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一生命物质、结构基础第1讲细胞的物质基础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十一页,共73页。
叫作基因的表达。少数 RNA 病毒有逆转录酶,当病毒侵入宿主 细胞后能够由其 RNA 逆转录形成 DNA。(3)细胞中的 RNA 有的 作为翻译的模板指导蛋白质合成,有的作为核糖体的组成成分, 有的作为运输工具识别并转运氨基酸,有的作为酶催化代谢过程 等。(4)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大致相同,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 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镶嵌其中。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蛋白 质决定。脂肪中 H 的相对含量较糖原中的多,故相同质量的脂肪
下图 1 表示细胞内某些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其相互关 系,甲、乙、丙、丁、戊、己代表不同的有机物,1、2、3、4 代表组成大分子物质的单体。图 2 表示丙的结构,其由三条多肽 链形成,共含有 271 个氨基酸。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第二十六页,共73页。
图1
图2
第二十七页,共73页。
(1)1 所代表的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细胞中的 1 与 2 相比 特 有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十九页,共73页。Fra bibliotek掌握物质推断的解题模板 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来进行推断 只含有 C、H、O 三种元素的可能是糖类或脂肪,再根据糖 类与脂肪的区别作进一步判断;含有 C、H、O、N 四种元素的 最可能是蛋白质;含有 C、H、O、N、P 五种元素的可能是核酸、 ATP(ADP)或磷脂。
第四十页,共73页。
第十一页,共73页。
答案 C 解析 双链 DNA 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是通过 磷酸二酯键连接的,C 项错误。
第十二页,共73页。
3.(2013·新课标全国Ⅰ)某油料植物的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 子干重的 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含量的 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 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 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 11 d 时减少了 90%, 干重变化如下图所示。
第十页,共73页。
2.(2014·新课标全国Ⅱ)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 RNA 聚合酶的参与 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 DNA 的复制 C.双链 DNA 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 接的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 分布
明确蛋白质与核酸的概念图转换策略
[常见图示]
[变式图示]
第四十一页,共73页。
(1)图 1 是通过蛋白质与核酸间的关系构建的概念图,判断的 依据是中心法则。图中 A、B、C 依次为 DNA、mRNA 和蛋白质。 X 代表的元素为 N、P,Y 代表的元素中一定有 N,也可能含有 其他元素,单体 a、b、c 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 酸。
第四页,共73页。
第1讲 细胞(xìbāo)的物质基础
第五页,共73页。
再悟高考·重点提炼
第六页,共73页。
命题趋势 命题多以信息题或综合分析选择题形式呈现,侧重考查有机 分子的成分、鉴定、结构、功能及相互关系。
第七页,共73页。
备考指南 (1)建立“元素→化合物→结构→功能”的思维模型,让知识 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脉络;运用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学习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 (2)理论联系实际,以结合表格和概念图的形式,复习核酸、 糖类、脂质等知识。
第三十二页,共73页。
和糖原含能量多的是脂肪。(5)ATP 供能后形成的产物有 ADP 和 磷酸。由于绿色植物的根尖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但进行呼吸作 用,故形成 ATP 的结构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6)氨基酸形成 蛋白质的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的部分即为缩合时失去的水 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形成二硫键(—S—S—)时脱去氢的相对分 子质量之和:(271-3)×18+2×4=4 832。丙由三条多肽链形成, 故丙分子至少含有 3 个游离的氨基。蛋白质遇到双缩脲试剂会变 为紫色。
(5)通道蛋白:贯穿于生物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参与物质的 被动运输。
第二十一页,共73页。
把握蛋白质相关计算中的“2”个核心点 (1)肽链是由“C”(中心碳原子)和“—CO—NH—”交替连接 构成的,肽键是“脱水缩合”形成的,因此氨基酸数等于肽链中 的中心碳原子数,脱去的水分子数等于肽键数。 (2)在“C”和“—CO—NH—”交替连接构成的骨架外周,一 端是—NH2,另一端是—COOH;一边是 R 基,另一边是 H,因 此多余的氨基、羧基等基团全在 R 基上。
第三十三页,共73页。
