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病中医护理方案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之喘证护理课件
![中医内科学之喘证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a7de24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c7.png)
喘证的病因主要包括外感风寒湿热之邪、饮食不节、情志不 调、久病体虚等。其中,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是导致喘证的主 要原因之一。
喘证的病机
喘证的病机主要与肺、肾有关。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 易受外邪侵袭;肾主纳气,与呼吸运动密切相关。当外邪侵 袭或内伤导致肺失宣降、肾不纳气时,就会引起喘证的发生。
02 喘证护理原则
基础护理与生活指导
提供舒适的环境
01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安静、温暖,有助于患者休息和缓解症状。
指导患者合理休息
02
根据病情指导患者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减轻喘证
症状。
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
03
如穿衣、洗漱、进食等,确保患者生活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饮食护理与营养支持
饮食原则
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遵循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
中医内科学之喘证护 理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喘证概述
01 喘证概述
定义与分类
喘证的定义
喘证是指由于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降,气机上逆,出现以呼吸困难, 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喘证的分类
喘证可以分为实喘和虚喘两类。实喘多因外邪侵袭、痰浊壅肺所致,表现为呼 吸急促、气粗声高;虚喘多因肺、肾等脏腑亏虚,表现为呼吸浅促、气短声低。
运动指导
指导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 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避 免剧烈运动和竞技活动,以免加 重病情。
心理护理与情绪支持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 题,增强治疗信心。
情绪支持
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与亲友、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互动,共 同应对疾病。
喘证的病机
喘证的病机主要与肺、肾有关。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 易受外邪侵袭;肾主纳气,与呼吸运动密切相关。当外邪侵 袭或内伤导致肺失宣降、肾不纳气时,就会引起喘证的发生。
02 喘证护理原则
基础护理与生活指导
提供舒适的环境
01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安静、温暖,有助于患者休息和缓解症状。
指导患者合理休息
02
根据病情指导患者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减轻喘证
症状。
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
03
如穿衣、洗漱、进食等,确保患者生活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饮食护理与营养支持
饮食原则
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遵循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
中医内科学之喘证护 理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喘证概述
01 喘证概述
定义与分类
喘证的定义
喘证是指由于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降,气机上逆,出现以呼吸困难, 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喘证的分类
喘证可以分为实喘和虚喘两类。实喘多因外邪侵袭、痰浊壅肺所致,表现为呼 吸急促、气粗声高;虚喘多因肺、肾等脏腑亏虚,表现为呼吸浅促、气短声低。
运动指导
指导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 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避 免剧烈运动和竞技活动,以免加 重病情。
心理护理与情绪支持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 题,增强治疗信心。
情绪支持
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与亲友、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互动,共 同应对疾病。
喘证的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
