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写作(作文)专项指导 记叙的线索5 课件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记叙文线索分类
二是以人物为线索。 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 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 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
胡适的《我的母亲》以“母亲”为线索,记叙了 “我”的童年、少年时代,母亲对“我”影响较大 的几件事。 如《最后一课》一文,“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我”在村公所外看布告→到教室后发现教室情况 不同寻常,上课时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20
刚说完这话,后边一乘客一个趔趄差点把我给撞出了窗外,我
是保住了,可是其中一只鞋却从窗户飞了出去。后边的乘客不住
地向我和婆婆赔不是,全车厢都感到惋惜,看得出来,老婆婆神
色有点黯然。可是她突然探出了窗外,将那另外一只鞋也扔了出
去,全车厢的人一阵哗然,我也一阵迷惑,诧异地问道:“老婆
婆,怎把那只鞋也给扔了?”“哈哈,我剩下这独一只也没用,爽性
那飞舞的精灵扇动洁白的翅羽,把大地的灵感带上了蓝天。不一
会儿,眼前浮现出万马奔腾的草原,仿佛听见了那粗犷剽悍的嘶
吼,我看到一个喜好追逐列车的小孩,意外发现一双漂亮童鞋时
的无限欣喜;我仿佛感同身受那种超然的幸福,突然间,一种对
超然的无比仰慕油然而生。
21
是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就昭示着豪 迈的超然般的幸福?
3.增强学生根据题目合理选取线索来布 局文章结构、表现主题的能力,培养学 生的审美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3
记叙文文体
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 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人物和事件的文 章。记叙人物和事件,必须掌握四个要素,即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发展、结 果)。
写记叙文,要明确常见的表达方式:
因此写作应把握好线 索的藏与露、明与灭的适度,要 做到既不藏得太深,又不露得太明,根据需要布置好线 索的明灭变化,以求达到时隐时现,耐人寻味的艺术效 果。
17
例文赏析
18
例文:
一双童鞋 骄阳炙烤着大地,热气侵袭着路人,焦急等候列车到站的乘 客们也耐不住灼热的熏蒸,一律都躲到了站台内。我也不例外, 为了透透气,并且希望能享受一两阵过堂风,我选择了一个靠门 的位置坐下了。即便如此,我还是浑身冒汗,因为只有热流扑面 而来,根本没有什么凉风。擦汗的毛巾早已拦不住决堤的汗水, 我只有求助于其实早已贴紧身体的衣服了。 正当我怨声连天地擦汗时,站外太阳下,一个似曾相识的苍 老而潦倒的身影吸引了我,对!祥林嫂的形象跃然于脑海之中—— 一根下端开了裂的破竹竿,左手的篮子里躺着半只破碗。这位老 婆婆虽不致于此,但也与周遭的景物格格不入:右手一柄油漆早 已剥落的拐仗,左手也是一只篮子,有点褴褛的衣衫也是紧紧地 贴在她早已湿透的身上,这么大年龄了,怎么不怕热呢?她一动不 动地盯着火车将来的方向,却又隔一段时间再看看左手的篮子, 然后露出舒心的微笑,难道她真的不怕热?我正在纳闷她怎么不热, 而且看着篮子还要笑,篮子里到底装了些什么呢?
19
正当这时,列车到站了,人们蜂拥着逼近列车,而一阵热浪 又将人群赶退了几步,唯有她顶着热浪,急切地扒上了车。车上 座位不够,我和后上的几位旅客站在走道里,列车开始疾驰在空 旷的原野上。
她异常的举动和我的好奇心驱使我走到她的身边,原来篮子里 放着一双童鞋,盒子十分精美,我瞅了瞅,抬起头,与她的眼神 相遇了,她向我笑了笑,十分自豪地介绍道:“我进城去看我孙 子。这不,他快过生日了,我跑遍了街上所有的商店才相中这鞋, 你瞧瞧,挺漂亮,他应该会喜欢吧!” 说着她自信地打开盒子,一 双鞋被紧裹在一匹蓝布里边,老婆婆小心翼翼地打开蓝布包,将 一双崭新的童鞋递给我:“给,瞧瞧吧!”我有点羞涩地接过鞋 子,其实这鞋样子很古董,也不漂亮,料子质地也不好,但我看 见婆婆那双骄傲的炯炯有神的眼睛,只好说:“嗯,挺好看,您 孙子一定会喜欢的,有您这样的奶奶,他可真幸福啊!”
