n(NaOH)=3b,
当NaOH过量时,n(NaOH)=4a-b。
(2)把AlCl3溶液逐滴加入到NaOH溶液中至过量
①现象:开始时无明显现象,然后逐渐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
②原理:Al3++4OH-===AlO-2+2H2O、Al3++3AlO-2+6H2O===4Al(OH)3↓。
③图像
(3)向NaAlO2溶液中逐滴加盐酸至过量
Ⅰ.定性分析
①现象:先生成白色沉淀,随后沉淀逐渐溶解。
②原理:AlO-2+H++2H2O===Al(OH)3↓、Al(OH)3+3H+===Al3++3H2O。
③图像
Ⅱ.定量计算
①根据NaAlO2(设为a mol)和HCl(设为b mol)计算生成Al(OH)3的量
②根据NaAlO2(设为a mol)和Al(OH)3(设为b mol)计算需要HCl的量
当HCl不足时,n(HCl)=b,
当HCl过量时,n(HCl)=4a-3b。
(4)向HCl溶液中逐滴加入NaAlO2至过量
①现象:先无明显现象,反应一段时间后逐渐产生白色沉淀。
②原理:4H++AlO-2===Al3++2H2O、Al3++3AlO-2+6H2O===4Al(OH)3↓。
③图像
(1)分析图像或作图时不仅要注意加入的酸或碱的强弱,还要注意所加入的量和滴加的顺序,
因为滴加的顺序不同可能产生的现象不同。
(2)若产生的沉淀有多种,则应仔细分析相关量间的关系,要特别关注沉淀是否同步生成,沉淀物是否溶于所加入的过量试剂中,同时要注意横纵坐标的意义。
(2015·金考卷选粹)向20 mL某物质的量浓度的AlCl3溶液中滴入 2 mol·L-1的NaOH溶液时,得到的Al(OH)3沉淀质量与所滴加NaOH溶液的体积(mL)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B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两步用总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定反应混合物中有Al(OH)3沉淀0.39 g,则此时用去NaOH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
[解析] 把NaOH溶液滴入AlCl3溶液,先产生Al(OH)3沉淀,其质量最大值为A点,然后全部溶解消失(B点)。
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4OH-===AlO-2+2H2O。
当有0.39 g Al(OH)3沉淀生成时,①当AlCl3过量时,加入NaOH使Al3+部分产生沉淀为0.39 g,通过Al3++3OH-===Al(OH)3↓可知需用NaOH溶液 7.5 mL。
②当NaOH过量时,Al3+全部参加反应生成Al(OH)3沉淀后又部分溶解,需用NaOH溶液17.5 mL。
[答案] (1)表示滴入15 mL NaOH溶液时AlCl3完全转化为Al(OH)3沉淀,质量为0.78 g
(2)表示滴入20 mL NaOH溶液时生成的Al(OH)3沉淀完全溶解
(3)Al3++4OH-===AlO-2+2H2O
(4)7.5 mL或17.5 mL
[思维建模]—可溶性铝盐与强碱反应的计算规律
(1)求产物Al(OH)3的量
①当n(OH-)≤3n(Al3+)时,n[Al(OH)3]
=1
3
n(OH-);
②当3n(Al3+)<n(OH-)<4n(Al3+)时,
n[Al(OH)3]=4n(Al3+)-n(OH-);
③当n(OH-)≥4n(Al3+)时,n[Al(OH)3]=0,无沉淀。
(2)求反应物碱的量
①若碱不足(Al 3+
未完全沉淀),
n (OH -)=3n [Al(OH)3];
②若碱使生成的Al(OH)3部分溶解,
n (OH -)=4n (Al 3+)-n [Al(OH)3]。
3.(2015·最新调研)将一定质量的镁铝混合物投入200 mL 硫酸中,固
体全部溶解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5 mol/L 的NaOH 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 与加入NaOH 溶液的体积V 的变化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镁和铝的总质量为9 g
B .最初20 mL NaOH 溶液用于中和过量的硫酸
C .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5 mol/L
D .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
解析:选D 。
由图像知,n [Mg(OH)2]=0.15 mol ,n [Al(OH)3]=0.35 mol -0.15 mol =0.2 mol ,则m (Mg)=0.15 mol×24 g/mol=3.6 g ,m (Al)=0.2 mol×27 g/mol=5.4 g ,所以镁和铝的总质量为9 g ;由图像知,最初20 mL NaOH 溶液用于中和过量的硫酸;当沉淀达到最大值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 2SO 4,则有n (Na +
)=2n (SO 2-
4),即n (NaOH)=2n (H 2SO 4),所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 mol/L ×0.2 L
2×0.2 L =2.5 mol/L ;0.15 mol 的Mg 生成的氢气在
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36 L ,0.2 mol 的Al 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 L ,所以镁和铝混合物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0.08 L ,故选D 项。
题组一 “铝三角”转化关系及定量分析
1.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 )
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 2 ②向NaAlO 2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③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稀氢氧化钠溶液④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
