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统计学课程设计含SAS
对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认识
![对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7c2896b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6.png)
对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认识一、经济统计学专业的概述经济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收集、处理和分析与经济活动有关的数据的学科。
它是应用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种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量化分析的一门交叉性学科。
经济统计学专业主要涉及经济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及预测等方面,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在宏观、微观层面上对经济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高素质人才。
二、经济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1.数理基础课程: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为后续课程提供坚实的数理基础。
2.计量经济学:介绍如何利用统计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定量研究。
3.时间序列分析:介绍如何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预测和分析。
4.应用回归分析:介绍如何利用回归模型对变量之间关系进行建模和预测。
5.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介绍如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大规模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
6.统计软件应用:介绍如何使用SPSS、SAS、R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经济统计学专业的就业前景1.金融机构: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需要对市场趋势和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经济统计学专业人才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2.政府部门:政府部门需要对宏观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经济统计学专业人才可以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工作。
3.企业咨询公司:企业需要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经济统计学专业人才可以为企业提供数据分析和预测服务。
4.科研机构:科研机构需要开展与经济相关的研究,经济统计学专业人才可以参与到相关研究项目中。
四、经济统计学专业的就业能力要求1.数理基础扎实:数理基础是经济统计学的重要基础,必须具备扎实的数学和统计学知识。
2.数据处理能力强:经济统计学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包括数据清洗、变量选择、模型构建等方面。
3.熟练掌握统计软件:掌握SPSS、SAS、R等统计软件的使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分析准确度。
4.沟通能力强:经济统计学专业人才需要与其他部门合作,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SPSS和SAS统计实验指导书
![SPSS和SAS统计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6368b4e3e53a580216fcfedd.png)
S P S S和S A S统计实验指导书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SPSS和SAS统计实验指导书(学生用)王慧、欧晓华、王立平等编经济与贸易系市场营销教研室2006年4月目录1.均值(Mean)和均值标准误差()..............................2.中位数(Median)............................................3.众数(Mode)................................................4.全距(Range)...............................................5.方差(Variance)和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 ..............6.四分位数(Quartiles)和十分位数(Deciles)..................7.频数(Frequency)...........................................8.峰度(Kurtosis)............................................9.偏度(Skewness)............................................ 实验二:均值比较和T检验 ............................................1.均值比较 .....................................................2.单一样本T检验 ...............................................3.两独立样本T检验 .............................................4.两配对样本T检验 ............................................. 实验三:相关分析 ....................................................1.实验理论概述 .................................................2.二元定距变量的相关分析 .......................................3.二元定序变量的相关分析 .......................................4.偏相关分析 ...................................................5.距离相关分析 .................................................实验四:回归分析 ....................................................1.一元线性回归 .................................................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实验一:统计描述实验内容:均值、中位数、众数、全距、方差与标准差、四分位数、十分位数、频数、峰度、偏度实习目的:掌握SPSS基本的统计描述方法,可以对要分析的数据的总体特征有比较准确的把握,从而为以后实验项目选择其他更为深入的统计分析方法打下基础。
经济统计学课程设计
![经济统计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882f7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4.png)
经济统计学课程设计1. 概述经济统计学是应用数学和统计学原理研究经济现象的一门学科。
在经济学领域,统计学是一项重要的工具,被广泛运用于数据分析、预测和决策。
本文将介绍一份经济统计学课程设计,着重讲解该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
2. 目标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掌握基础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知识;2.理解经济学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3.能够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进行经济现象的实证分析;4.能够制定并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统计学模型;5.具备分析经济数据的能力。