![喘证的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e0edf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45.png)
喘证的中医护理
+护理评估 +常见护理问题 +护理措施 +健康指导
+1.评估喘证的病因; +2.评估喘证的病位; +3.评估喘证的病性; +4.评估喘证的病程。
• 喘证的病因很复杂,外邪侵袭、 情志失调、饮食不当、久病劳欲 等均可致喘。
+喘证的病位在肺、肾,与 肝、脾、心有关。
+ 喘证的病性:实喘在肺,虚喘当责之于肺、肾两脏, 但在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每可下虚上实并见,或 虚实夹杂,或相互转化。
+ (1)补舒适—喘息不得平卧; + (2)寒热异常—恶寒发热; + (3)清理呼吸道低效; + (4)活动无耐力; + (5)情志异常—忧思; + (6)缺乏自我调护知识; + (7)有压疮发生的危险。
+(1)病室环境 +(2)情志护理 +(3)体位与安全 +(4)清洁护理 +(5)饮食护理 +(6)给药护理 +(7)排泄护理
+ (6)肺气虚:肺气虚,主气无权,气不得入,故 喘促气短;肺虚气弱,发声无力则气怯声低,咳 声低弱;气虚不固则自汗畏风,易于感冒。
+ (7)肾气虚:肾虚气失摄纳,故见喘促日久,气 息短促,呼多吸少;劳则气耗,故动则喘甚,气 不得续。
+喘证的病程:久喘多为慢性阻塞性肺 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硅沉着病 等;新喘可见肺部感染等。
1.劝导病人尽早戒烟。避免接触刺激性 气体及灰尘。
2.注意观察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被, 以防止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
3.注意休息,防止过劳。 4.遵医嘱正确使用急救气雾剂。
5.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防止外感,注射流 感疫苗。可以进行呼吸肌训练、胸部理疗等。
+护理评估 +常见护理问题 +护理措施 +健康指导
+1.评估喘证的病因; +2.评估喘证的病位; +3.评估喘证的病性; +4.评估喘证的病程。
• 喘证的病因很复杂,外邪侵袭、 情志失调、饮食不当、久病劳欲 等均可致喘。
+喘证的病位在肺、肾,与 肝、脾、心有关。
+ 喘证的病性:实喘在肺,虚喘当责之于肺、肾两脏, 但在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每可下虚上实并见,或 虚实夹杂,或相互转化。
+ (1)补舒适—喘息不得平卧; + (2)寒热异常—恶寒发热; + (3)清理呼吸道低效; + (4)活动无耐力; + (5)情志异常—忧思; + (6)缺乏自我调护知识; + (7)有压疮发生的危险。
+(1)病室环境 +(2)情志护理 +(3)体位与安全 +(4)清洁护理 +(5)饮食护理 +(6)给药护理 +(7)排泄护理
+ (6)肺气虚:肺气虚,主气无权,气不得入,故 喘促气短;肺虚气弱,发声无力则气怯声低,咳 声低弱;气虚不固则自汗畏风,易于感冒。
+ (7)肾气虚:肾虚气失摄纳,故见喘促日久,气 息短促,呼多吸少;劳则气耗,故动则喘甚,气 不得续。
+喘证的病程:久喘多为慢性阻塞性肺 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硅沉着病 等;新喘可见肺部感染等。
1.劝导病人尽早戒烟。避免接触刺激性 气体及灰尘。
2.注意观察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被, 以防止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
3.注意休息,防止过劳。 4.遵医嘱正确使用急救气雾剂。
5.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防止外感,注射流 感疫苗。可以进行呼吸肌训练、胸部理疗等。
喘病中医护理查房ppt
![喘病中医护理查房ppt](https://img.taocdn.com/s3/m/bd867495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8.png)
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揉 双侧定喘穴1-3分钟,以局 部酸胀为度。可止咳平喘 、通宣理肺。
推擦肺俞穴
用双手掌面在背部肺俞穴 处来回推擦1-3分钟,以局 部透热为度。可补肺益气 、止咳化痰。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查房成果回顾
1 2 3
喘病中医护理知识普及
通过查房,医护人员对喘病的中医护理知识有了 更深入的了解,包括喘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 型、治疗原则等。
喘病中医护理查房
汇报人:xxx
20xx-01-26
目
CONTENCT
录
• 喘病概述与中医认识 • 喘病患者评估与诊断 • 中医护理原则与方法 • 喘病患者生活起居指导 • 喘病患者药物治疗与观察 • 喘病患者康复训练指导 • 总结与展望
01
喘病概述与中医认识
喘病定义及分类
喘病定义
喘病是一种以呼吸急促、喘息困难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常见于支 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分类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喘病可分为实喘和虚喘两大类。实喘多因 外邪侵袭、饮食不当等引起,表现为呼吸急促、喉中哮鸣等;虚 喘则多因脏腑功能失调所致,表现为气息短促、动则喘息等。
中医对喘病认识
中医认为喘病的发生与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肺主气 司呼吸,肾主纳气,若肺肾功能失调,则可导致气息不畅、喘息 不止。
辨证施护技能提升
医护人员通过实践,掌握了喘病不同证型的辨证 施护技能,如寒喘、热喘、虚喘等的护理要点和 注意事项。
