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农与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期刊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在兰州召开
南国农先生电化教育理论中系统思想研究
![南国农先生电化教育理论中系统思想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c484efd33d4b14e852468ea.png)
南国农先生电化教育理论中系统思想研究一、引言2016年9月27日,中国电化教育事业奠基人南国农先生因病去世。
南先生的离去是我国教育界的一大损失。
南先生在我国电化教育事业中辛勤工作六十多个春秋,为我国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了重要的贡献,是我国电化教育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南先生在电化教育理论和实践,电化教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及电化教育事业和产业发展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贡献。
在教育研究中,对大师和专家的研究是教育研究中重要的部分,研究大师和专家不仅可以深入地了解大师和专家的思想和思维方式,而且对于我们年轻的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积极开展对南国农先生电化教育学术思想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还汇聚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出版了《中国电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南国农先生与中国电化教育发展》一书。
该书的作者们从学科理论体系,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电化教育事业及产业,电化教育实践等方面对南国农先生的学术思想做了深入的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深入了解南国农先生的人生经历和学习南国农先生的学术思想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南国农先生的学术思想是我国电化教育发展历程中宝贵思想财富,通过对先生学术论文的拜读和学习,发现南国农先生学术思想中包含着许多系统思想,这些系统思想对电化教育的深入研究有很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南国农先生学术思想中的系统思想做了一些研究,探讨一下系统科学对于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的作用。
二、信息化教育是“思想与技术”系统功能的涌现南国农先生在信息化教育方面的研究包含着丰富的系统思想。
在“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背景下,人们积极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发展的作用。
南先生在信息化教育中提出的“双翼说”包含系统功能的涌现思想。
南国农先生认为信息化教育是信息时代的电化教育,而信息化教育的本质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并且提出了“现代教育思想理论x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教育”这一公式;强调只有实现现代教育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才能使电化教育事业取得成功;他把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比作电化教育的两只翅膀,提出“电教要发展、要腾飞要靠两只翅膀,一只翅膀飞不起来,只有两只翅膀才能腾飞”。
以史为鉴,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南国农先生与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筹备会、“中国电化教育
![以史为鉴,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南国农先生与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筹备会、“中国电化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f2595d28bcd126fff7050be5.png)
“ 国 农 先 生 与 中 国 电化 教 育 发 展 学 术 研 讨 会 ”筹备 会 , 南 前 教 育 技 术 学科 建 设 与 发 展 。 4 研 讨会 活动 前 要 做 好 以下 几件 事 : ( ) 筹 备 出 版 三 本 书 : 《 事 与 憧 憬 》 《 国 农 先 生 与 1 往 、 南 中 国 电化 教育 发 展 》 南 国 农 先 生 论 文 与 报 告 文 集 》 、《 。
7 在 纪 念 活 动 之 外 要 人 力 加 强 宣 传 活 动 , 以便扩 大 影 响 , 使更多的人受益。
了研 讨 。这 些 会 议 的重 点 是 研 究 历 史 , 以 史为 鉴 , 促 进 教 育
技术学科发展和建设 。
一
二 中国电化教 育 ( 教育技术 )发展 史研 究课题 中期研
福荫等 。教 育部规划重 点研 究课题 “ 中国 电化教育 ( 育技 教
术 )发 展 史 研 究 ” 中期 研 讨 会 与 “ 育技 术 学 科 建 设 与 发 展 教 研 讨 会 ” 0 0 1 — 日在 广 州 召 开 ,由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教 育 信 2 1 年 月67 息 技 术 学 院 承 办 , 来 自中央 电教 馆 、 中 国 教 育 技 术 协 会 、 西 北 师 范 大 学 、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 华 中师 范 大 学 、浙 江 大 学 、 南 京 大 学 、河 南 大 学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汀 西 师 范 大 学 、 内蒙 师 范 大 学 、 宁 夏 大 学 、J I 学 、 北 京 市 电 教 馆 、 山东 省 电教 ’ 大
教 。 大 电教 包 含 : 电教 学 科 、 电 教 事 业 和 电 教产 业 , 涉 及 学
展” 。南 国农 先 生 是 中 国 电化 教 育 的 开拓 者 和 奠基 人 之 一 ,南 国农 先 生 为 发 展 我 国 的 电 化 教 育 事业 、 建 设 县 有 中 国 特 色 的 学 科 理 论 体 系 作 出 了重 大 贡 献 。研 讨 会 活 动 将 以 史 为 鉴 ,促 进 当 f教 育技 术 学 科 的建 设 与 发展 。 ; i 『
教育技术十名专家
![教育技术十名专家](https://img.taocdn.com/s3/m/1bccc4f14693daef5ef73d6d.png)
9 李龙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职 称: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开发
教育技术简历:
1958年开始从事电化教育工作,创建内蒙古师范大学电教馆、电教系、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和教育技术专业硕士点倡导并组建了内蒙古高校电化教育研究会和全国北方地区部分高校电化教育学协作组。历任内蒙古师范大学电教馆馆长、电教系主任、教育技术中心主任、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和教育技术专业硕士点负责人。现任中国电化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7 吴庚生
清华大学电教中心
职 称: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 远程教育
教育技术简历:
1970年3月毕业于清华大学。1970年3月至1993年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从事光电子学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1993年至今在清华大学电教中心从事教育技术、远程教育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现任清华大学电教中心主任,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教育技术学硕士站学科带头人;任中国电教协会副会长、中国电教协会工科高校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学校电教研究会理事长、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技术组组长。