7
记叙文线索分类
一是以实物为线索。 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 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 来展开故事情节。
如《羚羊木雕》一文的故事情节是围绕“羚羊木雕”展开 的。“羚羊木雕”在文章结构、实现主题、塑造人物方面 起着重要作用。“一物”还指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 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其中的“花儿落了”一语双 关,既指爸爸栽植的花花草草,也指爸爸的生命。
(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4
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 一条主线,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 洛,以及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 起伏变化。可以是某一事物、某一人物、 某种感情等等。运用线索是以某个事物将 文章的材料组织和串联起来,并贯穿于全 文始终的一种写作技法。
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
如《登上地球之巅》中登山运动员的行踪是:在8500 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第二台阶处→在“死亡地带”的 高度上→8830米左右的地方→峰顶。 像这样的是通过时空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由于地点的 转变是靠任务活动来实现的,所以,往往这类文章的线 索又叫“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或“任务行踪为线索”。
13
线索是构造艺术作品的一种艺术手段,为了作品结构的 完整统一,一篇作品的主要线索只能一个,并且应贯穿 始终。实际上,除了抒情作品和一些内容、情节极其简 单的叙事作品外,很多作品都不只有一条线索,而是灵 活、巧妙地运用多重线索。我们常常把只有一条线索的 作品,称为单线,如朱自清的《背影》;把两个或两个 以上线索的作品,称为复线,如鲁迅的《藤野先生》,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线索的作品中,主要的线索一般只有 一条,叫做主线,其余叫副线是围绕主线展开并服务于 主线,副线可以贯穿全文,也可以局部点缀。
(2)线索一经确ຫໍສະໝຸດ ,就要用它组织所 要表达的内容。 (3)线索的安排还要做到首尾呼应, 使全文上下一贯,结构严谨。
15
选择线索的标准
可以做线索的东西很多,那么,在一篇文章
中应以什么为标准来选择线索呢?一般应考虑以 下两点:
①与主题密切相关。写文章是为了表达中心,因 此文章的线索要能为中心服务,有利于中心的表 达,能够利于表达中心的事物适宜作为文章的线 索。 ②与文章中材料密切 相关。文章中的材料可以是
节,这一类文章就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记叙 的线索。 如《藤野先生》,以鲁迅的感情变化为暗线。 又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我”对阿长 的感情是:憎恶、讨厌→敬重、爱戴。
11
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如《伟大的悲剧》是以时间的推移为 线索,记叙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员悲壮 的失败以及覆灭。 《伟大的悲剧》的线索的语言标志是: 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1月18日→2 月17日夜里1点钟→3月2日→一天中午 →3月21日→3月29日。
12
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此文章题目“从……到……” 就可以看出文章所写之人、所叙之事是以地点的转移来 组织材料的。像这样以由一个地点到另外一个地点的转 移为线索来写出人物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很多,文中人 物活动的空间很大,地点的转换很具体而且明显,至少 变换的地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就阐述着闲适超 然般的幸福?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不就演绎着狂傲超然般的 幸福? 啊,一双童鞋,超然一点,幸福多多。