【答案】 (1)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糖、胸腺嘧啶 (2)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基因的表 达 逆转录 (3)识别并转运氨基酸、催化(答案合理即可) (4)丙 戊 (5)ADP 和磷酸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6)①4 832 ②三 ③紫
第三十四页,共73页。
(1)请绘出甲中相邻两个单体间和丙(肽链)中相邻两个单体
第八页,共73页。
1.(2015·新课标全国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NA 与 ATP 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B.一个 tRNA 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 C.T2 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 DNA 上
第九页,共73页。
答案 D 解析 DNA 含有的元素是 C、H、O、N、P,ATP 是三磷 酸腺苷的简称,ATP 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称为 AMP,AMP 就是 构成 RNA 的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因此 ATP 的元素组成也是 C、 H、O、N、P,故 A 项正确;tRNA 在翻译过程中把对应的氨基 酸运到核糖体上,就是利用自身所带的反密码子与 mRNA 上的 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进行的,一个 tRNA 上只含一个反密码子, 一个 mRNA 上有多个密码子,B 项正确;T2 噬菌体是 DNA 病毒, C 项正确;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D 项错误。
第十三页,共73页。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________染液对种子胚乳切 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________色的脂肪颗粒。 (2) 实 验 过 程 中 , 导 致 萌 发 种 子 干 重 增 加 的 主 要 元 素 是 ________(填“C”“N”或“O”)。 (3)实验第 11 d 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 必须提供的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
专题一 生命(shēngmìng)物质 、结构基础
第一页,共73页。
本专题强调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即由元素构成化合 物,再由化合物构成膜、质、核等基本结构进而构成细胞的完整 结构,从而揭示了细胞结构的有序性,为建立细胞整体性这一观 点奠定了基础。
第二页,共73页。
考点整合·体系重建
第三页,共73页。
第二十八页,共73页。
(4)己和丙参与构成生物膜结构,其中膜的功能主要由膜上的 ________决定。丁、戊都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相同质量的 丁、戊含能量多的是________。
(5)5 为绝大多数生命活动直接供能。通常 5 供能后形成的产 物有________。在绿色开花植物的根尖细胞中,形成 5 的结构有 ________。
第三十七页,共73页。
(4)下列物质③中一定不含糖类。 ①ATP ②tRNA ③胰岛素 ④酶 (5)下列细胞①②③④⑤具有Ⅱ、Ⅲ过程,③⑤同时具有Ⅰ、 Ⅱ、Ⅲ过程。 ①神经细胞 ②肌肉细胞 ③造血干细胞 ④叶肉细胞 ⑤根尖分生区细胞
第三十八页,共73页。
(6)从分子水平分析导致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分 子多样性。根本原因是 DNA 分子多样性。从进化的角度分析, 生物多样性是由于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种群进行不同方向的 自然选择的结果。
第二十九页,共73页。
(6)图 2 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 R 基中的巯基(—SH)脱氢形 成的一个二硫键(—S—S—)。
①氨基酸合成该分子后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 ②该分子至少含有________个游离的氨基。 ③该物质遇到双缩脲试剂会变为________色。
第三十页,共73页。
【解析】 结合题目信息及题图中“染色体”“核糖体”以 及元素组成等可推出甲为 DNA,乙为 RNA,丙为蛋白质,丁为 糖原,戊为脂肪,己为磷脂,1 为脱氧核苷酸,2 为核糖核苷酸, 3 为氨基酸,4 为葡萄糖,5 为 ATP。(1)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 酸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后者的五碳糖为核 糖;此外,前者特有的碱基为胸腺嘧啶,后者特有的碱基为尿嘧 啶。(2)甲为 DNA,其特异性取决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脱氧核苷 酸的排列顺序),DNA 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过程,
第十七页,共73页。
由以上高考真题可看出,课标卷对本考点的考查侧重于以选 择题形式单独或综合考查细胞中的两种最重要有机物,考查角度 多涉及两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功能,尤其注重蛋白质、核酸 的内在关系并常与中心法则结合予以呈现。
第十八页,共73页。
理清蛋白质、DNA、RNA 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十九页,共73页。
第二十三页,共73页。
(4)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但不构成膜结构,磷脂和胆固醇 均参与膜结构的组成。
(5)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相比,脂肪中“H”比例高,故脂肪氧化 分解释放的能量多,需要 O2 多,产生 H2O 多。
第二十四页,共73页。
互动整合·命题研析
第二十五页,共73页。
