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1.1区域发展的基本含义
![1.1区域发展的基本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e7c326295901020207409c0e.png)
区域类型
农业区域
工业区域 城市区域
景观
人口
产业活动
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工业生产活动为主 非农产业活动为主
有大片农田分布 分布分散
厂房林立
高楼大厦
相对密集
非常密集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旅游区有自然景 观和文化景观 特色。
中心商务区有 商业和服务功 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区域的主要特征
课堂总结:
有的模糊 内部 相似性和连续性 区域间 优势、特色和功能
联 系 密 切
差 异 显 著
界线
有的明确
课堂总结:
社会经 济活动 自然地 理条件 人口 状况 城市 化 区域开 放程度 对外 联系
区域空 间结构
各区域 要素
相对位 置关系
空间分 布形式
课堂巩固:
读图(图中400mm、800mm为年等降水量线)回答1~2 题。
东 部 季 风 区
热带沙漠
撒哈拉沙漠
亚马孙平原
热带草原
喜玛拉雅山
热带沙漠
干燥、炎热;耐旱植物;骆驼
热带雨林
高温多雨;河流径流量大;植被 茂密 ,高大乔木为主
热带草原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旱少雨;大型动物 生存:狮子、长颈鹿、羚羊(季节性迁移)
干湿季及动物迁徙图
喜玛拉雅山
干燥,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 温较低,人烟稀少
B. 江苏省与临近省区的界线不很明确 C. 江苏省南部与北部属于不同的自然带和温度带 D. 上海市的经贸发展对江苏省的影响不明显
5、下列关于区域空间分布的形式的说法正 确的是( A )
①农业表现为面状
②交通运输线表现为线状和网状
第十章 第一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发展差异
![第十章 第一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发展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c90f1d5dbd64783e08122b24.png)
[基础巩固组](2019·广东肇庆三模)河套灌区(下图)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溉区。
河套灌区有一种特殊的传统灌溉制度——秋浇(农作物收割后的浇灌,每年从9月底开始到11月初结束,是该灌区一年中用水量最大的一次)。
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图示甲、乙两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A.海拔差异B.热量差异C.土质差异D.降水差异2.河套灌区中修建的水闸,其作用是()A.发电B.防洪C.灌溉D.水产养殖3.河套灌区进行秋浇,其目的是()①秋后淋盐②冬季保温③春季保墒(土壤湿度)④秋播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解析:第1题,图示甲位于河套平原区,乙位于黄土高原区,导致两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海拔差异。
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差异、降水差异不明显。
气候相同,土质差异小,不是景观差异主要原因。
第2题,河套灌区中修建的水闸,其作用是灌溉,控制水流,引水自流灌溉。
水闸分布在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溉区,落差很小,不能用来发电、防洪。
水闸分布在灌渠上,水产养殖不是主要功能。
第3题,河套灌区进行秋浇,秋季气温降低,作物收获,水分吸收,蒸发减少,下渗增多,其目的是利于秋后淋盐。
没有越冬作物,冬季保温不是主要目的。
土壤冬季冻结,春季融化,有利于春季保墒,保障土壤湿度。
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没有秋播活动。
答案:1.A 2.C 3.B读两区域相关示意图,完成4~5题。
4.从自然条件看,两区域发展的产业是()A.甲畜牧业,乙水产养殖业B.甲渔业,乙商品谷物农业C.甲畜牧业,乙水稻种植业D.甲水稻种植业,乙高寒畜牧业5.黄河谷地、湟水谷地以及横断山区多数河谷地势低,夏季气候温和,近年来逐渐形成我国为数不多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其产品主要供应()A.东部冬季市场B.东部夏季市场C.本地夏季市场D.本地冬季市场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水系形状特征判断,甲区域为洞庭湖流域,乙区域是青藏高原地区。
【优化方案】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第35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的发展阶段课件 湘教版
![【优化方案】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第35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的发展阶段课件 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bf3b0f6f61fb7360b4c653d.png)
三、区域产业结构 三次产业及其内部 的比例关系 1.概念:指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关系。 的比例关系。 .概念: 2.产业结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占国内生 .产业结构差异主要表现为: 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__________, 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 就业比重 ,三次产 业的内部构成等。 业的内部构成等。 3.变化 . (1)特点 特点 早期 工业化时期 城市化水 平较高时期 第一产业 比重大 __________比重大 _________比重大 第二产业 比重大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呈现出 “三、二、一” 的格局 ___________________的格局
解析: 解析:本题以某区域三个阶段的平面发展图展示 不同区域发展阶段城市空间形态和交通条件的变 化。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交通运输线路的种 题 长度、密度在增加,交通网络体系不断完善。 类、长度、密度在增加,交通网络体系不断完善。 第(2)题,从区域空间结构发展变化来看,该区域 题 从区域空间结构发展变化来看, 由区域中心、网络系统、外围空间三部分组成, 由区域中心、网络系统、外围空间三部分组成, 且城市化区域不断扩大,非城市化范围减小。 且城市化区域不断扩大,非城市化范围减小。区 域经济发展一般依次经历初期阶段、成长阶段、 域经济发展一般依次经历初期阶段、成长阶段、 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 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 答案: 答案:(1)D (2)C
2.区域空间结构演化 . 不平衡—平衡 (1)总趋势:____________________。 总趋势: 平衡—不平衡 总趋势 平衡 不平衡 平衡 。 (2)影响因素:地理条件 、发展水平、经济区位 、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________、发展水平、________、 历史文化等因素。 历史文化等因素。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 周练 01 区域基本含义与发展阶段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 周练 01 区域基本含义与发展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bb0c35c1a1c7aa00b52acb87.png)
班级: 姓名:高二地理统练 使用时间:2014年10月23日 编辑人:李 英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分别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濒台湾岛、西接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读图,完成1-3题。
