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课程设计报告
湖南工程学院统计学课程设计报告书
《统计学》课程设计报告学院:管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班级: 1201学号:201207040126 学生姓名:申金华导师姓名:黄毅完成日期: 2014年06月20日目录题目一:抽样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1)题目二:定类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3)题目三:综合数据的描述性分析‥‥‥‥‥‥‥‥‥‥‥‥.........‥(6)题目四:定量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13)题目五:相关与回归分析‥‥‥‥‥‥‥‥‥‥‥‥‥ (16)题目六: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18) 题目七:总量指标变动的三因素分析‥‥‥‥‥‥‥‥‥.........‥‥(19) 题目八:时间序列的分解分析‥‥‥‥‥‥‥‥‥‥‥ (20)题目九:平均上网时间置信区间的确定‥‥‥‥‥‥‥‥‥‥ (25)题目十:袋装食品平均重量置信区间的确定‥‥‥‥‥‥‥.........‥(26) 题目十一:正太分布概率密度曲线的绘制‥‥‥‥‥‥‥‥.........‥(28) 题目十二:大学生兼职状况调查分析 (30)参考文献‥‥‥‥‥‥‥‥‥‥‥‥‥‥‥‥‥‥‥ (33)致谢‥‥‥‥‥‥‥‥‥‥‥‥‥‥‥‥‥‥...‥ (34)题目一:抽样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一、设计资料与要求某企业已生产出A产品250件,为了了解这批产品的质量,拟从中随机抽取由25件产品构成的样本。
要求:1.请拟定抽取样本的方式与方法;2.用EXCEL确定出样本的构成单位。
二、设计过程与结果(一)步骤第一步:给产品编号从1到250依次给每件产品编号。
第二步:选定抽样方式采用简单随机抽样。
第三步:使用Excell抽样具体步骤如下:1.打开Excell;2.依次将产品编号输入到单元格区域A7:A256的不同单元格中;3.单击“工具”菜单;4.选择“数据分析”选项,然后从“数据分析”对话框中选择“抽样”;5.单击“确定”,弹出抽样对话框;6.在“输入区域”框中输入产品编号所在的单元格区域;7.在“抽样方法”项下选择“随机”,在“样本数”框中输入50;8.在“输出选项”下选择“输出区域”,在“输出区域”框中输入C7;9.单击“确定”,得到抽样结果。
统计学基础课程设计
统计学基础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统计学的定义、作用和基本术语;(2)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方法;(3)熟悉频数分布、图表制作、概率计算等基本统计分析方法;(4)了解统计学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场景。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2)能够运用图表、公式等工具解决实际问题;(3)具备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4)学会如何提出统计问题、假设检验和制定预测模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品质;(4)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学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统计学基本概念:统计学定义、统计学的基本术语、统计学的作用;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整理方法、数据的清洗;3.描述性统计分析:频数分布、图表制作、概率计算;4.推断性统计分析: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5.统计软件应用:Excel、SPSS、R语言等统计软件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统计学的本质;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统计学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3.实验法:利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交流分享,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统计学教材,如《统计学原理》、《应用统计学》等;2.参考书:提供相关统计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和论文,供学生拓展阅读;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知识;4.实验设备:配置统计软件和计算机,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和统计有关的课程设计
和统计有关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技能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
2.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展示的方法。
3.学会使用统计图表来描述和分析数据。
4.能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能够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6.能够解释和分析统计图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
2.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3.描述性统计分析。
4.推断性统计分析。
5.统计软件的使用和数据分析。
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周: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第二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第三周: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四周:推断性统计分析。
第五周:统计软件的使用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用于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操作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实践。