2 南国农
西北师范大学
职 称: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电化教育
抗战后,赴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解放后,支援大西北教育,在西北师范大学开始了电化教育方法的实践,冰开设了电教课程,将取得的经验向校外推广。文革后,在教育部的组织下,与肖树滋先后在全国培训了三期电化教育课的师资和电教骨干,为我国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培养了第一批人才;起草了电化教育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计划,初步建立了"电化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有代表性的成果和荣誉:
5 丁兴富
深切缅怀中国电化教育事业的奠基人--南国农先生
![深切缅怀中国电化教育事业的奠基人--南国农先生](https://img.taocdn.com/s3/m/a37c50463c1ec5da50e27083.png)
2 0 1 4  ̄ 1 2 N I 姗
博 学 、执著 、正 直 … …您 博 大 的心 胸 ,能 容 下 多 种 观 点 ,哪怕 是 与您 相 反 的学 说 ;您 是 那 么 严 于 律 己 ,近 乎 苛求 ;您 是 那 么敬 业 ,肩 负着
并使我严格要求 自己,学会精益求精。 1 9 8 6 年下半年 ,我被新邵县教育局选送 到 华南师大电化教育系进修 。在华南师大 ,我第
一
育’ ,其观念 已 日 趋 陈旧,必将被 ‘ 教育技术 ’
的观 念 所 取 代 。 ” 这 与 您 的观 点 完 全 不 一 样 , 您 不 但 包 容 不 同 的观 点 ,还 将 该 文 安 排 发 表 。 而 后 ,我 对该 观 点 也有 了深 刻 反思 :电 化教 育 通 过扩 充 内涵 ,把 以视 听教 育 为 中心 转 化 为 以
研 究 》 以其学 术 魅 力深 深 吸 引我 。 1 9 8 5 年 看 到
《 电化教 育研究》 编辑 部还组织行 ”所蕴含的精神财 富》 中总结了该活动所具有的 5 种精神 :以天
下 为 己任 、关 注 国家 电教 事 业 发展 的爱 国 主义 精 神 ;深 人 基 层 、深 人 现 场 的调 查 研 究 精 神 ; 遍 访 同志 、交 心 互 励 的 团结 友 爱精 神 ;乐 于吃 苦 、甘 于奉 献 的敬业 精神 ;“ 海 纳 百川 ,有容 乃 大 ”精 神 。 您 不是 守 旧之人 ,始终 在 思 考 电化 教 育的
改革与开拓之路 。您 8 0大寿的时候 ,中央 电
南国农:中国电化教育的奠基人
![南国农:中国电化教育的奠基人](https://img.taocdn.com/s3/m/8868391677232f60ddcca14c.png)
南国农:中国电化教育的奠基人作者:张慕文刘来兵来源:《教育家》2019年第45期现代教育技术在推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
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其中指出要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
今天,我们在享受教育信息化带来的种种便利时,也不能忘记一个人,他就是在教育技术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南国农先生。
南国农(1920-2014)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资深电化教育专家、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西北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南国农早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修习比较教育和视听教育,取得硕士学位后,响应国家对海外留学人才的召唤,毅然冲破重重障碍回到祖国的怀抱。
1953年,南国农来到西北地区支援教育事業,被聘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现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开启了他为中国电化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道路。
他用勤奋、智慧和责任心扛起了中国电化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两面大旗,为中国电化教育学科和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电化教育的奠基人”,被千千万万的教育技术工作者亲切地称为“南先生”。
南国农与电化教育学科的创建、发展在我国,电化教育是先有其事,后有其名,再有其学的。
作为一名毕生从事电化教育研究的学者,南国农始终在电化教育领域中精耕细作,不断创新。
回顾南国农为我国电化教育所进行的实践探索,不仅可以总结他的电化教育实践,而且能够窥见我国电化教育实践发展的风貌。
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作为一门学科走进一级学科教育学这个大家庭,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
从1936年电化教育正式定名到198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这期间无数的学者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南国农便是其中之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经济发展与国家建设首先要发展教育的战略方针。
也就是在这一年,我国电化教育被重新拾起。
当年,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河南召开全国教育学教材讨论会,南国农在大会上作了《我对电化教育的基本认识》专题汇报,建议在教育学教材中加入“电化教育”专章,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
教育技术学十位国内外著名专家
![教育技术学十位国内外著名专家](https://img.taocdn.com/s3/m/44a8973aaf45b307e87197d9.png)
国内外教育技术专家1、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原理详细资料:1943年毕业于前国立中山大学教育专业,1947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攻读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专业,获硕士学位。
1953年任教国立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1978年以来,致力于我国电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
著作甚丰,主编我国第一本《电化教育学》《电化教育学》和《电化教育研究》杂志,是当代知名的电化教育专家,在全国电化教育界享有崇高威望。
科研方向是:电化教育理论,教育传播学和电化教育试验研究等。
南先生曾于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得甘肃省教学名师奖,2010年获“中国教育技术事业杰出贡献奖”,2010年获“情系陇原、献身教育”特别荣誉奖,2011年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等。
成就:1978年以来,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南先生、萧先生一起从理论和实践上竖起电化教育这面大旗,使电化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1978年,将电化教育赋予了教育的身份进入教育学。
1979年——1982年,在西北师范大学举办了电化教育研讨班,被誉为中国电化教育的“黄埔军校”。
1980年,创办《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该杂志成为电化教育的理论阵地。
1983年,在华南师范大学创办新中国第一个电化教育本科专业。
1984年——1990年,担任全国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组组长,该组现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先后担任该协会的负责人有南国农、顾明远、何克抗、徐福荫。
1990年以后,担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等职。
