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同步检测: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1.1688年之前,英国90%左右的商品出口到了欧洲大陆。
大约100年后,英国对欧洲的贸易比重下降到30%左右,而对美洲则增长到近58%。
这一状况( )
A.得益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B.反映了英国国际地位的下降
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D.说明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2.“没有不列颠殖民帝国的建立,就没有后来的英国‘工业帝国’。
”这主要是因为殖民帝国的建立( )
A.为“工业帝国”提供了政治保障
B.为“工业帝国”提供了市场和资金
C.为“工业帝国”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
D.为“工业帝国”提供了技术与资金
3.奇波拉在《欧洲经济史》中写道:“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16世纪和17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作者在此要表明的是( )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B.海外市场的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
C.血腥的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资本
D.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
题组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4.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两家棉纺厂,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发展到52家,1809年发展到64家,1830年增至99家。
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农场主间的竞争缓和
5.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工业革命时的笔记,内容出现了疏漏。
请结合所学知识,a、b处应该补上的内容是( )
A.冶炼业城市化进程加快
B.交通运输业阶级产生分化
C.服务业机器制造机器
D.交通运输业机器制造机器
6.1872年开始,法国政府创立了一批徒工学校。
1879年成立了技术教育委员会,1880年制定了《徒工手工学校和初等学校补习学校法》,把徒工学校纳入学校系统。
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
A.人文主义对个人素质的强烈关注
B.民主政治发展对国民的素质要求
C.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激烈斗争
7.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快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体现的特点是( )
A.科学技术和生产紧密结合
B.世界经济体系的最终形成
C.垄断组织形成并发展
D.出现新一轮技术革新热潮
题组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8.本杰明·狄斯雷利曾在其小说中强调这些阶级的生活是多么不同、多么互不相
关:“两个民族;它们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同感;它们好像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行星上的居民,不了解彼此的习惯、思想和感情;它们在不同的繁育情况下形成,吃不同的食物,按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不受同样的法律支配……富人和穷人。
”这种情况( )
A.动摇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基础
B.导致英国议会进行改革
C.源于工业革命加剧了社会分裂
D.使社会出现新的种族
9.1848年发表的关于英国泰晤士河的讽刺诗:“污秽怎堪此河流,面前流淌污浊水……伦敦诺尔一路臭,多少基督徒呼吸,冒泡河面散发臭。
”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深入
B.人民缺乏环保意识
C.政府疏松的管理
D.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10.19世纪末,“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们又吞并了两大独立公司”。
上述现象的产生最主要是由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D.垄断组织的出现和发展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唯物史观
1.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发明的产物。
因为棉布紧俏而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
这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2.下表为1850—1870年国际贸易统计表(单位:亿马克)。
据此表可知( )
年份世界贸易总额英国法国德国美国1850 145 33.8 15 21 12.8 1870 374 91.8 45 42 34
A.工业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前提
B.大国贸易发展不均衡
C.欧美经济扩张的趋势日益明显
D.英国贸易增速居首位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促使德国大量人口移民海外的推动因素——劳动力过剩问题,已经演变为劳动力短缺。
到一战前,德国外国劳工已达120万之多,他们遍布于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德国因此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劳动力输入国”。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德国( )
A.工业化推进的速度较快
B.海外移民导致劳动力不足
C.战争使得人口大量减少
D.民主政治有了长足的发展
4.1844年,对全英国织袜工所做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54户织袜工中,每台织机平均每周收入10先令,扣除租机费后每户只有6先令或平均每人每周生活费1先令,而且衣食住行都包括在内。
该项调查结果表明( )
A.工业革命并未真正提高社会生产力
B.英国机器化生产尚未得到普遍推广
C.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已经成熟
D.经济发展并未使社会贫困得到缓解
题组二时空观念
5.早在18世纪,英国商人就运用了包括市场调查、信用支票计划、手写账单、报纸和杂志广告、不满意退款承诺等在今天被认为是现代营销的策略去获取利润,于是消费社会的出现成为可能。
18世纪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 )
A.根植于英国人独有的消费欲望
B.取决于英国人营销策略的创新
C.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D.促进社会各阶层实际收入增长
题组三历史解释
6.某学者指出,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到19世纪中叶,英国所有的棉布都已经在工厂里生产,工厂制度代替了分包制和手工业工场,成为工业经济特有的生产方式。
对“特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标志着工业革命完成
B.产生比蒸汽机更大的影响
C.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D.促进了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7.有学者认为:“到19世纪中叶……大量数字说明工业革命造成的贫富距离在拉大,财富的分配极不合理。
社会的人文纽带被工业化完全拧断。
英国人花了好长时间才意识到,贫困不是客观规律,而是工业革命的失误。
”对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工业革命的全部目标在于发展现代经济
B.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贫富差距扩大
C.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D.社会文明进步应注重社会整体均衡发展