A.①② B.①③
C.①④D.②③
解析:选C。
①Na2CO3与CO2、H2O反应生成NaHCO3,由于Na2CO3的溶解度比NaHCO3的大,因而只会产生沉淀;②NaAlO2中加入稀盐酸,开始产生白色沉淀Al(OH)3,当盐酸过量时,Al(OH)3又溶于盐酸;③向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开始产生白色沉淀Al(OH)3,当NaOH 过量时,Al(OH)3又溶于NaOH;④只会生成H2SiO3沉淀。
2.向100 mL 1.0 mol·L-1的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0.5 mol·L-1的NaOH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的量的理论曲线图正确的是( )
解析:选D。
AlCl3+3NaOH===Al(OH)3↓+3NaCl
1 3 1
0.1 mol 0.5V0.1 mol
V=0.6 L n(NaOH)=0.3 mol
Al(OH)3+NaOH===NaAlO2+2H2O
0.1 mol 0.1 mol
由此可知使AlCl3完全转化为Al(OH)3沉淀,消耗NaOH 0.3 mol。
溶解这些沉淀需NaOH 0.1 mol。
题组二铝土矿的冶炼
3.工业上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Fe2O3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试剂X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是盐酸
B.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铁
C.图中所示的转化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Al(OH)3↓+HCO-3
解析:选D。
由工艺流程图可知反应①过滤后得到的沉淀为Fe2O3,试剂X为NaOH;由Al2O3电解生成单质Al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其他反应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②是NaAlO2溶液与过量CO2的反应,D项正确。
4.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还含有Fe2O3、SiO2)提取氧化铝作冶炼铝的原料。
其中一种提取方法的操作过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①中Al2O3溶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沉淀乙是Fe2O3和SiO2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足量盐酸,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液加热蒸干灼烧,最后可得到红褐
色固体,用简要的文字和化学方程式说明这一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提取氧化铝的方法叫碱溶法。
工业生产中还有一种酸溶法。
第一步:向铝土矿中加盐酸,然后过滤;第二步:处理得到的滤液。
第二步操作中使用的化学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该反应为NaOH 溶液与Al 2O 3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 2O 3+2OH -
===2AlO -
2+H 2O 。
(2)沉淀乙中只有Fe 2O 3与盐酸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2O 3+6H +
===2Fe 3+
+3H 2O 。
充分反应过滤后所得滤液为FeCl 3与HCl 的混合溶液,加热蒸干时FeCl 3发生水解反应得到Fe(OH)3,灼烧时Fe(OH)3发生分解反应得到Fe 2O 3。
(3)酸溶法第一步可以分离出SiO 2,第二步使用NaOH 溶液或强碱溶液,可以使Fe 3+
沉淀,得到NaAlO 2和NaOH 的混合溶液,再通入CO 2即可得到Al(OH)3。
答案:(1)Al 2O 3+2OH -
===2AlO -
2+H 2O (2)Fe 2O 3+6H +
===2Fe 3++3H 2O FeCl 3+3H 2O
Fe(OH)3+3HCl ,加热促进水解,且氯
化氢挥发,使平衡右移,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铁,2Fe(OH)3=====△Fe 2O 3+3H 2O (3)NaOH(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离子共存问题
(1)Al 3+
与OH -
、AlO -
2、CO 2-
3(HCO -
3)、S 2-
等不能大量共存。
(2)AlO -
2与H +
、HCO -
3、Al 3+
、Fe 3+
等不能大量共存。
2.离子反应先后顺序问题
当溶液中有多种离子时,要考虑离子之间的反应顺序,如向含有H +
、NH +
4、Mg 2+
、Al
3+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NaOH 先与H +
反应,再与Mg 2+
、Al 3+
反应生成沉淀,再与NH +
4反应,最后才溶解Al(OH)3沉淀。
3.Al 及其化合物的除杂归类事例 (1)Mg(Al):加足量NaOH 溶液,过滤; (2)Fe 2O 3(Al 2O 3):加足量NaOH 溶液,过滤; (3)Mg(OH)2[Al(OH)3]:加足量NaOH 溶液,过滤;
(4)Mg 2+
(Al 3+
):加过量NaOH 溶液,过滤,再加适量酸充分溶解。
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2013·高考重庆卷)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有沉淀和气体生成。
( )
(2)(2013·高考江苏卷)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可用于电解法制铝。
( )
(3)(2013·高考江苏卷)明矾溶于水产生Al(OH)3胶体:Al3++3H2O===Al(OH)3↓+3H+。