代表作品:《电化教育基础》《电化教育学》《教育传播学》《信息化教育概论》《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2、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
南国农:中国电化教育的奠基人
![南国农:中国电化教育的奠基人](https://img.taocdn.com/s3/m/eb137ad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75.png)
南国农:中国电化教育的奠基人
文 | 张慕文 刘来兵
南国农(1920-2014)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 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两面大旗,为中国电化教育学科和
资深电化教育专家、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获 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 中国电化教育的
得者、西北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南国农早年在美国哥 奠基人”,被千千万万的教育技术工作者亲切地称为
缅怀
69
现代教育技术在推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2018年4月13日, 教育部印发了《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其中指出要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 领教育现代化发展。今天,我们在享受教育信息化带来的种种便利时,也不能忘记一个人,他就是在教育技术 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南国农先生。
1980年,电化教育学科两大权威核心期刊——《 电 化教育研究》《 中国电化教育》创办。其中,《 电化教 育研究》由南国农与萧树滋、李秉德一同创办。30多 年来,南国农一直担任《 电化教育研究》的主编。如今, 《 电化教育研究》已经成为面向国内外发行的重要学术
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和RCCSE中 国权威学术期刊。近40年来,《 电化教育研究》作为我 国电化教育的理论前沿高地,在我国电化教育理论研 究、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9年,为了应对电化教育人才不足的困境,教 育部电化教育局委托西北师范学院举办全国性的电化 教育培训班。南国农负责筹办第一期全国电化教育研 讨班。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南国农和萧树滋发 动了从兰州到北京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终于,第一 期电化教育研讨班于1979年6月在西北师范学院开班。 这期研讨班,吸引了全国40余所高校的50多名教师参 加。虽然,此次研讨班只有短短两个月,但是它有着 巨大的意义和影响。参加这一期研讨班的成员后来都 成了全国电化教育机构的骨干,在中国电化教育的建 设和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技术学界都 尊称西北师范学院是电化教育界的“ 黄埔军校”,在 学术界一度传为佳话。
中国电化教育_教育技术_年表_二_
![中国电化教育_教育技术_年表_二_](https://img.taocdn.com/s3/m/4d69ca0eba1aa8114431d9ba.png)
哈尔滨市筹建哈尔滨广播大学和哈尔滨电视师范大学。
1960年2月5日 温州地区开办农业技术广播学校。
1960年2月
北京市成立电视大学, 北京教师进修学院也开办电视教学, 教学节目都由北京电视台负责播放。
1960年3月
北 京 市 将 北 京 师 范 学 院 首 都 教 育 电 影 厂 、八 一 电 影 制 片 厂 的 军 、科 教 片 室 与 北 京 市 卫 生 局 的 电 影 摄 制 组 合 并 组 建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
[ 文章编号] 1003- 1553(2006)12- 0063- 08
2006 年第 12 期( 总第 164 期) 中国电教史
中国电化教育( 教育技术)年表( 二)
阿伦娜
( 内蒙古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为配合中国教育技术史的研究, 真实、全面地反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我们根据历史资料编撰了 本年表。年表是按照李龙先生提出的我国电化教育( 教 育技术) 发展的四个阶段, 即初创阶段( 20世纪20年代 至40年代末期) 、奠基阶段( 20世纪40年代末期至70年 代中期) 、发展阶段 ( 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 期) 、深入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而 分 段 的。
萧 树 滋 在《卫 生 宣 传 工 作 》创 刊 号 发 表 文 章《幻 灯 片 — — — 宣 传 儿 童 卫 生 的 有 效 武 器 》。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将俄语讲座改为俄语广播学校。
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 批准号: AYA010034 63
1978 年 4 月 29 日 教育部为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举办小型电化教育展览, 展 出 幻 灯 机 、投 影 器 、录 音 机 、电 影 放 映 机 、闭 路 电 视 系 统
以史鉴今_继往开来_中国电化教育_教育技术_发展史研讨会_综述_郭炯
![以史鉴今_继往开来_中国电化教育_教育技术_发展史研讨会_综述_郭炯](https://img.taocdn.com/s3/m/1eb746bedd3383c4bb4cd2e3.png)
以史鉴今,继往开来———“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研讨会”综述本刊记者郭炯由新中国电化教育奠基人与开拓者、南国农先生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的结题研讨会———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研讨会于2012年8月1日至3日在甘肃省刘家峡隆重召开。
该课题于2007年10月立项,共分13个一级子课题,研究历时5年,发表论文37篇,出版专著7本、教材1本。
带着探寻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历程、以史为鉴及扩展专业视野的目的,来自中央电化教育馆、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20多所高校和教育机构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香港中文大学任伯江教授为研讨会赠送了他的著作《教育·传意·创意》。
此次会议的主要形式包括主题发言、课题研究报告和研讨。
大家分别从中国早期的电化教育研究、新中国初期的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组织管理、中国的学校电化教育、中国的社会电化教育、远程教育发展历程、电化教育产业发展历程、电化教育理论体系建设、电化教育学科专业建设历程、电化教育实验、中国电化教育学术团体与学术活动、电化教育学者与学术思想、中国电化教育大事纪要与文献选编等方面就各自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让我们清晰地认识了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具体历程,同时也带给我们很多思考。
一、主题发言此次研讨会邀请四位学者紧扣“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作了主题演讲。
甘肃省教育厅总督学李晶先生从管理者及实践者的视角出发,对“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这一课题的重要意义给予高度评价。
李晶在对甘肃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路径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认为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教学点布局结构调整、教育技术支持下的高效课堂(功能教室+班级管理)和电化教育产学研相结合等问题,都迫切需要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研究的支持。