题组四综合题组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英战争结束后的1816年,为了抵制英国商品的倾销,保护本国工业,美国政府颁布了《关税法》,据此连续3年对棉纺织品征收了25%的关税,从而使本国轻工业特别是棉纺织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从19世纪20年代起,新英格兰的棉纺织业逐渐成为美国最大的产业,也是世界上生产率最高的产业之一。
在它的带动下,其他产业蓬勃兴起,特别是1843—1870年的“北方工业起飞”,铁路修建、重工业发展尤为迅速……1860年,美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大制造业国家。
到1880年,美国工业产值超过英、德两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材料二棉纺织业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基础和核心,正是围绕着棉纺织产业,其他制造业才得以快速成长和发展。
英国在整个棉纺织业发展过程中,主要依靠并试图牢牢控制地中海沿岸和西印度群岛、英属印度以及曾经的北美殖民地提供原棉供给的区域,将其进口原料高度集中在利物浦棉花交易港。
到1880年,棉纱布匹产量超过欧洲其他国家产量的总和。
除此之外,英国的钢铁生产、煤炭生产也居欧洲领先地位,1870年,世界生铁产量的一半以上出自英国。
——摘编自马瑞映、杨松《工业革命时期
英国棉纺织产业的体系化创新》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早期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国和美国工业化的异同。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C
2.B
3.A
4.B
5.D
6.C
7.A
8.C
9.A 10.B
1.C18世纪后期英国对美洲输出的商品增加,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资金保证,故选C项。
2.B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殖民帝国,殖民掠夺为英国工业革命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且广阔的殖民地市场刺激了英国工业不断发展,成为工业革命的动力,故B正确。
3.A材料强调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是因为16世纪和17世纪时,英国的社会和政治结构发生了变化,也就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体,故A正确。
海外市场、殖民掠夺和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均与材料中“政治结构”不符,故B、C、D错误。
4.B1802—1830年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棉纺厂发展很快,这是因为改良蒸汽机已经应用于棉纺织业,使得工厂开设可以不受地域条件的限制,故选B项。
5.D由a与动力蒸汽机、采矿冶金的互动关系,可知a是交通运输业,故A、C错误。
b 应是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即工厂制使机器制造机器成为必然,故B错误,D正确。
6.C人文主义起源于古希腊并于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发展到理性主义阶段,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
徒工学校的建立旨在提升工人技术,与民主政治发展无关,故B项错误。
徒工学校的建立旨在提升工人技术,反映了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故C项正确。
建立徒工学校,开展徒工教育,与阶级斗争无关,故D项错误。
7.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科学技术和生产紧密结合,A项正确。
8.C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其不足之处是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其中一部分掌握生产资料的人成为大资本家,而绝大部分人处于被雇佣的地位,故C项正确。
工业革命使社会阶层出现分裂,不等于民主政治的不稳定,相反,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作出一定程度的调整来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故A项错误。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原因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力,与材
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
工业革命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加剧,产生了完全不同的两类人,即“富人和穷人”,他们不是新的种族,故D项错误。
9.A由材料“污秽怎堪此河流,面前流淌污浊水”可知,1848年伦敦生活环境较差,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出现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深入,故选D项。
10.B材料反映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出现了垄断组织,而垄断组织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故B项正确。
能力提升练
1.B
2.B
3.A
4.D
5.C
6.C
7.D 1.B材料“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故B正确;A与“被迫无奈时有意发明的产物”不符,排除;C、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排除。
2.B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其在1850—1870年的国际贸易额最大,遥遥领先于法、德、美三国,这表明大国贸易发展不均衡,故选B项。
3.A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工业迅速发展,“劳动力过剩问题,已经演变为劳动力短缺”,故选A项。
B项与材料“促使德国大量人口移民海外的推动因素——劳动力过剩问题”不符,故排除。
C项与材料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符,故排除。
材料现象与德国民主政治发展无关,故排除D项。
4.D1844年,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材料“每户只有6先令或平均每人每周生活费1先令,而且衣食住行都包括在内”表明英国织袜工生活仍然贫困,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发
展并未使社会贫困得到缓解,故选D项。
机器生产使生产力飞跃,排除A项。
1844年,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机器化生产得到普遍推广,排除B项。
此时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并不成熟,排除C项。
5.C18世纪英国商人的营销策略有力地推动了消费社会的出现,而消费拉动生产,这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C项正确。
6.C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成为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故C项正确。
A项错误,机器制造业机械化的实现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生产组织形式的转变,没有体现动力方面的变革,两者的影响无法进行比较。
D项错误,“特有”强调的是生产组织形式的独特性,促进工业革命发展的因素很多,无法体现“特有”。
7.D材料认为工业革命引发了严重的社会贫富分化问题,人文纽带被拧断,因此带来的认识和反思是社会文明进步应注重社会整体均衡发展,故选D项。
工业革命不仅要发展现代经济还要关注社会公平,排除A项。
B项是材料反映的现象,排除。
材料认为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分化和社会矛盾,排除C项。
8.答案(1)特点:贸易保护意识强;棉纺织业发达。
原因:美国工业发展相对落后,商品竞争力较弱;美国棉纺织资源丰富;国内市场广阔;美国人的创新精神。
(2)相同:都是从棉纺织业开始;都是以轻工业带动重工业;都注重技术创新。
不同:英国的工业化起步比较早,并且时间长;美国的工业化发展后来居上。
英国依赖海外市场,美国依赖国内市场。
解析(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为贸易保护意识很强,棉纺织业发达。
原因从美国工业发展拥有的优势和面临的不足分析。
(2)通过两段材料可以看出,英国和美国工业化都是从棉纺织业开始;都是以轻工业带动重工业,都注重技术创新。
不同点可以从工业起步时间长短和市场依赖程度等方面分析。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