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问题国内研究评述张敏
研究性学习计划
![研究性学习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79d5cc6a2e3f5727a4e9620f.png)
研究性学习计划篇一:研究性学习计划书研究性学习计划书—开题报告班级:高一(127班)第二节:我校独生子女消费情况课题组长:刘虹余课题成员:刘阳阳、许文、蒯仙、吕欣、付文雯、徐蕾、陈锦、张敏、晏春娟班级:曲靖市民族中学高一(127)班导师:袁超摘要:有一个良好的消费习惯,竖立一种正确的消费观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尤其是中学生。
然而许多高中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过多的溺爱,养成了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奢侈浪费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活动小组就我校高一独生子女的消费情况及生活自理状况展开了调查分析,总结出同学们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高一独生子女消费观现状建议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合理、有计划的消费能为一个人以后的事业奠定一定的基础。
能使一个人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溺爱,而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
在生活中追求啥都要名牌,向来都很“大方”,从不会节省,从小就奢侈、浪费,他们从不懂得钱财的来之不易,不体会父母的辛苦。
当然这也包括少部分的中学生。
二、目的和意义(1)对我校高一独生子女的消费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独生子女的消费情况。
(2)将独生子女的消费情况与普通学生的消费作对比,得出最后的结论。
(3)了解独生子女的消费情况后,对他们提出的建议,并帮助他们学会合理地、有计划地安排自已的日常生活,从而学会独立生活。
(4)通过做这次课题研究达到学以致用,让我们自已从中学到某些知识,做到“在调查中了解、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体会。
”三、课题研究方法此课题研究用到的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分析统计法、归纳法、观察访谈法。
四、课题研究进程(一)总体安排从XX年11月开始进行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工作,定期交流每个成员的心得和研究进展情况(指导老师也参与并指导工作安排)。
(二)具体步骤(三)教师的咨询指导1、根据成员性格、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发挥集体力量。
2、在放假期间,小组集中共同合作,讨论并探究其课题的核心思想。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fd35b8b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64.png)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独生子女家庭逐渐成为中国家庭的主体。
在这种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十分密切,孩子也在父母的呵护下,享受着优越的家庭环境。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这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方式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不仅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也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形态。
本文将就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优点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优点在于家庭环境的优越性。
首先,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的经济状况普遍较好,孩子在这种家庭中的物质生活水平相对而言更佳,从而保证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其次,由于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和呵护程度更高,孩子会感觉到爱与温暖。
因此,这样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通常都存在着许多的学习机会,父母也会尽力为孩子提供名校教育资源,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完成学业。
二、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缺点但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也有其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缺乏与兄弟姐妹的相处,孩子在人际交往和社交技能等方面可能存在缺陷。
其次,由于父母过度疼爱孩子,在许多情况下,孩子会变得过于依赖父母,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出现过度重视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综合能力和潜能的情况,这对孩子的全面发展与未来职业方向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三、如何优化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基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所存在的优缺点,深入研究如何优化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势在必行。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措施:1、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建立一个健康的亲子关系非常重要,父母要把孩子看作独立的个体,并尽可能的给予他们自由和独立的空间。
在孩子有问题的时候,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思考,帮助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对于错误的行为,可以进行批评,但需要注意语气的措辞,不应当批评孩子本身,而应当批评孩子的行为。
2、注重培养孩子综合能力在教育孩子时,应当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当代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调查研究教育管理
![当代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调查研究教育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d207b6c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78.png)
当代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调查研究教育管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素质的提高,独生子女在中国社会中越来越普遍。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进行相关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管理措施,本文将就此展开论述。
一、背景介绍独生子女政策自1979年开始实行,旨在控制人口,改善生活水平,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然而,多年来,独生子女政策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家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当代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进行调查研究,并探索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
二、调查结果分析通过对一定数量的独生子女家庭进行调查,我们得到了一些有关他们的家庭教育的有益信息。
首先,大部分独生子女家庭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
他们希望通过良好的学习成绩为子女的未来铺好道路。
此外,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时间进行严格管理,给予了他们较少的自由空间。
