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概述(同步练习)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2《区域发展阶段》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一单元第二节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2014·山西考前质测)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1~2题。
1.影响产业结构由M阶段向N阶段演进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B.政策C.人才D.市场解析:图中M是高精加工工业、N是知识密集产业,而知识密集产业的关键要素是人才。
答案:C2.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A.纺织、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消失B.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C.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降低D.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攀升解析: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会不断出现新型的工业类型,同时原有的工业类型依然会存在,只是在产业中的比重会有所降低,则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
图中显示不同的经济时代都倚重资源条件,只是资源类型有所差异。
到后工业经济时代,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大,工业产值占GDP比重会有所降低。
答案:B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
但采矿业比较发达,铀矿资源丰富,自1959年发现铀矿后,现已探明铀矿储量为21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已先后成立3家合资企业。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尼日尔目前处于________发展阶段()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B.工业化C.高效益的综合D.不平衡的加速解析:从材料中获得信息: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因而确定其处于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答案:A4.下面关于尼日尔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B.劳动力开始向服务业大规模转移C.中心城市发展迅速D.大多数劳动力从事采矿业解析:作为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其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
劳动力开始向服务业大规模转移以及中心城市发展迅速均发生在工业化阶段。
产业结构以农牧业为主,因而从事农业人口的比重最大。
答案:A(2013·上海)根据“上海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与第一产业有关数据图”,回答5~6题。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含答案)一、区域发展的衡量指标与空间结构演化1.衡量指标(1)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2)综合性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HDI),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2.空间结构的演化(1)影响因素: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
(2)发展趋势: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二、区域发展阶段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1)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2)经济特点: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
(3)区域发展状态: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
2.工业化阶段(1)产业结构: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2)经济特点: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
(3)区域发展状态: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1)产业结构: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
(2)经济特点: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
(3)区域发展状态:处于较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教材P9活动]1.匹兹堡的位置特点:位于美国东北部地区,开发历史悠久;靠近五大湖区,水陆交通便利;位于阿巴拉契亚山地,煤炭资源丰富。
2.匹兹堡地区的煤炭资源主要是无烟煤,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无烟煤炼铁技术才逐渐成熟。
3.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为钢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由农业生产为主转变为非农业生产为主。
4.略[教材P11活动]1.芝加哥等城市的地理区位特点:位于五大湖沿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水陆交通便利;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
2021--2021学年 湘教版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区域开展阶段[学习目的定位]1.知道衡量区域开展程度的三个常用指标及人文开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掌握区域不同开展阶段特点;能以某区域为例,比拟不同开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消费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衡量区域开展程度的指标及区域开展的趋势自主预习1.常用指标有:①人均国内消费总值、②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2.综合性指标:如人文开展指数(HDI),就是通过③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④国内消费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开展程度。
3.总体开展趋势:区域空间构造的演化,与⑤地理条件、开展程度、⑥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亲密相关,并且表现出⑦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开展趋势。
合作探究下表是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搜集的四个地区的经济数据,分析表中数据,考虑以下各题。
地区国内消费总值(亿元)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人均国内消费总值(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A 5408.8 1.6 47.4 51.0 40627B 11674.4 8.8 50.2 41.0 14908C 4340.9 19.5 40.0 40.5 6565D 1180.0 23.8 40.2 36.0 3140(1)你认为A、B、C、D四地中经济比拟兴旺的地区有哪些?为什么?(2)经济开展相对滞后的是____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人均收入高的地区即为兴旺地区〞,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答案(1)A、B属于兴旺地区。
两地国内消费总值高,人均国内消费总值较高,第二、三产业比重较高。
(2)D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大,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小,国内消费总值低(3)不正确。
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概述(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30分钟〕1.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①区域空间构造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开展程度、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亲密相关,并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开展趋势②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期内的高速增长③开展程度比拟低的区域,其社会经济通常是开放的④开展程度比拟高的区域,其区域是相对封闭的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兴旺国家必须率先大幅量化减排并向开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这是不可推卸的道义责任,也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
