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地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Summary】: "After school education, in public trainin
g" mode in teaching application, done "saves time, efficien
cy", effectively reduce the burde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
aching and quality education.
【Key words 】: After school education, in public
traini ng, English class applications.
为提高英语课堂效率,让学生拥有人人会学习的方法,我们整个江华县在初级中学全面实施了洋思中学教改的成功经历: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最初我并不十分理解先学后教的理念,自以为学生先自学,教师再教学,这有什么特别的呢?每个教师不都布置学生这样做的
吗?只不过学生没有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实施罢了。
后来学校组织我们去外地听课、学习经历以及自己搜集了一些资料后,经过一期多的教
学实践,我才明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怎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理念与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构造,即在课堂上,教师先提醒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引导学生研讨解决,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严格训
练,形成能力。
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构造时,
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情况灵活运用。
有时可集中学、集
中练;有时可分散学、分散练;有时还可学一点、教一点、练一点。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注入式〞教学
为“启发式〞教学,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
导者,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了学生自主探索、获取信息、研究信息、增
长知识、形成才能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终身开展的各项素质。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五个环节
〔1〕、提醒课堂教学目标
开场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准确地提醒教学目标,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指导学生自学
进展自学前的指导。
在提醒教学目标,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提
出明确的自学要求,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届时如何检测。
还
要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
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等等。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加强督查,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催促学生按照教师要求的方法自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
可及时表扬速度快、
效果好的学生;可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
但
教师说话不宜多,以免分散学生自学时的注意力。
二是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展调查,极大限度地暴露学生
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带倾向性的问题,进展梳理、归类,
为“后教〞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进展“第二次〞备课。
〔4〕、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当堂检测。
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后,教师就引导学生当堂完成
作业,进展严格的训练。
此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①保证训练时间,确保能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②训练的内容重在能力培养。
不搞死记硬背。
③训练的形式如同考试一样完全独立、迅速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
这样的课堂作业实际上是高强度的训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开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竟争
意识、独立意识。
它能及时反应出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进展补缺。
它
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便于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布置课外阅读、预习等少量的延伸拓宽性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灵活运用打下坚实的
根底。
(5〕、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
学生观察板演,与自己的比拟、找错;学生自由更正,让他们各
抒己见;引导讨论,说出错因及更正的道理;指导学生归纳,形成规
律。
其目的是为了学生能解决的让其自己解决,真正找出那些需要教
师引导、点拨的知识点,通过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强所
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值得打造的要素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但绝对不能将
之模式化,变成死板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模式。
它强调课堂教学
必须做到实事求是、遵循规律,这样,课堂教学才富有生机与活力,
到达高效。
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教师备课质量的上下决定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效果。
为确保备课充分,预设到位,我们采用了“自备〞—“研备〞—“改
备〞的方式。
“自备〞,就是自行备课、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分析
学情、拿出教学预案,这相当于“先学〞。
“研备〞,就是在“自备〞
的根底上,学科组教师之间所进展的相互研讨,这一过程必须真实而有效,通过研讨首先要解决各自在备课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必须到达“六
个统一〞 : 课时划分统一、教学流程统一、学习目标统一、自学
指导统一、解决策略统一、作业训练统一。
这一过程相当于“后教〞。
“改备〞,就是在“研备〞的根底上,教师针对本班实际所进展的“回备〞,对“研备〞内容进一步研究,改正“自备〞中存在的问题,改
进教学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2、课堂上,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上,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上,教师的“教〞非
常重要。
事实上并不是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就
学得越快、越好,这样做容易养成学生思维的惰性。
教师成了“讲师〞、“话筒〞,学生却成了“听众〞、哑巴〞。
我认为,教材上的大局部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解决,教师要讲
十几分钟、二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五分钟就能学会了。
如果
学生不能深入地走进教材,只是一味听从教师讲解,那就是隔靴抓痒,只有让学生围绕问题、目标和任务自学,才能真正把握要领,暴露出学
习中的问题。
暴露问题后,也不是教师着手讲,而应该调动集
体的力量,通过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这样,教师外表“无为〞了,讲少了,实际上促进了学生的“有为〞。
所以,课堂上学生自学、思
考、讨论、交流的时间占了大局部,教师讲得很少,一般10 分钟左
右,有的甚至只有 4-5 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到达35-40 分钟之多。
这样,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变成了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
教
师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学生由被动的承受变为主动的建构,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体。