1.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 ( )A .整体性B .整体性与差异性C .差异性D .阶段性2.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要( )A .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B .保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C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D .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3.图中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A .区域有固定的面积、形状B.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C.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D.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结果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
读甲、乙表示的两个不同的区域图,回答4-5题。
4.若甲、乙分别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A.资金 B.劳动力 C.信息 D.观念5.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箭头②方向在区间调配的主要是()A.矿产品 B.粮食 C.工业制成品 D.廉价劳动力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6-7题。
6.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说法正确的是()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有明确的边界C.地形是四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D.区域内部自然地理特征具有一定的整体性7.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雨热同期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C.丙区域四季分明D.丁区域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2008年7月31日,由环境保护部和中科院共同编制完成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在京发布,全国被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
回答8-9题。
8.划分区域的主要目的是()A.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C.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D.划定区域的界限,明确区域的归属9.关于上述区域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些生态功能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B.这些生态功能区都是独立的单元,相互之间没有影响C.这些生态功能区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D.每个生态功能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读下面“我国南、北方水资源、人口及耕地分布对照图”,回答10-11题。
区域的基本含义及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差异
![区域的基本含义及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f8f2663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75.png)
区域的基本含义及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差异区域是指地理分区中相对独立的一个或一组相邻的国家、城市、地区等。
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地理、经济、文化等特征,形成了各自的发展模式和特色。
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可以分为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1.初级阶段:初级阶段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起点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简单,主要依赖农业和自然资源开发。
人口多以农民为主,就业机会有限。
典型的初级阶段区域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
2.发展阶段:发展阶段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中间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经济开始增长,产业结构逐渐多元化。
人口开始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就业机会逐渐增加,服务业和制造业等行业蓬勃发展。
典型的发展阶段区域包括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城市和省级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3.成熟阶段:成熟阶段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峰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经济高度发展,产业结构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人口大多集中在城市,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达,劳动力素质较高。
典型的成熟阶段区域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和经济中心地区。
区域发展差异:区域发展差异是指不同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差异。
1.地理条件差异: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气候等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比如,地理条件好的海岛地区可能发展旅游业,而地理条件差的山区可能发展农业。
2.经济基础差异:不同区域的经济基础差异也会导致区域发展差异。
比如,资源丰富的地区可能发展矿产资源,而技术研发能力强的地区可能发展高科技产业。
3.政策差异:政府的政策也会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
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可能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导致经济发展加快。
政策的不同也会导致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
4.人力资源差异:不同地区的人口素质和人力资源也会导致发展差异。
比如,高素质的劳动力可以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而教育水平低的地区可能发展较慢。
以上是关于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的简要介绍。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及区域发展差异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及区域发展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72856b8828ea81c758f5785a.png)
①工业带形成,产业
结构日趋复杂,发展
发 展 特 点
了机械、化学、汽车
形成以匹兹堡为中心的钢铁中心,但整个区 、纺织等部门;第二