核心考点一 以蛋白质和核酸为核心 考查组成细胞的有机物
(2)甲的特异性取决于________,甲通过乙控制丙的合成来控 制生物性状的过程叫作________。少数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会 发生由乙指导甲合成的过程,该过程叫作________。
(3)细胞中的乙除了图示作用,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之间相连的示意图。
甲
丙
第三十五页,共73页。
[提示]
甲中:
或
丙中:
第三十六页,共73页。
(2)若丙中某一肽链为 60 肽,丙氨酸的个数及位置如图 ,脱掉丙氨酸,则所能形成的有机物中,肽键数
目减少 3 个,氨基数目增加 3 个。 (3)图中具有特异性的物质有甲、乙、丙(甲、乙、丙、丁、
戊、己、1、2、3、4)。
第二十二页,共73页。
辨清糖类和脂质的“5”个易错点 (1)多糖的单体都是葡萄糖,但二糖并不都是由葡萄糖组成 的,如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 (2)并非所有的糖都是能源物质,如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 等不参与氧化分解供给能量。 (3)并非所有的糖都是还原糖,如淀粉、纤维素、蔗糖都是非 还原糖,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
关注“5”种蛋白质的分布和功能 (1)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起保护、润滑、识别、黏 着作用。 (2)载体蛋白:镶嵌或贯穿于生物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参与 物质的跨膜运输。 (3)受体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本质上是一种糖蛋白, 完成细胞间信息传递。
第二十页,共73页。
(4)激素、抗体:形成于细胞,分布于体液,有利于传递信息、 清除抗原。
第十六页,共73页。
于脂肪与糖类相比,其碳、氢比例高,当脂肪转化为糖类时,氧 元素增加。(3)实验第 11d 时,脂肪减少了 90%,种子干重的增 加不再来源于脂肪的转化,而来源于光合作用。由于种子(幼苗) 处于黑暗环境,并且提供的是蒸馏水,因而欲完成光合作用必须 提供的条件是光照和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第十四页,共73页。
答案 (1)苏丹Ⅲ(苏丹Ⅳ) 橘黄(红) (2)O (3)光照 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第十五页,共73页。
解析 (1)欲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可将种子中的胚乳切片,用 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进行染色,放在显微镜下即可观察到橘黄 (或红)色的脂肪颗粒。(2)由题干可知,该油料植物的种子中脂肪 占干重的 70%。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脂肪含量逐渐减少,而前 一段时间干重却逐渐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脂肪转化为糖类。由
叫作基因的表达。少数 RNA 病毒有逆转录酶,当病毒侵入宿主 细胞后能够由其 RNA 逆转录形成 DNA。(3)细胞中的 RNA 有的 作为翻译的模板指导蛋白质合成,有的作为核糖体的组成成分, 有的作为运输工具识别并转运氨基酸,有的作为酶催化代谢过程 等。(4)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大致相同,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 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镶嵌其中。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蛋白 质决定。脂肪中 H 的相对含量较糖原中的多,故相同质量的脂肪
下图 1 表示细胞内某些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其相互关 系,甲、乙、丙、丁、戊、己代表不同的有机物,1、2、3、4 代表组成大分子物质的单体。图 2 表示丙的结构,其由三条多肽 链形成,共含有 271 个氨基酸。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第二十六页,共73页。
图1
图2
第二十七页,共73页。
(1)1 所代表的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细胞中的 1 与 2 相比 特 有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十九页,共73页。Fra bibliotek掌握物质推断的解题模板 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来进行推断 只含有 C、H、O 三种元素的可能是糖类或脂肪,再根据糖 类与脂肪的区别作进一步判断;含有 C、H、O、N 四种元素的 最可能是蛋白质;含有 C、H、O、N、P 五种元素的可能是核酸、 ATP(ADP)或磷脂。
第四十页,共73页。
第十一页,共73页。
答案 C 解析 双链 DNA 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是通过 磷酸二酯键连接的,C 项错误。
第十二页,共73页。
3.(2013·新课标全国Ⅰ)某油料植物的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 子干重的 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含量的 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 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 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 11 d 时减少了 90%, 干重变化如下图所示。
第十页,共73页。