3. 内容该课程共分为以下几个模块:3.1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基础本模块主要讲解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包括随机变量、概率分布、期望、方差、协方差、相关系数等。
理论讲解后,将通过实例进行练习,并引入一些常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3.2 描述统计本模块主要讲解经济学中常用的描述统计方法,包括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等。
在讲解理论的同时,将通过实例进行练习,并引入一些常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3.3 参数估计本模块主要讲解参数估计的原理和方法,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在讲解理论的同时,将通过实例进行练习,并引入一些常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3.4 假设检验本模块主要讲解假设检验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单样本检验、双样本检验和方差分析等。
在讲解理论的同时,将通过实例进行练习,并引入一些常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3.5 回归分析本模块主要讲解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包括模型的拟合、检验和应用。
在讲解理论的同时,将通过实例进行练习,并引入一些常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3.6 非参数检验本模块主要讲解非参数检验的原理和方法,包括符号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等。
在讲解理论的同时,将通过实例进行练习,并引入一些常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4.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讲解和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实际问题,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效果。
sas统计学课程设计
![sas统计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f8de69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8f.png)
sas统计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SAS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2. 学会使用SAS进行数据整理、描述性统计分析;3. 掌握SAS中进行假设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4. 了解SAS在生物统计、社会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操作SAS软件,完成数据导入、清洗和转换;2. 运用SAS进行图表绘制、统计量计算和结果解读;3. 运用SAS进行假设检验,判断变量间是否存在显著关系;4. 能够结合实际问题,运用SAS进行简单的回归分析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统计学和数据分析的兴趣,激发探究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3. 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和交流能力;4. 培养学生将统计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统计学基础,对数据分析感兴趣,希望通过学习SAS软件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运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注重课程目标的分解与落实,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SAS软件入门- SAS软件的安装与界面认识- 数据库的建立与数据导入- 数据的清洗、转换与整合2. 描述性统计分析- 频数分布、图表绘制- 统计量计算(均值、标准差等)- 数据的汇总与报告生成3. 假设检验- 单样本t检验- 双样本t检验- 方差分析(ANOVA)4.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与解读- 多元回归分析5.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生物统计案例:生存分析、临床试验- 社会科学案例:教育统计、经济预测- 跨学科综合案例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SAS软件入门第二周:描述性统计分析第三周:假设检验第四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第五周: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教材章节关联:《SAS统计分析与应用》第一章:SAS软件入门第二章:描述性统计分析第三章:假设检验第四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第五章:实际应用案例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详细安排,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SAS统计学的相关知识。
经济统计学专业基础设置
![经济统计学专业基础设置](https://img.taocdn.com/s3/m/ab94017d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cf.png)
经济统计学专业基础设置引言经济统计学是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科学,它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和原理对经济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
经济统计学专业基础设置是培养经济统计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和知识体系的基础,旨在使学生能够在统计学和经济学的交叉领域中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
课程设置一、数理统计基础这门课程主要介绍数理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概率论、随机变量、概率分布、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等。
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能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计量经济学基础计量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运用数理统计学的方法对经济数据进行建模和分析。
这门课程主要介绍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分析等。
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能够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三、经济统计学原理这门课程主要介绍经济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了解经济统计学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能够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经济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
四、统计软件应用统计软件是经济统计学工作的重要工具,学生应当具有熟练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这门课程主要教授主流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SPSS、SAS、Stata等。