患者满意度提高
通过中医护理查房,医护人员能够更准确地评估 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从 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中医护理技术不断创新
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中医护理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完 善,为喘病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
推擦肺俞穴
用双手掌面在背部肺俞穴 处来回推擦1-3分钟,以局 部透热为度。可补肺益气 、止咳化痰。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查房成果回顾
1 2 3
喘病中医护理知识普及
通过查房,医护人员对喘病的中医护理知识有了 更深入的了解,包括喘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 型、治疗原则等。
喘病中医护理查房
汇报人:xxx
20xx-01-26
目
CONTENCT
录
• 喘病概述与中医认识 • 喘病患者评估与诊断 • 中医护理原则与方法 • 喘病患者生活起居指导 • 喘病患者药物治疗与观察 • 喘病患者康复训练指导 • 总结与展望
01
喘病概述与中医认识
喘病定义及分类
喘病定义
喘病是一种以呼吸急促、喘息困难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常见于支 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分类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喘病可分为实喘和虚喘两大类。实喘多因 外邪侵袭、饮食不当等引起,表现为呼吸急促、喉中哮鸣等;虚 喘则多因脏腑功能失调所致,表现为气息短促、动则喘息等。
中医对喘病认识
中医认为喘病的发生与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肺主气 司呼吸,肾主纳气,若肺肾功能失调,则可导致气息不畅、喘息 不止。
辨证施护技能提升
医护人员通过实践,掌握了喘病不同证型的辨证 施护技能,如寒喘、热喘、虚喘等的护理要点和 注意事项。
患者满意度提高
通过中医护理查房,医护人员能够更准确地评估 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从 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中医护理技术不断创新
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中医护理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完 善,为喘病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
喘病的中医护理 PPT课件
![喘病的中医护理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69953755270722192ef788.png)
咳嗽咳痰 喘息气短 发热 腹胀纳呆
辨证施护(一)
咳嗽咳痰---常规施护 1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 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等。 2 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持续咳嗽时,可频饮水,以减轻咽喉部的刺激。 3 保持口腔卫生,每日清洁口腔2次。 4 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伴 随症状。 5 加强气到湿化,痰液粘稠时多饮水。在心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每日饮水1500ml以上。必要时遵医嘱 雾化吸入,痰液粘稠无力咳出者可行机械吸痰。 6 协助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3 根据喘息气促的程度及伴随症状,取适宜体位,如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必要时 安置床上桌,以利于患者休息;鼓励患者缓慢深呼吸,以减缓呼吸困难。 4 密切观察患者喘息气促的程度、持续时间及有无短期内突然加重的征象,评价缺氧的程 度。观察有无皮肤红润、温暖多汗、球结膜充血、波动性头痛等二氧化碳潴留的情况。
7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油腻、辛辣刺激及海腥发物。可适当食用化痰止咳的食疗方, 如杏仁、梨、陈皮粥。
8 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及时送检。遵医嘱用药,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辨证施护(一)
咳嗽咳痰---中医施护
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位。 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三伏天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腧、膏盲、定喘、天突等穴 拔火罐:遵医嘱拔火罐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腧、膏盲、定喘、脾俞、肾腧等穴位。
辨证施护(四)
辨证施护(二)
腹胀纳呆---中医施护
辨证施护(一)
