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平原城市群经济效率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
【作者简介】陆启浩,生于1995年,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关中平原城市群经济效率研究
西安财经大学 陆启浩
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产业聚集及分工推动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
关中平原城市群位于西北地区,地跨陕、甘、晋三省,是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当前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推进的阶段,既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同样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与此同时,和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等相对发达区域相比,关中平原城市群总体发展水平还相对较低。
因此,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增强“三化”发展的协调性势在必行。
其中,如何更加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本、能源等要素,获得产出效益的最大化,即探寻提高城市效率之路显得尤为重要,高效发展对于城市本身乃至整个区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市群经济效率研究综述我国学者对我国的城市群经济效率做了深入的研究。
吴旭晓(2012)对2009~2010年中原城市群33个城区的经济发展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评价和分析。
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只有少数城区经济发展效率达到了"最优状态",多数城区的投入与产出仍有改进的空间;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是投入和产出指标中,对城区经济发展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1];研究结果表明,静态效率方面,武汉城市圈2008年未达到生产前沿是由于规模无效引起的,而2012年时由于纯技术无效和规模无
效共同造成的结果[2]。
戴永安、张友祥(2017)研究发现多数城市群平均效率要高于外围地区,主要表现在城市群的纯技术效率方面,而非规模效率方面[3]。
刘建国(2017)运用2003~2015年京津冀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京津冀各区市县之间的经济增长及要素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
研究进一步发现资本投入依然是京津冀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京津冀经济增长依然是要素投入的结果;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小,大部分区市县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4]。
在对我国城市群的研究中,大多都是从投入与产出角度进行分析,城市群的经济效率大多都为低水平状态,这与我国以前的粗放经济发展方式有关,城市群的经济效率大多都需要进一步的提高,目前尚无学者对关中平原城市群的经济效率研究进行研究,对该区域的经济效率做出分析。
二、城市群概念与相关理论(一)概念界定
传统经济学认为效率是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将效率定义延伸为经济活动中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有效程度,即投入要素的有效利用程度。
学者们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对城市效率的界定也不尽相同,如王嗣均将城市群效率定义为:“城市群效率是指城市的单位投入(人力、财力
和物力)在单位时间内(如一年)所创造、增值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价值量”。
城市群效率的概念涵盖较广,代表着城市群各个方面的效率水
【摘要】关中平原城市群是西北地区经济发展重要的引擎,提升城市群经济效率对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大有裨益。
本文从投入产出角度对该城市群的经济效率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促进关中平原城市群经济效率提高的措施。
【关键词】关中平原城市群;经济效率;发展建议【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19)31-0191-0003
平,而城市群经济效率只是代表城市经济方面的运行效率,所以将城市群经济效率定义为城市群经济运行中单位时间内,城市群的经济产出与投入要素的比值,代表了城市群经济运行中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二)相关理论
经济效率理论是研究城市经济效率的重要理论依据。
要搞清经济效率,首先要明白效率的含义,效率指的是不浪费或者是资源用的好。
对效率最先开始研究的是亚当·斯密,他在《国富论》一书中指出,劳动分工和资本积累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这里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效率。
通常在经济学中,效率指的是帕累托效率,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给效率的定义是:“对于某种经济资源的配置,如果不存在其他生产上可行的配置,使得该经济中所有个人至少和他们在初始时情况一样良好,而且至少
有一个人的情况比初始时严格更好,
那么这个资源配置就是最优的”。
帕
累托最优的定义与效率的本质是相同
的。
效率在生产领域被称为生产效
率,再分配被称为配置效率。
而经济
效率就是指经济活动达到了帕累托最
优状态。
三、关中平原城市群经济效率
分析
关中平原城市群地跨晋、陕、甘