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能够灵活运用统计软件进行经济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五、经济统计学案例分析这门课程通过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经济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能够运用所学的经济统计学方法和原理分析实际案例,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语经济统计学专业基础设置的课程内容涵盖了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各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经济统计学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基础课程不仅是经济统计学专业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未来在实际工作中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成为熟练运用经济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专业人才。
统计学原理与SPSS应用课程设计
![统计学原理与SPSS应用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358ae1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62.png)
统计学原理与SPSS应用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与意义统计学是数据科学领域的基础,对于研究人员和数据分析师来说,掌握统计学基础和工具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学原理和SPSS应用技能,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学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为后续研究和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内容1. 统计学基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统计推断基础•假设检验基础•方差分析基础2. SPSS应用技能•SPSS软件介绍和基本操作•数据清洗和数据预处理•基本统计分析方法•高级统计方法和模型建立三、课程设计流程1. 第一阶段•确定课程设计内容和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表。
•介绍统计学基础,包括概率论、数理统计、统计推断、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等。
•讲解基础的SPSS应用技能,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预处理、基本统计分析方法。
2. 第二阶段•按照教学计划表的安排,讲解高级统计方法和模型构建。
•利用SPSS进行案例分析和实践练习,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中的数据分析和方法选择。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数据分析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第三阶段•结束阶段,学生完成课程设计报告,提交实验报告。
•进行课程设计总结和反思,总结课程设计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及针对学生反馈的教学改进措施。
四、SPSS应用案例以学生调查问卷为例,通过SPSS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包括数据质量检查、变量统计和分析、数据可视化处理、基本统计模型和回归分析等,让学生了解SPSS在数据分析和统计研究中的应用。
五、课程设计评价通过考试和实验报告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包括对理论知识和SPSS 应用技能的掌握程度、数据分析和解释能力、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能力等各方面的考核。
同时,学生也可对课程设计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以提供教学改进的参考依据。
六、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将掌握统计学基础和SPSS应用技能,打下研究和实践数据分析的基础。
SAS统计分析与应用课程设计
![SAS统计分析与应用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f04bf34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95.png)
SAS统计分析与应用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和目的在传统的统计分析领域,SAS是一款广泛使用的统计软件之一。
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灵活的数据处理功能使得这款软件在企业、教育和科学领域广泛应用。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深入学习SAS统计分析软件,掌握其基本操作和高级应用,为学生提供实际数据处理及应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SAS基础操作•SAS软件安装及环境配置•SAS控制台的基本操作•SAS语法规则与基础函数•数据导入和导出2. SAS数据清洗•数据的缺失值处理•数据的去重及异常值处理•数据类型转换和重编码3. SAS统计分析•常用的统计量及分析方法•数据分析及图形生成•统计模型和分析4. SAS应用案例•实际应用数据处理及分析•基于数据的实际问题解决三、课程设计要求1.学生需要独立完成一项SAS应用案例,体现对SAS基础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的结合应用。
2.学生需要提交本课程的学习笔记和实验报告。
学习笔记需要记录每次课堂的重点内容和自己的收获。
实验报告需要记录自己对SAS软件的理解和应用案例的分析过程,同时还需包含数据源、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与结果等内容。
3.学生需要参与课堂讨论,和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四、课程设计评价方法1.学生的学习笔记和实验报告将作为主要评价依据。
2.学生的应用项目和课堂参与表现也将作为评价依据之一。
3.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作业表现,给出评语和成绩。
五、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SAS统计分析软件的基本操作和高级应用,具备较强的实际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同时,在应用案例的实践中,学生还将培养合作与创新精神,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sas统计软件课程设计
![sas统计软件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6cbc7b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25.png)
sas统计软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SAS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与功能,掌握数据导入、数据清洗、数据转换等基本数据处理技能。
2. 学习并掌握SAS软件中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常用统计方法。
3. 了解SAS编程语言的基本结构,能够阅读并理解SAS程序代码。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运用SAS软件进行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导入、数据清洗、数据转换等。
2. 能够运用SA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解读分析结果。