开展中国家应根据本国国情,在兴旺国家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下,尽可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
阅读材料并完成2~3题。
2. 材料中将世界各国分为兴旺国家和开展中国家,划分指标包括〔〕①国内消费总值②人均国民收入③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④资源蕴藏量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3. 需要兴旺国家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的国家〔〕A. 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B. 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时期内高速增长C. 区域经济增长明显不平衡D. 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开展的趋势4. 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开展程度的最主要的指标是〔〕A. 预期寿命B. 第二产业产值C. 国内消费总值D. 教育程度5. 区域空间构造的演化,总体开展趋势为〔〕A. 不平衡—平衡—不平衡B. 平衡—不平衡—平衡C. 平衡—不平衡D. 不平衡—平衡产业构造偏离度是指各产业的增加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之比同1的差。
下表是“2021年和2021年长沙市产业构造偏离度表〞,答复6~7题。
6. 根据信息,可以断定〔〕A. 产业构造偏离度与产业增加值比重呈正相关B. 产业构造偏离度与产业就业比重呈负相关C. 产业构造偏离度为正值,说明该产业还具有一定的劳动力吸纳优势D. 产业构造偏离度为负值,说明该产业的产值高,吸引了大量劳动力7. 据表中信息推测长沙市2021年以后一段时间内〔〕A. 第三产业开展快速,吸引大量劳动力B. 工业化继续推动城市化开展C. 农业消费受到限制,产值将下降D. 劳动力过剩,人口向外流动读以下“国家城市化程度与人均GDP程度〔按购置力评价法计算得出〕统计图〞,完成8~9 题。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第1章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学业水平层次(A)]傍晚,我漫步在银行、公司、商店、事务所密聚的街头。
高楼耸立夜空,像陡峻的山峰,墙壁是透明的玻璃,好像水晶宫。
五颜六色的街灯闪闪烁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时隐时现,走在路上,就像浮游在布满繁星的天空。
汽车如风如龙,飞驰而过,车上的尾灯,似无数条红色丝带不断地向远方引申(丁玲《曼哈顿街头夜景》)。
思考并完成1~3题。
1.丁玲描述的区域处于区域发展的________阶段()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B.工业化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D.高水平的开发2.该区域()A.对外开放程度较低B.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特征C.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大规模转移D.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3.推动该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部门有()①科技、教育②金融、贸易③信息、旅游④钢铁、普通服装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第1题,“银行、公司、商店、事务所密聚”说明这里的金融、贸易、信息等第三产业高度发达,属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高水平的开发”是区域开发的一种方式,不是“区域发展的阶段”。
第2题,A、B选项属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发展阶段的特征;选项C为工业化阶段的特征。
第3题,钢铁产业需要消耗大量资源、能源,普通服装加工工业属于廉价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均不是推动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答案】 1.C 2.D 3.D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
但采矿业比较发达,铀矿资源丰富,自1959年发现铀矿后.现已探明铀矿储量为21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已先后成立3家合资企业。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5题。
4.尼日尔目前处于________的发展阶段()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B.工业化C.高效益的综合D.不平衡的加速5.下面关于尼日尔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B.劳动力开始向服务业大规模转移C.中心城市发展迅速D.大多数劳动力从事采矿业【解析】第4题,尼日尔经济以农牧业为主,说明其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必修三第一章练习题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
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练习题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是客观存在的 B.区域的边界是明确地C.区域是在地里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D.划分区域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方法和指标相同2、关于松嫩平原与其他区域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松嫩平原属于三江平原 B.东北平原包括松嫩平原C.松嫩平原和东北平原相邻 D.松嫩平原属于湿地区3、关于行政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边界是明确的 B.边界具有过渡性质C.是依据地理差异划分 D.不能划分出下一级区域4、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是()A.东邻黄海和东海 B.300N从中部穿过C.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的南端 D.东端有1250E穿过5、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相比,气候的差异是()A.松嫩平原生长期较长 B.降水较少C.长江三角洲大陆性较强 D.高温多雨6、符合长江三角洲土地条件特点的是()A.水稻土是生产力较高的土壤 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7、我国北方有些居民没有后窗,这反映出当地()A.光照较强 B.风沙大 C.冬季寒冷 D.雨水多8、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开发早期农业经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原因是()A.雨热同期的气候B.黏重的土壤C.单一的农作物品种D.地势平坦9、长江三角洲能成为水稻种植区的原因是()①高温多雨的温带季风气候②丰富的劳动力资源③水网密集④地势平坦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10、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秦岭淮河作为自然分界线是明确的,无过渡性 B.所划分的区可进一步划分C.线北的地区降水都在800mm以下 D.秦岭――淮河与行政区边界重合11、长江三角洲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的原因是()A.土地质量比较差 B.耕地破碎 C.水稻土肥力下降 D.水网密集、河湖众多12、上海市快速发展的原因是()A.位置优越 B.地形平坦 C.气候温和 D.劳动力充足13、下列不属于上海市发展的区位优势的是()A.广阔的经济腹地 B.高素质的劳动力C.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 D.矿产资源丰富14、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和最大的港口。
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讲义)