2.(2014·新课标全国Ⅱ)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 RNA 聚合酶的参与 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 DNA 的复制 C.双链 DNA 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 接的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 分布
明确蛋白质与核酸的概念图转换策略
[常见图示]
[变式图示]
第四十一页,共73页。
(1)图 1 是通过蛋白质与核酸间的关系构建的概念图,判断的 依据是中心法则。图中 A、B、C 依次为 DNA、mRNA 和蛋白质。 X 代表的元素为 N、P,Y 代表的元素中一定有 N,也可能含有 其他元素,单体 a、b、c 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 酸。
第四页,共73页。
第1讲 细胞(xìbāo)的物质基础
第五页,共73页。
再悟高考·重点提炼
第六页,共73页。
命题趋势 命题多以信息题或综合分析选择题形式呈现,侧重考查有机 分子的成分、鉴定、结构、功能及相互关系。
第七页,共73页。
备考指南 (1)建立“元素→化合物→结构→功能”的思维模型,让知识 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脉络;运用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学习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 (2)理论联系实际,以结合表格和概念图的形式,复习核酸、 糖类、脂质等知识。
第三十二页,共73页。
和糖原含能量多的是脂肪。(5)ATP 供能后形成的产物有 ADP 和 磷酸。由于绿色植物的根尖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但进行呼吸作 用,故形成 ATP 的结构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6)氨基酸形成 蛋白质的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的部分即为缩合时失去的水 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形成二硫键(—S—S—)时脱去氢的相对分 子质量之和:(271-3)×18+2×4=4 832。丙由三条多肽链形成, 故丙分子至少含有 3 个游离的氨基。蛋白质遇到双缩脲试剂会变 为紫色。
(5)通道蛋白:贯穿于生物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参与物质的 被动运输。
第二十一页,共73页。
把握蛋白质相关计算中的“2”个核心点 (1)肽链是由“C”(中心碳原子)和“—CO—NH—”交替连接 构成的,肽键是“脱水缩合”形成的,因此氨基酸数等于肽链中 的中心碳原子数,脱去的水分子数等于肽键数。 (2)在“C”和“—CO—NH—”交替连接构成的骨架外周,一 端是—NH2,另一端是—COOH;一边是 R 基,另一边是 H,因 此多余的氨基、羧基等基团全在 R 基上。
第三十三页,共73页。
【答案】 (1)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糖、胸腺嘧啶 (2)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基因的表 达 逆转录 (3)识别并转运氨基酸、催化(答案合理即可) (4)丙 戊 (5)ADP 和磷酸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6)①4 832 ②三 ③紫
第三十四页,共73页。
(1)请绘出甲中相邻两个单体间和丙(肽链)中相邻两个单体
第八页,共73页。
1.(2015·新课标全国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NA 与 ATP 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B.一个 tRNA 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 C.T2 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 DNA 上
第九页,共73页。
答案 D 解析 DNA 含有的元素是 C、H、O、N、P,ATP 是三磷 酸腺苷的简称,ATP 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称为 AMP,AMP 就是 构成 RNA 的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因此 ATP 的元素组成也是 C、 H、O、N、P,故 A 项正确;tRNA 在翻译过程中把对应的氨基 酸运到核糖体上,就是利用自身所带的反密码子与 mRNA 上的 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进行的,一个 tRNA 上只含一个反密码子, 一个 mRNA 上有多个密码子,B 项正确;T2 噬菌体是 DNA 病毒, C 项正确;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D 项错误。
第十三页,共73页。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________染液对种子胚乳切 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________色的脂肪颗粒。 (2) 实 验 过 程 中 , 导 致 萌 发 种 子 干 重 增 加 的 主 要 元 素 是 ________(填“C”“N”或“O”)。 (3)实验第 11 d 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 必须提供的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
专题一 生命(shēngmìng)物质 、结构基础
第一页,共73页。
本专题强调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即由元素构成化合 物,再由化合物构成膜、质、核等基本结构进而构成细胞的完整 结构,从而揭示了细胞结构的有序性,为建立细胞整体性这一观 点奠定了基础。
第二页,共73页。
考点整合·体系重建
第三页,共73页。
第二十八页,共73页。
(4)己和丙参与构成生物膜结构,其中膜的功能主要由膜上的 ________决定。丁、戊都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相同质量的 丁、戊含能量多的是________。