3. 能够运用SAS软件进行假设检验和回归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统计学和数据分析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数据分析领域的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使其在数据分析过程中遵循事实和逻辑。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其在小组讨论和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完成数据分析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适用于对统计学和数据分析有一定基础的学生。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统计学原理有一定了解,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SAS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SAS软件入门- 软件安装与界面熟悉- 数据导入与导出- 数据集的基本操作(创建、修改、查看)2. 数据清洗与转换- 数据排序与筛选- 缺失值处理- 数据类型转换与变量创建3. 描述性统计分析- 频数、百分比、均值、标准差等统计量的计算- 统计图表的绘制(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4. 假设检验- 单样本t检验- 双样本t检验- 卡方检验5. 回归分析- 线性回归- 逻辑回归- 多变量回归分析6. 实践案例分析- 结合实际案例,运用SA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小组讨论与成果展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SAS软件入门(2课时)2. 数据清洗与转换(2课时)3. 描述性统计分析(2课时)4. 假设检验(3课时)5. 回归分析(3课时)6. 实践案例分析(4课时)本教学内容基于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经济统计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经济统计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7318c3ca32d7375a417801f.png)
经济统计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经济统计学课程设计英文名称:Curriculum design of Economic Statistics设计周数:2学分:2适应对象:经济学专业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经济统计学课程设计是应用本课程所学知识和以前的知识积累而进行的综合性的训练,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该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设计提供给学生分析实际统计问题、选取适当统计方法建立模型、编写调试SAS程序、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同时也是对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检验。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选择所学统计分析方法对经济、社会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在自己所选定的内容里选择合适的一种或多种分析方法。
三、课程设计的进度安排四、课程设计期间的理论教学与参观经济统计学课程设计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相对独立地完成课程设计。
理论教学主要包括课程设计目的、任务、要求和主要统计分析方法的介绍及对提交的课程设计报告初稿的意见反馈两个内容。
五、课程设计方法与指导要求在该课程设计中,教师应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尽量多地给出有实际意义的统计问题,学生在其中任选课程设计题目。
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相对独立地完成课程设计,亲自去体验分析问题、建立统计模型、用SAS系统编程计算、修改模型这一解决实际问题的循序渐进过程。
六、课程设计作业、图纸及报告要求和检查措施学生要以论文的形式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在课程设计论文中,字数不得少于5000。
1、总体要求设计分组:3人或4人一组,自由分组提交作业内容:(1)设计报告打印稿(2)电子文档2、撰写报告的要求以组为单位提交报告,提交报告包括的内容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题目(2)小组成员及任务分配数据收集及整理数据分析阶段文档编写阶段备注:说明具体的分工和贡献(3)概要说明数据来源、简单介绍报告的内容等情况。
多重线性回归sas课程设计
![多重线性回归sas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6f0604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b4.png)
多重线性回归sas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多重线性回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数学模型;2. 学生掌握使用SAS软件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的操作步骤;3. 学生能解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中各参数的含义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SAS软件进行多重线性回归数据预处理;2. 学生能够运用SAS软件进行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和参数估计;3. 学生能够运用SAS软件进行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的假设检验和结果解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数据分析的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3. 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对统计学科在现实世界中重要性的认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适用于具有一定统计学基础的高年级本科生。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基本的统计学知识和一定的软件操作能力,对数据分析有一定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SAS软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际操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并应用于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多重线性回归基本概念:变量选择、模型建立、参数估计;2. SAS软件操作:数据预处理、模型拟合、结果解读;3. 多重线性回归诊断:残差分析、共线性检验、异方差性检验;4. 多重线性回归应用实例:实际数据集分析、模型优化。
教学大纲:第一周:回顾统计学基础知识,介绍多重线性回归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第二周:学习SAS软件的基本操作,进行数据预处理;第三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参数估计及解读;第四周:多重线性回归诊断,分析模型可能存在的问题;第五周:实例分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模型优化。
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1. 多重线性回归基本概念与教材第二章相关;2. SAS软件操作与教材第三章相关;3. 多重线性回归诊断与教材第四章相关;4. 多重线性回归应用实例与教材第五章相关。
sas课程设计数据
![sas课程设计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1d74158f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3.png)