4.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统计学原理》2.参考书:《应用统计学》3.多媒体资料:统计软件的使用教程、实际案例的视频等。
4.实验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统计学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考试:进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评估方式将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进行调整,以确保评估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统计学课程设计
统计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2. 学会使用图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描述数据特征;3. 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理解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2. 熟练运用图表、统计量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3. 能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数据背后的规律;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他们学会在团队中分享和交流统计学知识;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他们明白统计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统计学基础知识,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形成良好的数据意识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统计学基本概念:-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统计图表的制作与解读;- 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2. 数据描述与分析:- 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变异程度及趋势分析;- 相关性分析。
3. 概率初步:-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计算;- 独立事件与条件概率;- 概率分布及应用。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周:统计学基本概念,数据收集与整理;第二周:统计图表的制作与解读;第三周:统计量的计算与应用;第四周:数据描述与分析;第五周:变异程度及趋势分析;第六周:相关性分析;第七周:概率初步;第八周:独立事件与条件概率;第九周:概率分布及应用。
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涵盖了《统计学》教材第一章至第四章的核心内容。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系统地掌握统计学基础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际案例,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讲解,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知识。
湖南工程学院统计学课程设计报告书
《统计学》课程设计报告学院:管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班级: 1201学号:6学生:申导师:黄毅完成日期: 2014年06月20日目录题目一:抽样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1)题目二:定类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3)题目三:综合数据的描述性分析‥‥‥‥‥‥‥‥‥‥‥‥.........‥(6)题目四:定量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13)题目五:相关与回归分析‥‥‥‥‥‥‥‥‥‥‥‥‥ (16)题目六: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18) 题目七:总量指标变动的三因素分析‥‥‥‥‥‥‥‥‥.........‥‥(19) 题目八:时间序列的分解分析‥‥‥‥‥‥‥‥‥‥‥ (20)题目九:平均上网时间置信区间的确定‥‥‥‥‥‥‥‥‥‥ (25)题目十:袋装食品平均重量置信区间的确定‥‥‥‥‥‥‥.........‥(26) 题目十一:正太分布概率密度曲线的绘制‥‥‥‥‥‥‥‥.........‥(28) 题目十二:大学生兼职状况调查分析 (30)参考文献‥‥‥‥‥‥‥‥‥‥‥‥‥‥‥‥‥‥‥ (33)致‥‥‥‥‥‥‥‥‥‥‥‥‥‥‥‥‥‥...‥ (34)题目一:抽样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一、设计资料与要求某企业已生产出A产品250件,为了了解这批产品的质量,拟从中随机抽取由25件产品构成的样本。
要求:1.请拟定抽取样本的方式与方法;2.用EXCEL确定出样本的构成单位。
二、设计过程与结果(一)步骤第一步:给产品编号从1到250依次给每件产品编号。
第二步:选定抽样方式采用简单随机抽样。
第三步:使用Excell抽样具体步骤如下:1.打开Excell;2.依次将产品编号输入到单元格区域A7:A256的不同单元格中;3.单击“工具”菜单;4.选择“数据分析”选项,然后从“数据分析”对话框中选择“抽样”;5.单击“确定”,弹出抽样对话框;6.在“输入区域”框中输入产品编号所在的单元格区域;7.在“抽样方法”项下选择“随机”,在“样本数”框中输入50;8.在“输出选项”下选择“输出区域”,在“输出区域”框中输入C7;9.单击“确定”,得到抽样结果。
统计学实践课程设计
统计学实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统计学基本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进行数据描述和分析。
2. 培养学生运用图表、频数分布直方图等方法整理和展示数据的能力,了解数据背后的信息。
3. 使学生掌握概率的基本原理,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