然而,也有一些家庭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社交能力,并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发展机会。
总体来说,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
三、问题与挑战尽管现代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家庭过于追求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这可能造成孩子的心理压力过大,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其次,一些家庭对孩子的过度干涉可能剥夺了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性。
最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常常处于家长的关注焦点,他们可能缺乏与同龄人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影响了他们的社交能力的培养。
四、教育管理措施为了解决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教育管理措施。
首先,家庭教育需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习成绩,还应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社交能力。
此外,家长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自由空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
同时,也应该倡导健康的家庭氛围,减少过度干涉和竞争心态的存在。
此外,学校和社会也应提供更多的机会,让独生子女有更多的社交和合作机会。
独生子女心理问题及矫正策略研究1
![独生子女心理问题及矫正策略研究1](https://img.taocdn.com/s3/m/f15862b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b9.png)
独生子女心理问题及矫正策略研究一、研究意义独生子女作为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其心理发展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独生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独生子女在心理发展上面临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自我中心、依赖性强、责任感缺失等。
子女心理问题及矫正策略研究一、本课题研究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改变,独生子女现象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独生子女在享受家庭和社会高度关注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着独生子女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也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孤独感、依赖性强、自我中心、抗压能力差等。
因此,对独生子女心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有效的矫正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独生子女的身心健康,也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对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二、研究内容(含提纲)1. 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自我中心* 依赖性强* 通过对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其提供更为精准的矫正策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同时也可以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责任感缺失* 社交能力不足*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2. 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的负面影响* 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二、研究内容(含提纲)1. 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a. 孤独感b. 依赖性强对家庭关系的影响*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3. 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的矫正策略* 家庭教育策略+ 培养独立自主的品质c. 自我中心d. 抗压能力差e. 其他心理问题2. 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的社会影响a. 对个体发展的+ 增强责任感和义务感+ 提高社交能力+ 关注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学校教育策略+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影响b. 对家庭关系的影响c. 对社会稳定的影响3. 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的矫正策略a. 家庭教育策略b. 学校教育策略c. 社会支持策略4. 案例分析a. 典型案例介绍b. 矫正效果的评估三、技术路线、,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韧性* 社会支持策略+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家庭和个人的经济研究方法1. 技术路线:本研究将从文献综述出发,结合实证研究方法,综合运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手段,深入探究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社会影响。
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的问题与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e17cb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c.png)
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的问题与解决方案中国自1980年颁布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以来,便采取了严格的独生子女计划。
该政策被广泛认为是为了控制人口增长,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和维护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而这一政策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本文将讨论这些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独生子女政策引发的问题一、老龄化和人口负担问题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进入老龄化的阶段。
在经过几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后,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意味着他们将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财务和生计责任,包括支付养老金、医疗保健费、住房租金等等。
这将对这些家庭、社会和国家造成巨大的财务压力。
二、男女失衡问题在中国,男孩被认为是传承家族的唯一希望,这种文化传承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只要孩子是男孩就够了。
这导致了男女比例失调,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例如子女绑架、贩卖女婴、对女性的歧视等等。
三、削弱家庭关系由于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许多独生子女成长在缺乏兄弟姐妹的环境中,这意味着他们将缺少同伴和亲密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家庭关系会受到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联系也会减少。
解决方案一、调整相关政策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政府可以考虑逐步取消独生子女政策。
