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培养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培养探析
张秀玲李妍戴忠民赵静
(德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山东·德州253023)
摘要随着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加快,高等教育报考录取率提高,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所处的就业困境,提出了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成为当前大学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不足,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非常必要。

1目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1.1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扎实
当前社会存在诸多诱惑,一些负面的人生观、价值观干扰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导致专业能力较差,影响了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的提高。

大学时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如果自律能力不高,就会出现浪费大量时间的现象并且态度懒散。

60分万岁的心态比较普遍,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不求学业上有所建树,而只求不“挂”,混个毕业证书。

这种想法和说法体现了他们对大学生涯的不正确认知,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所在。

平时学习不下苦功夫,靠考前的临阵磨枪,非常不利于将来的职业生涯。

1.2大学生实践能力略显薄弱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企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毕业生到企业先实习,暴露出“对新环境不适应,缺乏相关工作经历”等问题。

整个教学体系中,理论课程的讲授仍占据绝对主体,注重理论课程的讲授、学术研究等,忽视学生的实习、实践环节的训练,导致了理论学习与实践课程脱节,以致在求职过程及日后工作中处于劣势状态。

为提升就业率,不少培养单位都增加了辅导讲座、参观见习、工作实习等形式的就业培训,但由于时间限制、经费保障等软硬件条件限制,有的只是流于表面形式,缺乏实质性内容,大学与企业的合作程度只停留在浅层。

此类问题影响了大学生能力的发展,降低了其就业能力,不能根据企业的需要发展自身的能力素质,与社会需求市场相脱节,影响了学生能力发展,也导致任职能力相对薄弱。

1.3缺乏对专业和职业的认知
学生缺乏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对自身发展科学系统的规划,临近毕业才考虑择业,由于求职心切,盲目地进行各种培训补习,没有对自己进行定位。

大学生受“先择业,后就业”的思想影响,跳槽频繁,在求职的道路上奔走,现实与理想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偏离。

有时甚至还没有发挥自己的特长,没有断定自己是否胜任工作就要走人,显得缺乏自信和信誉,种种现象都折射出对专业和职业的认知不清晰。

2提升高校大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的对策建议
2.1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表明了大学生在校学习的状况及收获,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的展现。

学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明确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专业教师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加强课程设计环节,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避免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

这就要求不仅仅是专业教师重视,也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沟通配合,教务部门注重教学模式改革,学生处积极配合各种科技竞赛,丰富学生阅历,其他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学生实践创新过程,建立良好的社会实践教学环境,提升和拓展学生就业竞争力。

2.2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学生专业素质培养
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支撑和保证,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必须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上下功夫。

要更新课程体系设置理念,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共同发展。

专业课程教师应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积极创造条件,到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调研、观摩,按企业对人才需求制定教学计划,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

2.3加强大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
我国大部分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培养任务是面向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现代化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毕业的学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岗位适应快,实践能力强。

所以必须构建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氛围和环境,人才培养全过程中注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参加老师的科研课题、创业创业项目、实验技能大赛、挑战杯等竞赛,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沟通能力,勇敢地面对挫折,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3结语
提升学生的任职能力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学生就业能力的强弱等不仅影响其个人发展,对社会进步也有重要意义,社会、高校、学生要相互促进,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高等教育工作者要理解高教改革的紧迫性,通过多种有效手段,促进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学生本身也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自己专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强化自身职
业竞争力。

基金项目:课题项目:本文系201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职业能力研究与实践专项课题: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2019VC12024)。

教|育|观|点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31期/11月(上)—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