域的工业化、城市化、开放程度较低、农业 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占较大比重
②城市化水平提高,
形成“芝加哥—匹兹
城市化、工业化达到较高水平,传 统工业衰落,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 兴起,环境日趋改善,产生新的增 长活力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及区 域发展差异
区域的基本含义
01 区域的含义:区域是指
一定的地域空间。
02 区域的主要特征
一.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分明确的界 线和模糊的界线两种。
二.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 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如通过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关系, 将甘肃省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地区。 图中a是干旱区;b是半干旱区;c是 半湿润区;d是湿润区。
1
概念:三
次产业及
其内部的
比例关系
2
。 3
差异表现:三次产
业占国内(地区)生
产总值的比重,三
次产业的就业比重
,三次产业的内部
构成等。
区域产业结构
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 件、经济发 展水平、资 源配置状况 、劳动力素 质等。
地
传统农业( 发展水平 较低)区域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 较大
区 工业(加速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
区域内部各要素具有相对一致性,但并不是说 其内部就不存在差异。例如,南方水田区作为 一个区域,其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但内部也 有旱地。
区域特征分析 区域的位置特征
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区域的人文 地理特征
区域差异分析 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 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应主要从自然环境因素差异和人类活动因素差异两个 方面分析。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 地理位置差异可从纬度位置差异、海陆位置差异、半球位置差异、相对位 置差异等方面分析。 ②气候差异的形成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https://img.taocdn.com/s3/m/3a14745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3b.png)
保护生态环境
强化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促进绿色 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 续发展。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高公共服 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
区域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制定政策目标
根据区域发展需要,制定明确的政策目标, 为政策实施提供指导。
政策实施与监督
确保政策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并对实施情况 进行监督和评估。
过程
区域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人 口迁移、产业升级、城市扩张等。
04
CATALOGUE
区域研究的意义与应用
区域研究的重要性
区域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地区差 异和特点,为地区发展提供科学
依据。
区域研究能够促进地区间的交流 与合作,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
区域研究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 区域政策,优化资源配置,促进
地区协调发展。
区域研究的方法与技术
区域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统计分析等。
现代区域研究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全球定位系统(GPS)等,这 些技术能够提供大量空间数据和信息,为区域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区域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以全面、客观地了解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 。
场扩大等。
政策因素
政府政策对区域发展具 有重要影响,包括投资 政策、税收政策、土地
政策等。
人口因素
人口增长和迁移对区域 发展产生影响,增加市 场需求和劳动力供给。
资源因素
区域内的自然资源、人 力资源、技术资源等是 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
区域发展的阶段
01
02
03
04
起步阶段
区域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 单一,经济增长缓慢。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29e55f51804d2b160b4ec0d9.png)
发展阶段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基本展阶段
传 统 农 业 主 体 工 业 化 阶 段 高 效 综 合 发 展
发展差异
东 中 西 部 差 异
经济联系
东 西 经 济 合 作 资 源 跨 区 域 调 配 产 业 转 移
区 域 空 间 结 构
区 域 产 业 结 构
变式训练1 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完成(1)~(3)题。
(1)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
述,正确的是( B ) 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 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 D.⑤区土壤盐渍化普遍 (2)关于图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 叙述,正确的是( C ) A.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 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D.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
(3)区域按地域空间分布形式 分: 项 目 类 型 结 论 区域是汇集农 农 业 面状 业、工业、交通运 交通运输线路 线状和网络状 输等产业,点、 线、面相结合的 点状 城市和工业 自然—社会综合 体 城市群和工业区 岛状
2.区域的产业结构
(1)概念和因素 产业结构是指三大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很多,诸如自然地理条件 、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 等。 (2)产业结构的差异
第一产业所占比 重比较大
对外经济联系较 少
第二产业所占 比重比较大
对外经济联系 加强 主要是环境污 染
对生态环 主要是生态破坏 境的影响
要点三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1.衡量指标及发展趋势 (1)衡量指标
①常用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常用指 人均国民收入 标 三大产业产值比重 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 区域类 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 型 区和低收入地区
1.1―1.2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发展阶段.