这将为家庭提供更多的生育选择,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变化的需求,从而有效缓解老龄化问题和拯救人口负担。
二、改变社会观念唯有改变人们的文化和社会观念才能解决男女平等问题。
政府应该采取更加严格的法律,打击与性别歧视相关的问题。
此外,媒体和社会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促进积极的性别观念,如教育、文化和艺术。
三、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密切互动,以建立凝聚力和亲密感。
有研究表明,兄弟姐妹之间的接触可以帮助他们对文化和社会问题有更好的理解。
父母应该着重于家庭价值和荣誉教育的重要性和儿童之间的相互照顾的好处,这将有助于支持家庭关系,创造更加和谐的家庭氛围。
总结通过以上措施,中国政府可以合理地面对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问题。
课题组成员研究状况
![课题组成员研究状况](https://img.taocdn.com/s3/m/da7379deb9f3f90f76c61b7b.png)
表,每人单独1页,按序排列)
表,每人单独1页,按序排列)
表,每人单独1页,按序排列)
表,每人单独1页,按序排列)
二、课题组成员研究状况(连同主持人在内不超过12人,每人1张表,每人单独1页,按序排列)
二、课题组成员研究状况(连同主持人在内不超过12人,每人1张表,每人单独1页,按序排列)
二、课题组成员研究状况(连同主持人在内不超过12人,每人1张表,每人单独1页,按序排列)
二、课题组成员研究状况(连同主持人在内不超过12人,每人1张表,每人单独1页,按序排列)
二、课题组成员研究状况(连同主持人在内不超过12人,每人1张表,每人单独
1页,按序排列)
二、课题组成员研究状况(连同主持人在内不超过12人,每人1张表,每人单独1页,按序排列)
二、课题组成员研究状况(连同主持人在内不超过12人,每人1张表,每人单独1页,按序排列)
二、课题组成员研究状况(连同主持人在内不超过12人,每人1张表,每人单独1页,按序排列)
二、课题组成员研究状况(连同主持人在内不超过12人,每人1张表,每人单独1页,按序排列)。
【转】_我国独生子女研究30年_两种视角及其局限
![【转】_我国独生子女研究30年_两种视角及其局限](https://img.taocdn.com/s3/m/3dc5b0a4b0717fd5360cdc44.png)
我国独生子女研究30年:两种视角及其局限肖富群1 风笑天2(1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 广西桂林 541004)(2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导 南京 210093)摘 要:我国的独生子女研究已经开展了30年。
相关研究基于两种视角:一种视角是把独生子女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独生子女的个性特征、社会化、社会适应等问题;另一视角是把独生子女作为研究变量,探讨独生子女现象对家庭、社会的影响。
已有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至少有三个问题没足够重视:独生子女人口对社会结构各层面的影响及影响机制;成年独生子女和 独二代研究;农村独生子女问题。
这也是继续开展独生子女研究值得着力的地方。
关键词:独生子女;研究视角;成绩;局限中图分类号:C9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63(2010)07-0045-08我国1979年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至今已过去30年。
30年里我国出生了近一亿的独生子女!。
我国的独生子女是计划生育政策的直接结果,并非人们生育意愿的真实体现,这一非自然的生育事实给我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而也得到了学术界的持久关注。
我国的独生子女研究在这30年里表现出一副什么样的图景呢?1980年代,独生子女的个性心理和教育问题是研究重点。
1990年代,独生子女的社会化问题成为研究主题。
2000年以后,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步长大成人,学术界开始关注独生子女的婚姻家庭和社会适应问题。
不同时期的独生子女研究大致可以归为两种视角:一种视角是把独生子女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独生子女的个性特征、社会化、社会适应等问题;另一种视角是把独生子女作为研究变量,探讨独生子女现象对家庭、社会的影响。
一、独生子女作为研究对象∀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小孩,这与 多子多福、 人丁兴旺的传统生育文化极不协调,使得日常生活中的生育问题成为一个凝聚世人注意力的社会事件。
独生子女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所有希望,自然而然地受到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分外关注。
2014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
![2014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https://img.taocdn.com/s3/m/aa12fb0fde80d4d8d15a4f4a.png)
姓名 崔荣祥 张利 陈萌萌 陈小龙 耿湘宜 汤玉林 吕天光 杨馥梦 张晓东 魏艺 刘俊良 唐亚奇 于欢 闫恺 王红媛
单位名称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
论文名称 新型高承载能力曲线齿圆柱轮齿啮合特性及其加工机理研究 特殊轮廓度测量系统 PP/EPDM夹持器双组份注塑模具设计与仿真 醒狮文化符号延展设计 基于MSP430F5529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燃气轮机透平导向叶片的冷却设计 基于模糊理论的含光伏微电网功频控制 基于ThemeRiver的环境空气质量实时监测数据可视化方法研究 大规模问句的聚类与相似性分析 基于Android的供应商业务管理系统手机客户端开发 单光子探测器的设计与实现 阳谷陶城铺引黄闸扩建工程设计 聚脒絮凝剂的制备、性能与污泥脱水效果研究 INSIG2 rs7566605多态性与儿童肥胖的关联性研究 化合物6r对PC3细胞S期阻滞作用的机制探究
英语 朝鲜语 新闻学 美术学 艺术设计 历史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化学 应用化学 生物技术 空间物理学 微电子学 材料物理
李克 朴庆禹 谢锡文 王进 司维东 陈尚胜 綦建刚 黄华林 彭京亮 孙頔 熊胜林 苗俊英 冯学尚 黄性涛 李亚江 李波
— 15 —
序号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专业名称 工业工程 英语 应用物理学 石油工程 石油工程 勘查技术与工程 过程装备与控制 工程 热能与动力工程 自动化 软件工程 测绘工程 安全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指导 教师1 袁清和 任增强 薛庆忠 戴彩丽 黄朝琴 范宜仁 徐书根 冯洪庆 邓晓刚 张卫山 王振杰 王明达 赫佩军
浅论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
![浅论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2ed491411a37f111f0855bb5.png)
浅论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开始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家庭子女的数量日益减少,并且出现了一些独生子女。
时至今日,我国独生子女的绝对数量已大大增长,独生子女家庭在我国家庭中的比例也大大挺高了。
据有关部门统计表明,我国每年大约要生育独生子女1000万左右。
独生子女的大批出生,是我国儿童、少年中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逐年提高,儿童、少年成分逐年发生变化。
独生子女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不但在今天,而且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独生子女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所谓独生子女问题,本质上是教育问题,尤其是家庭教育方式问题。
独生子女身心发展状况如何,首先取决于奠基作用的家庭教育的成效,因此,每一个独生子女的家长都把孩子的教育问题当作是一件大事来抓。
所以,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功能显得尤为重要,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优势。
(一)独生子女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