教育技术学十位国内外著名专家
![教育技术学十位国内外著名专家](https://img.taocdn.com/s3/m/15783413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c.png)
1、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原理详细资料:1943年毕业于前国立中山大学教育专业,1947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攻读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专业,获硕士学位。
1953年任教国立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1978年以来,致力于我国电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
著作甚丰,主编我国第一本《电化教育学》《电化教育学》和《电化教育研究》杂志,是当代知名的电化教育专家,在全国电化教育界享有崇高威望。
科研方向是:电化教育理论,教育传播学和电化教育试验研究等。
南先生曾于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得甘肃省教学名师奖,2010年获“中国教育技术事业杰出贡献奖”,2010年获“情系陇原、献身教育”特别荣誉奖,2011年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等。
成就:1978年以来,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南先生、萧先生一起从理论和实践上竖起电化教育这面大旗,使电化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1978年,将电化教育赋予了教育的身份进入教育学。
1979年——1982年,在西北师范大学举办了电化教育研讨班,被誉为中国电化教育的“黄埔军校”。
1980年,创办《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该杂志成为电化教育的理论阵地。
1983年,在华南师范大学创办新中国第一个电化教育本科专业。
1984年——1990年,担任全国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组组长,该组现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先后担任该协会的负责人有南国农、顾明远、何克抗、徐福荫。
1990年以后,担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等职。
黄荣怀教授的中文简历
![黄荣怀教授的中文简历](https://img.taocdn.com/s3/m/5d7ee80e52ea551810a68764.png)
黄荣怀教授的中文简历黄荣怀,男,1965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5年于湖南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于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知识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游戏软件分会青少年保护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专家组成员,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信息化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专家组组长,《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中国远程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等杂志和期刊的编委。
他曾任第六届、第八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程序委员会联席主席、第十四届国际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第十届计算机及其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大会和第五届无线、移动和普适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国际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现任第五届高级数据挖掘及应用国际会议大会主席和亚太计算机教育应用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2008-2011)。
黄荣怀教授一直积极地探索如何通过开发新的工具和创造性地利用新方法来促进人类学习,特别在协作学习及其支持软件方面富有卓见。
他于198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自1988年以来,他从事了长达8年的数学课程的教学和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后转入教育技术的学习和研究。
从1997年开始,黄荣怀教授一直从事教育技术和知识工程方面的研究,目前已完成和在研项目40多项,包括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863”计划课题和其他各部委资助的课题,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和关键技术突破,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20余本。
一、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知识科学与工程、多媒体网络技术、信息安全二、教育经历z1981.9-1985.7,在湖南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z1985.9-1988.7,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概率统计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师从严士键教授和刘秀芳教授;z1997.9-2000.7,在北京师范大学电子学系教育技术学专业攻读在职博士,师从我国著名教育技术专家何克抗教授,于2000年7月获理学博士学位。
我国的教育技术大师级人物
![我国的教育技术大师级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8f6ac2f2dd36a32d727581ad.png)
我国的教育技术大师级人物一、南国农教授简介南国农,男,1920年生,江西清江人,194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同年任重庆教育部部长秘书,1950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获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硕士学位回国。
南国农教授作为我国电教开拓者与奠基人,从理论和实践上树立起了“电化教育”这面旗帜,激励着一代代的电教人为之不断奋斗。
解放后,他与萧树滋教授一起到兰州参加支援大西北的教育事业行列,在西北师范大学开始了电化教育方法的实践,之后又开设电教课程,编写电教课程大纲,将取得的经验向校外推广,并与萧树滋教授一同创办了《电化教育研究》杂志。
南国农教授除扎根于西北师范大学、培养研究生之外,还在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樟木头国家教委电教办培训中心等院校亲自讲课,一心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指导教学,培养研究生。
南国农教授老骥伏枥,桃李满天下,像他这样被所高等学校聘为研究生的兼职教授,在我国高教战线上还是仅有的一位。
南国农教授为新中国电教的开拓、创新、进取、发展走遍了全国各地,作过无数次学术报告培养了不少研究生。
至2002年止,出版专著10余部,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在学术界产生了大的影响。
二、何克抗教授简介何克抗,男,1937年生,广东大埔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无线电专业研究生,同年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我国第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