![1.1―1.2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发展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ba8431499b6648d7c1c74684.png)
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教案授课年级:高二年级学时:课时课程名称: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1、了解区域的含义。
课标标准及其解读2、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材分析“区域”是地理学最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其历史与地理学的历史一样久远。
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这一部分,不是讲述具体的某一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而是从“区域”的含义,区域间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同一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概括区域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并为学生学习第二部分内容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举例说出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通过相关资料,说明区域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3、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以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4、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过程和方法:1、读图分析法,阅读和分析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区域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等相关概念。
2、角色扮演法,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高山地区等的旅行,描述在不同地区所能观察到的主要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说出到上述地区旅行应携带的主要生活用品。
3、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4、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的协调人际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3、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高中地理步步高高考总复习电子书必修三第一章第16讲
![高中地理步步高高考总复习电子书必修三第一章第16讲](https://img.taocdn.com/s3/m/186fb22d192e45361066f55d.png)
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6讲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时1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考点一区域的基本含义强化专练1.能够体现长江三角洲区域特征的是()①位于东部沿海南部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③水稻土④水田⑤水田耕作业⑥综合性工业基地⑦重工业基地⑧旱地耕作业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⑤⑥⑦⑧D.②⑦⑧答案 B考点二区域发展阶段强化专练2.在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制造业()A.以资金密集型工业为主B.以资源密集型工业为主C.以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D.以科技密集型工业为主答案 B命题视角一区域的主要特征2007年8月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提出,要加强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建设国家能源保障基地,建设俄罗斯边境至中国东北的原油管道。
《规划》覆盖了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
《规划》中明确要将东北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
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丙区域水系图中的①②③三个城市中以汽车工业著称的是(写出城市名称),通过①城市的铁路线有、、。
辽宁省某市产业结构示意图中A表示工业,B表示工业。
(2)图中甲乙两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否相同?原因是什么?(3)分析图中丙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答案(1)长春京哈线(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三条铁路线顺序可以互换)钢铁森林(2)不相同。
甲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由于牲畜过多,过度放牧现象严重,草场破坏,导致草地荒漠化;乙地的环境问题是森林资源的破坏,主要原因是采育失调,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
(3)河流(松花江)由于纬度位置较高,冬季长、气温低,所以结冰期较长;春季由积雪融水补给出现春汛,夏季由雨水补给出现夏汛;流经地区林木比较茂密,所以含沙量比较小;由于补给较充足,汇入支流也较多,所以流量较大。
变式演练1.下列关于区域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只有一致性,没有差异性B.各区域之间自然和人文要素,各种各样的联系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C.区域内部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构成一个整体,且与人类活动有关D.每一个区域都占据地球表层一定的空间,而且是孤立存在的答案 C命题视角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图中铁路Ⅰ沿线地区的经济比较发达,铁路Ⅱ沿线地区经济欠发达。
地理必修三-第一节-区域的最基本含义
![地理必修三-第一节-区域的最基本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c48c135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e.png)
指区域内的土壤类型及其特征,包括土壤 的质地、肥力、酸碱度等,对区域内的农 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人文地理要素
人口分布
指区域内的人口数量、密度 和分布情况,对区域内的经 济发展和社会活动产生重要 影响。
城市化水平
指区域内的城市化程度和发 展情况,包括城市规模、城 市群发展等,对区域内的社 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和事实依据。
统计分析法
模拟预测法
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 区域内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 和比较,揭示其内在规律和
联系。
利用计算机模型等工具,模 拟区域内的自然、经济、社 会等方面的变化过程,预测
未来的发展趋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区域研究的实践意义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对区域内的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研究, 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推动区域内各要素的协调发展,实 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资源导致环境 破坏和生态退化。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提高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环境污染与治理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对环境造成污染,需要采取有效措施 进行治理。
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
01
02
03
经济可持续性
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 持续性,促进产业结构的 优化和升级。
社会可持续性
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 口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 社会公平正义。
生态可持续性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 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04
区域研究的方法与意义
区域研究的基本方法
实地调查法
文献研究法
通过实地考察、观察、访谈 等方式收集数据和信息,了 解区域内的自然、经济、社
区域发展阶段PPT精品课件
![区域发展阶段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040f5c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61.png)
对外开放 程度较低
交通运输 线路少,稀疏
城市化
水平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发展状态 ⑤__低__水__平__平衡
逐步提高 建设加快 ④_加__速___推进 不平衡加速发展
程度高 ③__网__络__形_成____
水平高 综合发展
【点睛】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是区域空间结构不断演化的过 程,是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过程;区域处在不同的发展过程,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同的影响。