经济条件是家庭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家庭教育维持正常生活的前提,也是家庭教育得以正常运行、儿童身心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般情况下,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便舍得投资,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更为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其次,家长也会尽量的满足儿童心理的发展需要,保证了独身子女的智力开发用品,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此外,家庭条件好,家庭关系和谐,家长不为生活的奔波劳碌,也就有培养教育孩子的情趣、积极性和精力,这一切都对独生子女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独生子女享有父母充分的爱。
一位心理专家曾提出“爱比维生素还重要”,由此可见,父母的爱对孩子的重要性。
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幼儿是在父母充分的爱的阳光中成长的,这种爱会使孩子的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思想活跃、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多数幼儿容易形成活泼、开朗、大方、敢说、敢做的性格特点,有利于儿童智力和才能的发展。
(三)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比较重视。
只有一个孩子,父母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来关心子女的教育。
关于独生子女的调查报告
![关于独生子女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97d78a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0.png)
关于独生子女的调查报告引言自1979年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成为我国家庭结构的主要特点之一。
多年来,独生子女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
本文旨在调查独生子女的现状以及他们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影响。
一、独生子女的人数和分布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全国独生子女的人数约为2亿人。
独生子女的分布情况在城乡之间有所差异。
大多数独生子女分布在城市中,其中一线和二线城市的独生子女数量最多。
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在城市中,家庭更加注重子女的教育和未来发展。
二、独生子女的生活特点1. 教育压力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独一无二,他们承担着父母的期望和压力。
他们在教育方面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为了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独生子女通常要接受额外的辅导和培训。
这导致他们的生活变得紧张和忙碌。
2. 社交问题独生子女由于长期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通常在社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他们可能更加内向和孤独,难以适应与同龄人相处的环境。
同时,独生子女也可能缺乏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3. 尊老敬老与责任心由于没有兄弟姐妹,独生子女在与父母和祖父母的互动中更加重要。
独生子女通常更加尊重长辈,并承担起照顾父母和祖父母的责任。
这也使得他们的责任心和家庭观念更加强烈。
三、独生子女对家庭的影响1. 家庭结构与关系独生子女的出现改变了家庭结构和关系。
在传统中国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而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重视和期望更加集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2. 经济压力养育独生子女通常需要更多的资源和经济支持。
家庭通常会为子女的教育和培养投入更多的资金。
这给家庭带来了经济上的压力,但也促使家庭更加注重子女的未来发展。
3. 养老问题由于没有兄弟姐妹,独生子女面临着独自照顾父母和祖父母的问题。
这也使得独生子女更加关注父母和祖父母的健康和生活安排。
结论独生子女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他们面临着教育压力、社交问题等困扰,但同时也具备尊老敬老和责任心等优点。
独生子女政策出台始末
![独生子女政策出台始末](https://img.taocdn.com/s3/m/f38e7ba3dd3383c4bb4cd2ff.png)
政 策 。现在 3 0 年 期 限 已到 , 如 同3 0 年 前 一
样, 这 项 国 策在 讨 论 声 中 , 再 次 被 推 向了
风 口浪 尖 。
为革命只生一个孩子
“ 当时北 京 市 宣武 区 的几十 个育龄 妇
女联 名 发 出 ‘ 一 对夫 妇 只 生 一 个 孩 子 ’ 的
济 的发展 所 做 出的贡献 。3 0 年前 曾经 参 与
《 公开信 》 起草工作 的张敏 才不久前也写
了 回忆 文章 , 并 在 国 家计 生 委 召开 的纪 念 座 谈 会作 了发言。 与政 府部 门整齐 划一的热 闹不同 ,
在 学 界 与 民间 , 却 呈 现 出另一 派 喧 嚣日 寸 任 国 务 院 计 划 生 育委 员会 专 家咨询 组 成 员的马瀛 通说 。 据张敏才介绍, 为论证 “ 一对 夫 妇 只
倡议 , 后 来 听 北 京 市 委 的人 说 , 这个 倡 议 其 实 从 天 津开 始 , 天 津 说 是从 上 海开 始 。 其 实 当 时 中央 心 里 也 没 底 , 觉得 ‘ 只 生 一 个 是 一 件 不 可 突 破 的事 情 。后 来 听 到 这 些群 众 呼声 , 才 豁 然开 朗 。 ”当时正在 国务
一
院计 划 生育领 导 小组 参 与 工作 的张敏 才介
绍
个 在 当时 其 实遭 遇 到 很 大 阻 力。 ” 在 其 中一次 人 口座 谈会 上 时 任 七 机
1 9 7 9 年3 月, 山东 省 烟 台地 区 荣成 县 农 民 鞠洪洋 、 鞠 荣芬 等 1 3 6对夫 妇 发 出 《 为革 命 只 生一 个 孩 子 》的倡 议 书 。天 津 医学 院
课题组成员研究状况
![课题组成员研究状况](https://img.taocdn.com/s3/m/4804732b6c175f0e7cd137c1.png)
表,每人单独1页,按序排列)
表,每人单独1页,按序排列)
表,每人单独1页,按序排列)
表,每人单独1页,按序排列)
二、课题组成员研究状况(连同主持人在内不超过12人,每人1张表,每人单独1页,按序排列)
二、课题组成员研究状况(连同主持人在内不超过12人,每人1张表,每人单独1页,按序排列)
二、课题组成员研究状况(连同主持人在内不超过12人,每人1张表,每人单独1页,按序排列)
二、课题组成员研究状况(连同主持人在内不超过12人,每人1张表,每人单独1页,按序排列)
二、课题组成员研究状况(连同主持人在内不超过12人,每人1张表,每人单独
1页,按序排列)
二、课题组成员研究状况(连同主持人在内不超过12人,每人1张表,每人单独1页,按序排列)
二、课题组成员研究状况(连同主持人在内不超过12人,每人1张表,每人单独1页,按序排列)
二、课题组成员研究状况(连同主持人在内不超过12人,每人1张表,每人单独1页,按序排列)
二、课题组成员研究状况(连同主持人在内不超过12人,每人1张表,每人单独1页,按序排列)。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现状问题的研究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现状问题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f0c53d690c69ec3d4bb7580.png)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现状问题的研究目录引言 (2)一、绪论 (3)(一)研究的缘起 (3)(二)研究意义 (3)1.理论意义 (3)2.实践意义 (3)(三)核心概念界定 (3)1.独生子女 (4)2.家庭教育 (4)(四)相关文献综述 (4)1.国外研究综述 (4)2.国内研究综述 (5)(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6)1.研究思路 (7)2.研究方法 (7)二、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7)(一)教育偏向学科知识学习 (7)(二)忽视对独生子女道德教育 (8)(三)溺爱并给予关注过多 (8)三、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现状问题原因分析 (8)(一)制度原因:选拔和用人制度的价值观对家庭教育产生误导 (9)(二)家庭原因 (9)1.家长自身教育经验不足 (9)2.家庭构造残缺 (9)(三)社会原因 (9)1. 生活方式的转变 (9)2. 网络迅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10)四、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10)(一)改变教育理念,紧跟时代发展 (10)1.提高认识 (10)2.更新观念 (10)(二)家庭教育全面关心独生子女,使孩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11)1.重视道德教育,平衡德育跟智育的关系 (11)2.精神生活物质生活两把抓 (11)(三)提高家长素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12)结论 (12)参考文献 (12)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由于战争原因,我国人口下降,新中国成立初期曾鼓励生育,然而生育潮流带来了人口过多的危机,于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推出了计划生育政策来缩减人口数量。