咳嗽咳痰---常规施护 1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 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等。 2 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持续咳嗽时,可频饮水,以减轻咽喉部的刺激。 3 保持口腔卫生,每日清洁口腔2次。 4 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伴 随症状。 5 加强气到湿化,痰液粘稠时多饮水。在心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每日饮水1500ml以上。必要时遵医嘱 雾化吸入,痰液粘稠无力咳出者可行机械吸痰。 6 协助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3 根据喘息气促的程度及伴随症状,取适宜体位,如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必要时 安置床上桌,以利于患者休息;鼓励患者缓慢深呼吸,以减缓呼吸困难。 4 密切观察患者喘息气促的程度、持续时间及有无短期内突然加重的征象,评价缺氧的程 度。观察有无皮肤红润、温暖多汗、球结膜充血、波动性头痛等二氧化碳潴留的情况。
7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油腻、辛辣刺激及海腥发物。可适当食用化痰止咳的食疗方, 如杏仁、梨、陈皮粥。
8 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及时送检。遵医嘱用药,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辨证施护(一)
咳嗽咳痰---中医施护
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位。 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三伏天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腧、膏盲、定喘、天突等穴 拔火罐:遵医嘱拔火罐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腧、膏盲、定喘、脾俞、肾腧等穴位。
辨证施护(四)
辨证施护(二)
腹胀纳呆---中医施护
喘病的中医护理方案
![喘病的中医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435d63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6.png)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患者受凉,特别注意保 护胸部和背部。
中药热敷
可选用具有温肺散寒作用的中药进行热敷,缓解 喘息症状。
饮食调理
给予温热性食物,如姜、葱、蒜等,以驱散体内 寒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
针灸治疗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可选用相 关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风热犯肺型实喘护理
室内通风
情志失调
长期情志不畅,忧思恼怒等导 致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上犯 于肺,肺气失宣而发喘病。
劳欲久病
长期过度劳累、纵欲过度等损 伤肾气,肾不纳气导致喘病。 同时,久病体虚也易导致喘病 的发生。
辨证分型与治疗原则
实证喘病
以祛邪利气为主,根据具体病情分别采用宣肺散寒、清热化痰、行气解郁等治 法。
虚证喘病
以培补摄纳为主,根据具体病情分别采用补肺益气、健脾化痰、补肾纳气等治 法。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调整脏腑功能,以恢复机体阴阳平衡。同时,还需 注意患者的生活调养和情志护理,以促进康复。
喘病的中医护理方案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CT
• 喘病概述 • 中医护理基本原则 • 实喘患者中医护理方案 • 虚喘患者中医护理方案 • 特色中医护理技术应用 • 康复期管理与教育指导
01
喘病概述
定义与临床表现
定义
喘病是一种中医病证,以呼吸困难、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 平卧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喘脱之危重证候。
合理安排作息与活动
合理安排作息
喘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养精蓄锐,促进病情 恢复。
适度活动
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制定适度的活动计划,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机体抵 抗力,改善呼吸功能。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诱发喘病发作。
喘症中医护理查房PowerPoint幻灯片
![喘症中医护理查房PowerPoint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cc6c02aa5acfa1c7aa00ccfd.png)
中医护理操作
患者喘息明显,护士长跟医查房是向医生提出可以进行艾 条灸、拔火罐、耳穴埋豆中医操作,有缓解喘息的作用,医 生以艾条灸、拔火罐会暴露背部皮肤有受凉的危险而拒绝, 遵医嘱为患者进行了耳穴埋豆治疗,第二天查房时询问患者 效果,患者因有掏耳朵习惯已大多摘除至效果不明显。
患者自诉盗汗明显,不分白天黑夜,和医生沟通后给予五 味子调醋神厥穴贴敷治疗,查房询问患者有一定效果但不满 意,告知患者用5-7天在观察结果如何,现在观察中。
意见及建议
请大家集思广议,还存在哪些护理问题、可用的护理措 施、及潜在的并发症呢?
讨 论!