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讲义)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区域内部经济差异增大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区域发展状态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区域处于较高水平的均衡状态【随堂练习】区域发展阶段由低到高的排序,正确的是()A.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工业化→综合发展B. 工业化→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综合发展C. 综合发展→工业化→以传统农业为主体D.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综合发展→工业化答案:A思路分析: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很少;工业化阶段,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到比较高的水平,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高技术产业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例题1 我国各区域之间的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存在着很大差异。
读“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差异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关于t2时刻各区域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区域1进入快速发展阶段B. 区域2处于发展后期阶段C. 区域3进入起步阶段D. 图示三区域所处发展阶段相同(2)若用上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分析图示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 现阶段我国各区域对资源依赖程度不断降低B. 现阶段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C. 从区域3到区域1反映了我国经济从沿海向内陆的发展趋势D. 要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和谐统一,需宏观协调各区域的关系思路分析:第(1)题,t2时刻区域3进入起步阶段,区域1处于发展中后期阶段,区域2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图示三区域所处发展阶段不相同。
第(2)题,要实现我国不同区域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和谐统一,应宏观协调各区域的关系。
现阶段我国部分区域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现阶段各区域经济发展并不都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从区域1到区域3反映了我国经济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后练习1.2区域发展阶段
1.2区域发展阶段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3)答题规范训练学习效果评估【基础过关】1.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通常所用的最主要指标是()答案D解析解题时.首先要注意区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抓住题干中的“经济”二字和“罠主要的指标”去思考,就能得出准确的答案。
2.下列关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的叙述,准确的是()A.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B.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C.拥有一批具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D.绝大部分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答案A解析在传统农业发展阶段,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是步阶段,且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绝大部分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
3.在工业化阶段,各产业变化的特点是()A.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继续上升B.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C.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D.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答案C扁析在工业化阶段,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电有所下降,但仍占主要地位,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在后工业化阶段,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4.处于髙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的区域具有的特点是()①工业化.城市化达到了较高的水平②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③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扩大④区域的开放水准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A.①②®B. ©©④C.①②®D.②③④答案A解析商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
【水平提升】尼日尔是世界上灵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砂薄弱。
但采矿业比较发达,铀矿资源丰富,自1959年发现铀矿后,现已探明铀矿储量为21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已先后成立3家合资企业。
高二地理必修三课件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加快城市带的 建设,发挥城市 带的带动作用; 加强资源综合 开发利用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 段
发展科技,加快产业 转型和升级,向高科 技工业和服务业方向 发展;调整产业布局, 对老工业进行改造; 完善交通建设;治理 环境;加强区际合作
【拓展深化】实现区域再生的措施 区域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污染严重、地价上涨等造成区域 经济整体衰退,区域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才能实现区域高效益综合发展。其措施 如下: (1)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改造传统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 经济结构多元化。 (2)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区域环境。
(1)(区域认知)枣庄市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 提示:枣庄的发展经历了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现正向高 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转变。 (2)(综合思维)“作为一个老能源工业基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转型, 面临着许多与类似地区相似的问题。”试分析这些问题可能有哪些。 提示: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结构偏向重工业,资源消耗过多,部分资源面临枯竭; 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工艺滞后,产品竞争力不高;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严 重等。
(2)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
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b—c —c—a
—a—b —a—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
(1)理解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
(2)掌握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方法。
【解析】(1)选B,(2)选C。第(1)题,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传统农业占有较大 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人地关系的矛盾不明显。第(2)题,c点的第一产业 比重最大,为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a点的第二产业有明显的优势,属于工业化阶 段;b点的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属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故正确的顺序是c— a—b。