计划实施后我国家庭中孩子数量减小。
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家庭组成形式即独生子女家庭。
国外把个独生子女群体称之为“China one”。
独生子女大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
![独生子女大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79bfb2c7f1922791788e873.png)
独生子女大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一、问题提出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问题逐渐发展为社会的普遍性问题。
现在,独生子女群体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能否发展成才以及如何教育的问题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近几年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2,部分重点高校甚至接近2/3。
已有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校适应情况总体上好于非独生子女,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劳动意识、缺乏责任感和义务感等。
从本质上讲,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具有同样的身心发展规律,其不同的个性品质和发展状态主要是由后天的教育决定的。
而家庭是社会成员完成社会化的首要场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大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对其个性、社会性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没有兄弟姐妹的独生子女大学生,由父母承担的家庭教育责任尤其重大。
目前关于独生子女大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实际调查研究还很少见。
本研究试图通过比较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家庭教育条件上的差异,分析当前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家长们调整教育观念、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促进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
二、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采用方便取样法,在北京市和长春市分别选取一所“985”院校和省属院校共计301名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回收有效问卷298份,有效率为99%。
其中“985”院校146人,省属院校152人;两所学校共有独生子女173人,非独生子女125人;男生78人,女生220人;文科151人,理科147人;家庭所在地为城市201人,农村97人;被调平均年龄20岁。
(二)研究工具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
1、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采用Perris编制,岳东梅等人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包括父亲教养方式的6个分量表(共58个条目)和母亲教养方式的5个分量表(共57个条目),4点记分。
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ffed10c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7.png)
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前言独生子女是指独生子或独生女,无同胞兄弟姐妹,或无同父异母、同母异父、收养的兄弟姐妹。
独生子女除了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外,没有兄弟姐妹这层关系,因此其社会化的过程中带有自身的特点。
独生子女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非常强,思维独立,具有批判精神;自信、富于同情心;有较强的平等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积极的休闲态度,兴趣爱好广泛,智力较好,聪明伶俐,思维活跃,才思敏捷,观察力强,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好,兴趣广泛,情感丰富,更易于获得事业上成就。
因此, 分析当前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必须解决的前沿课题。
独生子女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一、独生子女所面临的心理问题进入21世纪,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日益成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主流,成为在校中小学生的主体。
有的属于“留守孩子”,父母疏于管理,耽于教育,出现情感断层。
有的生活在单亲家庭、离异家庭,感情冷漠,人格异常,行为古怪。
等等。
据调查,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有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自私、说谎、作弊、任性、焦虑、抑郁等。
刘海洋伤熊、马加爵杀人事件的接连出现,不断警省世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不可忽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独生子女由于成长环境相对比较特殊,再加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在他们身上很容易产生和形成一些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其中最主要的几种不良心理作些分析。
(一)自负心理。
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和娇宠,独生子女成为整个家庭的轴心,父母家人的生活完全围绕着孩子,怎能不让孩子自负,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二)享乐心理。
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都由父母包办代替,极少参加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无从体会劳动的苦与乐,更无从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
再加上孩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切都遂心如愿,因而,在孩子的意识里,自然就会形成享乐心理。
独生子女调查报告
![独生子女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a71d05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0.png)
独生子女调查报告1. 引言独生子女政策是中国政府于1979年实施的一项重要计划,旨在控制人口增长并改善人口结构。
随着时间的推移,独生子女已成为中国社会中的一个独特群体。
本文将对独生子女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共有500名独生子女参与。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家庭背景、教育情况、人际关系以及对独生子女政策的看法等方面。
3. 调查结果3.1 个人基本信息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独生子女主要集中在20至30岁之间,男女比例基本均衡。
大部分独生子女受过大学教育,并从事专业工作。
3.2 家庭背景在家庭背景方面,绝大多数独生子女来自城市家庭。
家庭收入普遍较高,对子女的支持和关爱也比较充分。
然而,一些独生子女也存在家庭关系紧张以及独立性不强这样的问题。
3.3 教育情况独生子女在教育方面普遍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调查显示,他们受到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并且更容易获得高等教育机会。