2. 提高学生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技能,如Excel、SPSS等。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问题解决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认识到统计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有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数据和分析结果要有批判性思维。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运用统计学知识对社会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和思考,提高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针对高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统计学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对课程目标进行有效分解和落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统计学基本概念: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结合教材第二章内容进行讲解。
2. 数据整理与展示: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饼图等,引用教材第三章案例进行分析。
3. 概率初步:概率的定义、计算方法,条件概率,结合教材第四章内容进行教学。
4. 统计推断: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引用教材第五章实例进行讲解。
5. 统计软件应用:Excel、SPSS等软件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中的应用,结合教材第六章内容进行操作演示。
统计学课程设计报告
统计学课程设计报告统计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各种各样的检查和实验课作出计划、实施和评价。
以下是统计学课程设计报告,欢迎阅读。
面对匆匆到来的21世纪,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使任何学科都需调整自己的位置,重新审视和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
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急剧增加,对统计学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前苏联模式的统计学面对市场经济的需求已显得无能为力;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与时代的潮流使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财经管理类学者的弱点暴露无遗。
中国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会给中国学者思辨性的思维以深厚的底蕴,但也留下了忽视形式逻辑的弊端。
先秦诸子以来,我国学者的思辨性思维是较为发达的,但这些思辨性思维常常缺乏经验事实做基础,空泛的议论较多,实质性的内容较少,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淡化,更不追求严密的公理化体系,以至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财经管理类学者面对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力不从心之感。
邓小平同志曾向教育界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转变以分数为核心的单纯知识性教学的应试教学为以全面提高人才素质为核心的素质教学过一大批统计学家的艰苦努力,我国统计界终于发生了质的变化和飞跃。
1992年11月,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统计学为一级学科,国家标准局领布的学科分类标准已将统计列为一级学科, 1998年教育部进行的专业调整也将统计学归入理学类一级学科,一级学科的地位表明统计学既不是数学的子学科,也不是经济学的子学科,统计学就是统计学。
统计学一级学科的地位表明中国统计在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面向21世纪,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财经管理类学者肩负着时代的重托。
社会发展问题,国际竞争力问题,金融、投资风险问题,人口与社会保障问题,经济持续增长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等,这些都迫切地等待着我们去深入研究。
这些问题的研究都将借助于统计方法与技术的应用而获得成功。
统计学课程设计报告书
统计学课程设计报告书目录:一、一部分:社会调查报告的分析一.调查背景二.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三.调查的内容二、第二部分:数据整理三、第二部分:数据整理一、简单品质数据分析二、用Excel作品质数据的频数分布表和饼图三、用Excel作品质数据的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四、参数的区间估计五、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及方差分析四、第四部分:小结五、附表:(原始问卷调查表)六、成员工作安排统计学课程设计分析报告我组将此次分析报告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社会调查报告的分析,第二部分是数据整理,第三部分数据分析,第四部分总结。
第一部分:社会调查报告的分析一.调查背景当今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相当多元化的社会,大学校园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形式多样。
他们或参加社团活动,或加入学生组织,或从事兼职,或到图书馆进修,或享受恋爱的甜美,或沉迷于网络游戏……那么,到底大学生的课余时间花费在什么上面多一些呢?二.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大学生群体的课余生活状况,从而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推测出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及未来的发展前途,进而推测出整个社会将受到大学生群体的何种影响。
三.调查的内容假设:1大学生课余生活用在学习进修上的时间比较少。