( )
(4)(2013·高考广东卷)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所以Al与浓硝酸不反应。
( )
(5)(2013·高考海南卷)向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恰好使SO2-4沉淀完全:2Al3++3SO2-4+3Ba2++6OH-===2Al(OH)3↓+3BaSO4↓。
( )
(6)(2013·高考浙江卷)氯离子存在时,铝表面的氧化膜易被破坏,因此含盐腌制品不宜直接存放在铝制容器中。
( )
答案:(1)×(2)×(3)×(4)×(5)× (6)√
2.(2014·高考安徽卷)
室温下,在 0.2 mol/L Al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1.0 mol/L NaOH溶液,实验测得溶液pH随NaOH溶液体积变化曲线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时,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Al3+水解,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
B.a~b段,溶液pH增大,Al3+浓度不变
C.b~c段,加入的OH-主要用于生成Al(OH)3沉淀
D.d点时,Al(OH)3沉淀开始溶解
解析:选C。
A.Al2(SO4)3为强酸弱碱盐,Al3+水解使溶液显酸性,水解离子方程式为Al3
+,A错误。
B.a~b段,加入NaOH消耗H+,使Al3++++3H
2O Al(OH)3+3H
3H2O Al(OH)3+3H+反应正向进行,Al3+的浓度减小,B错误。
C.b~c段,pH变化不明
显,说明OH-主要用于生成Al(OH)3沉淀,C正确。
D.c~d过程中,pH变化较大,说明发生了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所以c点以后Al(OH)3开始溶解,D错误。
3.(2013·高考山东卷)足量下列物质与相同质量的铝反应,放出氢气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B.稀硫酸
C.盐酸D.稀硝酸
解析:选A。
A项,2Al+2NaOH+2H2O===2NaAlO2+3H2↑,1 mol Al消耗1 mol NaOH;B项,2Al+3H2SO4===Al2(SO4)3+3H2↑,1 mol Al消耗1.5 mol H2SO4;C项,2Al+6HCl===2AlCl3+3H2↑,1 mol Al消耗3 mol HCl;D项,Al和稀硝酸反应不放H2。
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是A项。
4.(2013·高考大纲全国卷)铝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工业上用Al2O3和冰晶石(Na3AlF6)混合熔融电解制得。
①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和SiO2等。
从铝土矿中提炼Al2O3的流程如下:
②以萤石(CaF2)和纯碱为原料制备冰晶石的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1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液Ⅰ中加入CaO生成的沉淀是________,反应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可作为建筑材料,化合物C是________,写出由D制备冰晶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电解制铝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石墨为电极,阳极产生的混合气体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结合Al 2O 3、SiO 2与NaOH 溶液反应后产物的性质来分析流程图一,根据萤石和纯碱为原料制取冰晶石来分析流程图二,充分利用质量守恒等来书写方程式。
(1)在加入NaOH 溶液时,Al 2O 3和SiO 2都能与NaOH 反应,分别生成NaAlO 2和Na 2SiO 3。
(2)加入CaO 后,SiO 2-3与Ca 2+结合生成难溶物CaSiO 3;滤液Ⅱ中主要含有AlO -
2,通入CO 2后生成沉淀Al(OH)3,煅烧后生成Al 2O 3。
(3)萤石能与浓硫酸反应生成CaSO 4和HF 气体;HF 、Na 2CO 3、Al(OH)3三者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写出化学方程式。
(4)电解Al 2O 3制取金属铝,加入的冰晶石为助熔剂;阳极产生的O 2能与石墨电极反应生成CO 2(可能含有CO)。
答案:(1)2NaOH +SiO 2===Na 2SiO 3+H 2O 、2NaOH +Al 2O 3===2NaAlO 2+H 2O
(2)CaSiO 3 2AlO -2+CO 2+3H 2O===2Al(OH)3↓+CO 2-3
(3)浓H 2SO 4 12HF +3Na 2CO 3+2Al(OH)3===2Na 3AlF 6+3CO 2+9H 2O
(4)2Al 2O 3=====高温通电,Na 3AlF 64Al +3O 2↑ O 2、CO 2(CO)
一、选择题
1.(2015·高考全国卷Ⅱ)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
解析:选D。
A项,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稀盐酸先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再与Na2CO3分步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CO2↑+H2O,因此开始阶段滴加稀盐酸,②中不产生气泡。
B项,常温下,浓硝酸与铝条发生钝化,铝条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层铝与浓硝酸继续反应,②中观察不到产生红棕色气体的现象。
C项,将AlCl3溶液滴加到浓NaOH溶液中,由于NaOH过量,发生的反应为AlCl3+4NaOH===NaAlO2+3NaCl+2H2O,得不到大量白色沉淀。
