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记》 导学案
《墨池记》教学教案
![《墨池记》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2e4e23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e3.png)
《墨池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墨池记》。
(2)理解《墨池记》的文言文内容,掌握其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墨池记》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墨池记》。
(2)学会如何运用文言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墨池记》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 《墨池记》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墨池记》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和句式结构。
2. 对《墨池记》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墨池记》的原文和译文。
2. 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参考书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墨池记》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齐读《墨池记》原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墨池记》,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
(2)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疑问。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墨池记》的主题和内涵。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4. 欣赏与借鉴(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墨池记》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尝试运用文言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6. 作业布置(1)学生背诵《墨池记》。
(2)选择一个重点字词或句式进行深入研究和练习。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增强学生对《墨池记》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墨池记》的情况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墨池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墨池记》教学教案设计
![《墨池记》教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b2ac36c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b.png)
《墨池记》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墨池记》。
2. 能够理解《墨池记》的文言文内容,把握其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墨池记》的文化内涵。
2. 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墨池记》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一篇散文,记叙了王羲之在墨池边练习书法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1. 熟读并理解《墨池记》的文言文内容。
2. 掌握《墨池记》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深入解读《墨池记》的文化内涵。
2.2.2 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句式结构。
2.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和人生哲学。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事迹和书法成就。
2. 引导学生关注王羲之的《墨池记》,激发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朗读《墨池记》,理解文意。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3.3 合作探讨1. 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墨池记》的文化内涵。
3.4 欣赏与评价1. 学生分享自己对《墨池记》的感悟和欣赏。
2.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和人生哲学。
3.5 课堂小结2.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准备课后复习。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熟读并背诵《墨池记》。
4.2 运用《墨池记》中的写作手法,写一篇练字心得体会。
4.3 调查了解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下节课分享成果。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自评: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5.2 同伴评价:评价他人的学习成果和表现,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5.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墨池记教案优秀教案
![墨池记教案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2a6f40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1.png)
墨池记教案优秀教案教案标题:《墨池记》教案-优秀教案指导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墨池记》这篇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古代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1. 了解《墨池记》的背景和作者,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节。
2. 掌握作品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解释作品中的隐含意义和修辞手法。
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分析作品的结构和风格,欣赏文学之美。
教学重点:1. 理解《墨池记》的主题和情节。
2. 掌握作品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解释作品中的隐含意义和修辞手法。
2. 分析作品的结构和风格。
教学准备:1. 《墨池记》的文本材料。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课前阅读的指导材料。
4. 学生阅读笔记和问题列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古代文学作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了解学生对《墨池记》的初步了解。
二、阅读理解(2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墨池记》的指定章节,然后回答一些与情节相关的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答案,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三、词汇学习(15分钟)1. 教师选取《墨池记》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并给出汉字和拼音。
2. 学生根据给出的词语解释,尝试猜测词义,并进行讨论。
3. 教师给出正确的词义和用法,并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
四、文学鉴赏(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墨池记》的结构和风格,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拓展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演绎,根据《墨池记》中的情节创作小剧场表演。