[简评]文章在情节安排上,以一双童鞋为线索, 悬念迭起,一波三折,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结尾的景物描写是对文章中心的诗意表达。语言优美纯 净,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完美境界。
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金缕
银线。
5
能把文章中表达 的思想内容贯串起来, 组成一个整体。 (使文章条理清楚,文 脉贯通。 )
6
你能结合所学课文说说设置线索的 方法有哪几种吗? 以“人”为线索 如《我的母亲》 以“物”为线索 如 《羚羊木雕》 以“事件”为线索 如《社戏》 《散步》
以情感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如《藤野先生》《我的老师》
线索除了主线和副线的区别外,还有明线和暗线之分。 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有明暗两条线索:一条是鲁迅先 生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属于明线;另一条是鲁迅的爱国 主义思想感情,属于暗线。 总之,阅读记叙文时,找出文章的线索,有利于理顺1文4
安排线索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线索必须和所写的内容紧密 相关。必须有利于记叙情节的展开, 必须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
把那只也扔了,没准别人会捡到,配成一对就好了。”一番话,
全车厢顿时一片寂静。再看看老婆婆的脸,天高云淡,气定神闲,
眼角微漾的笑意为这张苍老的脸镀上了一层圣洁的光辉。
我望着窗外,逝去的时间之流似乎在缓缓回流,空旷寂寞的
原野,纯净如溪的蓝天,高峻肃穆的群山,幽深浩淼的湖泊。品
味婆婆的这一番超然的话,我仿佛在碧波荡漾的高山湖泊上,看
22
例文:
吃亏就是占便宜
有谁愿意吃亏吗?反正我不愿意。可奶奶却总说:“吃亏就 是占便宜,你以后就明白了。”
(一) 那年,我五岁,与小朋友争执被抓破了胳膊。我发现自从我 听了 奶奶的话,甘心于“吃亏”以后,那个小朋友愈发地喜欢欺 负人了。我丝毫没有占到便宜的感觉。 那年,我十岁,上小学,老师见我长得魁梧,就让我义务为 大家 领早餐。每天很早到校,拎着沉重的餐筒从一楼爬到四楼, 看着其他同学整齐地坐在板凳上静候早餐,我又有了一种吃亏的 感觉。 那年,我十五岁,马上要参加中考了。我的一个好哥儿们求我帮 他 补习一下数学。我自己都管不了自己了,还能再管他?可毕竟 是好哥儿们,我把已到嘴边的回绝又咽了下去。为什么净是些吃 亏的事,连半点便宜都沾不着?
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如何把这些材料联系起来, 组成有机整体,就需要线索必须与这些材料都有 关系,能把它们收拢约束,联缀成文。
16
确定好文章的线索后,还应注意在布置线索时,既要 考虑到线索要蕴含于文章内容之中,又要考虑到借助一 些文字在适当的时候显露出来,要让线索或隐或显,若 断若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因为线索是渗透于文章 内容之中的,如果线索一直浮于内容表面,就显得太直、 太露,文章势必一览无余;而且,这样写貌似线索明晰, 实则形同虚设,并不能真正起到联缀材料的作用。但是 如果线索一直隐藏于材料之中,不露踪迹,使人看都看 不出,那么就会找不到头绪,不得要领。
如果说记叙文是一条光彩夺 目的珍珠项链,那么素材就是 珍珠,而线索就是串起珍珠的 金缕银线。离开了线索,素材 再熠熠闪光,也只能七零八落、 散乱无序,不能成为一件珍品。 所以写好记叙文,抓住线索是 关键。
1
让我们一同走进写作的殿堂……
2
教学目标:
1. 认识和理解记叙文的线索及其重要 性。
2. 学会抓线索写作记叙文的方法,提 高学生习作水平。
24
当我在榜单上找到我名字的时候,我发现正是我甘于“吃亏” 给哥儿们补习,才巩固了我的知识,锻炼了我的思维,更为我赢 得 了更加牢固的友谊!
其实,这就是生存,你只要稍微换一下思维方式,你就会赢 得幸 福和快乐!
“吃亏就是占便宜”,说这话的奶奶已经不在了,可她的话 我会永远记着。记着这话, 我就会拥有我的幸福和快乐!