2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不强。
3.大学生对自己课余生活的选择存在盲目性指标设计:第二部分:数据整理我们为了解学生每天的课余生活,在全校2万多名学生中采取不重复抽样方法随机抽取50人,调查他们每天的课余生活(问卷调查表见附表),现将我们调查处理的数据结果以表的形式附出:第三部分:数据分析一·简单品质数据分析1·对第1题学生是否参加过学生会或其它社团进行分析,如下图:学生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的情况否34%是66%从图中很直观的看出参加过的学生会或社团的学生所占比重比较大,也说明我校学生积极上进,希望更好的的发展自己。
2·对第2题学生是否当过学生干部进行分析,如下图:从图中可看出学生当过干部的与没有担任过的比较平均,不少学生愿意通过担任班级或院级职务来锻炼自己的能力。
数学统计学课程设计
数学统计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2. 学会使用图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描述数据,并理解其含义;3. 掌握概率的基本原理,能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统计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软件或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认识到数据在决策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善于倾听和表达。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学统计学,旨在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具备一定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年级,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习自觉性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统计学的价值和魅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统计学基本概念:数据、变量、频数、频率等;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问卷调查、实验数据、数据录入与整理;3. 数据描述:图表(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4. 概率初步:随机事件、概率公式、概率的计算;5. 统计推断:样本与总体、估计、假设检验。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统计学基本概念及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二周:数据描述方法,如图表的使用及统计量的计算;第三周:概率初步,理解随机事件及概率计算;第四周:统计推断,学习样本与总体关系,掌握估计和假设检验方法。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一章 统计学与数据收集;第二章 数据的整理与描述;第三章 概率初步;第四章 统计推断。
大学统计学课程设计
大学统计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2. 学会运用概率论知识分析随机事件,理解概率分布、期望、方差等概念;3. 能够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掌握常用的统计图表绘制方法;4. 了解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技能;2. 学会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2. 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学在日常生活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严谨、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民生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大学年级学生,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据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统计学基本概念: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数据类型、变量、总体与样本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描述性统计:介绍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描述性统计量,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概率论基础:讲述随机事件、概率计算、条件概率、独立性等概率论基础知识,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概率分布:学习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包括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等,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统计推断:介绍假设检验、置信区间、回归分析等统计推断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五章和第六章内容。
6. 统计软件应用:教授常用的统计软件(如SPSS、R等)操作,进行数据处理、图表绘制和统计分析,对应教材第七章内容。
统计学课程设计报告
统计学课程设计报告统计学实践报告实践题目:关于传统节日在80后心目中的印象专业班级:公共事业管理 B070507指导教师:王育晓时间:2009-12-24关于传统节日的统计报告一、调查背景及目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许多传统节日历经千年流传至今,其中最为隆重也最具代表性的就非春节莫属了。
关于春节,也有许多美好的传说。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人们观念的变化,春节带给我们带来的欢乐程度不断发生着变化。
为了更好的了解传统节日在我们80后青年心目中的印象。
就此,我们对我们身边的同学中做了一个统计调查,以此来推断传统节日在该年龄段人们心中的印象。
二、调查对象及方式本次调查主要针对80后青年人,因此抽样样本为在校大学生。
每个人度过春节的快乐与否都是一种心理感受,这种感受是不一样的,这是一种抽象的感官知觉,因此难以进行具体的量化。