《墨池记》教学教案设计
![《墨池记》教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10dd44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c.png)
《墨池记》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墨池记》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分析并把握《墨池记》的文风、结构、修辞手法等特点。
解读并理解《墨池记》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墨池记》的内容。
运用文本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提高对《墨池记》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墨池的深厚情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领悟墨池所蕴含的道德和哲理,提升个人品德修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掌握《墨池记》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分析《墨池记》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2 教学难点解读《墨池记》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深入理解《墨池记》所传达的哲理和道德观念。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简介《墨池记》的作者和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提问:《墨池记》的题目引起了你的哪些好奇心?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墨池记》,解决生字词和难句。
分享学习成果,解答疑问。
3.3 合作探讨小组合作,分析《墨池记》的文风、结构、修辞手法等特点。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3.4 文本分析深入分析《墨池记》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读其含义。
探讨《墨池记》所传达的哲理和道德观念。
3.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思考《墨池记》的现实生活中意义。
第四章:作业布置熟读《墨池记》,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教学反思教师对本次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墨池记》的内容理解程度。
评价学生对《墨池记》的文学鉴赏能力。
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6.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墨池记》基本知识掌握情况。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墨池记》教学教案
![《墨池记》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f3239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3.png)
《墨池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墨池记》。
(2)理解《墨池记》的文意,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3)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的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墨池记》的主题思想。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墨池记》。
(2)理解《墨池记》的文意,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3)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的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手法。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墨池记》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墨池记》,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生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墨池记》的文意,重点解析生字词和难点句子。
(2)分析并欣赏文中的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手法。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墨池记》的主题思想。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墨池记》,巩固学习内容。
(2)教师选取文中的句子,进行翻译和解读练习。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墨池记》。
2. 运用《墨池记》中的描写手法,写一段景物或人物描写的小短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考试测试:通过测试的方式,检测学生对《墨池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接近《墨池记》文本情境的学习环境。
《墨池记》教学教案设计
![《墨池记》教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48bf18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37.png)
《墨池记》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墨池记》的作者背景及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
1.1.2 掌握《墨池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1.1.3 分析《墨池记》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墨池记》。
1.2.2 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对友情、忠诚、爱国等价值观的弘扬。
1.3.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墨池记》全文。
2.2 教学重点2.2.1 掌握《墨池记》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2.2 分析《墨池记》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3 教学难点2.3.1 理解《墨池记》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词汇。
2.3.2 深入剖析《墨池记》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简介《墨池记》的作者背景及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
3.1.2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学欣赏的状态。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主阅读《墨池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2.2 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3 课堂讲解3.3.1 讲解《墨池记》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词汇。
3.3.2 剖析《墨池记》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3.4 课堂讨论3.4.1 学生分享对《墨池记》的理解和感悟。
3.4.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3.5 课后作业3.5.2 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尝试运用《墨池记》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读后感质量和文学创作水平,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共同进步。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墨池记》原文及相关注释。