评析:标题是奶奶的一句话“吃亏就是占便宜”。切入点很小也 很巧,这句话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在内容的组织 安排上,作者 别具匠心地让三件事齐头并进,这已是很复杂的结构,但作者依 仗简洁流畅的叙事语言,把三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有条不紊, 事毕而理见,表现了作者良好的思维品质。
23
(二) 后来,那个欺负人的坏小子恶习难改,长大些后,进了少管 所, 而我则“吃着亏”安安分分地长成了大人们眼中的好孩子。 后来,评选“三好学生”的时候,我因为“热心为班集体服 务”而高票当选。 后来,我和我的好哥儿们都考上了重点高中,而我的数学成 绩竟 出奇地好。
(三) 当我在受用大人们的夸奖时,我想到正是我甘于“吃亏”, 才性格温和,有了好人缘。 当我戴着红花领取“三好学生”证书时,我明白正是我甘于 “吃亏”,才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培养了自己的品格,才赢得了 这么多赞许 和荣誉。
9
记叙文线索分类
三是以事件为线索。 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
如莫怀戚的《散步》,以“散步”为线索,展现了我们 一家人的温馨。 如《皇帝的新装》一文情节发展的线索是:皇帝“爱新 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
10
记叙文线索分类
四是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有一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
记叙文线索分类
二是以人物为线索。 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 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 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
胡适的《我的母亲》以“母亲”为线索,记叙了 “我”的童年、少年时代,母亲对“我”影响较大 的几件事。 如《最后一课》一文,“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我”在村公所外看布告→到教室后发现教室情况 不同寻常,上课时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20
刚说完这话,后边一乘客一个趔趄差点把我给撞出了窗外,我
是保住了,可是其中一只鞋却从窗户飞了出去。后边的乘客不住
地向我和婆婆赔不是,全车厢都感到惋惜,看得出来,老婆婆神
色有点黯然。可是她突然探出了窗外,将那另外一只鞋也扔了出
去,全车厢的人一阵哗然,我也一阵迷惑,诧异地问道:“老婆
婆,怎把那只鞋也给扔了?”“哈哈,我剩下这独一只也没用,爽性
那飞舞的精灵扇动洁白的翅羽,把大地的灵感带上了蓝天。不一
会儿,眼前浮现出万马奔腾的草原,仿佛听见了那粗犷剽悍的嘶
吼,我看到一个喜好追逐列车的小孩,意外发现一双漂亮童鞋时
的无限欣喜;我仿佛感同身受那种超然的幸福,突然间,一种对
超然的无比仰慕油然而生。
21
是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就昭示着豪 迈的超然般的幸福?
3.增强学生根据题目合理选取线索来布 局文章结构、表现主题的能力,培养学 生的审美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3
记叙文文体
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 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人物和事件的文 章。记叙人物和事件,必须掌握四个要素,即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发展、结 果)。
写记叙文,要明确常见的表达方式:
因此写作应把握好线 索的藏与露、明与灭的适度,要 做到既不藏得太深,又不露得太明,根据需要布置好线 索的明灭变化,以求达到时隐时现,耐人寻味的艺术效 果。
17
例文赏析
18
例文:
一双童鞋 骄阳炙烤着大地,热气侵袭着路人,焦急等候列车到站的乘 客们也耐不住灼热的熏蒸,一律都躲到了站台内。我也不例外, 为了透透气,并且希望能享受一两阵过堂风,我选择了一个靠门 的位置坐下了。即便如此,我还是浑身冒汗,因为只有热流扑面 而来,根本没有什么凉风。擦汗的毛巾早已拦不住决堤的汗水, 我只有求助于其实早已贴紧身体的衣服了。 正当我怨声连天地擦汗时,站外太阳下,一个似曾相识的苍 老而潦倒的身影吸引了我,对!祥林嫂的形象跃然于脑海之中—— 一根下端开了裂的破竹竿,左手的篮子里躺着半只破碗。这位老 婆婆虽不致于此,但也与周遭的景物格格不入:右手一柄油漆早 已剥落的拐仗,左手也是一只篮子,有点褴褛的衣衫也是紧紧地 贴在她早已湿透的身上,这么大年龄了,怎么不怕热呢?她一动不 动地盯着火车将来的方向,却又隔一段时间再看看左手的篮子, 然后露出舒心的微笑,难道她真的不怕热?我正在纳闷她怎么不热, 而且看着篮子还要笑,篮子里到底装了些什么呢?
19
正当这时,列车到站了,人们蜂拥着逼近列车,而一阵热浪 又将人群赶退了几步,唯有她顶着热浪,急切地扒上了车。车上 座位不够,我和后上的几位旅客站在走道里,列车开始疾驰在空 旷的原野上。
她异常的举动和我的好奇心驱使我走到她的身边,原来篮子里 放着一双童鞋,盒子十分精美,我瞅了瞅,抬起头,与她的眼神 相遇了,她向我笑了笑,十分自豪地介绍道:“我进城去看我孙 子。这不,他快过生日了,我跑遍了街上所有的商店才相中这鞋, 你瞧瞧,挺漂亮,他应该会喜欢吧!” 说着她自信地打开盒子,一 双鞋被紧裹在一匹蓝布里边,老婆婆小心翼翼地打开蓝布包,将 一双崭新的童鞋递给我:“给,瞧瞧吧!”我有点羞涩地接过鞋 子,其实这鞋样子很古董,也不漂亮,料子质地也不好,但我看 见婆婆那双骄傲的炯炯有神的眼睛,只好说:“嗯,挺好看,您 孙子一定会喜欢的,有您这样的奶奶,他可真幸福啊!”