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过度保护和缺乏独立性等。
3.4 人际关系在与他人的交往方面,独生子女普遍表现出相对较强的社交能力。
然而,由于长期处于单独成长环境中,一些独生子女可能存在沟通困难和自信心不足等问题。
此外,独生子女也普遍面临着更多的家庭期望和责任。
3.5 对独生子女政策的看法对于独生子女政策,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独生子女认为其有利于提高家庭经济条件和更好地享受家庭关爱。
然而,也有一部分独生子女认为独生子女政策导致了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兄弟姐妹缺失的问题。
4. 影响分析4.1 经济影响独生子女对家庭经济的贡献较大,能够帮助家庭提高生活水平。
然而,独生子女也面临着一定的经济压力,因为他们往往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支出和负担。
4.2 社会影响独生子女在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方面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
由于长期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他们可能更加依赖于朋友和同辈,同时也更容易感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期望和压力。
独生子女政策出台始末
![独生子女政策出台始末](https://img.taocdn.com/s3/m/b68f1ddfb9f3f90f76c61b9c.png)
梁中堂研 究发 现 , 自中央 17 98年 “ 最 。 “ 最好一个、 多两 个”如何变成 “ 最 只 生 一个 ” 最多 两个 ”的 6 文 件发 出之 后 , 9号 17 年 6月1 陈云在一次谈话时说 , 好 一 个 、 99 日, 生一个”
上世纪 7 代 , 0年 中国实 行 “ 少 、 ” 要 “ 晚、 稀 些 地 方 纷 纷 制定 了 “ 胎制 ”的地 方 政 一 制定法令 , 明确规定只准生一个… 先 的人 口 策 。“ ”是 男 2 政 晚 5周岁以后 、女 2 念同志对 我 说 , 行‘ 好 一 个 , 多两 个 ’ 策。比如广东立刻制定了 3 3 实 最 最 。 0条地 方政策规
一
岁 以后 结 婚 , 2 女 4周岁 后 生 育 ; 稀 ” 指 我说再 强硬 些 , “ 明确规 定 ‘ 只准一个’ 。准 定 , 天津制定了 8 , 条 提出限制和处罚生育
生育间隔为 3 年以上 ; 少”是指一对 夫妇 备人家骂断子绝孙 不这 样 , 来不得了。 二胎及二胎以上子女的家庭。 “ 将 ” 生育不超 过两 个孩子。17 年 , 9 8 中央又提
众呼声 , 才豁然开朗。 ”当时正在国务院计 交书记处讨论定稿。
划 生育 领 导小 组 参与 工作的张 敏 才介 绍。 18 年 9 2 日 《 开 信》发 表 , 2 90 月 5 公 D8 据中国社 会 科 学 院人 口所 前 所 长 田雪 年计划生育被中共十二 大确定为基本国策 ,
倡议或许只是中央将要推行 “ 一胎”政策 是中央红头文件的形式来发布政策 , 张敏 “ 这个时候主要是为 ‘ 只生一个’ 做宣 是对 党团员的号召 , 党团员放 在主宾席 将
传舆论上的准备。 ”时任国务院计划生育委 上 , 他 们发挥 领 导 带头 作 用 , 让 做群 众
2021--2022学年度七年级(上)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度七年级(上)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0da41f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37.png)
2021-2022学年度七年级(上)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1.(3分)金秋九月,我们告别小学,跨进了中学校园,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中学生。
下面是部分同学们在班会上分享的升入中学后的感受,其中你不赞成的是()A.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B.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C.在新的环境中,我们可以改变原来不够完美的现象,重新塑造一个完美的“我”D.进入初中,面对沉重的学业负担我们理应把学习文化课作为我们唯一的任务2.(3分)在赏析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韩愈的一句治学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时,同学们有如下讨论。
其中符合这句名言含义的是()A.小云说:“学习需要勤奋和坚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学有所成。
”B.小辉说:“要想学习成功,就得靠题海战,学习成功的道路没有捷径可走。
”C.小敏说:“学习从古到今一样都是苦差事,毫无乐趣可言。
”D.小青说:“学习虽然苦,但它既是我们的权利又是我们的义务,所以我们要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
”3.(3分)对下列名言警句解读正确的有()①“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告诉我们不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要坚定地相信自己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制订好学习计划,科学安排学习时间③“师者,人之模范也。
”这说明了教师要以身作则,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作出榜样④“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类根本无法正确认识自己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3分)欣赏漫画《“宅童”》,你最想对“宅童”说的有()①封闭自己、脱离现实世界,会使自己陷入孤立②在虚拟世界中获得成就感也能使我们形成良好的性格,我们的人生会更精彩③我们应该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接触更多的人,让友谊之树枝繁叶茂④这种闭锁自己的做法,会使自己的人际关系萎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3分)关于朋友,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有()①朋友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友情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②对于交心的朋友,如果朋友需要我帮助,我会无条件帮忙③交友是平等互惠的过程,给予与分担必须是双向的④朋友之间的冲突,如果处理得当,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3分)七年级的几名同学谈论起自己的老师:甲:我们的语文老师读起课文来如同播音员,声音洪亮,吐字准确乙:我们的数学老师讲解起数学问题来,思路清晰,通俗易懂丙:我们的英语老师读起英语来,酣畅流利,一气呵成丁:我们的历史老师讲起历史故事来,如临其境,耐人寻味从这几名同学的谈论中,你得出的结论是()A.我们的老师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老师,是其他老师所无法比拟的B.我们的老师很特别,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C.我们的老师的专业都非常棒,都是一流的老师D.我们的老师都喜欢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才能7.(3分)下列几名同学的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赵丽:我的家虽不大,但很温馨;虽不富裕,但仍是我心中温暖的避风港张敏:我现在还小,虽然不能给父母丰厚的物质生活,但能做到一切都听父母的李慧:我的妈妈已经去世三年了,爸爸准备给我找一个新妈妈,我感觉家中的亲情将不存在了刘威: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的法定义务,我们应该发自内心地身体力行A.赵丽和刘威B.李慧和刘威C.赵丽和张敏D.张敏和李慧8.(3分)七年级的小林喜欢关注时事,周末写完作业后便拿起手机浏览“学习强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年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人口数量的有效控制减少了资源、环境压力,国民素质得到普遍提升,极大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然而,伴随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在我国逐渐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独生子女群体,随着独生子女人数的增加,特别是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长大成人、步入社会,承担起经济建设的重任,在他们成长的历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引起了学者的普遍关注.