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祥林嫂的“出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祥林嫂的“出格”
摘要: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是旧中国受剥削、受压迫、受凌
辱的劳动妇女典型。
笔者在本文中仅就祥林嫂被卖再嫁时的“出格”反抗,作点分析,谈点看法。
关键词:浅析祥林嫂“出格”Brief analysis Xiang Lin Sao “oversteps the limit”
Zhang Jigui
Abstract:The Lu Xun novel “Blessing” the leading character auspicious forest
sister in law,is old China is exploited,is oppressed,the work woman model which humiliates.The author only is sold in this paper on auspicious Lin Sao remarries the
time “to overstep the limit” the revolt,makes an analysis,discusses a view. Keywords:Brief analysis Xiang Lin Sao “Oversteps the limit”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3-0046-01 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是旧中国受剥削、受压迫、受凌辱的劳动
妇女典型。
她勤劳能干、质朴顽强,对于封建社会强加给她的种种迫害与摧残,
她进行了顽强的挣扎与反抗:前夫死后从婆婆家逃出,是反抗;被卖再嫁时她“出格”的“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也是反抗……
那么,是什么原因或者说是什么力量促使她作出这种种激烈地反抗呢?我们只要
对这种反抗进行冷静地思考,并稍微作些理性地分析,就不难发现在这层反抗的
面纱下,隐藏着的则是封建社会的丑恶本质!下面本文仅就祥林嫂被卖再嫁时的“出格”反抗,作点分析,谈点看法。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任何时候,统治阶级的思想,就是那个时代的思想。
中国封
建社会,封建理学盛行。
为了维护其秩序,封建统治者曾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的口号。
在祥林嫂生活的时代,维护夫权,自然是顺应“天理”;而寡妇再嫁,则
是因“人欲”而破坏了“天理”。
此外,封建理学还提倡妇女守节。
在统治者看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寡妇再嫁就是失节,甚至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寡一
辈子。
对于被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禁锢的妇女来说,自然要恪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好马不配二鞍,好女不嫁二夫”的古训。
当然,她们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尊崇并维护这种封建礼教。
所以祥林嫂被卖再嫁时“出格”地反抗,并不是留恋什么
自由幸福的生活,也不是为了抗议婆婆家卖掉她,更不是什么贺老六不合她的意;她的“出格”行动,其实完全是由封建礼教那根无形的罪恶指挥棒所驱使的,是封
建理教这根魔杖给予她“出格”的力量和勇气。
无论什么时代,一个人如果触犯了当时的法律,或者违反了当时的道德规范,社
会将对其给以应有的惩罚,这是无可厚非的。
如果这种惩罚恰如其分,就不能说
是这个社会的残酷。
但是,如果是社会的法律或道德规范允许你、并诱使你去做
某件事,并且你做得很出色,而结果社会却反过来对你施以最残酷地惩罚,有时
甚至将你置于死地,并且道德的天平也不偏向你;那么,这样的社会,就真可谓
是残酷至极了!封建社会诱使祥林嫂“出格”,最终又反过来把她推向了死亡的深渊,这个时代是多么地反动、又是多么地黑暗啊!祥林嫂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
同时她也是封建礼教的尊崇者、维护者。
她的“出格”正如前文所说,不是为了抗
议婆家,也不是不愿嫁给贺老六,而完全是为了保全自己的“贞节”,她不愿背上“失节”的骂名。
因为祥林嫂深知:作为一个寡妇,再嫁将会给她带来什么样的严
重后果。
可见祥林嫂的“出格”,除了其自觉或不自觉地维护封建礼教外,不可能
还有其他原因。
然而,就像祥林嫂这样一个封建礼教的尊崇者、维护者、忠实信徒,最终也还是被封建社会吃掉了,这就充分地揭示了这样的社会是何等地荒谬!
何等地腐朽!何等地残酷!那么,这样反动而又腐朽的罪恶社会还有继续存在的
必要吗?又还能够继续存在下去吗?作者正是通过祥林嫂“出格”的一系列细节描写,深刻地揭示出中国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这一主旨。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祥林嫂的反抗对象,并不是封建的社会制度、伦理和
道德;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是尊崇并自觉维护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
祥林嫂为“守节”而以死抗争;因此再嫁后,她觉得违背了封建礼教,故心里有着极强的罪
恶感;鲁家不让她参加祭祀,她没有一点不平和抗争,反而认为是自己不干净,
为了争得一个做奴隶的资格,并以“捐门槛”方式赎罪来求得宽恕。
以上分析表明:祥林嫂的这种反抗,只能说明封建礼教对她的毒害之深,摧残之烈;只能说明封
建社会的腐朽、残酷和荒唐!同时也说明了旧中国祥林嫂式的劳动妇女的愚昧无
知和不觉悟。
而这一切,则正是鲁迅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