sas课程设计数据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SAS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熟练运用SAS进行数据分析和管理。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SAS的基本操作、数据管理、统计分析等基础知识。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使用SAS进行数据导入、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结果输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数据分析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SAS基础知识、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三个部分。
1.SAS基础知识:介绍SAS软件的基本操作、数据类型、变量定义等。
2.数据管理:讲解数据导入导出、数据清洗、数据排序合并等操作。
3.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将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用于讲解SAS基本操作和统计分析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SAS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法: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输出。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设备和相关多媒体资料。
1.教材:选用《SAS基础与应用》作为主要教材。
2.实验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
3.多媒体资料:包括教学PPT、视频教程、在线案例等。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定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项目报告:学生需要完成一个数据分析项目,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安排教学进度将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时间安排将考虑学生的作息时间,尽量安排在学生方便的时间段。
教学地点将选择教室或实验室,以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
统计软件(SAS)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统计软件(SAS)课程实验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9b5655e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2.png)
统计软件(SAS)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Z0605010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
课程名称:统计软件(SAS)英文名称: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
适用专业:统计学开设学期:第6学期实验学时/总学时:16/32实验学分/总学分:1/2
大纲拟定人:
9
1.课程实验内容简介
《统计软件(SAS)》作为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安排上机实验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验证教材和授课内容,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实验深入理解方法的设计原理与处理问题的技巧,培养自行处理常规数值计算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通过上机实验加深课堂内容的理解。
通过编程上机,就可以加深对方法运行过程的理解,同时在编程中领会和理解理论知识。
(2)要能灵活掌握各种方法。
由于针对同一个问题可以选用不同的方法,我们要注意各种方法的使用条件。
通过上机,比较各种方法间的异同及优缺点,以便更好的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使计算机成为我们最好的工具。
二、实验项目
三、实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微札SAS: 48套
四、实验成绩评定方法根据学生上机的出勤情况、上机过程中的程序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的书写情况综合评定每个实验的成绩,再根据十个实验的成绩综合评定该实验课程的考查成绩。
五、参考资料[1]统计软件教程:SAS系统与S语言,李东风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统计学原理方法与SPSS应用课程设计
![统计学原理方法与SPSS应用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beb2d9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6c.png)
统计学原理方法与SPSS应用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统计学是现代科学和社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为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从学科实践的需求出发,目前各个学科开设了越来越多的统计学课程。
而SPSS统计软件是目前广泛应用于社会调查、科学研究及各行业的数据分析领域的一种数据分析软件。
因此,本课程设计旨在向学生介绍统计学的原理、方法及SPSS软件的使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1.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理解概率论、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重要理论和方法;2.掌握SPSS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分析及数据可视化;3.能够通过实例进行实践操作,熟练进行数据整理、清洗、分析和报告;4.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统计学原理方法和SPSS软件使用。
1. 统计学原理方法1.1 统计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统计思维、描述统计学、推论统计学、统计建模思想;1.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调查方法、数据收集方式、数据整理、数据清洗;1.3 统计学的应用:概率分布、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回归分析。
2. SPSS软件使用2.1 SPSS软件介绍和安装:软件介绍、安装与注册;2.2 数据验证和数据有效性分析:数据有效性检验、数据可靠性分析;2.3 数据描述和数据可视化:数据类型、数据描述性分析、数据可视化;2.4 数据分析和报告:数据分析方法、数据报告。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以案例为主线,在案例的解析中引出相关的理论和方法,然后再进行实践。
具体方法包括: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2.实例演示: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具体的数据分析过程。
3.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SPSS软件的使用和数据分析方法。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课堂作业和期末考试。
其中,课堂作业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70%。
经济统计与分析课程设计