1、喘证的发病原因及好发因素 2、喘证的观察要点 3、怎么应用中医护理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
喘证的发病因素
喘症病因
慢阻肺发病因素
喘症的症状
患者的观察要点
1、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深浅的改变,及患者的卧位变化; 2、患者咳嗽、咳痰的频率,痰的颜色、性质、量,咳嗽有无 胸痛,是否伴喘息; 3、患者四肢水肿的情况,有无凹陷性水肿; 4、患者全身皮肤情况及受压处皮肤情况; 5、患者大小便情况,有无尿少情况、有无便秘情况; 6、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无发热、心率、血压情况; 7、患者夜间睡眠情况,如寐差的原因是什么? 8、患者饮食的习惯及进食的情况,保证营养物质摄入; 9、患者的情绪及心理状况。
慢阻肺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 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长期咯、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 复发作为特征。慢性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作持续3 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并能排除心、肺其他疾患而反复发作, 部分病人可发展成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肺气肿: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 泡管、肺泡囊和肺泡)气腔增大,并伴有腔壁破坏性改变的 一种病理状态。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07f0d36c85ec3a86c2c510.png)
5.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 择脾、胃、三焦、胰、胆等穴位。
6.穴位按摩:遵医嘱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足三里、中脘、内关等穴 位。
7.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中脘、气海、关元、神阙 穴等穴位。
8.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味、甜腻之品,正餐进食量不足时,可安排少量 多餐,避免在餐前和进餐时过多饮水,避免豆类、芋头、红薯等产气食物的 摄入。
3.根据喘息气短的程度及伴随症状,取适宜体位,如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 位,必要时安置床上桌,以利患者休息;鼓励患者缓慢深呼吸,以减缓呼吸 困难。
4.密切观察患者喘息气短的程度、持续时间及有无短期内突然加重的征象,评 价缺氧的程度。观察有无皮肤红润、温暖多汗、球结膜充血、搏动性头痛等 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
可编辑课件PPT
3
(一)咳嗽、咳痰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减
少环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等。
2.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
温开水,以减轻咽喉部的刺激。
3.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增进食欲。
可编辑课件PPT
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二)特色技术 (三)物理治疗 (四)呼吸功能锻炼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中药汤剂、中成药) 2.中药静脉给药
可编辑课件PPT
8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 2.耳穴贴压(耳穴埋豆) 3.中药熏蒸 4.穴位按摩 5.艾灸 6.中药泡洗 7.拔火罐 8.中药离子导入 9.雾化吸入:遵医嘱用药,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
6.穴位按摩:遵医嘱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足三里、中脘、内关等穴 位。
7.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中脘、气海、关元、神阙 穴等穴位。
8.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味、甜腻之品,正餐进食量不足时,可安排少量 多餐,避免在餐前和进餐时过多饮水,避免豆类、芋头、红薯等产气食物的 摄入。
3.根据喘息气短的程度及伴随症状,取适宜体位,如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 位,必要时安置床上桌,以利患者休息;鼓励患者缓慢深呼吸,以减缓呼吸 困难。
4.密切观察患者喘息气短的程度、持续时间及有无短期内突然加重的征象,评 价缺氧的程度。观察有无皮肤红润、温暖多汗、球结膜充血、搏动性头痛等 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
可编辑课件PPT
3
(一)咳嗽、咳痰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减
少环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等。
2.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
温开水,以减轻咽喉部的刺激。
3.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增进食欲。
可编辑课件PPT
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二)特色技术 (三)物理治疗 (四)呼吸功能锻炼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中药汤剂、中成药) 2.中药静脉给药
可编辑课件PPT
8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 2.耳穴贴压(耳穴埋豆) 3.中药熏蒸 4.穴位按摩 5.艾灸 6.中药泡洗 7.拔火罐 8.中药离子导入 9.雾化吸入:遵医嘱用药,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a7378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42.png)