(5)5 为绝大多数生命活动直接供能。通常 5 供能后形成的产 物有________。在绿色开花植物的根尖细胞中,形成 5 的结构有 ________。
第三十七页,共73页。
(4)下列物质③中一定不含糖类。 ①ATP ②tRNA ③胰岛素 ④酶 (5)下列细胞①②③④⑤具有Ⅱ、Ⅲ过程,③⑤同时具有Ⅰ、 Ⅱ、Ⅲ过程。 ①神经细胞 ②肌肉细胞 ③造血干细胞 ④叶肉细胞 ⑤根尖分生区细胞
第三十八页,共73页。
(6)从分子水平分析导致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分 子多样性。根本原因是 DNA 分子多样性。从进化的角度分析, 生物多样性是由于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种群进行不同方向的 自然选择的结果。
第二十九页,共73页。
(6)图 2 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 R 基中的巯基(—SH)脱氢形 成的一个二硫键(—S—S—)。
①氨基酸合成该分子后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 ②该分子至少含有________个游离的氨基。 ③该物质遇到双缩脲试剂会变为________色。
第三十页,共73页。
【解析】 结合题目信息及题图中“染色体”“核糖体”以 及元素组成等可推出甲为 DNA,乙为 RNA,丙为蛋白质,丁为 糖原,戊为脂肪,己为磷脂,1 为脱氧核苷酸,2 为核糖核苷酸, 3 为氨基酸,4 为葡萄糖,5 为 ATP。(1)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 酸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后者的五碳糖为核 糖;此外,前者特有的碱基为胸腺嘧啶,后者特有的碱基为尿嘧 啶。(2)甲为 DNA,其特异性取决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脱氧核苷 酸的排列顺序),DNA 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过程,
第十七页,共73页。
由以上高考真题可看出,课标卷对本考点的考查侧重于以选 择题形式单独或综合考查细胞中的两种最重要有机物,考查角度 多涉及两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功能,尤其注重蛋白质、核酸 的内在关系并常与中心法则结合予以呈现。
第十八页,共73页。
理清蛋白质、DNA、RNA 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十九页,共73页。
第二十三页,共73页。
(4)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但不构成膜结构,磷脂和胆固醇 均参与膜结构的组成。
(5)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相比,脂肪中“H”比例高,故脂肪氧化 分解释放的能量多,需要 O2 多,产生 H2O 多。
第二十四页,共73页。
互动整合·命题研析
第二十五页,共73页。
核心考点一 以蛋白质和核酸为核心 考查组成细胞的有机物
(2)甲的特异性取决于________,甲通过乙控制丙的合成来控 制生物性状的过程叫作________。少数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会 发生由乙指导甲合成的过程,该过程叫作________。
(3)细胞中的乙除了图示作用,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之间相连的示意图。
甲
丙
第三十五页,共73页。
[提示]
甲中:
或
丙中:
第三十六页,共73页。
(2)若丙中某一肽链为 60 肽,丙氨酸的个数及位置如图 ,脱掉丙氨酸,则所能形成的有机物中,肽键数
目减少 3 个,氨基数目增加 3 个。 (3)图中具有特异性的物质有甲、乙、丙(甲、乙、丙、丁、
戊、己、1、2、3、4)。
第二十二页,共73页。
辨清糖类和脂质的“5”个易错点 (1)多糖的单体都是葡萄糖,但二糖并不都是由葡萄糖组成 的,如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 (2)并非所有的糖都是能源物质,如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 等不参与氧化分解供给能量。 (3)并非所有的糖都是还原糖,如淀粉、纤维素、蔗糖都是非 还原糖,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
关注“5”种蛋白质的分布和功能 (1)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起保护、润滑、识别、黏 着作用。 (2)载体蛋白:镶嵌或贯穿于生物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参与 物质的跨膜运输。 (3)受体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本质上是一种糖蛋白, 完成细胞间信息传递。
第二十页,共73页。
(4)激素、抗体:形成于细胞,分布于体液,有利于传递信息、 清除抗原。
第十六页,共73页。
于脂肪与糖类相比,其碳、氢比例高,当脂肪转化为糖类时,氧 元素增加。(3)实验第 11d 时,脂肪减少了 90%,种子干重的增 加不再来源于脂肪的转化,而来源于光合作用。由于种子(幼苗) 处于黑暗环境,并且提供的是蒸馏水,因而欲完成光合作用必须 提供的条件是光照和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第十四页,共73页。
答案 (1)苏丹Ⅲ(苏丹Ⅳ) 橘黄(红) (2)O (3)光照 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第十五页,共73页。
解析 (1)欲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可将种子中的胚乳切片,用 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进行染色,放在显微镜下即可观察到橘黄 (或红)色的脂肪颗粒。(2)由题干可知,该油料植物的种子中脂肪 占干重的 70%。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脂肪含量逐渐减少,而前 一段时间干重却逐渐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脂肪转化为糖类。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