自1978年以来,先后七次获国家教委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其中特别奖一次,二等奖四次,三等奖两次,一次获北京国际发明展览金奖。
1992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3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
1994年入选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第23卷,1997年成为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
目前是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第一副主席;国际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执行委员;国际计算机教育促进会亚太分会执行委员;全国教育技术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电化教育协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席;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专家组副组长。
南国农的学术贡献
![南国农的学术贡献](https://img.taocdn.com/s3/m/fc96cafa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6f.png)
南国农的学术贡献南国农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电化教育专家和现代教育技术先驱,他的学术贡献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电化教育学、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数字化学习、教育信息化、信息教育学科以及电化教育人才的培养。
1.创立电化教育学:南国农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电化教育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电化教育学。
他深入研究了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国的电化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2.推动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南国农先生积极推动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和普及电化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他组织编写了多本电化教育方面的教材,为培养电化教育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3.倡导现代教育技术:南国农先生始终强调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主张将新技术引入教育领域,以促进教育的现代化。
他积极倡导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手段,推动了中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4.关注信息化教育:南国农先生非常关注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他认为信息化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趋势。
他深入研究了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和建议。
5.推动数字化学习:南国农先生积极推动数字化学习的发展,他认为数字化学习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重要学习方式。
他倡导使用数字化资源和学习平台,以促进教育的普及化和个性化。
6.促进教育信息化:南国农先生始终强调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主张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
他积极参与制定了中国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和规划,为推动中国教育信息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7.建立信息教育学科:南国农先生认为信息教育学科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积极推动信息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他组织编写了多本信息教育方面的教材,为培养信息教育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8.培养电化教育人才:南国农先生非常重视电化教育人才的培养,他认为电化教育是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他积极培养和发掘电化教育人才,通过各种途径为电化教育领域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总之,南国农先生的学术贡献不仅为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推动了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
南国农
![南国农](https://img.taocdn.com/s3/m/11b63fd0d15abe23482f4d3a.png)
四、个人论文
文章——教育技术学科建设 1、我国的教育技术学科建设,走过了艰辛的 历程 2、中国道路的实质 3、立足本国实际,追踪现实问题
(一)艰辛的历程
1、80年代的辉煌 2、90年代的困惑 3、新世纪的希望
(二)、中国道路的基本内涵
1、什么是中国道路 2、中国道路的实质 3、中国道路的构成
(三)、逐渐完善,稳步前进
6、让信息技术有效地推进教学改革[J]. 中国 电化教育,2007,(1). 7、在“纪念中国电化教育发展70年座谈会” 上的发言[J]. 电化教育研究,2007,(3). 8、解读信息化教育及其五大支柱[J]. 中小学 信息技术教育,2007,(2).
二、主要贡献
1、奠定电化教育理论体系 2、丰富完善电教理论体系 3、培养电教专业人才 4、创办《电化教育研究》杂志 5、深入研究,贡献力量
做事
要使自己保持朝气和良好的敬业精神。只 有保持朝气和良好的敬业精神才能将事情做 好。
做学
放胆、细心、拿来、拿去。
(二)名师名言
一:做事先做人,凡事人为先。 二:始终保持朝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三:立足本国实际,具有全球视野。 四:既要借鉴,更要超越。 五:知识的拥有与知识的应用都重要,而后 者更重要。 六:继承与创新都可贵,而后者更可贵。
1980年创办了《电化教育研究》杂志,担任 主编 1983年~1990年,任全国电化教育课程教材 编审组组长,主编了《电化教育学》、《电 化教育基础》、《电化教育导论》等多部专 业教材和《传播•教育•现代化》等 1991年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学指导委员会成立 ,南国农教授任顾问。
(二)学术兼职
1、担任许多高校如华南师大、南京师大、河 北大学、陕西师大、东北师大、江西师大、 云南师大等的客座教授。 2、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 3、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 4、甘肃教育学会会长 5、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南国农与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期刊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在兰州召开
![南国农与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期刊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在兰州召开](https://img.taocdn.com/s3/m/9a88c43c10661ed9ad51f3b4.png)
[ ] 朱墓 菊. 进 新课 程一 1 走 与课 程 实施 者 对话 [ . M] 北京 : 京师 范大 北
学 出 版 社 .o 8 2o.
【 ] 祝 智 庭.教 育信 息 化 带动教 育现 代化 ” 文化 诠释 【]中小学 信 2 “ 的 】.
息 技 术 教 育 ,0 7 20 .