D项,KMnO4酸性溶液具有强氧化性,H2C2O4溶液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由于MnO-4被还原为Mn2+,②中KMnO4酸性溶液逐渐褪色。
2.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B.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
C.用Al(OH)3治胃酸过多
D.电解AlCl3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铝
解析:选D。
由于H+的放电能力大于Al3+,电解饱和AlCl3溶液,得到Al(OH)3、H2、Cl2,无法得到金属铝。
3.相同物质的量的下列物质分别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至体系中均无固体物质时,消耗碱量最多的是( )
A.Al B.Al(OH)3
C.AlCl3D.Al2O3
解析:选C。
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即可。
2Al+2NaOH+2H2O===2NaAlO2+3H2↑,Al(OH)3
+NaOH===NaAlO2+2H2O,AlCl3+4NaOH===NaAlO2+2H2O+3NaCl,Al2O3+2NaOH===2NaAlO2+H2O。
由反应化学方程式可知:AlCl3消耗碱量最多。
4.(2015·贵州遵义高三模拟)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镁粉中混有少量铝粉: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
B.FeCl3溶液中混有少量AlCl3:加入过量的氨水,过滤洗涤沉淀,将沉淀再用适量盐酸溶解
C.用新制的生石灰,通过加热蒸馏,以除去乙醇中少量水
D.Al(OH)3中混有少量Mg(OH)2: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向滤液中通入过量CO2后过滤
解析:选B。
氨水与FeCl3、AlCl3分别发生反应:FeCl3+3NH3·H2O===Fe(OH)3↓+3NH4Cl、AlCl3+3NH3·H2O===Al(OH)3↓+3NH4Cl,但Fe(OH)3和Al(OH)3均不溶于氨水,故用过量的氨水无法除去FeCl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AlCl3,B项错误。
5.在Al2(SO4)3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原混合液中Al2(SO4)3与Mg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
A.6∶1 B.3∶1
C.2∶1 D.1∶2
解析:选D。
由图像知,溶解Al(OH)3耗碱10 mL,则生成Al(OH)3耗碱为30 mL,生成Mg(OH)2耗碱(50-30)mL,故Al3+与Mg2+浓度之比为1∶1,则Al2(SO4)3与Mg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
6.某铝土矿样品中含有Al2O3、Fe2O3和SiO2,进行一系列操作将它们分离:加入试剂、过滤、洗涤、灼烧等。
依次加入的一组试剂是 ( )
A.NaOH溶液、盐酸、氨气
B.硫酸、NaOH溶液、盐酸
C.NaOH溶液、盐酸、CO2
D.水、盐酸、NaOH溶液
解析:选A。
A项,向样品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分离出氧化铁;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过滤分离出硅酸,经洗涤、灼烧得到SiO2;再在滤液中通入过量的氨气,得到氢氧化铝,经过滤、洗涤、灼烧得到Al2O3,A项正确。
7.(2015·山东潍坊模拟)将15.6 g Na2O2和5.4 g Al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200 mL溶液,再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6.72 L,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标准状况下,反应过程中得到6.72 L气体
B.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Cl-)+c(OH-)
C.最终得到7.8 g沉淀
D.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1.5 mol·L-1
解析:选C。
n(Na2O2)=0.2 mol,n(Al)=0.2 mol,由2Na2O2+2H2O===4NaOH+O2↑和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知,生成n(O2)=0.1 mol,n(H2)=0.3 mol,n(NaAlO2)=0.2 mol,反应剩余n(NaOH)=0.4 mol-0.2 mol=0.2 mol,通入的HCl气体为0.3 mol,0.2 mol HCl与NaOH反应,0.1 mol HCl与NaAlO2反应生成0.1 mol Al(OH)3沉淀,反应后溶液中含0.1 mol NaAlO2。
A项,反应过程中得到8.96 L气体;B项,最终得到的溶液中还有0.1 mol NaAlO2;D项,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2 mol·L-1。
8.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5∶6(相同条件下),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是( )
A.甲、乙中都是铝过量
B.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
C.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
D.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
解析:选B。
2Al+6H+===2Al3++3H2↑
2Al+2OH-+2H2O===2AlO-2+3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