而要对80后过春节的感受进行统计调查,我们必须使用一种灵活的方法,将不可量化的感受转化为可量化的指标,因此我们创新性的采用设置“欢乐指数”这一衡量手段,将人们对过春节的感受转化为百分制,用打分的方法将人们的心理感受通过数字表现出来。
从而使得人们对春节的感受变的可以统计。
根据这种方法,我们设计了问卷,问卷将被调查对象划分为六个年龄段,分别为0-3岁,4-7岁,8-11岁,12-15岁16-19岁和20岁以上。
让被调查对象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对以上年龄段中度过春节所获得的“快乐指数”进行打分。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60份。
最后,我们把调查得到的资料进行统计三、调查项目1、各年龄段欢乐指数调查;2、春节欢乐指数最高的年龄调查。
四、统计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表4-1原始统计数据505560657075808590不同年龄段节日平均快乐指数续表:表4-2描述统计表4-2是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欢乐指数进行描述统计如柱状图所示:平均指数在3岁以前是最低的,平均分为39.517,我们据此推测:由于该阶段年龄太小,人们几乎不能回忆起当时的事情,因此打分最低,这是符合现实逻辑的。
统计学课程设计报告范文
统计学课程设计报告统计学课程设计报告—年第二学期西安工业大学夏季防暑饮料消费状况设计报告组长艾娟红组员冯利娜高千1305 09109 高荣荣郭祎韩英指导教师徐俊杰年 6 月 26 日西安工业大学夏季防暑饮料消费情况调查方案一.调查目的1.了解学生最喜欢喝的饮料类型2.了解学生对饮料的关注因素(口味,包装等)3.了解学生的饮料购买习惯(选择在何地购买,购买量,购买方式)4.了解学生在饮料上的消费情况(学生在饮料上的消费观念和选择)5.分析学生在饮料消费上的影响因素(生活费,价格等)6.为各饮料企业在开发市场时提供市场依据;二.调查对象是西安工业大学未央校区全体大学生,调查单位是每一个西安工业大学未央大学在校大学生三.调查内容(调查问卷见附录一)1.消费类型调查:经过问卷1,2题了解大学生群体饮料消费的要求和类型。
2.产品调查:经过2题了解产品质量、口味、包装等购买要素对引发大学生群体购买行为的影响程度。
3.购买习惯调查:经过3,4,12题了解大学生饮料购买地点,方式和数量4.消费情况调查:经过7,8题了解大学生群体购买饮料消费情况(推断总体)。
5.购买因素调查:经过5,2题了解大学生群体购买饮料的最主要影响因素调查项目为西安工业大学大学生夏季防暑饮料消费情况调查四.西安工业大学夏季防暑饮料消费情况调查的实施方案如下五.数据处理目标六.费用预算西安工业大学夏季防暑饮料消费状况调查报告1 调查背景夏季炎热来袭,冷饮成为炎炎夏日的必须品。
如今的饮料市场已成为中国食品行业中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其销售收入和利润都比同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年产量已达1300多万吨。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料作为一种饮用资源,与我们的生活愈加密切。
另外随着市场的不断细分,饮料除了传统的解渴功能,还衍生成多种营养饮品。
消费者对天然、低糖、健康型饮料的需求,促进了新品种的崛起。
大学生作为饮料消费的主要群体,她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一直受到关注。
统计学报告
统计学课程(课内实验报告)系部名称:学生姓名:专业名称:班级:统计学课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统计学原理课程时, 掌握统计学中的计算过程, 理论联系实际。
由于Excel是目前办公软件中比较流行的软件, 因此, 本试验课以该软件为基础, 实现它的统计计算功能。
通过该试验课程的学习, 使每个学生能够达到能够利用该软件的统计计算功能熟练地完成教材中有关例题、习题的计算, 并通过案例的学习, 培养学生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参考书目1.统计学贾俊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EXCEL统计分析与决策于洪彦高等教育出版社三、实验任务、内容及结果实验一根据下面的数据。
1.1用Excel制作一张组距式次数分布表, 并绘制一张条形图(或柱状图), 反映工人加工零件的人数分布情况。
从某企业中按随即抽样的原则抽出50名工人, 以了解该企业工人生产状况(日加工零件数):117 108 110 112 137 122 131 118 134 114 124 125 123127 120 129 117 126 123 128 139 122 133 119 124 107133 134 113 115 117 126 127 120 139 130 122 123 123128 122 118 118 127 124 125 108 112 135 1091.2整理成频数分布表, 并绘制图形。
1.3 假设日加工零件数大于等于130为优秀。
一、实验步骤第一步建立如图1.1所示的Excel数据文件, 或打开已有的数据文件。
图1.1第二步整理成频数分布表, 如图1.2图1.2第三步绘制直方图选择“数据”的“数据分析”, 在选择“直方图”选项, 弹出对话框如图1.3。
图1.32. 输入输入区域、接收区域和输出区域, 选择累计百分率和图表输出。
按确定, 如图图1.43. 输出图, 对图形的标题、图例、数据标志、坐标轴、等进行设置。
关于统计的课程设计
关于统计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2. 学生能掌握数据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的方法,如制作频数分布表、条形图、折线图等。
3. 学生能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数据进行合理的描述和推断。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计算器或手工计算方法准确地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如调查、实验等,收集数据并整理成清晰的统计图表。
3. 学生能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撰写简单的统计分析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统计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对统计学的兴趣和认识。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培养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能力。