《墨池记》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墨池记》教案初中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6db354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a.png)
《墨池记》教案初中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墨池记》,了解池塘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和意义。
2.掌握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池塘对于人们生活的意义。
2.掌握散文的写作特点和技巧。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通过描写池塘展现人类生活的意义。
2.运用散文写作技巧进行文学鉴赏。
教学准备:教师:教材、教案、多媒体设备学生:学习资料、教学笔记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通过问题导入:你家附近有没有池塘?你去过池塘吗?池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二、听说训练(10分钟)1.教师出示池塘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墨池记”的故事背景。
2.学生分组讨论:池塘对于生活有什么作用?列举一些生活中与池塘相关的事物。
三、阅读理解(20分钟)1.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大意和汤显祖对池塘的描写,然后回答问题:-故事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池塘对于人们生活的意义是什么?2.学生讨论答案,并与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散文写作(30分钟)1.分析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让学生了解散文是一种文学创作形式。
2.阅读散文《墨池记》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对比等。
3.学生自选池塘为主题,根据散文写作技巧,进行散文写作。
4.学生交换作文,互相点评和修改,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五、文学鉴赏(15分钟)1.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精选的作文进行展示,然后进行评析和点评。
六、总结归纳(5分钟)1.教师总结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
扩展活动:1.学生可以选择其他散文作品进行阅读,比较散文的风格和主题。
2.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一篇散文,运用散文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墨池记》教学教案
![《墨池记》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5dd93e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f.png)
《墨池记》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墨池记》全文。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能够解释并应用文中的关键词汇和成语。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和书写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分享等互动方式,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等,提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墨池记》中所传达的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墨池记》,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墨池记》全文的理解与背诵。
文中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
关键词汇和成语的解释和应用。
2.2 教学难点: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书写。
修辞手法的深入分析和运用。
将文中的精神内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墨池的图片或相关文物,引起学生对《墨池记》的兴趣。
简要介绍作者王羲之的背景和墨池的来历。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墨池记》,理解文意,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字典,解决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
3.3 课堂讲解:对《墨池记》进行逐段讲解,解释关键词汇和成语的含义。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如何将文中的精神内涵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3.5 实践活动:学生选择一种修辞手法,尝试在写作中运用并进行分享。
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表达对《墨池记》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将《墨池记》全文进行朗读和默写。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第五章: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师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
《墨池记教案》word版
![《墨池记教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b8c58612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a8.png)
《墨池记》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墨池记》全文;(2)了解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提高古文阅读能力;(3)理解作者通过墨池的描写,表达出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追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墨池记》;(2)学会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提炼中心思想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学会将古文中的哲学思想与自己的人生经验相结合,进行思考和反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墨池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培养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2)理解并践行文章中所传达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人生哲理;(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
二、教学重点1. 《墨池记》全文的理解与背诵;2. 分析文章结构,提炼中心思想;3. 理解并践行文章中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2. 将古文中的哲学思想与自己的人生经验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墨池记》全文及其注释;2. 学生准备:预习《墨池记》,了解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墨池记》的作者、背景及文章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墨池记》,理解文章大意,标记生字词和难以理解的部分。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字词和理解上的难题,提炼文章中心思想。
4. 分析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5. 思考与反思:引导学生将文章中的哲学思想与自己的人生经验相结合,进行思考和反思。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背诵《墨池记》,并进行相关的阅读练习。
