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6月学情调研物理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关于近代物理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波动性解释
B.利用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核外电子 运动半径
C.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说明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D.汤姆逊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答案】C
【解析】
【详解】A.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不能使用光的波动性解释,而普朗克借助于能量子假说,完美的解释了黑体辐射规律,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故A错误;
B. 在t= 0到t= 1s时间内振子的速度减小,回复力增大
C. 在t= 1s到t= 2s时间内振子的加速度和速度都增大
D. 从t= 1s到t= 3s时间内振子的位移为零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振动图象可知,t=2s时振子的振动方向向下,故A错误;
B.在t= 0到t= 1s时间内振子的位移增大,速度减小,回复力增大,故B正确;
B.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颗粒的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反映,不是组成固体颗粒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等压膨胀,分子数密度减小,故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加,单个分子碰撞的平均力增加,而压强不变,说明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器壁单位面积的碰撞次数减小,故C正确;
D.在一定条件下,晶体可以转变为非晶体,非晶体也可以转化为晶体,故D正确。
故选ACD。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一群氢原子处于n= 4的激发态,最多能辐射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B. 天然放射现象说明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C. 电子束的衍射实验首次证实了物质波的存在
D. 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发生
【答案】BC
【解析】
【详解】A.一群氢原子处于n= 4的激发态,最多能辐射 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A错误;
C.在t= 1s到t= 2s时间内振子的位移减小,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故C错误;
D.从t= 1s到t= 3s时间内振子从正向最大位移运动到负向最大位移,位移不为零,故D错误;
故选B。
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变到状态B的V-T图线如图所示,可知在由A到B的过程中正确的是( )
A. 气体内能增加
B.利用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大小,选项B错误;
C.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说明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选项C正确;
D.汤姆逊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糟糕式结构模型,选项D错误;
故选C。
2.如图为弹簧振子在t= 0到t= 4s内的振动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在t= 2s时刻振子的振动方向向上
故选B。
5.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体系原点O,只在两分子间的作用力作用下,乙分子沿x轴方向运动,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x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A. 乙分子在P点(x=x2)时加速度最大
B. 乙分子在P点(x=x2)时动能最大
C. 乙分子在Q点(x=x1)时处于平衡状态
D. 乙分子在Q点(x=x1)时分子势能最小
人教版
高中物理
测试题
试题
2021-10-7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6月检测试题
高二物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2.将每题的答案或解答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的得3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C. 声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大于声源振动的频率
B.天然放射现象说明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故B正确;
C.电子束的衍射实验首次证实了物质波的存在,故C正确;
D.根据链式反应的条件可知,裂变物质的体积必须达到临界体积,有中子通过时,才能发生链式反应,故D错误。
故选BC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导纤维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
B. 物体做受迫振动的周期,与物体的固有周期无关
【答案】B
【解析】
【详解】乙分子在P点(x=x2)时分子势能最小,此时分子力为零,则加速度为零,处于平衡状态,此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选项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声音在某盐水中的速度为1531 m/s,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现有声波由该盐水进入空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波的频率和波长都不变B. 声波的频率和波长都变大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所撒痱子粉太厚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B. 布朗运动说明了组成固体颗粒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等压膨胀,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器壁单位面积的碰撞次数减小
D. 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非晶体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实验过程中,若撒的痱子粉过多,油酸不能完全散开成单分子油膜,则油酸溶液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面积偏小,由 可知,实验测量的油酸分子的直径偏大,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正确;
B. 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不变
C. 气体的体积增大,压强减小
D. 气体一定放出热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题意可知,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则气体内能增大,故A正确;
B.由图示图线可知,气体的体积增大,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增大,故B错误;
C.由图示图线可知,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成正比,可知气体的压强不变,故C错误;
D.气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体积增大,对外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一定吸收热量,故D错误。
故选A。
4.在一个 原子核衰变为一个 原子核的过程中,发生α衰变的次数为()
A.6次B.8次C.22次D.32次
【答案】B
【解析】
【详解】设经过了n次α衰变,m次β衰变.有:4n=32,2n-m=10,解得n=8,m=6.故B正确,ACD错误。
C. 声波的频率不变,波长变小D. 声波的频率增大,波长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BCD.声波的频率由声源决定,与介质无关,所以声波由该盐水进入空气时,频率不变,波速变小,由波速公式v=λf知,波长变小,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