高中地理湘教必修三同步训练区域发展阶段 含答案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基础过关]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
但采矿业比较发达,铀矿资源丰富,自1959年发现铀矿后,现已探明铀矿储量为21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已先后成立3家合资企业。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有()①预期寿命②教育程度③国内生产总值④人均国民收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下面关于尼日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最大B.劳动力开始向服务业大规模转移C.中心城市发展迅速D.大多数劳动力从事采矿业3.下图是“某城市处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示意图”,其中表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的是()4.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有()①平坦的地形②丰富的矿产资源③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④肥沃的土壤⑤适宜的温度⑥充足的日照⑦便利的水陆交通⑧便利的河水灌溉A.①②④⑤⑥⑧B.①④⑤⑥⑧C.①④⑤⑥⑦⑧D.①②③⑤⑥⑧5.读图,①②③④中表示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是() A.①B.②C.③D.④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科技、教育、金融、贸易、信息、旅游等部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回答6~7题。
6.下列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区的是()A.日本的九州B.美国东北部工业区C.中国东北工业基地D.德国的鲁尔工业区7.某一地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高等院校云集,则该地区应优先发展() A.资源密集型工业B.劳动密集型工业C.资金密集型工业D.技术密集型工业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枣庄地处鲁南,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从南部穿过,68.5千米的河道、35平方千米的流域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枣庄是一个因采煤而兴起的城市,曾经为国家经济的复苏和振兴做出过重大贡献。
但是,作为一个老能源工业基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转型,面临着许多类似地区相似的问题。
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概述(讲义)
一、考点突破1. 理解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2. 了解区域的类型及开发方式;3. 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1.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2. 区域开发方式。
难点: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一、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及区域类型(1)影响因素: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
(2)发展趋势: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随堂练习】1.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是()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②国内生产总值③人均国民收入④教育程度⑤三次产业产值比重⑥预期寿命A. ①②③B. ①③⑤C. ③④⑤D. ②④⑥答案:B思路分析: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是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
2. 人文发展指数(HDI)通过哪几个指数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①预期寿命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③教育程度④国内生产总值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C思路分析:人文发展指数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的。
例题1 (湖南十三校联考)区域发展的过程是由均衡到不均衡再到新的均衡……如此循环往复,这被经济学家称之为区域发展的均衡-非均衡原理,此原理客观地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据此回答(1)~(2)题。
(1)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党和政府出台了许多区域发展战略。
在下列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符合区域发展非均衡原理的是()①西部大开发②经济特区的创建③“三线”建设④中部崛起⑤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设立⑥浦东新区的开发A. ①②③④⑤⑥B. ①②④⑤⑥C. ②④⑤⑥D. ②⑤⑥(2)下列措施中,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是()①资源的开发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③产业布局的调整和优化④重大工程项目的组织建设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②③④思路分析:第(1)题,本题旨在考查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在于理解“非均衡”的意思。
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习题精选
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习题精选
第1题【单选题】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图乙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
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A、A—B—C
B、B—C—A
C、C—A—B
D、B—A—C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下列小题。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
A、产业基础良好
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C、腹地范围广阔
D、技术水平高
【答案】:
【解析】:。
高中地理第一章2区域发展阶段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区域发展阶段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有人文发展指数等,区域开发方式有粗放型、高水平之分。
据此回答1~2题。
1.人文发展指数(HDI)通过哪几个指数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C )①预期寿命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③教育程度④国内生产总值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人文发展指数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2.在高水平的区域开发中,应该注重( C )①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②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③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期内的高速增长④强调以较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解析: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期内的高速增长;而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用,强调以较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读倒“U”型区域发展规律图,完成3~4题。