7
记叙文线索分类
一是以实物为线索。 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 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 来展开故事情节。
如《羚羊木雕》一文的故事情节是围绕“羚羊木雕”展开 的。“羚羊木雕”在文章结构、实现主题、塑造人物方面 起着重要作用。“一物”还指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 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其中的“花儿落了”一语双 关,既指爸爸栽植的花花草草,也指爸爸的生命。
(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4
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 一条主线,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 洛,以及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 起伏变化。可以是某一事物、某一人物、 某种感情等等。运用线索是以某个事物将 文章的材料组织和串联起来,并贯穿于全 文始终的一种写作技法。
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
如《登上地球之巅》中登山运动员的行踪是:在8500 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第二台阶处→在“死亡地带”的 高度上→8830米左右的地方→峰顶。 像这样的是通过时空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由于地点的 转变是靠任务活动来实现的,所以,往往这类文章的线 索又叫“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或“任务行踪为线索”。
13
线索是构造艺术作品的一种艺术手段,为了作品结构的 完整统一,一篇作品的主要线索只能一个,并且应贯穿 始终。实际上,除了抒情作品和一些内容、情节极其简 单的叙事作品外,很多作品都不只有一条线索,而是灵 活、巧妙地运用多重线索。我们常常把只有一条线索的 作品,称为单线,如朱自清的《背影》;把两个或两个 以上线索的作品,称为复线,如鲁迅的《藤野先生》,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线索的作品中,主要的线索一般只有 一条,叫做主线,其余叫副线是围绕主线展开并服务于 主线,副线可以贯穿全文,也可以局部点缀。
(2)线索一经确ຫໍສະໝຸດ ,就要用它组织所 要表达的内容。 (3)线索的安排还要做到首尾呼应, 使全文上下一贯,结构严谨。
15
选择线索的标准
可以做线索的东西很多,那么,在一篇文章
中应以什么为标准来选择线索呢?一般应考虑以 下两点:
①与主题密切相关。写文章是为了表达中心,因 此文章的线索要能为中心服务,有利于中心的表 达,能够利于表达中心的事物适宜作为文章的线 索。 ②与文章中材料密切 相关。文章中的材料可以是
节,这一类文章就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记叙 的线索。 如《藤野先生》,以鲁迅的感情变化为暗线。 又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我”对阿长 的感情是:憎恶、讨厌→敬重、爱戴。
11
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如《伟大的悲剧》是以时间的推移为 线索,记叙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员悲壮 的失败以及覆灭。 《伟大的悲剧》的线索的语言标志是: 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1月18日→2 月17日夜里1点钟→3月2日→一天中午 →3月21日→3月29日。
12
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此文章题目“从……到……” 就可以看出文章所写之人、所叙之事是以地点的转移来 组织材料的。像这样以由一个地点到另外一个地点的转 移为线索来写出人物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很多,文中人 物活动的空间很大,地点的转换很具体而且明显,至少 变换的地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就阐述着闲适超 然般的幸福?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不就演绎着狂傲超然般的 幸福? 啊,一双童鞋,超然一点,幸福多多。
[简评]文章在情节安排上,以一双童鞋为线索, 悬念迭起,一波三折,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结尾的景物描写是对文章中心的诗意表达。语言优美纯 净,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完美境界。
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金缕
银线。
5
能把文章中表达 的思想内容贯串起来, 组成一个整体。 (使文章条理清楚,文 脉贯通。 )