本文在系统分析近十年国内独生子女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对相关研究做出评述,以期为国内独生子女问题的纵深研究提供理论借鉴,最终促进独生子女的全面发展.1国内独生子女的总体状况1.1独生子女的界定综合学者宋健[1]、风笑天[2]等人的观点,本研究认为中国的独生子女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贯彻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产物,中国的独生子女是成批次出现的,具体可以界定为:独生子女是指在没有任何兄弟姐妹的家庭长大成人,其父母终生只生育或养育一个孩子.1.2独生子女的规模及分布中国独生子女问题研究课题组的最新研究表明[3]:截至2005年我国0-25岁独生子女已达1.26亿,占同龄人口的27.7%,课题组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我国独生子女的地区分布和结构特征:独生子女主要分布在城镇和东部地区;1990年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占72.7%;男性独生子女远远多于女性;独生子女的受教育状况明显好于非独生子女.1.3对独生子女的总体评价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工作者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对独生子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国内学者关注的焦点主要有: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研究,独生子女的特点,独生子女的行为方式和个性心理品质,以及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等.多数研究认为独生子女成长在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社会背景下,其自身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如:自我中心意识、缺乏协作精神、懒惰、依赖性强等,但同时也得出了比较一致的结论是:独生子女绝不是“问题儿童”,独生子女并不必然的表现出上述问题,并且与非独生子相比还具备独特的优势.2国内独生子女问题研究的主要成果2.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性研究研究独生子女的成长特点和规律,自然要与其对照组非独生子女群体进行比较,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诸多社会化特征方面是否存在实质性差异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成果.2.1.1个性心理方面有学者[4]指出:独生子女在缺乏协作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他律性道德的某些特征会或多或少影响其自律性道德的发展,并由此使独生子女道德发展在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出现暂时的相对滞后性.有学者[5]分析指出独生子女在聪慧性、独立性、敏感性等方面与非独生子女没有明显差异,但在稳定性、乐群性、自律性、有恒性方面则低于非独生子女.有的学者[6]指出独生子女在智力发育、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优势,而中心化、依赖性、责任感等方面处于劣势.有的学者[7]研究表明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和部分心理健康素质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2.1.2社会适应方面有学者[8]进行了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社会独生子女问题国内研究评述张敏(天津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134)摘要:中国的独生子女作为一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是计划生育政策的产物,这就决定独生子女问题在中国有着鲜明特色,因此,基于本国实际、因地制宜的研究成果对于制定相关的独生子女政策、解决独生子女发展问题更具现实意义.本文将对近十年来国内独生子女问题研究的总体状况、理论成果以及存在问题进行评述.关键词:独生子女;比较研究;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2)01-0256-03Vol.28No.1Jan.2012第28卷第1期(下)2012年1月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56--生活能力比较测试,研究表明双方的社会生活能力无差异,虽然独身子女的智力明显比非独生子女高,但其自我管理能力显著低于非独身子女.有学者[9]定量描述了处于职业初期的城市青年的职业适应状况,研究结果表明,青年总体的职业适应状况较好,双方在职业适应方面不存在明显的差别.综上所述,学术界在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性问题上还存在分歧,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独生子女绝不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之初人们预想的那样会成为“问题群体”,独生子女特殊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必然赋予这个群体以鲜明的特色,使其在社会化初期特别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滞后于非独生子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化进程的深入,这种差异会减弱、消失,直至独生子女社会化的总体状况同非独生子女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甚至在智力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独生子女还体现出成长的优势.运用风笑天[10]提出的“消磨一趋同”、“变异关键年龄”以及“社会交往补偿”理论可以合理的解释这个问题.独生子女成长早期社会交往经验的匮乏反而会促使他们更主动的寻找伙伴,积极的参与社会活动,在人际交往方面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更多,从而提升了他们的社会交际能力.2.2独生子女的特点独生子女作为时代的产物与改革开放和商业社会几乎是同步发展起来的,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力量的综合作用,使得这个群体具备自身的一些特点.2.2.1独生子女的个性特征(1)独立与依赖并存:独生子女一般都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有着独立自主的愿望,却难以真正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当他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遇到困难时,常会表现出挫折承受能力差、情感脆弱的一面.(2)自我中心主义:独生子女在价值取向上更倾向把理想追求和现实功利相结合,较多接受“合理利己主义”的价值取向.此外学者们公认“懒惰”是独生子女青少年在个性特征方面明显不及非独生子女的弱点.2.2.2独生子女的价值观特点在消费观上渴望自食其力又无法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在恋爱观上既希望追求内在美又缺乏长远打算;在择业观上喜欢选择收入较高且工作不太艰苦的行业.在对待理想与金钱方面,表现为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有崇尚实用主义的倾向.2.2.3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学者赵然[11]研究发现独生子女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和智力状况良好,他们是勇于探索自我统一性的一代,他们是处于过渡与夹缝感中的一代人,其长大成人的标志主要是对自己负责任、能够独立做决定和经济上的独立.独生子女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高稳定性、高兴奋性、高恃强性等心理特征. 2.3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同样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众多学者认为:独生子女问题本质上就是教育问题,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源于一个“独”字,因为独生子女的问题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恰恰是后天特殊的家庭和成长环境造成的.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要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影响和教育,其中家庭教育对于独生子女的人格完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在独生子女人格塑造、品行培养方面的作用是学校和社会都替代不了的.