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呈吴郎全诗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呈吴郎全诗赏析
(学习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又呈吴郎全诗赏析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杜甫被后世称作“唐诗的集大成者”,意思就是说,他的诗,各种类型、各种体裁,皆是精品。
诚然,在诗歌方面,杜甫是个全才。
不过,杜诗中最令人称道的还当属七言律诗,他的名作《登高》,更是被誉为“千古七律第一”,
其诗曰: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擅长写诗,尤其擅长写七言律诗,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纵然是号称“诗圣”的杜甫,也有翻车的时候。
比如他的一首《又呈吴郎》,就引来了非议声不断。
(杜甫)
著名诗论家王嗣奭和王慎中异口同声,都认为杜甫的《又呈吴郎》简直“不成诗”,明代诗论家胡应麟也在《诗薮》中批评此诗“太粗”,明代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更是不留情面,把这首诗称为“律中最下乘”。
而且,以上“差评”绝非一家之言,而是翻尽史料,也难找到一则“好评”。
那么,杜甫的这首《又呈吴郎》到底写了什么?竟能让后世诗论家统一给出“差评”?接下来,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杜甫草堂)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是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今重庆奉节)的第二年,当时的他,曾暂居于瀼西的一所草堂里。
草堂前有一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经常偷偷来打枣,但杜甫从不干涉,只当是没看见,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寡妇的自尊心。
后来,杜甫搬到了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便便把草堂让给了一位吴姓亲戚居住。
不曾想,这位吴姓晚辈一住进来,就在草堂周围插上了篱笆,很明显,他是发现了邻居寡妇的行为,于是通过这种方式禁止打枣。
杜甫得知此事后,便写下此诗加以劝谏,此前,杜甫曾给他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此番再次写诗相赠便题作《又呈吴郎》。
吴郎的是杜甫的晚辈,按理说杜甫此诗题作《又简吴郎》即可,但他偏偏用了“呈”这个与对方身份不相称的敬词,其用意在于让他更容易接受自己的建议,而不至于太恼或太不当回事。
其诗曰: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读杜心解》评价此诗说:“若只观字句,如嚼蜡耳。
须味于无味之表。
”诚然,杜甫的这首《又呈吴郎》,语言通俗,字句直白,既无华丽辞藻,又无深刻内涵,全诗大意是:
西边的邻居常来草堂前院打枣,我从不干涉,因为她是一个没有儿女、没有生活来源的可怜寡妇。
如果不是因为太贫困了,她又怎么会做这种事情呢?正因为她心存恐惧,我们反而更应该与她亲近。
她见你搬进来就防着你本是多此一举,但是你一来就插上篱笆,未免过于较真了。
她曾跟我说过,官府的征租逼税已经让她贫困入骨了,想
起如今的兵荒马乱眼泪更是沾满了巾帕。
纵观全诗,意思很明显,就是劝说吴郎不要为难隔壁的寡妇,她要打枣就让她打了好了,她只是个一贫如洗的寡妇,应该多帮助她、关照她。
以今人眼光来看,这首诗充满了人性光辉,表达了杜甫对贫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和关爱,无论诗作水平如何,至少这种精神是值得称颂、值得学习的。
但是,古代诗论家却并不这么想,从他们的眼光去看,杜甫的这首《又呈吴郎》太粗暴、太浅薄,诗不成诗,只能算是“律中最下乘”。
首先,从遣词造句的角度看,这首诗如话家常,并无出彩之处,反而因为过于直白,有种“粗俗”之感。
再者,从思想层次角度看,这首诗既没有抒发忧国之情,也没有表达忠君之意,不够高大上,不符合主流价值观。
这是因为,人家杜甫写这首诗的目的,压根就不是流芳百世,而是单纯地劝谏,办实事,不求虚,所以没必要卖弄文采或唱高调。
(杜甫:我委屈)
更重要的是,这首诗牵扯到一个很敏感的群体——寡妇。
在推崇“三从四德”的古代,不仅要求女子守节,也要求男子对守节的女子敬而远之,即便是谈论,也算得上亵渎了。
从王嗣奭到王慎中,从胡应麟到唐汝询,对杜甫的《又呈吴郎》给予最严厉批评的诗论家,基本都来自“三从四德”思想最根深蒂固的明清两朝。
这就不难理解了。
平心而论,杜甫此诗虽然是在谈论寡妇,但既没有对其外貌品头论足,更没有对其贞洁发出质疑,而只是把她当作一个普通的穷苦大众,一个值得被同情、被关爱的对象。
后世词论家的境界,终究是低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