6
你能结合所学课文说说设置线索的 方法有哪几种吗? 以“人”为线索 如《我的母亲》 以“物”为线索 如 《羚羊木雕》 以“事件”为线索 如《社戏》 《散步》
以情感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如《藤野先生》《我的老师》
线索除了主线和副线的区别外,还有明线和暗线之分。 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有明暗两条线索:一条是鲁迅先 生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属于明线;另一条是鲁迅的爱国 主义思想感情,属于暗线。 总之,阅读记叙文时,找出文章的线索,有利于理顺1文4
安排线索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线索必须和所写的内容紧密 相关。必须有利于记叙情节的展开, 必须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
把那只也扔了,没准别人会捡到,配成一对就好了。”一番话,
全车厢顿时一片寂静。再看看老婆婆的脸,天高云淡,气定神闲,
眼角微漾的笑意为这张苍老的脸镀上了一层圣洁的光辉。
我望着窗外,逝去的时间之流似乎在缓缓回流,空旷寂寞的
原野,纯净如溪的蓝天,高峻肃穆的群山,幽深浩淼的湖泊。品
味婆婆的这一番超然的话,我仿佛在碧波荡漾的高山湖泊上,看
22
例文:
吃亏就是占便宜
有谁愿意吃亏吗?反正我不愿意。可奶奶却总说:“吃亏就 是占便宜,你以后就明白了。”
(一) 那年,我五岁,与小朋友争执被抓破了胳膊。我发现自从我 听了 奶奶的话,甘心于“吃亏”以后,那个小朋友愈发地喜欢欺 负人了。我丝毫没有占到便宜的感觉。 那年,我十岁,上小学,老师见我长得魁梧,就让我义务为 大家 领早餐。每天很早到校,拎着沉重的餐筒从一楼爬到四楼, 看着其他同学整齐地坐在板凳上静候早餐,我又有了一种吃亏的 感觉。 那年,我十五岁,马上要参加中考了。我的一个好哥儿们求我帮 他 补习一下数学。我自己都管不了自己了,还能再管他?可毕竟 是好哥儿们,我把已到嘴边的回绝又咽了下去。为什么净是些吃 亏的事,连半点便宜都沾不着?
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如何把这些材料联系起来, 组成有机整体,就需要线索必须与这些材料都有 关系,能把它们收拢约束,联缀成文。
16
确定好文章的线索后,还应注意在布置线索时,既要 考虑到线索要蕴含于文章内容之中,又要考虑到借助一 些文字在适当的时候显露出来,要让线索或隐或显,若 断若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因为线索是渗透于文章 内容之中的,如果线索一直浮于内容表面,就显得太直、 太露,文章势必一览无余;而且,这样写貌似线索明晰, 实则形同虚设,并不能真正起到联缀材料的作用。但是 如果线索一直隐藏于材料之中,不露踪迹,使人看都看 不出,那么就会找不到头绪,不得要领。
如果说记叙文是一条光彩夺 目的珍珠项链,那么素材就是 珍珠,而线索就是串起珍珠的 金缕银线。离开了线索,素材 再熠熠闪光,也只能七零八落、 散乱无序,不能成为一件珍品。 所以写好记叙文,抓住线索是 关键。
1
让我们一同走进写作的殿堂……
2
教学目标:
1. 认识和理解记叙文的线索及其重要 性。
2. 学会抓线索写作记叙文的方法,提 高学生习作水平。
24
当我在榜单上找到我名字的时候,我发现正是我甘于“吃亏” 给哥儿们补习,才巩固了我的知识,锻炼了我的思维,更为我赢 得 了更加牢固的友谊!
其实,这就是生存,你只要稍微换一下思维方式,你就会赢 得幸 福和快乐!
“吃亏就是占便宜”,说这话的奶奶已经不在了,可她的话 我会永远记着。记着这话, 我就会拥有我的幸福和快乐!
评析:标题是奶奶的一句话“吃亏就是占便宜”。切入点很小也 很巧,这句话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在内容的组织 安排上,作者 别具匠心地让三件事齐头并进,这已是很复杂的结构,但作者依 仗简洁流畅的叙事语言,把三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有条不紊, 事毕而理见,表现了作者良好的思维品质。
23
(二) 后来,那个欺负人的坏小子恶习难改,长大些后,进了少管 所, 而我则“吃着亏”安安分分地长成了大人们眼中的好孩子。 后来,评选“三好学生”的时候,我因为“热心为班集体服 务”而高票当选。 后来,我和我的好哥儿们都考上了重点高中,而我的数学成 绩竟 出奇地好。
(三) 当我在受用大人们的夸奖时,我想到正是我甘于“吃亏”, 才性格温和,有了好人缘。 当我戴着红花领取“三好学生”证书时,我明白正是我甘于 “吃亏”,才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培养了自己的品格,才赢得了 这么多赞许 和荣誉。
9
记叙文线索分类
三是以事件为线索。 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
如莫怀戚的《散步》,以“散步”为线索,展现了我们 一家人的温馨。 如《皇帝的新装》一文情节发展的线索是:皇帝“爱新 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
10
记叙文线索分类
四是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有一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