3.关于图示发展阶段,叙述正确的是( D )A.①发展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B.②是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C.③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D.①—②—③体现了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发展趋势解析:结合图中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差异,可判断①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差异较小;②为工业化阶段,区域差异大;③为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差异小。
①—②—③体现了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发展趋势。
4.从全国来看,目前我国仍处于图中阶段( B )A.① B.②C.③ D.①②解析: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阶段,符合图中②阶段。
2013年12月4日,曾经80%的经济依靠汽车产业的汽车之城——美国底特律市正式宣告破产。
几乎同时,中国国务院发布首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
下图是底特律市所在区域示意图。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概述同步练习湘教版必修3word格式
第二节地区发展阶段地区发展概括(答题时间:30 分钟)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①地区空间构造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要素亲密相关,而且表现出均衡—不均衡—均衡的整体发展趋向②粗放型的地区开发方式,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损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期内的高速增添③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其社会经济往常是开放的④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地区,其地区是相对关闭的A. ①②B.③④C. ①③D. ②④发达国家一定抢先大幅量化减排并向发展中国家供给资本和技术支持,这是不行推辞的道义责任,也是一定执行的法律义务。
发展中国家应依据本国国情,在发达国家资本和技术转让支持下,尽可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适应天气变化。
阅读资料并达成2~3 题。
2.资猜中将世界各国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区分指标包含()①国内生产总值②人均公民收入③三次家产的产值比重④资源储藏量A. 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3.需要发达国家资本和技术转让支持的国家()A.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B.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期间内高速增添C.地区经济增添明显不均衡D.第三家产表现出加快发展的趋向4.反应一个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最主要的指标是()A. 预期寿命B.第二家产产值C. 国内生产总值D. 教育程度5.地区空间构造的演化,整体发展趋向为()A.不均衡—均衡—不均衡B.均衡—不均衡—均衡C.均衡—不均衡D.不均衡—均衡家产构造偏离度是指各家产的增添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之比同 1 的差。
下表是“ 2001 年和 2012 年长沙市家产构造偏离度表”,回答6~7 题。
2001 年和 2012 年长沙市家产构造偏离度表第一第二第三第一第二第三第一产第二产第三产家产家产家产家产家产家产年份业增加业增加业增加就业就业就业偏离偏离偏离值比重值比重值比重比重比重比重度度度2001 9.7 38.6 51.7 51.8 23.3 24.9 -0.81 0.66 1.08 2012 4.3 56.1 39.6 24.4 33.2 42.4 -0.83 0.69 -0.076. 依据信息,能够判断()A.家产构造偏离度与家产增添值比重呈正有关B.家产构造偏离度与家产就业比重呈负有关C.家产构造偏离度为正当,表示该家产还拥有必定的劳动力吸纳优势D.家产构造偏离度为负值,表示该家产的产值高,吸引了大批劳动力7.据表中信息推断长沙市2012 年此后一段时间内()A.第三家产发展迅速,吸引大批劳动力B.工业化持续推进城市化发展C.农业生产遇到限制,产值将降落D.劳动力剩余,人口向外流动读以下“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按购置力评论法计算得出)统计图”,完成 8~9 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2节《区域发展阶段》习题
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练习题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是()①国内生产总值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③人均国民收入④三次产业产值比重⑤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⑥人文发展指数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2.人文发展指数的指标包括()A.人均国民收入B.国内生产总值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D.三次产业产值比重3.下列关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区域内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②区域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大③中心城市规模大,交通线路密度高④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对外贸易规模较小⑤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A.①④⑤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读“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按购买力评价法计算得出)统计图”,完成4---6)题。
4.图中反映的城市化与人均GDP的关系是()A.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B.某阶段人均GDP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呈负相关C.城市化发展是提高人均GDP水平的主要动力D.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越快5.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图中四个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方面最快的是()A.印度B.中国C.日本D.德国6.与其他三个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A.发展水平较高B.应加快发展C.发展速度最快D.应限制发展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
但采矿业比较发达,铀矿资源丰富,自1959年发现铀矿后,现已探明铀矿储量为21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已先后成立3家合资企业。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尼日尔目前处于________的发展阶段()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B.工业化C.高效益的综合D.不平衡的加速8.下面关于尼日尔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B.劳动力开始向服务业大规模转移C.中心城市发展迅速D.大多数劳动力从事采矿业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数年前,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2节《区域发展阶段》 学案-精选文档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学习目标:1.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以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 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3、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4、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的协调人际关系。
学法指导:1.自主学习为主,相互合作,培养协作精神。
2.充分利用图表材料,分析案例,总结运用地理规律。
复习回顾:1、区域的主要特征?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特点? 看书做优化方案13页“知识清单”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及区域发展的趋势常用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综合指标有:人文发展指数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区域发展的趋势: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区域发展阶段(重点)1、 区域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初期阶段) 例:在美国建国初期,匹兹堡自使一个普通的毛皮贸易场所。