的训 练 以及 学 生 品德 修 养 和审 美情 趣 的形 成都 需 要借 助 教 材
理解 、 感受 、 体会 和疑 问 与老 师和 同伴进 行 交流 、 讨 。 样 , 探 这 学
生通过 大量 阅读 、 解 、 悟 、 达 、 流 等实 践 活动 , 泛 接触 理 感 表 交 广
语 文 材料 , 助 于掌 握学 习语 文 的规 律 。 有 并通 过 阅读 筛 选 过 的 语文 材料 , 相浏 览其 他 同学 的学 习体 会 , 高学生 获 取 、 理 互 提 处
[ ] 顾健 . 论 网络 阅读 的特征 及 其对 阅读教 学 的启 示 []中国 电化 3 试 J.
教育 ,o 2 3 . 20()
[ ] 刘 向永 . 4 关于 信 息技 术 与 课 程 整合 的理 论 思 考 []中小 学 电教 , J.
舢 .
( 任编 辑 : 责 沈正道 )
内容 和常 规 的课 堂 氛 围 . 学 生广 泛 、 让 长久 地 练 习 . 互感 染 熏 相 陶。 特别 不能 忽视 教师 的人 格 魅力 和人 文环 境对 学 生 的教育影 响作用 。 士 著名 教育 家皮 亚杰 有 这样 一段话 , 瑞 他说 “ 人之 所 以 能接 受 知识 . 因为 人 有构 造 知识 的能 力 , 是 比如 马 戏 团里 的猴
取人 之长补 己之 短 和尊 重他 人 良好 品质 。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的变革与发展(专业课)_答案 汇总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的变革与发展(专业课)_答案 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f6cdd7e58fafab069dc0287.png)
1、信息技术教育第一想到的是()。
B、图片2.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惯称“整合”,作为一种(),有文化变革层面的意义。
正确答案:B.客观存在3、传统教学环境获得知识信息的特定地点是()。
A、特定知识4、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惯称“整合”。
C、整合5.杨教授开发的卡拉OK软件要有()。
正确答案:A.古音乐6.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
正确答案:B.学习型社会的形成7.中国现在从工业化社会,转到信息话社会这句还是谁说的()。
正确答案:D.江泽民多选题---------------------------------------------------------------------------------------------------- 1.70年代末的两个标志分别是()。
正确答案:A.电化教育的第二次起步B.现代视听媒体进入教育领域2.物理概念至少有2个因素分别是()。
正确答案:A.横波的描述B.质点的抽象3、数学的交流手段是()的话语体系的一种()的交流。
B、特定C、技术4.超市出现的最大优势()。
正确答案:A.不同经济承受能力的人B.促进商品繁荣5.发展远程教育和(),建设全民学习,身学习的()。
正确答案:B.职业教育D.学习型社会6、思想观念的转变可以影响()。
A、企业B、学校C、个人判断题----------------------------------------------------------------------------------------------------1、1980年,《电化教育研究》杂志期刊成立。
对2.一般认为,主体客体化即“客观化”的过程,是一个价值创造的过程,而客体主体化是一个价值实现的过程。
正确答案:错3.黑板的功能是表现出画面的一个媒体。
正确答案:对4、在技术哲学话语中,在面向社会问题的技术哲学考察中,技术是一个固化的定义。
错5、教材的概念和教材的形式发生变化不是一种文字概念,不是一种书本形式,不是教材的概念,而是资源的概念,不是定量的概念,而是超市的概念。
中央电化教育馆大事记
![中央电化教育馆大事记](https://img.taocdn.com/s3/m/eb96347202768e9951e73899.png)
中央电化教育馆大事记1978年8月23日国务院同意设立中央电化教育馆。
1978年底召开全国幻灯教学汇报扎实推进幻灯教学,提出了幻灯机、录音机等电教设备的生产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1978年12月广州举办电化教育技术训练班。
1979年教育部在已成立了直属事业单位中央电化教育馆的基础上成立了“电化教育局”,以加强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联系和做好电化教育工作领导。
1979年教育部召开“教学电影工作会议”。
1979年3月教育部提出拟组织省、市分工编制中小学各科统编教材的教学幻灯片。
1979年6月教育部举行会议就培养电教人员的迫切性、师范院校开设电化教育公共课、组织举办多种形式的电教短训班以及如何开设电教专业等问题进行调研。
1979年教育部批准筹办《电化教育》刊物,并于1980年4月发刊(双月刊),1981年公开发行。
1979年底全国摄制小学教师教学经验片。
1980年5月举办高教与普教教学电影录像编导学习班,教育部张承先部长高度肯定电影、录像辅助教学的作用,号召搞出成套的电教教材,并明确电教教材、资料的编导人员属于教学、科研人员。
1980年7月中央电化教育馆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暑假少年儿童节目。
1980年8月教育部要求高校录制老教授的教学活动录像节目。
1980年10月全国中学物理学科教学经验交流会,标志着电教工作开始深入到学科领域。
1980年11月在各大高校外语电教协会负责人座谈会上,研究成立全国外语电教协会。
1980年12月教育部批准湖南省沅江县建立教育电视台。
1981年中宣部、教育部组织11所高校将《中共党史》有关时期的电影记录片、历史文物、文献等编制成教学录像片和幻灯片。
1981年5月召开全国小学自然学科电化教学研讨会1981年5月教育部发出《关于运用电教手段加强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通知》1981年5月召开电教课程教材讨论会,草拟了高师和中师电化教育课的教学大纲。
1981年12月教育部举办两期电化教育课教师进修班1982年举办“全国电视教材编导讲习班”、“录像机维修技术培训班”。
“南国农与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期刊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在兰州召开
![“南国农与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期刊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在兰州召开](https://img.taocdn.com/s3/m/25806528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62.png)
“南国农与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期刊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在兰州召开
广艳
【期刊名称】《远程教育杂志》
【年(卷),期】2010(28)5
【摘要】【本刊讯】8月2日,由中央电教馆、西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南国农与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兰州隆重召开。
中央电教馆副馆长王珠珠,甘肃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总督学李晶,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任友群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胡钦太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甘肃省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总页数】1页(P9-9)
【关键词】电化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中国教育;南国农;2010年;专业委员会;兰州;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广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31
【相关文献】
1.南国农与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期刊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在兰州召开 [J], 王国胜
2.南国农与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期刊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在兰州召开 [J], 王国胜
3.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民族类期刊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民族类期刊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研讨会在赤峰召开 [J],
4.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期刊专业委员会2016年年会暨《中国电化教育》杂志通讯员会议在厦门召开 [J], 宋灵青
5.2005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师院专业委员会甘肃省高校教育技术协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河西学院召开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破解“南国农之问”,助力新质教育--教育技术学科到底应如何建设?