3. 学生通过对数据的探究,培养实证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形成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
本课程设计针对学生年级特点,结合统计学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掌握统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初步的统计学素养,为未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统计基本概念: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
2. 数据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来源、调查问卷设计、数据录入与整理。
3. 统计图表:条形图、折线图、饼图、频数分布表等。
4. 数据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概率初步、简单推断。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介绍统计学基本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第二课时:讲解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让学生参与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并实施。
第三课时:教授制作条形图、折线图等统计图表,学会运用图表展示数据。
第四课时:深入学习频数分布表,探讨数据分布特征,引入方差概念。
第五课时:介绍概率初步,引导学生运用概率知识对数据进行简单推断。
统计学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学院:管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班级:1201 学号:201207040118 学生姓名:张汝佳导师姓名:高杰完成日期:2014年06月20日目录题目一:抽样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1)题目二:定类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3)题目三:综合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6)题目四:定量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13)题目五:相关与回归分析 (17)题目六: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20)题目七:总量指标变动的三因素分析 (21)题目八:时间序列的分解分析 (23)题目九:方差已知下总体均值的估计 (28)题目十:总体方差未知且为小样本下总体均值的估计 (29)题目十一:正态分布概率密度曲线的绘制 (30)题目十二:统计调查与分析 (32)参考文献 (45)致谢 (46)附录 (47)题目一:抽样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一、设计资料与要求某企业已生产出A产品350件,为了了解这批产品的质量,拟从中随机抽取由45件产品构成的样本。
要求:1.请拟定抽取样本的方式与方法;2.用EXCEL确定出样本的构成单位。
二、设计过程与结果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确定样本的抽样方式:针对本题采用两种抽样方式简单随机抽样和等距抽样。
(2)简单随机抽样分为放回抽样和不放回抽样,首先分析放回抽样:选定抽样区域,选择“抽样”选项。
选择工具栏中的“数据”/”分析”/“数据分析”选项打开“数据分析对话框”选择抽样选项,如图1.1所示.设置输出区域,进行抽样分析。
图1.1(3)简单随机抽样的不放回抽样:设计随机抽样公式,单击选中单元格E7在编辑栏中输入公式“=RAND()”在单击单元格E7,运用自动填充功能完成E8:E357单元格的填充出现一系列随机数字,单击F7,输入公式“=RANK(E7,E7:E356)”,运用填充柄功能完成E7:E356单元格的填充,如表1.1所示。
表1.1简单随机抽样分布表(4)等距抽样:计算样本个数,在单元格中L10中输入公式“=L8/L9”计算样本个数,设定等距抽样样本区间数量Q,计算公式为“=ROUND(L10,0)”,计算随机数。
《统计学》课程设计报告摘要统计学...
《统计学》课程设计报告摘要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它被广泛的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物理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来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上。
统计学主要又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
给定一组数据,统计学可以摘要并且描述这份数据,这个用法称作为描述统计学。
另外,观察者以数据的形态建立出一个用以解释其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数学模型,以之来推论研究中的步骤及母体,这种用法被称为推论统计学。
这两种用法都可以被称作为应用统计学。
另外也有一个叫做数理统计学的学科专门用来讨论这门科目背后的理论基础。
统计学以推断为特征的方法论科学,“由部分推及全体”的思想贯穿于统计学的始终。
具体地说,它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反映事物总体信息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原理和方法。
用统计来认识事物的步骤是:研究设计—>抽样调查—>统计推断—>结论。
这里,研究设计就是制定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的计划,抽样调查是搜集资料的过程,统计推断是分析资料的过程。
显然统计的主要功能是推断,而推断的方法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因为是用部分资料来推断总体。
增加定义:是关于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的科学,是一门认识方法论性质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统计学是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科学。
实验过程中,在确认Excel安装设置成功的前提下,首先进行的就是对统计数据的输入与分析。
这个输入过程并不轻松,既要细心又要用心。
不仅仅是仔细的输入一组数据就可以,还要考虑到整个数据模型的要求,合理而正确的分配和输入数据。
因此,输入正确的数据也就成为了整个统计实验的基础。
数据输入后就是统计数据的描述与分析,这是整个统计实验关键中的关键。