3、评课标准必须实现三个“转向〞
评价标准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课堂是否高效。
只有从全体学生
的开展、学生的个性开展、学生的全面开展对学生学习过程进展的评价才是科学的、有效的。
我们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做到了三个“转向〞:
(1〕、评价机制从“单一〞转向“多元〞从“单一〞的评价转课堂
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 , 对学生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创新
精神、学习习惯、情感价值观等培养得任何,通过评价,促进教师认
真确定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并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
构造,对学生进展严格训练,促使学生全面开展。
(2〕评价主体从“重教〞转向“重学〞。
从主要评教师怎样教〔教态、语言、板书、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等〕
转向重点评学生怎样学,是否人人紧X地动脑、动口、动手,自学的
效果如何。
这样,促使教师把课、讲课的功夫花到引导学生学习这方
面来,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爱学、会学,能力不断增强。
(3〕评价重点从“形式〞转向“过程与效果〞。
课堂上能最有效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真正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
特别是能创造性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
力就是好课,相反教师讲得再好,形式再美也不是好课。
这样,教师备课、讲课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杜绝了形式主义、花架子。
三、彻底放手“后教〞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性
所谓“后教〞,是指在学生充分自学后师生间、生生间互动式学习。
学生通过自学能够掌握的知识,教师不做过多讲解。
对于仍不能理解
的知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进展讨论或让已掌握的学生讲
解,最后教师进展补充。
教师必要的讲解,应是精要而且有明确指向的,能有效促进知识的升华和提高。
这样,教师以合作者、促进者的身份积
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打破以往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单
一的、刻板的教学模式,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推动
学生的个性开展。
〔一〕在“后教〞这个环节,教师要做到三个维度:
1、明确教的内容。
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
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
自学掌握的,一律不讲。
2、明确教的内容。
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掌握的,一律不讲。
⒉明确教的方式。
“师〞教“兵〞。
“先学后教〞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主要正确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教师在教时可以作简单
地陈述、归类、小结,如在展示目标时要求学生多读几次。
在学习小
组交流新单词后进展全班带读,小组抽查,个别学生领读。
在抽查过
程中发现难读的单词,教师一定要多带读几次。
“兵〞教“兵〞。
会的学生教不会的,教师只评定对不对,完不
完整,对“不对〞的教师要帮助改正,对“不完整〞的教师要帮助补充。
如在小组活动时,让会读月份的学生教不会读的学生,教师最后
抽查几组,并做出评价。
目的是让领悟性高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培
养优秀生的讲解和辅导能力,这有利于提高优等生的自信心和充分发挥其所长。
教师要合理安排座位。
四人小组中安排一名成绩优秀的,
一名优良的,一名中等的和一名学困生。
选出优秀的学生做组长。
组
长指出在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让会了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
如在学习
天气单词时,让组长催促组员先读一遍,假设遇到不会读的,组长可以口把口教组员;在批改练习时,教师可以先改组长的,再由组长改组
员的。
课前,课堂,课后,学习好的成了学困生的“小教师〞,成了
教师的“助教〞,不仅解决了学困生的问题,促进了优秀生的提高,
而且密切了同学间的关系。
⒊明确教的要求。
要不折不扣地到达课标规定的要求,不能就题
讲题,只找出答案,而是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提
醒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就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了
一座桥梁,防止学生走弯路。
如在学一周的七天时,先让小组讨论
找出单词规律,星期一〔Monday〕星期二〔Tuesday〕星期三〔Wendesday〕星期四〔Thursday 〕星期五〔Friday 〕星期六〔Saturday 〕星期天 (Sunday) 都是以“ day〞结尾的,最后让学生根据
这规律当堂背单词。
“后教〞是一节课的骨髓,教师要把握好这一环节。
四、采用“当堂训练〞有利于学生“堂堂清〞
“当堂训练〞中教师要保证训练时间在 20 分钟左右,让学生能在实践
中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训练的形式像竞赛、考试
那样让学生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
这样的课堂作业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及时反应准确的信息,便于
教师课外有针对性地辅导、布置课外阅读和预习等少量的延伸及拓展性
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根底、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
补互助、协调开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那么,灵活分组。
常用
的分组形式有:
1.两人互助式。
同桌的两个人就是一个自然的互助学习小组。
这种方式能迅速覆盖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学习和操练英语
的时机。
如句子操练一问一答比拟适合
2.四人合作式。
这种形式是相对固定的一种组织形式,也是我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式。
通常由四人组成,尽量保证每个小组
有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学困生。
对文中的“Conversation 〞我常采用这种形式,逐步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3.小组竞争式。
在我三十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在教了新单词后,让组与组之间进展读单词比赛。
学生很喜欢这一竞争形式,既可以检测自己对单词的掌握程度又可以活泼课堂气氛,还可以提高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
在学完一节课的知识点后,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做一些课堂练习,如:选择题、仿照句子改写句子、答复下列问题等题型。
教师可先批改组长的答案,再让组长改组员的,最后板书公布答案。
通过课堂作业,有利于检测学生是否当堂到达学习目的,及时反应信息,将所学知识通过训练,内化为解题能力,做到“堂堂清〞,真正减轻了学生课外负担。
“先学后教〞与“当堂训练〞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做到“先学后教〞,学习新课的时间缩短了,才能留出时间做到“当堂训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当堂解决了问题,为下一堂课的“先学后教〞创造了条件。
总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效防止了教学中极易
出现的教师“一言堂〞现象,使教师教得省时、省力、高效,学生学
起来轻松自如、系统明朗。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充分调动
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主动性,切实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
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充
分的表达,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的状况。
在
英语课堂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缩小了优生和学困生之间的差距,在根本上改善了教学效果,为学生的终身开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底。
参考文献:
[1]、?X思中外语教学法第三次全国研讨会论文选? X思中外语教学法
研究所编 1996.8
[2]、?洋思经历集锦? 2001、12
[3]、X燕 ; 对“先学后教〞方法中“先学〞的探讨 [ J]; 教育导刊 ;2003
年 21期
[4]成和群 , 评价学中的理论分析中国期刊网 2004,8.
...
导刊 ;2003 年 21 期
[4]成和群,评价学中的理论分析中国期刊网200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