![经济统计与分析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222fe64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f1.png)
经济统计与分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经济学基本概念,如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
2. 学生能够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掌握经济数据的处理技巧。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及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软件(如Excel、SPSS等)进行经济数据分析的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研究,提高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经济统计报表的编制,并进行简要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经济统计与分析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经济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经济统计与分析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在实际经济问题中的分析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经济统计与分析的实际应用可能较为陌生。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达到上述目标。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经济学基本概念与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基础,如市场经济、供求关系、价格机制等。
教学内容:教材第一章“经济学导论”。
2. 统计学基本概念与方法:介绍统计学基本原理,如数据收集、整理、描述性统计、概率分布等。
教学内容:教材第二章“统计学基础”。
3. 经济指标与数据分析:分析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主要经济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其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教材第三章“国民经济核算”。
4. 计量经济学初步:介绍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并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经济统计分析SAS
![经济统计分析SAS](https://img.taocdn.com/s3/m/9f1f541455270722192ef71b.png)
第三节 sas系统的概貌 一、sas系统的启动 1、双击桌面上的sas快捷方式 2、从开始菜单进行启动 二、sas窗口介绍 1、资源管理器窗口 2、编辑窗口 3、日志窗口 4、输出窗口 5、结果窗口 三、sas主要菜单介绍
第四节 sas命令行和工具栏 一、sas命令行的主要功能 二、sas工具栏的主要操作
例如:data ; a=5<>3; b=a**3; if b>100 then do; c=b-100; put”c= “ c; end; run;
2、select语句 形式一: select(表达式) when(表达式的值) 执行语句1; when(表达式的值) 执行语句2; when(表达式的值) 执行语句3; otherwise执行语句4; end;
note: the mode displayed is the smallest of 3 modes with a count of 2.
tests for location:
quantiles (definition 5) quantile estimate 100% max 86 99% 86 95% 86 90% 86
二、sas数据集的分类 1、临时数据集 存储在work目录下的数据集为临时数据集 2、永久数据集 存储在 sasuser 目录下的数据集为永久数 据集
第二节 sas数据库 一、sas数据库的涵义 在 sas 系统中数据库为在 sas 系统下的一 个目录下,与其它系统中的数据库是有所 不同的。 二、sas数据库的构成及区别 在sas系统中数据库为:work、sasuser、 sashelp 单水平名、两水平名;临时数据集使用单 水平名,永久数据集使用两水平名。
三、sas程序规则 sas程序包括数据步和过程步两种结构,每 一个步是一段相对完整的可以单独运行的 程序。数据步用来生成、整理数据和自编 程计算,过程步调用sas已经编好的处理过 程对数据进行处理。自己用sas编程序进行 计算主要在数据步进行。 sas 数据步心 data 语句开头,以 run 语句 结尾。 data 语句中可以使用 input、 cards, infile 、 set 、 merge 等语句来指定来源输 入数据。
SAS系统与经济统计分析
![SAS系统与经济统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12e8d8d15abe23482f4d97.png)
第二章例2.1程序如下:data year2000 year2001;input year jsjname$ jsjquan jsjprice jsjsale dyjname$ dyjquan dyjprice dyjsale; if year=2000 then output year2000;else output year2001;cards;2000 jsj 1000 4500 4500000 dyj 800 2000 16000002001 jsj 1200 4000 4800000 dyj 1000 1500 1500000;若想把计算机和打印机的销售资料分开,程序如下:data jsjdyj jsj(keep=year jsjname jsjquan jsjprice jsjsale)dyj(drop=jsjname jsjquan jsjprice jsjsale);input year jsjname$ jsjquan jsjprice jsjsale dyjname$ dyjquan dyjprice dyjsale; cards;2000 jsj 1000 4500 4500000 dyj 800 2000 16000002001 jsj 1200 4000 4800000 dyj 1000 1500 1500000;例、2.2编制SAS程序如下:(1)data sasuser.class;input name$ sex$ age height weight;cards;Alice F 13 56.5 84Becka M 13 65.3 98Gail M 14 64.3 90Karen F 12 56.3 77;(2) data sasuser.class;input name$ sex$ age height weight @@;cards;Alice F 13 56.5 84 Becka M 13 65.3 98Gail M 14 64.3 90 Karen F 12 56.3 77;(3) data sasuser.class;input name$ sex$ age height weight;cards;艾丽丝 F 13 56.5 84 贝肯 M 13 65.3 98盖尔 M 14 64.3 90卡恩 F 12 56.3 77 ;例2.3该问题的程序如下:data da2;infile ’c:\test.dat ’;input name$ sex$ chinese maths english physics chemisty;ave=( chinese+maths+ english+ physics+ chemisty)/5;(此行根据要求可不要)run;例2.4Data da3;Set da2(drop=sex ave or keep= name chinese maths english physics chemisty); Total=sum(chinese,maths,english,physics,chemisty);Run;例2.5 程序如下data paixu;set sasuser.class;run;proc sort out=paixu1;by sex descending age;run;proc print data=paixu1;title '按性别和年龄排序';run;例2.6程序如下:data A;input name$20. state$ goods$ employ sale profit;cards;Thomson France Electronics 100 11917 2441 Farmland Industries U.S. Food 11 4723 3255Chrysler U.S. Automobiles 128 43600 2551 Volkswagen Germany Automobiles 252 46312 1232Nissan Motor Japan Automobiles 143 53760 805Borden U.S. Food 39 6700 6310Mazda Motor