拔罐治疗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操作规范
拔罐前需选择合适的罐具和部位,一般选择肌肉丰满、毛发 较少的部位。拔罐时要迅速将罐具扣在选定部位上,留罐时 间一般为10-15分钟。起罐时要轻缓,避免拉伤皮肤。
注意事项
拔罐时要保持室内温暖,避免患者受凉。高热、抽搐、皮肤 有溃疡或破损者不宜拔罐。拔罐后患者要卧床休息,避免过 度劳累。
05
针灸、拔罐等非药物疗 法在喘病中应用
针灸治疗原理及选穴依据
针灸治疗原理
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 喘病治疗中,针灸能够舒缓气道痉挛,减少气道分泌物,改善呼吸功能。
选穴依据
针灸治疗喘病时,常选用肺俞、定喘、膻中、天突等穴位。这些穴位多位于胸 背部,与呼吸系统紧密相关,能够有效缓解喘病症状。
情志因素
情志不遂、忧思郁怒等情绪因 素可导致气机不畅,影响肺的 正常宣发和肃降功能,从而诱 发喘病。
劳倦过度
过度劳累或安逸过度均可导致 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
,进而引发喘病。
02
辨证施护原则与方法
辨证分型及特点
风寒袭肺型
喘促胸闷,咳嗽痰稀,伴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 白,脉浮紧。
痰热郁肺型
家属参与和支持体系建设
家属教育培训
01
向患者家属提供喘病相关知识和护理技能培训,提高其对患者
病情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家属心理支持
02
关注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
其缓解焦虑和压力。
家属参与康复训练
03
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训练过程,提供必要的帮助
和支持,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痰浊阻肺型施护原则为化痰降逆、宣肺平喘。策 略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暖;饮食宜清淡、 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可用陈皮、半夏等 中药泡水代茶饮。
喘病护理PPT课件
![喘病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fd0676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5.png)
03
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 早睡早起, 避免熬夜, 戒烟限酒
04
保持良好的心 理状态:学会 调节情绪,保 持乐观积极的 心态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了解身体状况 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预防并发症 定期进行肺部检查,如X光、CT等,了解肺部状况 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了解心脏功能 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了解肺功能状况 定期进行过敏原检测,了解过敏原,预防过敏性喘病
避免熬夜
03
适当运动:进 行适量的运动,
增强体质
04
心理调节:保持 良好的心态,避
免焦虑和紧张
饮食护理
饮食原则:清淡、易消化、 营养丰富
食物选择:多选择蔬菜、 水果、瘦肉、鱼类等
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 油腻、生冷等食物
水分补充:适当增加水分 摄入,保持呼吸道湿润
饮食规律:定时定量,避 免暴饮暴食
营养补充:适当补充维生 素、矿物质等营养素
避免剧烈运动:如 跑步、跳跃等
避免情绪激动:如 焦虑、紧张等
04
05
06
避免寒冷刺激:如 寒冷天气、空调等
避免吸烟:戒烟或 避免二手烟
避免饮食不当:如 辛辣、油腻等食物
增强体质
01
加强锻炼: 进行适当的 运动,如散 步、慢跑、 瑜伽等
02
健康饮食:保 持均衡饮食, 多吃蔬菜水果, 少吃高脂肪、 高糖的食物
谢谢
压力
认知疗法:帮助 患者认识疾病的 性质和特点,提 高患者的自我管
理能力
放松疗法:指导 患者进行深呼吸、 冥想等放松训练, 缓解患者的紧张
情绪
社会支持:鼓励 患者参加社交活 动,建立良好的 人际关系,增强 患者的社会支持
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11
(三)发热
• 1.保持病室整洁、安静,空气清新流通,温湿度 适宜。
• 2.体温37.5℃以上者,每6小时测体温、脉搏、呼 吸1次,体温39.0℃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 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 3.采用温水擦浴、冰袋等物理降温措施,患者汗 出时,及时协助擦拭和更换衣服、被服,避免汗 出当风。
• 3.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 腔感染、增进食欲。
ppt课件
5
(一)咳嗽、咳痰
• 4.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 以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 发绀等伴随症状。
• 5.加强气道湿化,痰液粘稠时多饮水,在心肾功 能正常的情况下,每天饮水1500ml以上,必要时 遵医嘱行雾化吸入,痰液粘稠无力咳出者可行机 械吸痰。
•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给予吸氧,一 般给予鼻导管、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1-2L/ 分钟,可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吸氧的方式和浓 度,以免引起二氧化碳潴留,氧疗时间每天不少 于15小时。
• 3.根据喘息气短的程度及伴随症状,取适宜体位,
如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必要时安置床上
桌,以利患者休息;鼓励患者缓慢深呼吸,以减
3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一)咳嗽、咳痰 • (二)喘息、气短 • (三) 发热 • (四)腹胀纳呆
ppt课件
4
(一)咳嗽、咳痰
•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 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等。
• 2.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 坐卧位,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以减轻咽 喉部的刺激。