![破解“南国农之问”,助力新质教育--教育技术学科到底应如何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b2db62a4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6b.png)
破解“南国农之问”,助力新质教育--教育技术学科到底应如何建设?王竹立;宋肖芋【期刊名称】《现代教育技术》【年(卷),期】2024(34)6【摘要】发展新质教育离不开大量新型学科建设,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学门类中的“新学科”,其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一直未摆脱“领域红红火火,学科停滞不前”的怪圈,对于如何破解这一“南国农之问”,教育技术学界长期未得其解。
文章从数智时代新知识观视角,重新审视这一难题,认为其根源是错把教育技术学当作传统学科来建设,但教育技术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科,而是一种新兴的软学科。
软学科是软知识的集合,特点是不稳定、更新迭代快。
教育技术学中硬知识少而软知识多,其学术发展也受制于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表现出阶段性的“信息化热”现象。
因此,应从软学科特征出发,重新思考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学科文化建设,探索建立新的价值体系与评价标准。
此外,文章认为,教育技术学的不可替代性应表现在学科研究对象和基本研究范式两个方面。
学科分化与重组是数智时代的大趋势,未来教育技术学有可能与传统教育学合二为一,诞生出新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科按照软学科思路进行建设,将为更多新学科建设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和范例,从而推动新质教育发展。
【总页数】9页(P5-13)【作者】王竹立;宋肖芋【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0-057【相关文献】1.以史为鉴,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南国农先生与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筹备会、"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课题中期研讨会"与"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会议综述2.南国农先生对中国教育技术学科队伍建设的影响3.一流的学科建设何以可能?——从南国农之问看美国七所大学教育技术学科建设4.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学科发展的南国农道路——基于南国农期刊论文的NVivo 分析5.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学科发展的南国农道路——基于南国农期刊论文的NVivo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十载风雨兼程几代人倾心打造——写在《电化教育研究》创刊三十周年
![三十载风雨兼程几代人倾心打造——写在《电化教育研究》创刊三十周年](https://img.taocdn.com/s3/m/d2b45e2b50e2524de4187e99.png)
作者: 张小红;杨改学;俞树煜
作者机构: 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社,甘肃兰州730070
出版物刊名: 电化教育研究
页码: 5-9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8期
主题词:�电化教育研究》;三十周年;创刊;风雨;三十年;与时俱进;南国农;教授
摘要:今年九月.是南国农教授的九十华诞;今年九月,也是《电化教育研究》创刊三十周年。
三十年,筚路蓝缕,拓荒前行;三十年,泼墨春秋,镌刻足迹;三十年,风雨兼程,奔腾不息;三十年,风华正茂,与时俱进。
伴随着《电化教育研究》的成长,以主编南国农教授为班长的我们一班期刊人亲历其创业之苦,探索之辛,成功之甘;见证其风生水起,浪遏飞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会报告; 与会代表还以 “ 信息化与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 教师培训与专业化发展” 中国电化教育 “ “ “
发展历程” 期刊建设与发展” “ 等主题展开了分论坛的讨论; 欢迎晚宴上还安排了隆重而热烈的生日纪念活动。
在“ 期刊建设与发展” 的会场同期召开的是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期刊专业委员会 21 年年会, 00 南国农先生作为《 电
化教育研究》 杂志的主编特邀到会上发言, 并与各位代表合影留念。南先生在发言中指出, 教育期刊要想办得好, 需要
多维发展的思路 , 关键是要关注两种人、 做好两件事。两种人即作者和读者 , 我们是否对于作者有充分的尊重?对于奇 才、 怪才、 天才是否都能给予机会?对于读者我们是在什么层面满足他们的需求?两件事则要求我们关心国家的发展, 为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服务。南先生的发言高屋建瓴 , 对于会议现场热议之中的期刊杂志的经营管理、 活动与 选题策划、 学术规范与学术诚信、 网络化发展等话题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本次年会上 ,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秘书 长刘雍潜专程到会, 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 并肯定了期刊专业委员会作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的一员 , 对于中国电化教 育事业 、 对于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的重要意义;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的《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杂志、 温州市电化教育馆 和温州市教育信息中心主办的《 温州教育信息化》 杂志作为新会员首次参加期刊专业委员会年会并发言;江西广播电 《 视大学学报》 主编钟志贤教授作为非会员单位代表, 表达了加入组织的期望 , 并对于杂志的印证率、 学术追求、 甚至没 有刊号杂志的存在价值都提出了建设性的观点; 辽宁省电化教育馆的李兆君馆长作为下一届年会的承办单位对各位代 表发出邀请。