Japan Automobiles 33 20279 4541 Westinghouse U.S. Electronics 102 11564 3260 Amerada Hess U.S. Oil 10 5852 2680Peugeot France Automobiles 144 25670 258;proc sort out=sortA;by descending profit;run;proc transpose data=A;var state goods employ sale profit;id name;run;第三章例3.1 程序编辑如下:data a(drop=income1-income31);input income1-income31@@;mean=mean(of income1-income31);std=std(of income1-income31);skewness=skewness(of income1-income31);kurtosis=kurtosis(of income1-income31);cards;10349.69 8140.50 5661.16 4724.11 5129.05 5357.79 4810.00 4912.88 11718.00 6800.23 9279.16 5293.55 7432.26 5103.58 6489.97 4766.26 5524.54 6218.73 9761.51 5834.43 5358.32 6275.985894.27 5122.21 6324.64 7426.32 5124.24 4916.25 5169.96 4912.40 5644.86;proc print;run;例3.2 编程如下:data a(drop=i);do i=1 to 10 by 1;z=170+sqrt(30)*normal(0);output;end;例3.3 程序编辑如下:data class;input chinese maths english @@;total=chinese+maths+english;if total>=240 then n+1;else delete;cards;82 78 69 90 78 89 79 86 98 76 56 80 72 76 81 69 78 91 92 71 85;例3.4 程序如下data class ;input name$ chinese maths english @@;score=chinese;output;score=maths;output;score=english;output;cards;a 82 78 69b 90 78 89c 79 86 98;例3.5 程序如下:data class1 class2;input name$ chinese maths english @@;total=chinese+maths+english;if total>=240 then output class1;else output class2;cards;a 82 78 69b 90 78 89c 79 86 98;proc print data=class1;title ' 数据集class1 ';proc print data=class2;title ' 数据集class2 ';run;例3.6 data class3 ;input sex$ chinese maths english @@;if sex='m' then delete;cards;m 82 78 69 f 90 78 89 m 79 86 98;例3.7:data class(keep=name total) class1(drop=name total) class2(drop=SEX);input name$ sex$ chinese maths english @@;drop sex;total=chinese+maths+english;cards;a f 82 78 69b m 90 78 89c f 79 86 98;例3.8 data class ;input sex$ chinese maths english @@;cards;m 82 . 69 f 90 0 89 m 79 86 98;data class1;set class;where maths;run;proc print;run;例3.9 data class ;input sex$ chinese maths english @@;total=chinese+maths+english;cards;m 82 78 69 f 90 78 89 m 79 86 98;data class1;set class;where total> 180;where same and total<240;run;proc print data=class1;run;例3.10 data class ;input sex$ chinese maths english @@;total=chinese+maths+english;if sex='m' thenif total>=240 then output;else put 'total<240';else output;put 'sex=f';cards;m 82 78 69 f 90 78 89 m 79 86 98 m 76 56 80f 72 76 81 f 69 78 91 m 92 71 85;proc print;run;例3.11 用WHERE语句和子集IF语句产生不同的SAS数据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统计学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相亲节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班级:起止日期:姓名:2014年6月24日摘要:电视相亲节目出现在我国电视荧屏至今,己有30余年历史。
在电视相亲节目的发展过程中,各界对其褒贬不一,有人说电视相亲节目为单身男女提供了相亲、约会的平台,有人说电视相亲节目是另一种形式的真人秀,有人说电视相亲节目内容虚假,等等。
当代大学生作为电视相亲节目的主要观众,他们的婚恋观是否会受到电视相亲节目的影响呢?这种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呢?笔者带着这一疑问进行了一系列文献研究,对电视相亲节目进行定义,总结电视相亲节目的特点及其宣传的价值观,研究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形成背景及其特点,并且进行问卷调查,对上海地区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进行调查,并研究电视相亲节目与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关系。
在研究中,笔者发现,电视相亲节目中宣传的一些消极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观点对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产生影响。
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其婚恋观是否健康将影响到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
电视相亲节目、主管部门和学校都应该负起责任,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电视相亲节目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一、引言电视相亲节目自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电视荧幕出现到现在,己有三十余年历史。
虽然电视相亲节目在发展阶段上经历几起几落,但该类节目依然是各大卫视娱乐节目的主力军。
曾经各类季拨选秀活动红遍全国,成为街头巷尾讨论的话题,但是电视相亲节目依然能屹立不倒,拥有固定的受众群体,拥有不俗的收视率,受到追捧。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该类节目的定位。
如果说选秀类节目圆了有才华的普通观众、草根平民一个成为明星的梦想,那么相亲类节目就是圆了电视机前渴望拥有幸福家庭的单身观众一个拥有幸福的梦想。
电视相亲节目的内容与普通观众的生活关系更大,更多观看电视相亲节目的单身男女是希望通过观看该类节目,能够找到自己心仪的另一半。
而在节目进行过程中,既然是相亲节目,台上男女嘉宾、主持人、点评专家都会对自己的婚恋观、交友观、家庭观、价值观进行交流、讨论,甚至是碰撞。
其实这种交流、讨论就是对各种观点的宣传,会对观看节目的观众,或多或少的产生影响。
大学生是该类节目的主力观众之一。
从生理和心理角度看,大学时代是一个人婚恋观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而婚恋观对一个人择偶以及以后组建家庭后家庭的稳定性关系非常大。
影响一个人婚恋观的因素有很多,诸如读书、父母教导、朋友间相互影响、恋爱过程中的总结等。