三个省份,以西安为核心,包含咸阳、
宝鸡、渭南、商洛、临汾、运城、天
水、平凉、庆阳十一个城市以及杨凌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本文从投
入产出两个方面对关中平原城市群的
经济效率进行分析。
(一)关中平原城市群经济效率
投入现状
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要素的投
入,通常包含土地、劳动力、资本
这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分别选取年
末单位从业人数、城市建设用地面
积、固定资产投资额来表示,关中平
原城市群在这三个方面的投入如表1
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关中平原城
市群的三个投入指标均呈上升趋势,
劳动力的投入指标年末单位从业人
员人数逐年上升的趋势,2007年的
211.36万上升至2017年的310.87
万人,增长率为47.08%,年均增长
率为4.28%;土地的投入指标城市建
设用地面积的投入量呈现波动增长,
2007-2009年上升,2009-2011年
下降,2011-2017年则持续上升,
总体上依旧保持投入不断增长的状
况,2007年至2017年增长率为
70.5%,年均增长率为6.41%;资金
的投入指标固定资产投资额2007至表1
关中平原城市群投入状况
表2
关中平原城市群产出状况 (单位:万元)
192
2017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增长率为284.9%,年均增长率为25.9%。
由此可见,关中平原城市群在劳动力、土地、资金方面的投入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持续上升的投入为该区域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所必要的要素。
(二)关中平原城市群经济效率产出现状
关中平原城市群的经济发展随着投入的增加,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产出指标选择GDP、地方财政预算收入、该区域的产出状况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GDP数值连年增长,2007年的25383898万元增长至2017年的111268144,增长率为338.34%,年均增长率为30.76%,增长势头强劲;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仅在2011年出现了短暂的下降,其余年份均保持上升状况,2017年相较于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为342.19%,年均增长率为31.11%;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从2007-2015年整体呈直线上升,其中于2014年出现短暂的下降,2015年以后出现大幅度下降,2017年呈小幅回升,2017年相较于2007年增长率为226.35%,年均增长率为20.57%。
总体上看,关中平原城市群的产出状况整体呈增长的趋势,在这十一年间整体增长幅度较大,发展成果显著。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关中平原城市群的经济
效率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该区域的投
入增长状况要大于产出的增长状况,
因此可以认为该区域的经济效率是较
低的。
(二)建议
城市经济效率是城市经济发展
质量的重要体现,而城市的发展质
量是影响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对
推动西部地区发展的关中平原城市群
来说,提高城市效率至关重要。
为实
现各城市经济效率的提高,打造关中
平原城市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
努力:
第一,提高西安的核心城市地
位,发挥西安的辐射与带动作用。
西
安处于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区域,
交通优势明显,米字形高铁以及亚欧
大陆桥的建设使得西安成为连接东中
部与西部甚至中亚、欧洲的重要路上
枢纽,此外,西安是关中平原城市群
中经济基础最好的城市,高校众多,
拥有足够的科技人才, 比其他城市
更具有成长为核心城市的潜力。
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首
先完善西安的高铁网络建设,打造米
字形高铁网络,尤其是与西南地区的
交通,加强与西南地区的经济联系;
其次,建设大关中环线,增加支路建
设,缩短西安与周围城市的通勤距离,
增强西安的辐射强度,促进城市群的
融合。
第三,留住人才并推动人才在
城市群内部的流动。
关中平原城市群
中,高校集中于西安市,每年都会有
大量的优秀大学生毕业,但这些毕业
生大量外流,留下来的却不是很多,
造成人才流失的局面。
除此之外,西
安本地缺乏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无法
对一些专业的人才提供匹配的岗位,
原因在于产业结构与毕业生的专业不
匹配。
关中平原城市群除了西安之外,
其他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极其有限,
一方面要发展产业吸引人才,另一方
面需要建立人才流动机制,推动人才
的合理流动,满足城市群发展的人才
需求。
【参考文献】
[1]吴旭晓.中原城市群城区经
济发展效率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12,8(04):38-44.
[2]张燕,霍露萍.武汉“1+8”
城市圈城市化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
分析——基于DEA方法和Tobit模型
的运用[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15(03):107-114.
[3]戴永安,张友祥.中国城市
群内部与外围的效率差异及其影响
因素——基于DEA模型的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2017(01):64-71.
[4]刘建国.京津冀城市群区域
经济效率的测度及影响研究[J].城
市发展研究,2017,24(12):22-29.
[5]吴旭晓.中原城市群城区经
济发展效率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4):38-44.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