由1978年的约23.3%上升到2007年的约39.5%。因此主要分 析三次产业比重变化即可。第(2)题,1990~2007年台州的就 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结构比例 从1990年的61.6∶21.6∶16.8调整到2007年的 23.7∶41.0∶35.3。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了37.9个百分点, 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分别上升了19.4个百分点和18.5个百分 点,台州第二、三产业在此时期吸收了从第一产业分离出来的 大量劳动力,据此分析三次产业就业情况的比重顺序变化即可。 第(3)题,主要按照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来分析是否符合发展规律, 就业情况和三次产业的比重变化是否一致即可。
第二产业比重迅 速上升,出现规 模较大的工业中 心和工业基地, 后期经济衰退, 环境污染严重
不平衡 加速发 展状态
3.“知识城”匹兹堡——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五大湖地区面临经济衰退、环境污染等问题,采取多种措施, 实现了区域的转型与再生,发展到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的区域 发展阶段。
压缩传统工业, 加大技术革新, 对产业进行升级 与调整,大力发 展高新技术产业, 治理环境污染
(4) 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
乡村地域:面积减少 城镇地域:面积增大
2.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发达国家的一般规律)
一轮复习课件:9.1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一轮复习课件:9.1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8e5a1ae4856a561252d36f8e.png)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西北部属内流区,东南部是 许多大江、大河发源地 高寒牧业、河谷农业 很少 很少
一
二
第九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20-
方法技巧图解我国三大自然区界线及突出特点
一
二
第九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21-
学以致用 1(2013 福建文综,37)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
一
二
第九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29-
(2)分析某个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往往从以下两个方面 入手。 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区域的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特点、 土地及矿产资源等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②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包括区域的人口(素质、数量) 、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交通运输状 况等因素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一
二
第九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22-
材料二:M、N 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 M 城及其附近 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2010 年 5 月经国务院批准,N 城设立经济特 区(范围包括 N 城及其西部口岸)。 (1)描述 M 城气候特征。 答案:冬冷夏热 ,气温年较差大 ;年降水量少 ,气候干旱 ;大陆性强。 (2)指出 M 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东西接壤的地理位置 ;位于冲积扇 ,地势平坦 ;水源充足 ;有
第九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5-
一 二
三 四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特征 界线有虚有实 内部相对一致,区域间 差异明显 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 区域之间相互联系 表现 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这是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 区域的基本依据。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有的区域 界线是模糊的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 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 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e34250d6da38376baf1fae38.png)
四层次。读表,再找出一个由甲市转移到乙市或丙市的主导行业,并
说明依据。 转移的行业是________。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雁行模式”认为,当“雁头”率先进行行业结构升级时,
区域发展阶段,是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而演变的不同阶段。
其发展的区位条件不同,因而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亦不同,下面以美 国东北部工业区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温馨提示 ]
区域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污染
严重、地价上涨等造成区域经济整体衰退,区域必须寻找新的发展, 才能实现区域高效益综合发展。其措施如下: (1)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改造传统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 技术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2)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区域环境。 [高考链接] 本考点常以区域材料和区域图的形式,考查区域空 间结构和产业结构及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状况,选择题和综合题都可 能出现。
第一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含义: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灵犀一点] 区域差异性的表现 (1)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2)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性。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并非内部 地理要素的绝对一致性,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也存在旱地,即区域内部 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只是求大同而存小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二
区域发展阶段
工业化、 城市化 逐渐缩小, 第二、 三产业在国 高效益 推进到比较高 现代化的交 内生产总值中占 的综合 的水平,加工制 通运输网络 相当大的比重,第 发展阶 造业向资金密 和信息商务 三产业的增长速 段 集型和技术密 网络逐步形 度和产值比重超 集型全面升级 成 过第二产业 大幅 度增 强
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下 列问题。(28分)
(2)工业结构:传统工业数量减小,出现新兴电子工业。 工业布局:传统工业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迁移、 集中,电子工业在西部高校密集区聚集。
(2)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区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了哪 些变化?
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下 列问题。(28分)
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下 列问题。(28分)
(1)变化:由水稻种植业为主转变为以城郊农业为主。原 因:甲地变成了城市近郊,城市的市场需求起主要作用; 生产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的利润更高;高速公路的建成 使运输更为便捷。
(1)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请说明最可能的变化,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 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
(3)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区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
必修Ⅲ 第一章 第1讲
区域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高考地理四大能力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4、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
高考地理四大核心素养 1、人地协调观
2、域特征的分析
考点二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阶段划分 项目 经济状 阶段 以传统农 业为主体 的发展阶 段 况 内部经济差异 产业结构 开放程度 较低,表 现出典型 的自给自 足特征
相当低, 较小,缺乏拥有 传统农业占较 人均国 雄厚实力的大 大比重,工业 内生产 型中心城市,整 以资源型、劳 总值很 个区域处于低 动密集型工业 少 水平均衡状态 为主体
考点二
区域发展阶段
工业化处于 工业 起 步 阶 段 , 化阶 表现出明显 段 的不平衡增 长态势
相继出现一系列 第二产业比重迅 规模较大的中心 速上升,第三产业 城 市 和 工 业 基 加速发展, 劳动力 逐步 地 , 整 个 区 域 处 开始由农业向制 提高 于不平衡的加速 造业和服务业大 发展状态 规模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