对统计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均值的描述可以让我们对其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大体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的概率分析,抽样分析,方差分析,回归问题以及时间序列分析等则更具体和深刻的向我们揭示了统计数据的内在规律性。
统计学课设
统计学软件(excel)课程设计报告2013年7月5日调查报告11、调查背景。
高考是中国特有的全国统一的高压的,较为公平公正的选拔人才的制度。
几十年来,高考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高考被视为一个人人生的转折点,在国家看来,也是各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体现。
2、调查对象与目的2、1对象北京、上海、福建、河南、陕西、四川六省近五年各自的高考理科一本分数线。
2、2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全国不同地区近五年来的高考理科一本分数线,分析全国各地区区域间高考理科一本分数线的差异,及各地区五年来高考理科分数线的发展变化。
从而调查研究全国各地区的教育水平差异,以及各地区教育差异水平五年来的变化及趋势。
3、调查形式本次调查采用的是分层抽样的方法,用网络查询的方法,通过对全国地理区域的划分,随机抽取每个区域内的一个省份,对其近五年来的高考理科分数线进行调查。
4、调查结果分析4. 1各地区高考录取分数线直方图分析该图表是根据以上六个地区近五年来的高考分数线的平均值绘制出来的。
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川、黑龙江、福建、湖南等省份的分数线较陕西和北京地区高,但都分布在510——530分之间。
这六个省市分属于全国东南西北各个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测与之属于同类型的、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相似的省份的高考录取分数线。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与每个地区的每年的试题难度、学生学习水平等因素有关,有关教育部门,各个地区的考生可以据此来推断自己所属地区的高考分数线来做参考。
4.2全国高考分数线年变化趋势该图是根据2009——2013年近五年的陕西、四川、黑龙江、福建、湖南、北京六个地区每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平均值绘制出来的变化趋势图。
从图中可以看中这几年的分数线在上下波动的同时呈逐渐下降趋势,从2009年的550分下降到2013年的520分。
纵观全国各地区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整体呈下降趋势,出现这种现象的最大的因素可能是高校扩招,让更多的人能走进大学的校门,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课程设计报告
统
计
学
实
践
报
告
实践题目:关于传统节日在80后心目中的印象专业班级:公共事业管理 B070507
指导教师:王育晓
时间:2009-12-24
关于传统节日的统计报告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许多传统节日历经千年流传至今,其中最为隆重也最具代表性的就非春节莫属了。
关于春节,也有许多美好的传说。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人们观念的变化,春节带给我们带来的欢乐程度不断发生着变化。
为了更好的了解传统节日在我们80后青年心目中的印象。
就此,我们对我们身边的同学中做了一个统计调查,以此来推断传统节日在该年龄段人们心中的印象。
二、调查对象及方式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80后青年人,因此抽样样本为在校大学生。
每个人度过春节的快乐与否都是一种心理感受,这种感受是不一样的,这是一种抽象的感官知觉,因此难以进行具体的量化。
而要对80后过春节的感受进行统计调查,我们必须使用一种灵活的方法,将不可量化的感受转化为可量化的指标,因此我们创新性的采用设置“欢乐指数”
这一衡量手段,将人们对过春节的感受转化为百分制,用打分的方法将人们的心理感受通过数字表现出来。
从而使得人们对春节的感受变的可以统计。
根据这种方法,我们设计了问卷,问卷将被调查对象划分为六个年龄段,分别为0-3岁,4-7岁,8-11岁,12-15岁16-19岁和20岁以上。
让被调查对象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对以上年龄段中度过春节所获得的“快乐指数”进行打分。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60份。
最后,我们把调查得到的资料进行统计
三、调查项目
1、各年龄段欢乐指数调查;
2、春节欢乐指数最高的年龄调查。
四、统计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表4-1原始统计数据
505560
65
70
75
8085
90
不同年龄段节日平均快乐指数
续表:
表4-2描述统计
表4-2是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欢乐指数进行描述统计
如柱状图所示:平均指数在3岁以前是最低的,平均分为39.517,我们据此推测:由于该阶段年龄太小,人们几乎不能回忆起当时的事情,因此打分最低,这是符合现实
逻辑的。
4-7岁平均欢乐指数为75.117,较0-3岁年龄段高。
8-11岁最高,但随着年龄
的增长,欢乐指数呈现现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8-11岁这个阶段以前呈现增长趋势,8-11
岁以后呈现递减趋势。
可见,调查对象对过春节的喜爱程度是先增长后减少的,在8-11
岁这个年龄段对春节的喜爱程度最高。
描述统计表是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欢乐指数进行平均值、标准误差、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等的描述统计。
表4-3对欢乐指数最高的年龄的描述统计
表4-3是对不同人的欢乐指数出现的最高的年龄进行的描述统计欢乐指数最高的年龄集中在6岁、7岁、 8岁、9岁、10岁、12岁、13岁、14岁、15
岁、17岁、18岁、19岁、20岁、23岁、25岁,其中10岁时欢乐指数最高的人数最多,为13人,且频数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规律。
如图4-3所示,大家对
春节的喜爱度集中在10-13岁这个年龄段,据此我们推测:在该阶段,由于人的身体及
智力的增长,人们能较多的参与到春节的活动当中,能够从春节中得到更多的欢乐,且
由于该阶段处于儿童向青少年的过渡阶段,人所能感受到的环境压力较少,因此从春节
中获取的欢乐也最多。
该推测与现实当中的情况也是基本相符的!