`尽管附近有优质大煤田,但几乎无工业可言。
19世纪中叶,随着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 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比利尔湖附近的铁矿石,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中心。
结合图分析回答问题。
1、 兹堡附近拥有优质大煤田。
但为什 么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匹兹堡才逐渐 发展成为大型钢铁基地?2、 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 区域发展的初级阶段,某一优势因素,比如矿产、能源、农副产品、地理区位等,往往成为地区经济成长的突破口,并由此形成支柱产业。
就此问题阐述你的观点。
答案:1.19世纪中叶,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建成和铁路的通达,可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入苏必利尔的铁矿石发展钢铁工业,才逐渐成为了钢铁中心。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课后同步训练第一单元:训练3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训练3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一个成熟区域的发展,一般经历四个阶段,但许多区域由于发展时间短或起点高等原因,区域发展阶段并不完整,或者说区域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尚没有暴露出来。
据此回答1~2题。
1.区域发展阶段由低到高的排序正确的是( )A.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再生阶段B.再生阶段→转型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C.转型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再生阶段D.再生阶段→初期阶段→转型阶段→成长阶段2.有关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原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B.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C.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D.人地关系已趋缓和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情况。
读图,完成3~4题。
3.由图判断,区域工业化程度最低的阶段是( )A.①B.②C.③D.④4.按照区域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④③①②D.③④②①匹兹堡在17世纪后期只是一个皮毛贸易站,1758年被英国殖民者夺取,两个多世纪以来,主要职能几经改易,人地关系也由简单变得复杂。
据此回答5~6题。
5.20世纪70年代后,“钢都”匹兹堡走向衰落,其原因不包括( )A.资源枯竭B.劳动力素质低C.企业老化,技术落后D.环境污染严重6.匹兹堡再生阶段向“知识城”转化,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部门②将无增长潜力的企业搬向郊区③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④治理污染,改善投资环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下图为华北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分布图。
读图,回答7~8题。
7.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 )A.平坦肥沃的平原 B.山麓和丘陵地带C.矿产资源丰富地带 D.沿海海运发达地带8.在工业社会阶段,下列地区可能不会成为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区的是( ) A.河流源头、三角洲、盆地等水热条件组合好的地区B.位于沿海或海岛,可以充分利用港口优势的地区C.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自然条件紧密结合的地区D.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状况优越的地区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首钢实施压产、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的方案,并同意在河北省唐山地区曹妃甸港(曹妃甸是唐山以南的一个小岛屿)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作为首钢搬迁的载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题时间:30分钟)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①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期内的高速增长①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区域||,其社会经济通常是开放的①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区域||,其区域是相对封闭的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发达国家必须率先大幅量化减排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这是不可推卸的道义责任||,也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
发展中国家应根据本国国情||,在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下||,尽可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
阅读材料并完成2~3题||。
2. 材料中将世界各国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划分指标包括()①国内生产总值①人均国民收入①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①资源蕴藏量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3. 需要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的国家()A. 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B. 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时期内高速增长C. 区域经济增长明显不平衡D. 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4. 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最主要的指标是()A. 预期寿命B. 第二产业产值C. 国内生产总值D. 教育程度5.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总体发展趋势为()A. 不平衡—平衡—不平衡B. 平衡—不平衡—平衡C. 平衡—不平衡D. 不平衡—平衡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的增加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之比同1的差||。
下表是“2019年和2019年长沙市产业结构偏离度表”||,回答6~7题||。
6. 根据信息||,可以判定()A. 产业结构偏离度与产业增加值比重呈正相关B. 产业结构偏离度与产业就业比重呈负相关C. 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值||,表明该产业还具有一定的劳动力吸纳优势D. 产业结构偏离度为负值||,表明该产业的产值高||,吸引了大量劳动力7. 据表中信息推测长沙市2019年以后一段时间内()A. 第三产业发展快速||,吸引大量劳动力B. 工业化继续推动城市化发展C. 农业生产受到限制||,产值将下降D. 劳动力过剩||,人口向外流动读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按购买力评价法计算得出)统计图”||,完成8~9 题||。
8. 图中反映的城市化与人均GDP的关系是()A. 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B. 某阶段人均GDP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呈负相关C. 城市化发展是提高人均GDP水平的主要动力D. 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越快9. 与其他三个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A. 发展水平较高B. 应加快发展C. 发展速度最快D. 应限制发展10. 针对我国中部地区现状||,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2019-2019)中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