第 2 卷第 5 4 期
金浩宇等. 以工作过程为导 向的高职医疗器械制造 与维 护专业课程体 系改革 的研 究与实践
53 5
护 保养 等工 作 的职业 人 才需 求较 为集 中 。而在 医疗 器 械生产 装 配 、 量 检测 与管 理 、 质 维护 保养 等 工作 的 医疗 器 械 制 造 与 维 护 类 专 业 中 , 需 求 量 的 占 了 有
6 .4 ; 09 % 目前没有 , 但可以考虑招聘的 占了2 .6 65%。 数据表 明 , 开设 医疗 器械 制造与维 护专业 顺 应 了广 东 省 医疗 器械行业 的市场 需求 , 有较好 的发展前 景。 具
4 调研 结论
经过数 十年 的发展 , 国生 产 的医疗 器械 产 品的 我 档次和质 量有 了较 大 的提 高 , 总 体水平 仍 比国际水 但
( ):4 1 6 1 .7
南国农与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 暨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期刊专业委员会 2 1 00年年会在兰州召开
8 2日, 月 由中央电教馆 、 西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 南国农与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 在兰
州隆重召开。中央电教馆副馆长王珠珠同志 , 甘肃省教育厅党组成员、 总督学李晶同志 ,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任友群教 授,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胡钦太教授 ,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 甘肃省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 省学位办主 任、 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余学军同志和西北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电化教育研究》 《 主编南国农先生 , 西北师范大学党委 书记刘基教授 , 校长王利民教授, 副校长王嘉毅教授及来 自中央电教馆、 全国9 所高校、 6 2 2个省级电教馆、 2 3家学术期 刊的专家、 学者近 30 5 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开幕式上 , 西北师范大学校长王利民, 中央电教馆副馆长王珠珠 ,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胡钦太, 甘肃省教育 厅党组成员、 总督学李晶分别致辞, 高度赞扬了南国农先生严谨的治学精神与高尚的人格魅力, 高度肯定了南国农先生 半个多世纪以来作为我国电化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化教育理论体系与实践道路、 发 展我国电化教育事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并共同祝愿南国农老先生健康长寿。 开幕式结束后,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李运林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任友群教授、 江西广播 电视大学副校长钟志贤教授、 英国博尔顿大学BlOie教授等专家学者紧紧围绕“ i li l vr 南国农与中国电化教育发展” 作了
参 考 文 献
[] 1 姜大源. 职业教 育 学研 究新 论 [ . 京 : 学 出版 社 , M] 北 科
2 7 00
的发展重点是迅速提高产 品质量和提升产 品档次。 企业 的竞 争 、 品质量 的竞 争将 成 为对 高 素质 、 产 高技 能人 才 的竞争 。所 以 , 握 医疗 器 械 制造 与维 护技 掌 术 , 具有 良好 的职 业 道 德 , 能动 脑 又 能动 手 , 既 能解
平落后 l.0年 , 52 医疗 器械 产 品达 到世 界 先进水 平 的 不到 1 % 。所 以 , 后 1 0 今 5到 2 0年 内 , 医疗 器械 产 业
工作过程为导 向进行课程设置 , 以工作任务为 中心 组 织课 程 内容 , 养 符 合 企业 需 要 的 高素 质 技 能 型 培 人 才 。在下 一 篇文 章 中 , 我们 将 对 以工 作 过 程 为 导 向的课 程体 系 改革进 行 详细 的研 讨 。
决 生 产经 营 过程 或使 用 中 出现 的常见技 术 问题 的高 素 质技 能 型人 才成 了医疗 器械 行业 的急 需 。而作 为 培 养 医疗 器械 行业 高 等职 业化 技术 人才 的 高职 院校 应 当紧跟市 场 需求 , 以工 作 过 程 为 导 向对 课 程 体 系 进 行 改革 , 破 传 统 的 “ 段 式 ” 科 课 程 体 系 , 打 三 学 以
[] 2 杨理 连. 于工学结合的 工作 过程 导向 式高职课程 开发 基 的再 思考[ ] 职业技 术教 育,0 3 2 ( 8 :05 J. 2 0 式项 目课程 体 系 基
的研 究与 实践 [ ] 岳 阳职 业技 术 学 院 学报 ,09,4 J. 2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