《墨池记》教案(六)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墨池记》全文;(2)了解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提高古文阅读能力;(3)理解作者通过墨池的描写,表达出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追求。
墨池记2
![墨池记2](https://img.taocdn.com/s3/m/cd84ddf5910ef12d2af9e717.png)
学法指导:根据第一课时翻译重点字词,解决下列基础问题。
(1)方: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方羲之不可强以仕()
(2)书:羲之之书晚乃善()
书“晋王右军墨池”六字于楹间()
(3)推:推王君之心()
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学者邪()
(4)善:羲之之书晚乃善()
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学法指导:找出重点的词语,结合词语翻译。
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如何哉。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对子交流互判
展示方案:
随机抽查
展示
互动策略:
小组内朗读
展示方案:教师抽签定3—4组展示
(学法指导:结合全文内容,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完成下列思考题。)
1、作者由学习书法要勤奋推论到修养道德,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2、曾巩推测王盛书字于槛柱间并邀曾巩为墨池作记,目的是什么?
3、你觉得本文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4.作者一面记事,一面就所记的事发表议论,请你在文中分别找出记叙和议论的文字,说说作者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并体会记叙和议论紧密结合的作用。
滦县海阳学校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学科备课人李伟明审核人年级主任
学生姓名第小组班级上课日期:年月日授课教师
课题
10墨池记
课型
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1、学习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
2、学习王羲之勤学苦练的精神,体会作者勤学劝学的深意。
重点:
难点:
体会作者勤学劝学的深意
《墨池记》教学教案设计
![《墨池记》教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5ed12ae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f.png)
《墨池记》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墨池记》。
(2)理解《墨池记》的文意,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3)分析并欣赏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墨池记》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墨池记》。
(2)理解《墨池记》的文意,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分析并欣赏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墨池记》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朱熹及其作品《墨池记》。
(2)引导学生关注《墨池记》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墨池记》,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教师请教,解决生字词的学习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墨池记》的文意和主题。
4. 朗读感悟:(1)学生分角色朗读《墨池记》,体会文中的人物情感。
(2)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5. 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墨池记》。
2. 写一篇关于《墨池记》主题和作者情感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墨池记》的理解和朗读水平是否有所提高,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墨池记》的主题和情感。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说。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墨池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冀教版八上墨池记学案.doc
![冀教版八上墨池记学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5575378a360cba1aa811da61.png)
:交代作“记”的缘由,讽喻宣扬不当。
:交代写作时间、作者,属于“记”这种文体的固定体例。
源于儒家的“三不朽”思想,《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太 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后世就以“立德、立功、《墨池记》学案一、 学习目标1. 熟读成诵,整体感知,领会文章主旨。
2. 了解借事立论、叙议结合的写法。
3. 从“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事例中获得教益。
二、 资料链接 (一) 作者简介(1) 曾巩简介曾巩,字子固,北宋建吕军南丰县(今属江西省)人,杰出文学家。
生于宋真宗天禧三 年,登仁宗嘉二年进士第。
历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英宗实录院检讨官, 出通判越州,历知齐、襄、洪、福、明、亳诸州。
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
六年,病逝于江宁 府,享年六十五岁。
后人称其为“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迫谥“文定”。
他与欧阳修等人 一起,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被归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著作有《元 丰类稿》,《隆平集》等传世。
(2) 王羲之简介王羲之,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
晋怀帝永嘉年生,死于晋哀帝兴宁三年。
官 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 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他小时后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 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 “贵 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王羲之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对后 世影响很大他的正体世称“书之圣”。
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他的主要成就还是表 现在行书和草书上。
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
他把散见于前代、当代的书法作 品中的一些用笔、结字优点,融含统一在一种崭新的书法作品中。
(二) 文章简析本文是作者应抚州州学教授王盛之之请而写的一篇叙记。
文章先由墨池的传闻推出王羲 之书法系由苫练造就的结论,然后引中到为学修身要靠后天的勤奋深造的普遍道理。
墨池记导学案
![墨池记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d01f33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ef.png)
墨池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文翻译 (2)四、中心思想 (4)五、读文感知 (5)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6)一、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旨,通过熟读成诵,整体感知文章所传达的勤学苦练、道德圆满、事业有成的深刻道理。
学习并领会文章中借事立论、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阐述其观点的。