笔者认为,观看电视相亲节目与当代大学生婚恋观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电视相亲节目,一方面,通过节目中男女嘉宾的交流以及主持人和现场专家的点评,可以帮助当代青年,尤其是大学生对恋爱和婚姻进行一定的了解,了解异性在恋爱以及婚姻生活中的诉求;但是另一方面,节目对于某些婚恋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夸大,则有可能歪曲当代青年,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不利于和谐家庭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而笔者认为,电视相亲节目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多于正面影响。
本文期待通过文献研究、文本分析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探讨电视相亲节目。
二、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
笔者从电视相亲节目和当代大学生婚恋观两个话题出发,搜集与本论文有关的文献资料,选取其中具有规律性的内容,并进行进一步归纳与分析,进行深层的研究。
笔者以学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库为依托,充分利用中国知网、硕博论文库以及国外数据库等资源,广泛阅读学校图书馆以及上海图书馆中关于电视相亲节目以及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图书以及学术期刊,大量搜索相关内容的新闻报道,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研究。
最后根据文章需要,选取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
2、文本分析法本文主要选择时下收视率较高,较受广大受众欢迎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和《谁能百里挑一》两档节目。
从2013年1月1口至2013年6月30口,51期《非诚勿扰》以及18期《谁能百里挑一》共69期节目中,随机选取11期节目,其中《非诚勿扰》8期,《谁能百里挑一》3期。
通过对以上电视相亲节目中男女嘉宾以及主持人、现场专家的对话进行文本分析,从中归纳、总结出当今电视相亲节目的特点。
结合问卷分析以及文献研究的结果,从而得出电视相亲节目与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3、问卷调查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当代大学生接触电视相亲节目的方式及频率,婚恋观的形成,婚恋观以及婚恋观与电视相亲节目的关系等问题进行调查。
问卷设计完毕后,笔者先在在线调查网站一一调查派上进行前测。
结合网络调查获取的数据以及受调查者的反馈,对问卷设计进行微调。
本文采用等距随机抽样的方法,统计本市公办高校的本科学生人数,并按照各高校本科学生数量的比例,分别抽取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三所高校,按照各高校人数的比例随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三、研究结果(一)问卷设计根据上文的文献研究和文本分析,笔者设计了《电视相亲节目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调查问卷。
问卷共分为四个部分:基本信息、媒体接触情况调查、婚恋观调查以及对电视相亲节目态度调查。
问卷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
这部分主要收集被调查者的性别、年级、是否谈过恋爱以及恋爱次数。
问卷第二部分是媒体接触情况调查。
这部分主要涉及被调查者接触电视相亲节目的概况,内容主要是媒体接触频率、媒体接触方式、媒体接触目的等。
问卷第三部分是婚恋观调查。
笔者期待通过14个题目,9个方面的调查,对上海地区大学生婚恋观的概况有大致了解。
Q9是针对异性外貌态度的调查,Q10是针对异性学历的调查,Q11-Q13是针对物质在婚姻中重要程度的调查,Q14是对婚姻态度的调查,Q15是针对双方共同兴趣的调查,Q16-Q17是针对婚前性行为的调查,Q18是针对家庭责任分工的调查,Q19是针对父母意见的调查,Q20-Q22是针对结婚年龄的调查。
问卷第四部分是对电视相亲节目态度调查,主要集中在电视相亲节目的影响调查。
(二)数据分析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94份,问卷回收率为98.8%。
基本信息部分问卷样本中,男生230人,女生264人,男女比例为7: 8。
样本男女比例较为均衡。
问卷样本中,大一学生64人,大二学生142人,大三学生164人,大四学生122人。
各年级分布情况如下:问卷样本中,有369人表示谈过恋爱,125人表示从未谈过恋爱。
数据显示,有3/4的大学生谈过恋爱。
在恋爱次数方面,谈过1次恋爱的有161人,人数最多,占所有样本总数的33%; 97人谈过2次恋爱,101人谈过3次恋爱,谈过4次及以上恋爱的有72人。
1、媒体接触情况调查部分在媒体接触频率方面,受访者中,选择“偶尔看”和“经常看”的比例最大,分别有190人和95人。
在接触媒体方式方面,大部分受访者是通过因特网收看电视相亲节目的,占所有受访者的62%。
大学生主要以学校住宿为主,而学校宿舍接触电视的机会不是很大,造成了大部分受访大学生通过因特网观看电视相亲节目。
互联网上吸引人心的事物有很多,如微博、影视剧、各种选秀节目、综艺节目。
受访大学生中,电视相亲节目的观众(选择偶尔看、经常看和每期必看的受访者)占所有受访者67%,而这些受访者中的大部分从包罗万象的网络中选择了电视相亲节目而不是其他内容,足以说明电视相亲节目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
在媒介接触目的方面,绝大多数(68% )受访者表示观看电视相亲节目的目的是“纯属娱乐消遣”。
在经常观看的电视相亲节目方面,受访者观看的电视相亲节目呈多样性趋势,但主要集中在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220人)、东方卫视的《百里挑一》(179人)和《谁能百里挑一》(170人)。
由此可以推测,受访者在选择观看电视相亲节目时,主要是挑选目前收视率较高、节目设臵比较成熟的或者上海本地电视台的电视相亲节目。
由于本题目为多选题,从答案数量和受访者人数的对比可以看出,有不少大学生是若干个电视相亲节目的观众,从侧面反映出电视相亲节目在当代大学生课余生活中的地位。
2、婚恋观调查部分Q9是针对异性外貌态度的调查。
从调查结果来看,36%的受访者表示在选择另一半时,会比较看重异性的身材、相貌。
Q10是针对异性学历的调查,有50%的受访者表示未来的另一半要和自己学历相当,18%的受访者表示学历在婚恋关系中并不重要,而另外32%的受访者表示中立态度。
Q11-Q13是针对物质在婚姻中重要程度的调查。
44%的受访者表示未来的另一半不一定要和自己门当户对;46%的受访者认为房子是结婚的基础;17%的受访者表示可以接受裸婚,22%的受访者认为不能够接受裸婚,另外61%的受访者表示看情况。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当代大学生己经摆脱了传统的门第观念,认为不同出身、不同家庭背景的人也可以互相结交,组建家庭。
但是经济基础在当代大学生心目中仍然占比较重要的地位,有近一半大学生认为房子是结婚的基础,而在对裸婚的态度上,大部分受访者表现出了游移不定的态度,说明他们对婚姻的物质基础还是有一定的担忧。
Q14是对婚姻态度的调查,71%的受访者对闪婚、闪离表示不能接受,说明绝大多数当代大学生能够理性的认识婚姻、对婚姻和他人负责。
然而也有少数(13%)受访者表示可以接受闪婚、闪离。
这种观点在反映出少数当代大学生草率对待婚姻、感情用事。
Q15是针对双方共同兴趣的调查,87%的受访者表示未来的另一半一定要和自己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这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在婚恋问题上,更看重的是自己情感的诉求。
Q16-Q17是针对婚前性行为的调查,44%的受访者表示可以接受婚前性行为,21%的受访者表示能否接受婚前性行为要视情况而定;在对待未来另一半有过婚前性行为方面,“可以接受”、“不可以接受”和“看情况”三种答案分布较为平均,分别占所有受访者的33%, 34%和33%。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性观念比较开放,对婚前性行为的接受度较高。
Q18是针对家庭责任分工的调查,74%的受访者认为女性的角色不应该仅限于家庭,婚后,女性不一定要把重心放在家庭生活上。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婚姻家庭生活中的男女平等。
Q19是针对父母意见的调查,75%的受访者表示选择另一半时会考虑父母意见,在这些受访者中27%表示一定要听从父母意见。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当代大学生在选择结婚对象时,会尊重父母,参考父母意见,但也不是像老一辈一样,认为婚姻就是“父母之命,媒如之言”。
Q20-Q22是针对结婚年龄的调查。
74%的受访者认为男性超过35岁,但是没有结婚或者恋爱对象就是“剩男”,69%的受访这认为女性超过25岁,但是没有结婚或者恋爱对象就是“剩女”。
中国妇联划定的“剩男剩女”标准为:男性30岁,女性2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