表4-4通过8-11岁、16-19岁年龄段对总体的区间岁估计(置信度95%)
表4-4是以95%的置信度分别以8-11岁和16-19岁两个阶段,岁总体的欢乐指数进行区间估计。
在8-11岁年龄段,样本个数n=60,样本均值x=86.55,样本标准差S
1
=12.04993,抽
样平均误差Ux=0.877676,Z
1=1.959964,所以△x=Z
1
×Ux=1.720213.所以置信下限为:
x-△x=84.42979.置信上限为:x+△x=88.27021。
综上所述:可以以95%的概率保证在8-11岁年龄段整个总体的欢乐指数在[84.82979,88.27021]之间。
在16-19岁年龄段,样本个数n=60,x=71.91667,S
2
=15.78703,Ux=1.149873,
Z
2=1.959964,△x=Z
2
×Ux=2.253709,所以置信上限为:x+△x=74.17038,置信下限为:
x-△x=69.66296。
综上所述:可以以95%的概率保证在16-19岁年龄段整个总体的欢乐指数在
[69.66296,74.17038]之间。
表4-5年龄段与欢乐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表4-5是对不同年龄段与平均欢乐指数的相关分析,设年龄为X,平均指数为y。
如图所示:在全体年龄段,年龄与平均欢乐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299246,表现为微弱相
关,经分析可知,由于欢乐指数随年龄的增长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所以年龄与平均指
数难以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
但分解后可得到不同结果。
在0-11岁,年龄与平均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958705,为正高度相关,即随着年龄的增长,平均欢乐指数也随之增加,而在12岁以后,相关系数
为-1,为完全负相关,即随年龄的增长,欢乐指数在递减。
表4-6回归分析
表4-6是对年龄x和平均指数y进行医院线性回归分析
由图可知:年龄x和平均数y的相关系数R=0.299246,a=60.5,b=0.68,所以回归方程为y=60.5+0.68x。
即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增长一岁,则过年所获得的欢乐指数增加0.68分。
五、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人们在8-15岁这个年龄段中,对于过春节所获得的欢乐指数是最高的,也就说是觉得最有意思的。
这是因为该年龄段处于儿童期向青少年时期的过渡阶段,智力水平和身体水平都处在对外界的探索时段,因此对于新鲜事物感兴趣度较高;且由于那个年龄所处的时期,社会对于过年的重视程度也较高,外来文化渗透较为微弱,因此“年味”特别重,这也是8-15岁年龄段“欢乐指数”较高的原因。
2、15岁以后对于过年的欢乐指数呈现下降趋势,我们据此分析——由于年龄的增长,人们所面对的压力也逐渐增大,对于过年的关注程度渐渐减弱;由于年龄增长,智力和身体已完成对外界的探索,因此对于重复出现的事物感兴趣程度也降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该年龄段人们恰好经了这一时段,外来文化逐渐渗透,人们接触到外来思想并对此产生兴趣,这也是15岁以后对过年所获得的“欢乐指数”出现降低的原因!
六、体会
通过这次的统计学课程设计,我们比较系统详细的了解了统计工作,对统计学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从确定调查内容与设计问卷,再到数据分析,我们小组各成员分工合作,较为圆满的完成了此次统计学工作。
同时对于调查的结果我们也颇为惊讶,因为数据显示出当代青年人对于传统节日的兴趣程度越来越低,这也为我们传统文化的保留和传承感到担忧,特别是此次调研恰逢“圣诞节”,校园内对于该节日的庆祝活动颇为丰富,这更加深了我们对于传统文化受到冷淡的担忧,希望当代大学生能够清醒的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优越性,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七、{附}
小组分工情况
组长:刘京京统筹安排本次统计调研工作,负责数据分析和整理,安排个成员的具体工作和协调成员关系。
成员:张佳林协助数据分析,负责编写统计报告,制作讲演内容
李瑜组织问卷调查,收集和整理数据
李娜负责调查前期准备工作,收集和确定本次调查主题,负责相关性分析席璐负责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工作,整理问卷内容
周喜华负责本次调研的问卷发放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