山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是我国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省区||。
根据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
(1)有人提出“中部塌陷”的说法||。
根据图2||,可以体现这种说法的依据是___________||。
(2)导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是(多选)()A. 自然资源相对贫乏B. 与东部地区比||,城市群带动能力弱C. 劳动力丰富D. 交通条件不如东、西部地区E. “中部崛起”战略尚未实施(3)下列关于各省工业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多选)()A. 山西是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B. 位于湖北的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C. 河南、安徽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D. 湖南、江西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4)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
(5)分析该区域粮食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1. A 解析: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区域||,其社会经济通常是封闭的||,而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区域||,其区域是相对开放的||。
2. D 解析:划分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和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3. C 解析:这些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处于工业化阶段||,区域经济表现出增长不平衡的态势;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采矿业或旅游业占较大比重||。
4. C 解析:解题时||,首先要注意区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抓住题干中的“经济”二字和“最主要的指标”去思考||,就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5. B 解析: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6. 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的增加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之比同1的差||,若某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为正||,即产业的增加值比重高于就业比重||,说明该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较高||,存在劳动力转入的可能||,表明该产业还具有一定的劳动力吸纳优势||,反之则存在劳动力转出的可能||。
7. B 解析:从表中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由2019年的正值到2019年的负值可知||,该产业存在劳动力转出的可能||,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下降||,不代表其产值下降||,在这里要特别注意比重和产值的不同||,根据产业结构偏离度可以看出||,第二产业为正值||,表明该产业还具有一定的劳动力吸纳优势||,工业化将继续推动城市化的发展||,因此不能说明该地区劳动力过剩||,人口向外流动||。
8. A 解析:从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两者相互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
总的来说||,人均GDP水平越高||,相应的城市化水平越高||,不存在某阶段的负相关问题||。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人均GDP水平||,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发达国家自“二战”以来||,随着人均GDP的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发展中国家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市化进程很快||。
就是在同一个国家||,不同的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的相互影响也是不同的||。
如日本||,随着人均GDP的增长||,“二战”以来到20世纪70年代前后||,城市化进程很快;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市化进程趋缓了||。
所以只有A选项是正确的||。
9. B 解析:考查关于中国的城市化发展||。
运用排除法||,A、C显然不对||。
应该加快发展还是限制发展||,这关键要看经济发展速度、人均GDP的增长情况||。
现阶段||,我们国家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人均GDP增长很快||,这与我们国家目前的低城市化水平是不相适应的||,所以我们应该加快城市化进程||。
从图中曲线还可以看出||,四个国家明显分为两组||,分别代表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0.(1)①中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下降;②在三大地区中||,中部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最小(2)BE(3)ABD(4)优势:①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气候资源丰富);②耕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有大面积的平原||,如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等)||。
不利因素:①降水季节变化大(变率大)||,多洪涝、干旱灾害;②初春、冬季多寒潮;③水土流失严重||。
(5)意义:①该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30%以上;②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是我国小麦和稻米生产地)||。
解析:第(1)问: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两个时段内||,东部地区GDP占全国比重增幅最大||,西部地区增幅较小||,而中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呈下降趋势||,故提出了“中部塌陷”这种说法||。
第(2)问:注重审题||,找出影响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
中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交通虽不如东部地区发达||,但比西部地区便利||。
故A、D 错误||。
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不符合题意||,故C错||。
政策及城市群的带动能力(如沪宁杭地区在东部地区中起到龙头作用)是影响中部经济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故B、E正确||。
第(3)问:山西省是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大同有煤都之称||,故A正确||。
三峡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镇||,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故B正确||。
河南、安徽不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这两省工业少||,科研能力也不如上海等地||,故C错||。
湖南、江西位于南方地区||,有色金属矿产储量丰富||,有色金属工业发达||,故D正确||。
第(4)问: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从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结合该区域的特征分析即可||。
气候:该地区为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期||,这是优势条件||,但季风气候有其不稳定性||,(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较大)多洪涝、干旱及寒潮灾害||,是农业发展的劣势条件||。
地形、土壤方面:该区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是优势||,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是不利因素||。
第(5)问:注重图表分析||,从图3可以看出||,六省耕地面积较大||,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六省的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的30%以上||,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