近些年来,学者们针对独生子女教育的研究成果颇丰:有学者[12]在研究中指出:独生子女从小成长在“保护特区”中,普遍缺乏逆境和挫折教育,加之家庭和学校教育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功利性倾向,导致独生子女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学者[13]指出:感恩是人与人之间连接的美好纽带,是青少年责任意识的基础,然而由于家庭、学校中感恩教育的不足,使得一些独生子女人际关系冷漠,以自我为中心,感恩意识匮乏.有学者[14]研究发现劳动教育是独生子女教育的重要内容,独生子女劳动观念差、懒惰、依赖性强、挫折承受能力差都与劳动教育的缺失、劳动经历的匮乏密切相关.有学者[15]指出家庭德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和基础,家庭德育可以促进独生子女基本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有的学者[16]揭示出大众媒介对独生子女的形象建构存在着明显的“妖魔化”倾向.正是在大众媒介的推动下,社会形成了对独生子女的负面刻板印象,这种不公正、不客观的社会评价对于独生子女的自我构建和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对于独生子女的成长,社会各界特别是大众媒体应该进行客观的评价,给与他们积极、宽松的成长环境.独生子女的成长,社会各界都应予以关注并施加积极的影响,努力为他们营造健康、清新、积极的社会文化环境,进一步强化媒体责任,共同为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综合上述学者的观点,可以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性,这不仅关系到独生子女个人的发展,更是关系整个民族素质的大事.做好独生子女的教育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教育工作要以促进独生子女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对独生子女群体要有一个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研究者要进入独生子女群体中深入调查,了解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行为方式、优势、劣势,只有清醒的认识到独生子女群体存在的问题,才能辨证施治,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2.家庭教育是独生子女教育的核心和重点.独257--生子女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其特殊的家庭环境所造成的,因此必须改善家庭教育模式.家长应自觉加强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为孩子营造积极、民主、快乐的家庭氛围,此外还应主动与学校和社区沟通,了解孩子的多方面表现,努力保持多方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3.独生子女问题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原因,这也就决定了独生子女的教育也将是一个需要多方参与的系统工程,开发和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资源,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独生子女素质教育体系是当务之急.4.完善独生子女的素质教育体系,素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导向有必要结合独身子女群体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构建起能够促进独生子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体系.在原有教育内容体系的基础上,针对独生子女存在的问题融入心理教育、挫折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着重塑造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行,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挫折承受能力、独立自主能力以及协作精神.3现有研究的不足及研究展望我国的独生子女问题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从不同层次和角度,为深入研究我国独生子女问题提供了理论借鉴,但仍存在一些不足.1.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独生子女个体心理的、微观的等表象问题的探讨,不同程度忽略了在宏观社会变迁的视野中研究独生子女的发展问题.很多实证研究受调查范围的限制,难以形成规模,样本的代表性不强,缺乏说服力.2.相似内容、同一角度、同等层次的重复研究较多,不同研究之间缺乏沟通、比较和积累,现有研究成果的借鉴和积累意义不足,缺乏对独生子女人口的纵向、跟踪研究,还未构建起独生子女问题研究的宏观、科学的理论框架体系,还不能对独生子女的成长特点和规律做出客观、准确的阐述,因此在回答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独生子女发展等相关问题时显得苍白无力.3.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选择上不够科学,在心理学、教育学一些相关研究中,研究者将问题的原因局限在个体心理或局部的教育环境内,而忽视了对独生子女成长有重要影响的宏观社会、文化等因素.研究对象的选择代表性不强,针对青少年、儿童期的研究较多,对成年独生子女的研究又集中在大学生群体中,多以城市子女为样本,而忽视了其他独生子女群体特别是农村独生子女的研究,所得到的一系列结论缺乏说服力,难以得到推广.综上所述:独生子女问题的研究还有待于深入,迫切需要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调动多方力量,对独生子女问题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综合多学科的深入研究.要把独生子女的特点和影响他们成长与发展的客观的、外在的社会环境因素结合起来,把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合起来,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更全面、研究内容上更深入,开展纵向的跟踪研究,探索独生子女成长和教育的内在规律,能够分析和预测独生子女群体发展的趋势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使我国的独生子女问题研究在整体上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全面提升独生子女的综合素质,为国家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参考文献:〔1〕宋健.中国的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户[J].人口研究,2005,(2).〔2〕风笑天.中国独生子女规模差异与评价[J].理论月刊,2006,(4).〔3〕独生子女问题研究课题组.关于独生子女的基本特征分析及政策建议[N].中国信息报,2008,(11).〔4〕段文阁.独生子女的协作关系与道德发展[N].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5).〔5〕黄春英、吕文富.独生子女教育问题须引起全社会关注[N].中国中医药学报,2006,(7).〔6〕姜健,么加利.历史与现状:我国独生子女的优势与劣势[J].教育学术月刊,2010,(3).〔7〕张小远,俞守义.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和素质的对照研究[N].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4).〔8〕张伟峰,燕良轼.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研究[N].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5).〔9〕风笑天,王小璐.城市青年的职业适应: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 2003,(4).〔10〕风笑天.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J].中国社会科学,2000,(6).〔11〕赵然.独生子女青年心理特点分析[J].青海社会科学,2010,(3).〔12〕石玮.独生子女的社会化教育问题及对策[N].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5).〔13〕张世平.独生子女感恩意识缺失的心理分析及思考[N].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1).〔14〕张文瀚.当代中国青少年劳动教育的问题、原因及其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15〕赵红丽.当代中国独生子女家庭德育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9.〔16〕风笑天.独生子女:媒介负面形象的建构与实证[J].社会学研究,2010,(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