通过研读文章,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提升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结合自身学习实践,体会文章中所强调的“以精力自致”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努力追求学问和品德的双重提升。
二、预习检测一、文学常识填空1. 《墨池记》的作者是_______,他是_______(朝代)的文学家。
2.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_______,主要围绕_______的墨池遗迹展开论述。
二、基础字词解释临池学书:_______池水尽黑:_______后世之谬其传:_______三、文章理解与赏析1. 简要概括《墨池记》的主要内容和主旨。
2. 文章是如何通过王羲之的墨池遗迹来论述学习的重要性的?3. 作者认为王羲之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什么?这对现代学习者有何启示?四、思考讨论1. 你认为《墨池记》中的“墨池”除了具有象征意义外,还隐含了哪些深层次的含义?2.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这句话的理解。
三、全文翻译《墨池记》翻译如下: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相传是王羲之墨池所在地,这上面有一口方方的池子,池水颜色发黑,据说是当年王羲之用来洗笔的地方。
难道真的是这王羲之的墨池吗?那距王羲之殁年已经七百多年了,这墨池哪能还这样呢?人们用王羲之的书法来与他姓名连称,所以墨池旁边建有屋舍,供人观赏。
又有王羲之的楷书、草书碑刻,世人也都以此为珍品。
王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那么他曾经用过的墨池,难道仅仅是靠近池塘学写字吗?大概也是王羲之的勤学苦练,像用精力灌溉它们一样吧!王羲之也擅长隶书,现在许多人都认为他的隶书是草隶。
《墨池记》优秀导学案
![《墨池记》优秀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a57e33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db.png)
《墨池记》优秀导学案《墨池记》优秀导学案一、学习目的:1、熟读成诵,整体感知,领会文章主旨。
2、理解借事议论、叙议结合的写法。
3、从“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事例中获得教益。
二、学习重点:1、熟读文章,能正确理解文章译义。
2、体会文章主旨。
三、学习难点:1、懂得借事议论、叙议结合的写法。
四、学习准备:搜集王羲之、曾巩的有关资料。
五、学法指导:(按照我的说法做看看,肯定有效。
)1、对照注释朗读课文,读准文章的字词。
2、继续对照注释,理解文章翻译,扫清字面障碍。
3、根据文章的预习提示和问题进展考虑,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
六、学习过程:A、预习环节:(一)、(你是一个懒惰的人吗?假如不是,就请你......)搜寻关于作者与王羲之的资料,并写在下面。
(二)、一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1、给以下加点字词注音。
(请不要看书,相信你一定能完成。
)洼然王羲之荀伯子徜徉强以仕楹间惟王君夫人之有一能2、填空。
(1)、曾巩,字,文学家,著有。
(2)、荀伯子,人。
(三)、二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课文意思。
1、联络课本,解释以下加点字词。
(假如有一点遗忘,也不要紧,可以查看书本或查一些资料。
)隐然:临:洼然:岂信然邪:邪:方:强:极:徜徉:书:所能:盖:天成:及:深造:章:揭:推:善:尚:庄士:遗风余思:被:来世:2、解释以下句子。
(有点难度,不过不要紧,与“强手”竞争才能显示你的实力。
)(1)、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2)、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3)、那么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4)、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5)、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B、学习环节:(一)、导入。
公元353年,一个人邀请了41位亲朋好友,在乡间的兰亭举行野外盛会。
他们坐在溪水两旁,把羽觞(一种轻便的酒杯)放在水上,顺水而下,每人顺序取觞饮酒作诗。
写不出诗的人,都要被罚酒,当天有26人作诗,一共写了35首。
《墨池记》公开课导学案
![《墨池记》公开课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091a0df78a6529647d53fd.png)
墨池记总第课时课型:复习设计人:时间:12月18日使用人:使用时间:12月19日第14周审核人: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大意,领会文章主旨。
2.理解小中见大的写法。
3.从事例中获得教益,体会作者勉学劝善的深意。
学习过程:一、根据学习提纲,自主学习1、作者由物及人,联想到王羲之的什么经历?他认为王羲之能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2、抚州学官王盛,书“晋王右军墨池”六字于楹柱间的目的是什么?3、简要概括曾巩写作此记的目的。
二、结合学习内容,完成课堂练习(一)解释划线的词语1.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2.有地隐然而高()3.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4.推王君之心()5.而使后人尚之如此()6.被于来世者何如哉()(二)翻译下列句子1.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2.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3.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4.夫人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三、师生讨论交流,释疑解难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习题。
【甲】《墨池记》课文第二段【乙】人有从学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又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于无日。
”董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农时)之余也。
”1.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中王君推祟王羲之的目的是;[乙]文中董遇告诉从学者。
2.解释下面两组加点的词。
(1)a 被于来世者何如哉被: b 将军身被坚执锐被:(2)a 或问“三余”之意意: b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必须准确译出)。
(1)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4.谈谈你读[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四、课堂达标检测,总结提高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墨池记》课文第一段【乙】孙莘老识文忠公,尝乘间从,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墨池记导学案
![墨池记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1414a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15.png)
墨池记导学案导学案目录:一、导学目标二、课前准备三、课堂导学四、课后反思一、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墨池记的背景和作者;2.理解墨池记的故事情节;3.分析墨池记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4.掌握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技巧。
二、课前准备1.老师准备:- 复印墨池记的相关文本材料;- 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 预习墨池记的背景知识和故事情节;- 准备读书笔记本。
三、课堂导学1.背景介绍:墨池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篇短篇小说,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
故事发生在贾府中,主要讲述了贾府中一个名叫待诏的老仆人,因为一次意外事件,意外得到了神秘的墨池,从而获得了重新做人的机会。
2.故事情节:墨池记的故事情节十分精彩,讲述了待诏通过墨池得到了神奇的能力,能够重回过去,并重新选择自己的人生。
在故事中,待诏通过多次抉择,反思自己的过去行为和品质,最终成为了一个有品德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物。