缓呼吸困难。
ppt课件
9
(二)喘息气短
• 4.密切观察患者喘息气短的程度、持续时间及有 无短期内突然加重的征象,评价缺氧的程度。观 察有无皮肤红润、温暖多汗、球结膜充血、搏动 性头痛等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
• 5.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常用的锻炼方式 有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
• 6.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 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交感、心、胸、 肺、皮质下等穴位。
ppt课件
10
(二)喘息气短
• 7.穴位按摩:遵医嘱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 可选择列缺、内关、气海、足三里等穴位。
• 8.艾灸疗法:遵医嘱艾灸疗法,根据病情需要, 可选择大椎、肺俞、命门、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位。
• 9.指导患者进食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 高维生素饮食,忌食辛辣、煎炸之品。
• 6.协助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 深呼吸的方法。
ppt课件
6
(一)咳嗽、咳痰
• 7.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及时送检。 • 8.遵医嘱给予止咳、祛痰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
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 9.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
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气管、神 门、皮质下等穴位。 • 10.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三伏天时根据病 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穴位。
ppt课件
14
(四)腹胀纳呆
• 4.鼓励患者多运动,以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 病情较轻者鼓励下床活动,可每日散步20-30分钟, 或打太极拳等。病情较重者指导其在床上进行翻 身、四肢活动等主动运动,或予四肢被动运动, 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10-20分钟。
• 5.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 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三焦、 胰、胆等穴位。
ppt课件
7
(一)咳嗽、咳痰
• 11.拔火罐:遵医嘱拔罐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 选择肺俞、膏盲、定喘、脾俞、肾俞等穴位。
• 1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油腻、 辛辣刺激及海腥发物。可适当食用化痰止咳的食 疗方,如杏仁、梨、陈皮粥等。
ppt课件
8
(二)喘息气短
• 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避免灰尘、刺激性气味。
• 7.刮痧疗法:感受外邪引起的发热,遵医嘱刮痧 疗法,可选择大椎、风池、肺腧、脾腧等穴位。
ppt课件
13
(四)腹胀纳呆
• 1.保持病室整洁、空气流通,避免刺激性气味, 及时倾倒痰液,更换污染被褥、衣服,以利促进 患者食欲。
• 2.保持口腔清洁,去除口腔异味,咳痰后及时用 温水或漱口液漱口。
• 3.与患者有效沟通,积极开导,帮助其保持情绪 稳定,避免不良情志刺激。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 中医护理方案
ppt课件
1
一、常见证候要点
• (一)外寒内饮证:受凉后出现头痛、身痛,发热畏 寒,咳嗽,气急,喉中痰声漉漉,痰色白清稀,胸闷 气憋。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或弦紧。
• (二)风热犯肺证:发热,恶风或恶热,头痛、肢体 酸痛,咳嗽咽痛,气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痰黄质稠。舌质红,苔薄白 或黄,脉滑或脉浮数。
ppt课件
12
(三)发热
• 4.做好口腔护理,鼓励患者经常漱口,可用金银 花液等漱口,每日饮水≥2000ml。
• 5.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为原则。多食新 鲜水果和蔬菜,进食清热生津之品,如:苦瓜、 冬瓜、绿豆、荸荠等,忌煎炸、肥腻、辛辣之品。
• 6.遵医嘱使用发汗解表药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及汗出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
ppt课件
16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二)特色技术 (三)物理治疗 (四)呼吸功能锻炼
ppt课件
15
(四)腹胀纳呆
• 6.穴位按摩:遵医嘱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 可选择足三里、中脘、内关等穴位。
• 7.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根据病情需要, 可选择中脘、气海、关元、神阙穴等穴位。
• 8.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味、甜腻之品, 正餐进食量不足时,可安排少量多餐,避免在餐 前和进餐时过多饮水,避免豆类、芋头、红薯等 产气食物的摄入。
ppt课件
2
一、常见证候要点
• (三)痰浊雍肺证:咳嗽喘息,咯唾痰涎,量多 色灰白,心胸憋闷,气短,不得平卧,脘痞纳少。 苔白腻,脉弦滑。
• (四)肺气郁闭证:常因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 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咽中如窒,但 喉中痰鸣不甚,或无痰声。平素多忧思抑郁,失 眠、心悸。苔薄,脉弦。
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