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硅的基本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控硅的基本结构
可控硅,也称为三极晶闸管(thyristor),是一种半导体器件,与二极管和晶
体管一样,属于电子器件家族,用于电力控制和电路切换。
它由四个层级(P-N-P-N)和三个 PN 结组成。
在这个结构中,有三个 PN 结被连接,形成一种双向的电
流门,于是可以使电流向两个方向流动。
在应用中,通过控制可控硅上施加的电压和电流,可以实现电流变化、电压变化和电磁变化等等目的。
因此,可控硅被广泛应用于交流电压和直流电压控制、电机控制、充电控制、电子照明控制、冶金和化学工业中的电炉控制和电阻炉控制等领域。
那么,可控硅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呢?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可控硅的基本结构。
第一部分:晶闸管的基本结构
可控硅的基本结构由四个层次组成,这些层次是 P 及 N 层次,用于形成三个
PN 结。
通常,可控硅的结构类似于二极管,但是具有额外的控制结构,并且可以
比普通的晶体管更好地控制电流。
可控硅的四个层级分别是异质 P1、同质 N、异
质P2 和同质N。
这种结构的设计使得电流可以在三个不同的结的PN 间双向流动。
可控硅具有三个端子,即阳极(Anode)、阴极(Cathode)和门极(Gate)。
相对
于晶体管,可控硅的阻断耐压能力更强,因此可以在更高的电压下工作。
第二部分:PN 结
PN 结是可控硅的基础。
PN 结代表从 p 区到 n 区的不同区域或材料。
PN 结的
P 部分包含三个异质的 P 区域,通常由 P+ 和P− 包围,以及 N 区域的异质结。
PN
结由两个材料组成,即P 型半导体和N 型半导体,这两种材料的半导体性质相反。
当两种材料连接时,较少的电子会从 N 区域进入 P 区域,而较少的洞则从 P 区域
进入 N 区域。
这种输运过程导致在 N 和 P 材料之间的结上形成电子空穴对。
当应
用一定的电压时,PN 结可以被“打破”,而电子和洞可以相互合并并进行流动,从
而允许电流通过。
第三部分:门极
门极是可控硅的控制端,其主要功能是控制电流的流动。
当门极施加电压时,
将允许少量的电流流入可控硅的 PN 结,从而激活可控硅。
这种处理可以在可控硅
中引起电流的增加,也可以在可控硅中引起电流的减少。
这种特定的处理方式是可控硅在电路中的主要应用之一,因为它提供了操作电路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门极的电流一般比阴极和阳极端的电流小得多,大约是几微安到几毫安的范围。
因此,即使在门极完成控制时,很少有能量消耗。
第四部分:阴极和阳极
阴极和阳极是可控硅的两个电极,它们之间的电流通过 PN 结,通常被用来控
制电流的方向和强度。
当阳极接通电源电压时,它与 PN 结上的 P 区域产生接触。
当阴极接通电源电压时,它与 PN 结上的 N 区域产生接触。
当管子上有正的阳极
电压和负的阴极电压时,PN 结中将也出现正电荷和负电荷,这样电流就会流过
PN 结。
结论:可控硅的基本结构请参见本文。
可控硅由四个层级、三个PN 结、门极、阳极和阴极组成。
通过控制可控硅上施加的电压和电流,可以实现电流变化、电压变化和电磁变化等等目的。
这种半导体器件已经广泛应用于交流电压和直流电压控制、电机控制、充电控制、电子照明控制、冶金和化学工业中的电炉控制和电阻炉控制等领域,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