3.人物形象和主题:待诏是墨池记中的主要人物,通过他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性格变化和思想的转变。
他在得到墨池后,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下定决心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这其中体现了墨池记的主题,即人生的择取与价值观的选择。
4.文言文阅读和理解技巧:在阅读墨池记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技巧。
首先,我们要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
其次,我们要注意重点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最后,我们要运用推理和揣摩的能力,去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动机。
三、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墨池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会了一些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技巧。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讨论墨池记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学生可以在课后阅读相关的扩展材料,进一步加深对墨池记的理解。
以上是关于墨池记导学案的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墨池记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升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墨池记导学案
![墨池记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330de0910ef12d2af9e7d5.png)
21、《墨池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翻译重点句子。
2.懂得一切学问都是“以精力自致”而“非天成”的道理,学习王羲之勤学苦练的精神。
【课前预习】1.作者,字,(朝代)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 xī()()() zì()曾巩王()之娱其意徜徉肆()楹间【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二、“我来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1.范读。
(要求:听准字音,注意停顿、重音及语气。
)2.自读。
(要求:①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②认真揣摩语气、语意,做到朗读到位、理解到位,这样才有助于理解人物的语气神态、心理变化、人物性格和文章内容;③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用笔标出不理解的词句,组内或班内解决。
)三、“我会译”——积累重点词汇、翻译课文、掌握文言现象(一)解释划线词语,并翻译课文。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常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二)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羲之常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2.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3.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池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能翻译课文
【重点难点】1、掌握重点词语
2、.提高古文翻译能力
【学法指导】
【知识链接】曾巩,字子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有:
【学习过程】基础过关:
一.重点字词:
1.有地隐然而离
2.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3.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4.而尝极东方
5.岂有徜徉肆资
6.则其所能
7.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8.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9.羲之之书晚乃善
10.于楹间以揭之
11.推王君之心
12.虽一能不以废
13.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14.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恩
15.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二.能力提高:
1.通假字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
三、一词多义
1.方:①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②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③而尝极东方
书:①羲之之书晚乃善
②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
能:①则其所能
②然后世未有能及者
③虽一能不以废
以:①以精力自致者
②以勉其学者
善:①京中有善口技者
②羲之之书晚乃善
固:①汝心之国,固不可彻顽固
②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③君子固穷
④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四).特殊句式:
1.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2.娱其意于三水之间。
3.推王君之心。
(五).翻译句子
1.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苟伯子《临川记》云也。
2.此为其故道,岂信然邪?
3.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4.羲之之书晚乃善。
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5.岂其学不如彼耶?
6.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耶?
7.虽一能不以废,而固以及乎其迹邪?
8.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归纳小结】文章名为《墨池记》,但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并不单在状写墨池,而是意在劝学。
【当堂测评】高山流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巍巍兮若泰山!”
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海!”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既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伯牙所念。
(2)子期既死
(3)终身不复鼓也(4)钟子期必得之
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善哉!巍巍兮若泰山!
②子期既死,博雅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也。
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学习反思】
说明:导学案格式要求及模板(格式及模板仅供参考)
导学案编的格式要求
示例:
页眉内容:主备:校审:签审:使用时间:(页眉文字为5号楷体,“主备”“校审”“签审”“使用时间”之间空2格,必须填写完整)
《》导学案(标题为3号黑体,居中)(空一行)
【学习目标】(5号黑体,空两格)(具体内容用5号宋体,首行空两格)
【重点难点】(5号黑体,空两格)(具体内容用5号宋体,首行空两格)
【学法指导】(5号黑体,空两格)(具体内容用5号宋体,首行空两格)
【知识链接】(5号黑体,空两格)(具体内容用5号宋体,首行空两格)
【学习过程】5号黑体,空两格)(个体内容用5号宋体,首行空两格)
【归纳小结】(或称“课堂小结”,5号黑体,空两格)(具体内容用5号宋体,首行空两格)
【当堂测评】(5号黑体,空两格)(均指在课堂上完成的内容)(具体内容用5号宋体,首行空两格)
【学习反思】(5号黑体,空两格)(具体内容用5号宋体,首行空两格)。
页脚内容:编号:YW-09-01-000 班级:学生姓名:页码:
(编号为学科首个拼音字母,如上例中“YW”即语文,“09”为09年,“01”为初一年级,“000”为导学案流水号;一课时,编一个序号;5号楷体,左边顶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