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三.分数除法》教案 第4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三.分数除法》教案第4课时
一. 教材分析
分数除法是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三.分数除法》单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分数除法运算的计算法则,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过程,并能灵活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对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在分数除法运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比如对分数除法运算规律的理解不够深入,运算过程中容易出错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践,加深对分数除法运算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分数除法运算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2.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分数除法的意义,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自主发现分数除
法的运算规律。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计算分数除法的运算,加深
对分数除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制作分数除法的教学课件,包括例题、练习题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
3.学具:准备一些分数卡片、计算器等学具,方便学生操作。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小明有一块巧克力,他想把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巧克力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分数除法的话题。
2.呈现(10分钟)
教师展示例题,如“已知一个数的3/4是9,求这个数。
”让学生观察,提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3.操练(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操作,尝试解决例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5.拓展(10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除法进行解决,如“一瓶饮料,小明喝了它的2/3,小华喝了它的1/4,请问小明和小华各喝了这瓶饮料的几分之几?”
6.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分数除法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
教师布置一些分数除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板书,突出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和计算方法。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发现、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分数除
法的运算规律和计算方法。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运用分数除法的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学生的引导要得当,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自主发现分数
除法的运算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
对性的指导。
3.在巩固环节,可以设计一些变式题目,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
除法的运算方法。
4.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情境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情境中,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来引入分数除法的话题。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如果小明有一块巧克力,他想把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巧克力的几分之几?”这个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思考。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分数除法的实际意义,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活动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和计算方法。
首先是情境导入,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分数除法的意义。
接着是呈现例题,教师展示一些具体的题目,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解决。
然后是操练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操作,尝试解决例题。
在巩固环节,教师出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的知识。
最后是拓展环节,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除法进行解决。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此外,教师还运用了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计算分数除法的运算,加深对分数除法的理解。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以下几个问题:
1.部分学生在分数除法运算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惑,比如对运算规
律的理解不够深入,运算过程中容易出错。
2.在小组讨论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有的学生只是观望,
没有积极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对如何运用分数除法进行解决还不够熟
练,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提示。
针对以上问题,我采取了以下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
1.对于学生对分数除法运算规律的困惑,我在课堂上进行了更深入的讲
解和解释,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律。
2.在小组讨论和操作环节,我强调了每个成员的参与度,鼓励每个学生
都要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共同讨论和操作。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引导和提示,指导他们如何
运用分数除法进行解决。
同时,我也设计了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提高他们运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
学生通过情境导入和实际操作,对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需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同时,我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实录:
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除法。
首先,我想请大家思考一
个问题:如果小明有一块巧克力,他想把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巧克力的几分
之几?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如何用数学表达式来表示这个问题。
(学生们开始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好的,请大家停下来。
我来听听你们的想法。
小组1,你们来说一下。
学生1:如果小明有一块巧克力,他想把它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巧克力的
1/3。
教师:很好,你们用数学表达式来表示就是1/3。
那么,如果小明已经把他平
均分成了3份,每份是巧克力的1/3,那么这块巧克力总共就是3份,也就是3/3。
现在,如果小明吃了其中的2份,也就是2/3,那么他还剩下多少巧克力呢?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学生2:小明还剩下1/3的巧克力。
教师:正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除法。
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小明
剩下的巧克力,那就是1/3。
现在,如果小明想把他剩下的巧克力再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呢?
学生3:每份是1/9。
教师:太棒了!你们掌握了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
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些练习题,看看你们能不能灵活运用这个规律。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学生们开始独立完成)
教师:好的,请大家停下来。
我来检查一下你们的答案。
小组4,你们来说一
下你们的答案。
学生4:我们组的答案是1/6。
教师:正确!你们用了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来解决这个问题。
很好!其他小组,你们的答案是什么?
(教师继续检查其他小组的答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本节课的教学实录显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教师通
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讨论和操作环节,教师鼓励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共同讨论和操作。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引导和提示,指导他们如何运用分数除法进行解决。
此外,教师还运用了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计算分数除法的
运算,加深对分数除法的理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部分学生对分数除法运算规律的困惑,教师可以进一步加强讲解
和解释,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律。
2.在小组讨论和操作环节,教师可以进一步强调每个成员的参与度,确
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和提示,指导他们
如何运用分数除法进行解决。
同时,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提高他们运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实录显示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和计算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加强讲解和解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给予更多的引导和提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